分享

上海市残疾人自强助残模范先进事迹

 tuzididie 2015-05-14
全国自强模范

  ■ 韩颖

  80后小学教师韩颖在花样年华因病致盲,却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相反,走出最初的阵痛期后,她成为了上海盲人的一张“名片”,脸上总是洋溢着快乐、自信和坚强的笑容,温暖着身边的人。她在上海创造了许多项“第一”,例如,上海首位走进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场的盲人考生、上海第一位获得英语中级口译证书的盲人、上海第一批盲人速录员等,还获得过全国“我读书、我受益、我快乐”征文比赛一等奖、全国“阳光照亮盲人的心灵”征文比赛二等奖、上海市自强模范、上海市“激情世博、展我风采”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等荣誉。在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她作为全国残疾人代表上台发言。

  ■ 吴建寅

  听力残疾的吴建寅是闸北区聋协主席,但他更著名的身份则是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工程师。多年来,他克服各种困难,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考取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资质,从“零基础”的制图员成长为具备大中型项目设计能力的专业工程师,在全国和国际比赛中多次获奖,为国争光。他参与设计的“上海地铁8号线人民广场车站”在2009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评选中获市政公用工程三等奖。

  ■ 黄胜利

  黄胜利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瀛洲鹿王”,因为,他在崇明创办的梅花鹿养殖基地已成为“北鹿南养”的典型代表。肢体残疾的他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建成集观光、养殖、休闲为一体的农家乐基地。他感恩社会,关爱他人,完成了由自强自立到助人致富的蜕变。经过多年努力,他的“黄氏鹿业”相继荣获“全国残疾人优秀企业”“上海市诚信企业”“上海市特种养殖行业协会优秀企业”等称号,他本人也成为2008年“残奥会火炬手”和第三届“全国自强创业优秀残疾人”。

  ■ 金婉

  24岁的金婉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一名学生党员。轮椅,陪伴她从小学到大学,走过了一段艰难而又漫长的成长之路,她的人生并未因此打上失败的烙印。对于艺术,她执著着自己的追求,巧手转呈间,水墨油彩中,翻出她独特的美妙人生。对于生活,她坚守心中的风景线,乐观开朗中,真诚地行走,用轮椅转出最绚丽的轨迹。无数的奖杯和个人画展,见证着金婉不同寻常的付出,她默守一方画纸,画出生命的精彩;她用切身的经历,鼓舞身边人;她无法行走,却能用“坚强”这双隐形的翅膀飞翔。

  ■ 王志冲

  80岁高龄的王志冲从15岁患突发强直性脊柱炎至今,便成了一个下肢完全僵直、只能僵卧于床的病人。然而,靠着一台老式收音机和一本字典,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自学成才,躺着从事文学翻译和写作。他先后翻译、出版、发表70余本书籍、1000余篇(首)各种体裁的短小作品,是我国第一位从俄文原著翻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翻译家,默默书写钢铁人生,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全国助残先进个人

  ■ 黄吉人

  双腿残疾的高级教师黄吉人在退休前曾40余次获得“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等区、市、全国荣誉称号。退休后,她分文不取,创办上海首个“智力助残”志愿者团队,组织教师、学生和社会上的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为残疾人子女、残疾青少年免费办学业辅导班和上门义务家教,从学业上给予辅导,思想品质上给予启迪。

  ■ 陈东珍

  陈东珍是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调研员,从事特殊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已有20年。她主动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调研全市适龄残疾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推动本市自2005年起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免费教育。2012年,又推动免费教育覆盖到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范围还扩大到免除在校伙食、住宿、交通等生活费,使上海率先将免费教育覆盖到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所有残疾儿童。

  ■ 郭海瑛

  普陀区启星学校校长,25年来始终坚守特教园地,努力走进残障孩子的心里,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具有个性特长的“达人”。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特殊教育,她走进中小学和各机关单位做义务宣讲;她以情动人,吸引社会各界为残障学生开辟社会实践体验的场所,帮助他们融入社会;为了实现特殊教育的“零拒绝”,她带领老师们为重度残疾孩子送教上门。在她的带领下,学校曾荣获全国职业道德先进班组、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残疾人之家等荣誉称号。

  全国助残先进集体

  ■ 嘉定镇阳光彩虹社工事务所

  上海市第二家专业从事助残社会工作的社会组织。采用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为残障人员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5年来,服务1300余户家庭、2万余人次,先后获得了“全国社会工作示范单位”“上海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中国社区社会工作之星”等荣誉。

  ■ 奉贤区农业技术学校

  2004年起,奉贤区残联、区农委从奉贤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残疾农户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坚持“政策推动、按需服务、贫有所济、难有所帮”的原则,委托奉贤区农业技术学校开展生产技术培训、农业科技助残、基地扶贫致富,就像是天空中升起了一片灿烂的阳光,照亮了深藏于农村残疾人心底的幸福梦想。

  ■ 海阳老年事业发展服务中心

  打造紧急援助系统、独居老人关爱系统、居家养老服务系统、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医疗护理服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费用结算系统等七大系统,为杨浦区残疾人提供居家养护服务。

  全国残疾人之家

  ■ 宝山罗店“阳光家园”

  融“阳光之家”“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和“阳光心园”为一体的残疾人日间照料专门机构,服务智障人士、精神残疾人和就业困难残疾人,从教育培训、生产劳动、康复训练、共建娱乐等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开展各项活动,被市残联授予“上海市残疾人之家”“上海市残疾人养护先进集体”“上海市示范型阳光心园”等荣誉称号。学员们在“家园”学有所用、劳有所得、动有所益、乐有所享,真正享受到托养服务的阳光。

  ■ 静安阳光家园

  上海唯一一个区级“阳光家园”,在全市率先开展“居家助残”服务,积极拓展精神残疾人康复服务,丰富发展精神残疾人的简单劳动、康复训练、日托服务内容。广泛开展各类残疾人活动,积极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组织残疾人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竞赛,持续开展脊髓损伤伤友“中途之家”活动,通过实物展示和大屏幕放映等方式,宣传国内外先进残疾人辅助器具,开展残疾人辅具适配工作,为残疾人的学习、生活与娱乐营造一个温暖家园。

  ■ 青浦练塘大新村残疾人协会

  大新村的残疾人已全部落实社会保险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新型合作医疗参保。村里设立残疾人工作办公室,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与残疾人家庭结对,形成走访制度。尽力残疾人解决就业问题,加强社区无障碍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助残日活动等。社区中心内辟出 “残疾人之家”,设有康复室、图书室等,丰富残疾人文化娱乐生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

  ■ 莫晓东

  闵行区颛桥镇身材最矮小的他,却身兼数职,既是颛桥镇“阳光之家”工作人员,又是众安居委专职委员、众安居委第一分支部书记、楼组长等。他把社区残疾人的事都当作自己的事去办,定期拜访残疾人家庭,自掏腰包制作联络名片,了解残疾人需求,用心记好“小账本”。

  本报记者 孙云 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