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在《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评价关羽时说:“然(关)羽刚而自矜,(张)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在陈寿看来,“刚(耿直、任性)而自矜(自傲、自大)”不仅是关羽的弱点,而且是关羽丧命的根源。 自从陈寿给关羽“盖棺定论”后,千余年来,后人对关羽毁誉交加,认为关羽高傲狂妄的文章如林垂史。但其所列的例证不外乎如下五条:一是问马超的才能可以和谁相比;二是不愿与黄忠同列;三是轻视麋芳、士仁,导致自己兵败后“无家可归”;四是粗暴拒绝孙权婚使;五是轻视陆逊而遭惨败。但本文认为,这五条不但不能作为关羽高傲自大的佐证,反而恰恰说明关羽是“刚而不矜”。下面我们就对这最具争议的五件事逐条加以分析。 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大意是关羽听说马超投降了刘备,就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和自己相比谁能耐大,诸葛亮回信说马超就像当年的黥布和彭越(皆汉初名将)那么厉害,能耐和张飞不相上下,不如关羽。关羽看信后非常高兴,还把回信给部下传看。乍一看,这关羽确实骄傲的过分,甚至骄傲的令人生厌。但事实并非如此。关羽写信问孔明自有内情,孔明回信另有内涵,关羽以书示宾客别有用意。众所周知,关羽自出道以来,跟随刘备南征北战,其赫赫战功,罗列不尽,其拳拳忠心,日月可鉴。因此,他一直是,也理所应当是刘备集团的武将之首。但出人意料的是,马超后来者居上,未建尺寸之功,且身负“背父叛君”、“强而无义”之恶名,竟然坐上了武将第一把交椅。建安十九年(214),“先主遣人迎超……以超为平西将军”而此时关羽的官职是“荡寇将军”,位居马超之下。面对这种不合常情的人事变动,谁不吃惊?特别是远镇荆州的关羽帐下旧部宾客,必定更是惶恐不安和满腹狐疑,怀疑刘备是否重益轻荆,重新轻旧。须知:时值乱世,“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果连主子关羽都遭到了排挤,他们这些帐下宾客还有什么前途?可以想象,关羽面临着多么严重的军心离散危机。为了解开疑团和稳定军心,关羽能不去信询问一下吗?若果真是高傲得瞧不起马超,以关羽刚烈的个性,干脆去信力争,或拒绝“荡寇将军”之职可也,又何必多此一问?又岂能是一人之一句美言所能平息的?诸葛亮的回信也不是有些人所说的拍马奉承,他是暗示关羽和荆州将士:马超虽然文武双全,雄烈过人,但他是黥、彭之徒,即才能出众却又出尔反尔之人(按:据《史记》记载,黥布初属项羽,后投降刘邦,后因起兵造反被杀;彭越初属刘邦,后“怀畔逆之意……中材已上且羞其行”)。因此,不会放心大胆地委以重任,授予较高职位只不过是安抚其心。再说,他能耐和张飞(按:据《三国志·张飞传》记载,“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差不多,不及你美髯公,当然也排挤不了你,你不必把职位高低放在心上。后来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关羽自始至终独镇荆州要地,而马超由于身负恶名,虽然职位较高,但始终未得重用。自从马超进入蜀汉政权后,并未有过独自出征的记录。特别是刘备进位汉中王时,由于新附人心已定,刘备又将两人的职位换了过来,“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拜超为左将军,假节。”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请问那时那地,关羽安定人心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当然是以回信示宾客。以关羽当时的资历、才能、功劳能够屈居马超之下,就说明他有容人之量。他不会因为受了小自己二十一岁的诸葛亮的几句夸奖而飘飘然,以至于拿信炫耀。更没有象《三国演义》中所说的那样:提刀要找马超比武。 同样,关羽也并没有轻视黄忠。据《三国志·费诗传》记载:“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诗谓羽曰:‘……今汉王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羽大感悟,遂即受拜。”关羽的“不与老兵同列”明显另有所指,但却被后世论者抓做高傲自大的证据。关羽不会不知道自己也会老,而且,他说这话时也已5 9岁了。他为什么嫌黄忠老?明摆着是为某个年轻将领鸣不平。据《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记载,刘备进位汉中王时,拜关羽、马超、张飞、黄忠为前、左、右、后四大将军,并无《演义》中的“五虎大将(关张赵马黄)”之说。诚然,黄忠阵斩夏侯渊,可见勇武过人,功劳也不小。但比起十万军中单枪救主,截江夺阿斗,北山退曹军,一身都是胆的常山赵子龙若何?赵云跟随刘关张出生入死多年,屡建奇功,但屡遭排挤,现在竟被角出四大将军之外。而马超、黄忠新来乍到,其文韬武略、功劳资历皆不及赵云,竟被列入四大将军。你看是否该为赵云鸣不平?关羽是个勇而有义、性情耿直之人,他待张飞、赵云情同手足,看到赵云受委屈,自然气愤难耐,但他以什么理由认为四大将军中有人不配呢?他就在年龄上做文章,故意嫌黄忠老,言外之意,应找个稍微年轻的人做后将军,这个年轻的人是谁?当然是赵云。关羽紧紧抓住人人都会有的“老”,就是强调黄忠不是能力不济,而是年龄大了。这难道还不够委婉吗?赵云是个深明大义、顾全大局、不争名利之人,关羽作为知己替他鸣不平不可以吗?费诗的回答也同样说明这一点,他提示说,关羽和汉中王手足情深,如同一人,非黄忠可比,不必计较官号之高下。试想,关羽官拜前将军,假节钺,已为武将之首,当然不会是计较自己官号低,他显然是计较赵云官号低。因此,费诗的解释明指关羽,实指赵云,即官位虽在别人之下,但他与刘备的情份是黄忠等人所不能相比的。关羽这才作罢。关羽能为赵云所受的委屈而怒,足见其性格之“刚”,但他自始至终没说一句黄忠无能之类的言辞,何来“自矜”之说? 若说关于轻视麋芳、士仁,这在正史中有明确记载,而且把它归结为二人叛刘投孙的主要原因。《三国志·关羽传》称:“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于是,很多人认为就是由于关羽“骄于士大夫”,轻视麋芳、士仁,并扬言“还当治之”,导致了二人叛刘投孙,进而导致关羽兵败后无家可归,最后败走麦城,遭擒被杀。陈寿也认定他“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表面看来,确实是关羽的骄傲恣睢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和荆州之地。但只要我们稍微了解麋芳、士仁的为人和“业绩”,你就会理解关羽为何轻视他们。此二人除了“供给军资,不悉相救”外,麋芳驻守南郡时,“南郡城中失火,颇焚烧军器”。真可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究其原因无非两条,要么是才能不济;要么是仗着和刘备的特殊关系(按:麋芳是刘备妻弟;士仁是刘备同乡),觉得犯点错误没关系。但无论是哪条原因,都令人看不起。未有尺寸之功而劣迹斑斑,却又身居要职,理所应当受到关羽和众将士的鄙视。再说,关羽出征,令二人供给军资,二人竟敢“不悉相救”,如此蔑视军令、胆大妄为之徒,依军法,其罪非轻。关羽要“还当治之”,难道也错了?就是“骄于士大夫”了?麋芳、士仁的屈膝投降就有理由了? 再谈关羽拒婚和辱骂婚使问题。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于是,后人多认为关羽狂妄自大,认为以孙氏的身份地位,怎么也不辱没关羽的女儿,而关羽却粗暴拒绝。结果惹恼了孙权,招来杀身之祸。这件事表面如此,实则不然。众所周知,赤壁战后,孙权为拉拢刘备而“进妹固好”。可在刘备入取西川时,孙权“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就是说孙权不但擅自将其妹接回,还想顺便把刘禅捞去当人质。幸好赵云、张飞及时赶到,夺回了刘禅。试想:双方为了争夺人质已经兵戎相向,关羽又怎能轻易地将自己女儿再送去当人质呢?尤其在孙夫人已被接走,孙刘关系趋于紧张的情况下,如果关羽答应了这桩政治婚姻,刘备岂能不犯狐疑?还能放心让关羽独镇荆州吗?这明摆着是因为“权内惮羽”而实施的一个反间计。因此,关羽无须考虑,必须断然拒绝。诚然,关羽不答应,婉言谢绝可也,为何要大骂孙权呢?这还要说关羽政治、外交手段的高明以及对刘备的忠义。如果是婉言谢绝,一方面刘备仍会担心关羽事后反悔。另一方面,如果孙权再派婚使,刘备必定认为关羽前次没有拒婚或拒婚不彻底,到那时,关羽可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如此一骂,不但使孙权离间刘关的计划落空,反而使刘备对关羽更加深信不疑。难道关羽的这招不算高明吗?这与高傲有何关系呢?至于后来孙权偷袭荆州,俘杀关羽,那是因为利益的驱使,并非关羽粗暴拒婚而导致孙权的“冲冠一怒”。前人辩之者甚众,无须赘述。 再说因轻视陆逊而中计。据《三国志》之《吕蒙传》和《陆逊传》记载,关羽镇守荆州时,吕蒙向孙权建议:“‘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权深纳其策”。可见,关羽从来未敢小瞧吕蒙,因此“羽讨樊而多留备兵”。为了麻痹关羽,吕蒙就佯装病重,由年轻书生陆逊暂领其兵。陆逊至陆口,写了封自谦和赞美关羽的信,“羽览逊书,有谦下自托之意,意大安,无复所嫌。”由于他轻视了陆逊,放松警惕。结果让吕蒙“白衣渡江”计谋得逞,兵不血刃而取荆州。关羽关平父子败走麦城后双双被俘遇害。应该承认,关羽败亡与轻视陆逊有莫大关系,但这并非是高傲所致。关羽之所以轻视陆逊,除了陆逊书信的麻痹外,更主要的是因为陆逊刚刚出道,“未有远名”。若不是夷陵之战中,陆逊火烧连营,大破刘备,谁会相信他是一个顶尖的厉害角色呢?从来没有人说东吴众将骄傲,但在陆逊继任大都督,领兵抵御刘备时,众将都以其名微威轻而“各自矜恃,不相听从”;也从来没有人说过刘备骄傲,但就在夷陵之战,刘备覆师败绩后,仍认为败在陆逊手里是莫大耻辱,把失败原因归于天意。不禁恚叹:“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试想:东吴众将在江陵之战,陆逊立有大功后;刘备在夷陵之战,陆逊创造战争奇迹后,他们尚对陆逊如此轻视。而关羽轻视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后生,又有什么奇怪呢?吕蒙之才尚不及陆逊,但关羽不曾轻视吕蒙,就说明关羽并非目中无人。严格来说,他是中了陆逊的麻痹轻敌之计,中计和骄傲完全是两回事。 明显,关羽“刚而自矜”、“骄于士大夫”的言论充斥于《三国志》这部正史中,但那仅仅代表陈寿个人的观点。如果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去重新审视关羽的所谓骄傲、自矜的言行,就会发现这位集义、忠、勇等优秀品质于一身的伟大人格的更多可敬和可爱之处。 |
|
来自: 昵称13770129 > 《侃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