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农业区位选择不再难

 许愿真 2015-05-1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家对农业发展非常重视。高考中经常结合具体区域考查当地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这些也是许多学生头疼的问题,下面就给大家总结一些关于农业区位选择的知识,希望对同学们有用。

一、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决定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产量
  地形(类型、海拔、坡向)——影响作物种类分布、规模化生产;
  土壤(肥力、盐碱性)——影响作物的产量、宜种作物;
                水源(灌溉条件)——是半干旱、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2.人文因素
 
因素
影响
实例
市场
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订单农业”的发展;城郊乳、肉、禽、蛋、菜、花农业生产基地的发展
交通运输
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农业的发展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及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世界大市场逐步形成。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粮食输出国;阿根廷、丹麦、新西兰等国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东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政策(收购指导价)
影响作物种类、播种面积、产量
收购指导价高,单产低的地方也可种植;
收购指导价低,单产高的地方才可种植
劳动力
数量的多少、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农产品的成本和质量
云南昆明附近发展“彩色农业”(花卉业)具有地价低、劳动力廉价而丰富的优势
 
科技
通过机械化、良种化、化肥化、水利化等农业现代化过程影响农业的发展
①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如我国将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高度;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
②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如北美单产高,非洲单产低
③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如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无土栽培和植物工厂可使农作物全年播种、全年收获;智能机器人从事农业生产
 

二、农业区位的合理选择

1. 大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业类型或作物
农业区位的选择
种植业
湿润、半湿润平原和盆地地区
林 
山地、丘陵地区
畜牧业
半干旱、干旱地区
渔 
湖泊、水库、沿海海域
水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玉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棉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甘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柑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
苹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2. 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  
考虑因素
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业类型
单位产值
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
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
地   
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
城镇周围只能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业等
需 水 量
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交通运输
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布局在近城镇和交通方便的地方

 

三、农业生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原则的一般规律
1. 季节性→因时制宜——不违农时
2. 地域性→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1)水热配合好的平原、三角洲地区——种植业→充分利用水热资源 
     多数山区——发展林业→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半干旱、半湿润草原地区——发展牧业→垦荒种田会引起土地荒漠化
     降水丰富、河湖较多的地区——不能围湖造田→阻塞水道,洪水泛滥
(2)三大粮食作物的地域性分布
作物名称
主要分布的气候区
主要分布国家或地区
小麦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南非等
水稻
热带与亚热带季风区、热带雨林区
东亚、南亚、东南亚
玉米
高温多雨区
美洲、亚洲、欧洲、非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