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仙精灵——奥黛丽·赫本的演艺道路之名扬五洲(上)2

 Nauer的图书馆 2015-05-16

 

 

14、 戏剧 [翁蒂娜](Ondine,又名:[美人鱼]) 1954

 

导   演:阿尔弗雷德·路特

类   型:剧情/爱情

国家/地区:美国 

语       言:英语

出品 公司:剧作家剧团、Creco Company

地   点:第46号大街剧院

主   演: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梅尔·费勒(Mel Ferrer)

               翰·亚历山大 (John Alexander)

               玛丽安·萨德丝(Marian Seldes)                

               伊迪斯·金 (Edith King) 

 

内容 简介:一对相恋的年轻水妖美人鱼和英俊的游侠骑士的爱情故事。骑士某天在渔夫家遇见美丽的美人鱼翁迪纳,他们两一见钟情,但是美人鱼的家人却不想让她嫁给骑士,除非让她失去记忆,他则立刻死去。在周围的人阻挠和帮助下,后来历尽千辛两人又重新走到了一起。

 

奥黛丽·赫本和梅尔·费勒在[翁蒂娜]演出现场。

 

 

 

 

奥黛丽·赫本在现场演出中。

 

 

 

 

奥黛丽·赫本、梅尔·费勒以及其他演员在现场演出中。

 

 

幕后:1953620日时候,奥黛丽回伦敦参加[罗马假日]的上映活动,期间她住在母亲艾拉的住处。艾拉为女儿奥黛丽、惠勒、派克和派拉蒙的同仁在家里办了几次接待会,在723日那次聚会中,在派克引介下,美国演员兼职导演梅尔·费勒(Mel Ferrer)与奥黛丽认识,而摄影师、设计师和传记作家塞西尔·比顿(Ceil Beaton)当时也参加那场聚会,比顿描述到:“最后那位女儿出现了——展现一种的新的美......在电光火石的瞬间,我发现了她精灵般的魅力,她有一种流浪儿的气质,让人强烈同情。”比顿被奥黛丽魅力折服,后来就与她合作。而对于奥黛丽和梅尔来说,他们互有好感,在刚认识那个星期,梅尔迫不及待对奥黛丽说,她应该再演一出法国舞台剧,应该选择比[姬姬]更诗意的角色,比科莱特更神秘的作家。奥黛丽对此态度是,如果他找到这样的剧本,她愿意与他合演。1936年就认识梅尔的好莱坞记者拉迪·哈瑞斯(Radie Harris)说:“观察梅尔对奥黛丽的态度非常有趣......第一次见到奥黛丽之后,他就再也不肯和她分开”只不过梅尔必须离开,因为当时他还有着婚姻,虽然是名存实亡,此外得去完成他在电影[圆桌武士](Knigbts of the Round Table)中配音,而奥黛丽要去巴黎选购[萨布丽娜]的戏服。

 

   195311底,[萨布丽娜]差不多拍完之际,梅尔冒了出来,同时他也已经离婚。似乎想马上挥别与霍尔登和好莱坞的记忆,奥黛丽立刻答应下年年初与梅尔同台,演出尚·季洛杜(Jean Giraudoux)的浪漫幻想剧[翁蒂娜](Ondine,又名[美人鱼])。梅尔之所以选择这个晦涩难解的剧本,或许是因为剧名是水精的名字。而媒体以及一些同行,甚至观众,对在[罗马假日]公映后好评不断时,奥黛丽选择重回百老汇感到新鲜或者不解。

 

   1954年元月初,就在暴风雪侵袭纽约之前的数小时,奥黛丽和梅尔抵达这个城市,准备排演[翁蒂娜],为了配合当时礼数,两人分别住进葛罕旅馆(Gorham Hotel)的不同套房,八卦记者注意到他们总是出双入对,当时社会大众或许以为他们不过是同事及朋友,但与演艺界稍有关系的人,都知道两人正在热恋,虽然奥黛丽对媒体说他们只是有约会,当时的约会意思只限于吃吃饭、看看戏、并无朝夕相处的意思。三天后,奥黛丽的母亲艾拉从伦敦飞到纽约,由女儿负担费用,住进同一家旅馆。

 

   [翁蒂娜]的故事取材自19世纪德国小说家拉·莫特—富凯(La Motte-Fouqué)寓言,季洛杜的法语剧本已由莫里斯·范伦西(Maurice Valency)翻译改编,这出幻想剧尽管有趣,但虚无缥缈,有着断断续续的哲思,学术界和观众都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它,翁蒂娜似乎象征着大自然的冷漠,却又与人类息息相关,该剧对爱情、婚姻以及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有着讽刺意味,但若要评估此剧的重心,无疑是在女主角身上。 

 

   [翁蒂娜]由剧作家剧团(The Playwrights Company)制作,这个剧团的成员包括麦斯威尔·安德森(Maxwell Anderson)、贝尔曼(S.N.Behrman)、艾默·莱斯(Elmer Rice)、罗伯特·雪伍德(Robert E.Sherwood)等。[翁蒂娜]的导演是舞台剧泰斗阿尔弗雷德·伦特(Alfred Lunt),1903年开始,他就展开舞台生涯做演出,1940年代开始执导演筒,而他与妻子琳·芳丹(Lynn Fontanne)联手演出不下20部古典和现代名剧,包括莎士比亚、契科夫、欧尼尔和克华德的作品,在丈夫的要求下,一月中旬[翁蒂娜]开始排演后,芳丹每天都出现在第46街剧院(46th Street Theatre)的排演场地。[翁蒂娜]1939年在巴黎上演之后,季洛杜来到美国,请伦特夫妇出演男女主角,后者喜欢这个剧本,但觉得角色的年纪太年轻,当年伦特已经47岁、芳丹52岁,自觉演出没有说服力,因而婉拒邀约。但1954年,该剧作者去世10年后,他们终于参与制作,伦特很高兴有机会执导。

 

   1953114日时候,负责剧作家剧团制作的雪伍德写信给特伦说:“我认为赫本绝对是翁蒂娜的理想人选...”然而他对梅尔却没有这样热切的态度,送剧本给奥黛丽的是梅尔,规划两人合作演出该剧的也是梅尔,因此要她首肯演出,就得让梅尔饰演汉斯。在排演期间,芳丹很快成为奥黛丽朋友,而梅尔对奥黛丽保护几乎达到专横的地步,不知道什么原因,梅尔公开反对芳丹在排演的时候出现,导致奥黛丽非常的难为情。接着,梅尔又抱怨伦特太老,不适合执导该剧,和伦特谈话到一半就背过身去,更糟的是,梅尔还去找雪伍德,要求修改剧本,增加他的戏份,剧团当场断然拒绝,但他依旧表现得十分孤傲。同剧的演员玛丽安·萨德丝(Marian Seldes)说:“他不太听导演指挥,有几次当众给伦特难堪......梅尔曾是舞台剧的演员和导演,也拍过电影,可说他抢先一步。但如今明显的是,奥黛丽的光彩盖过了他——并非刻意,而是因为她先成名。剧本是他给她的,因此他摆出一副幕后指导的样子。”不过梅尔和伦特之间没有真正的正面冲突,“因为伦特太绅士了。”萨德丝说到。

 

   全体演员都觉得梅尔态度霸道得让人难以忍受,但同时深深赞赏奥黛丽的表现,非常喜欢她。“我们在宽阔的舞台上排练,我坐在旁边看着她”萨德丝回忆到:“我觉得她棒极了......而且就像许多大美人一样,她从来不觉得自己有多漂亮,一点也不虚荣。”1954129日,剧团首先到波士顿进行试演,而此时梅尔对伦特的不满已经十分公开,威胁要带奥黛丽一起退出,“那不是嫉妒,而是愚蠢。”芳丹说。奥黛丽觉得太难以处理,觉得自己导致这种局面,伤心告诉雪伍德想要退出,不过雪伍德很巧妙应对此事,冲突暂时得以缓解。[翁蒂娜]在波士顿演出之后,当地剧坛对该剧佳评如潮,尤其对奥黛丽的演出更赞誉有加。

 

   1954218日,[翁蒂娜]在纽约第46街剧院首演,剧评同样一面倒。[纽约时报]的艾金森写道:“每个人都知道赫本小姐很年轻,但没有人怀疑她的表演天分。只是翁蒂娜这个角色非常复杂,有许多难以捉摸的内心戏——各种情绪和印象,淘气又哀伤。赫本小姐却能将这些都化为剧场语言,不需矫饰造作。她的表现优雅迷人,对舞台有天生的本能。”[纽约客]的剧评异口同声表示:“赫本小姐才华横溢,举手投足都散发无比魅力,最虚无的笑话因为有了更深一层的深度而欢欣鼓舞;最平淡的动作变成精彩表演的灵感。”而且在此剧中的第三幕,奥黛丽只穿着渔网格身,批假海草出场,几乎呈现裸体效果,但没有人喝倒彩。不过梅尔的表现就相形见绌,差了很多,[纽约邮报](New York Post)查理德·华兹(Richard Watts)道出所有剧评家的观感:“他的演出欠缺吸引力,不够生动,可说完全缺乏风格和想象力,而且本剧其他部分如此精彩,因此他的表演成为败笔。若伦特先生年轻几岁,能够亲自演出这个骑士的角色,一定十分亮眼。”

 

   尽管如此,该剧几乎天天座无虚席,十天后,[纽约时报]的艾金森又写一篇剧评,尤其夸赞女主角的表现:“赫本小姐演出的翁蒂娜,表现不可思议。尽管她非常美丽,演出时却绝无虚矫,动作自然流畅,敏捷灵活,优雅地诠释翁蒂娜在人类世界中的考验;在她迷人的魅力下,有敏锐的心灵运作者。翁蒂娜不仅是让人神魂颠倒的美人,也是个鲜明的观念,再也没有比奥黛丽的演出更明白、更让人击节叹赏的表演了。”

 

   之后,伦特离开纽约,剧评家去欣赏其它新戏时,这出戏仍然继续演出,这时梅尔终于按耐不住,完全依据自己的意思演出,他毫无顾忌地抢其他演员的戏,包括奥黛丽也一样,但是他的表演依旧僵硬如木,谢幕的时候他甚至不准演员们单独谢幕,首先他一定要拉着奥黛丽的手一起在观众面前,生怕如果是自己单独谢幕掌声一定会小很多,奥黛丽则沉迷于梅尔之间爱情,对此也没有太多异议。不过舞台经理将梅尔不按导演的作法传到返回威斯康辛的伦特耳中,6周后,奥黛丽再度单独谢幕。梅尔之所以后来投降的原因还有是,在1954325日,奥黛丽荣登奥斯卡影后,名气鼎沸,他完全不能与之相比。仅仅3天之后,奥黛丽因[翁蒂娜]的演出获得戏剧托尼奖(Tony Award)最佳女演员奖,伦特获得最佳导演奖,理查德·沃尔夫(Richard Whorf)获得最佳服装设计奖,彼得·拉金(Peter Larkin)则是最佳布景设计奖。对于奥黛丽收获两项大奖,梅尔倒是替她骄傲和欣喜。

 

   但是,随着演出的持续,奥黛丽的经纪人弗林斯办公室虽然邀约越来越多,但她却越发紧张起来,媒体和梅尔给她无形或有形压力,再加上这些年来几乎马不停蹄的工作,奥黛丽逐渐体力不支,到了19544月的时候,奥黛丽脸色变得有些苍白,吸烟量也增加很多,剧团的医师告诉高层,担心奥黛丽身心崩溃。的确,奥斯卡奖和托尼奖肯定了奥黛丽,但是却给她带来压力,此后她任何演出都必须大获成功、叫好叫座才行,还没有到25岁的奥黛丽已经获得很多演员要花数年或数十年才能得到成就,她如何维持这样的高峰?正如奥黛丽自己接受采访说:“我还是心惊胆战,觉得非得几近完美,才能达成观众对我的无比期望。”

 

   195473日,[翁蒂娜]进行最后一场演出,在告别晚会上,整个剧团都注意到奥黛丽一副心神涣散的模样,香烟抽个不停,咳嗽很多,双手不自觉发抖,在晚会上待了一会儿就告退,期间她告诉剧团,因为[翁蒂娜]的演出经验使她心力憔悴,以后她很可能再也不演舞台剧了,一语成谶,奥黛丽从此再未重回舞台。在最后一场演出的10天后,奥黛丽在母亲和梅尔的陪伴下离开纽约,到瑞士一处安静场所疗养,挥别百老汇和好莱坞的紧张压力。

 

 

 

 

 

 

 

 

 

 

 

 

15、电影 [战争与和平](War and Peace)  1956

 

 

导   演:金·维多(King Vidor)

类   型:剧情/战争/爱情

国家/地区:美国/意大利

语       言:英语/俄语/意大利语

出品 公司:派拉蒙、Ponti-De Laurentiis制片公司

色   彩:彩色

片   长:208分钟

主   演: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

               亨利·方达(Henry Fonda)

               梅尔·费勒(Mel Ferrer)

               维托里奥·加斯曼(Vittorio Gassman)

               赫伯特·洛姆(Herbert Lom) 
               奥斯卡·霍莫尔卡(Oskar Homolka) 
               安妮塔·埃克伯格(Anita Ekberg)

               赫尔穆特·丹蒂尼(Helmut Dantine) 

 

内容简介:1805年,俄法战争一触即发,但俄国上层社会却依旧歌舞升平。女主人公娜塔莎是一个贵族小姐,年轻貌美,天真活泼,能歌善舞。哥哥尼古拉是一名英俊的骠骑兵军官。娜塔莎的朋友皮埃尔也是贵族,他刚从法国留学归来,对未来尚无打算,常出入于社交场所和在赌桌上消磨时光。不久被一位公爵看中,并被安排与公爵女儿海伦结婚。但婚后不久,两人隐性格不合而分居。皮埃尔的挚友安德烈公爵是库图佐夫属下的一名军官,一次他来到娜塔莎家,对娜塔莎一见钟情。娜塔莎接受了安德烈的求婚,订立了婚约。不久,安德烈又回军队,海伦的弟弟阿纳托里骗得娜塔莎的爱,唆使其与他私奔。俄法战争开始,担任总司令的库图佐夫将军决定暂时放弃莫斯科,在撤退途中,娜塔莎遇到受重伤的安德烈,安德烈谅解了娜塔莎,但他却因伤势过重而离开了人世。战争胜利结束后,皮埃尔回到了莫斯科,此时的莫斯科已是满目疮痍,但对娜塔莎和皮埃尔来说却是新生活的开始。

 

 

亨利·方达、奥黛丽·赫本、梅尔·费勒的彩照。

 

 

 

导演金·维多(背),梅尔·费勒和奥黛丽·赫本在舞会拍摄现场间隙。

 

 

 

奥黛丽·赫本和亨利·方达在拍摄现场。

 

 

 

 

奥黛丽·赫本和导演金·维多在拍摄现场讨论。

 

幕后:1954924日,星期五。在瑞士布林根施托克(Burgenstock)的琉森湖(Lake Lucerne)湖畔,奥黛丽·赫本和梅尔·费勒在市政厅举行举行婚礼。隔天在一座13世纪的私人教堂进行简短的仪式,奥黛丽身穿纪梵希设计的婚礼服,头戴白色花朵桂冠,拿着一束简单的白色花束,只有少数几位朋友应邀观礼。虽然这桩婚事,奥黛丽的母亲、以及不少朋友并不赞成,有的甚至很反对,但是奥黛丽个人执意要结婚,最后大家还是送上应有祝福。之所以选择这个风景如画的小城办,因为它隐秘、有意身心健康的空气,媒体和大众很少到这里,这很适合奥黛丽身体康复,也因为梅尔马上就要在意大利工作,拍摄一部叫作[禁忌](Proibito)的影片。

 

   在纽约百老汇时,奥黛丽一连5个月每周做8场演出,得奖带来的许多访问,大红大紫后的社交生活,以及缺乏隐私,再加上前些年几乎不曾停歇的工作和生活游历,对于年轻纤细的她来说终于难以支撑。不过到婚礼的时候,奥黛丽对一位记者朋友说:“在纽约完全崩溃,如今好多了”。1954928日,仅仅举行婚礼的3天后,梅尔和奥黛丽共赴罗马,梅尔是回去工作,狗仔队问他们婚礼的细节,梅尔正准备回答时,奥黛丽插嘴说:“这是我们的婚礼,不是大家的。”这样就结束了这个话题。两人避居在罗马城南部30英里的滨海小城安其奥(Anzio),租了一间别墅,奥黛丽在那里看剧本,照顾花园,养了一堆宠物,学习烹调意大利美食、写信,请了3个佣人帮着做事。

 

   1954112日,奥黛丽接受了一次公开露面的邀请,就是在阿姆斯特丹为因为战争而成残疾的人士募款。她答应在百货公司签名,但后来年轻人推挤着要接近偶像,结果把展示的橱窗都给挤破了,奥黛丽和梅尔不得不赶紧离开。接下来几年,奥黛丽再也不肯公开露面,除非是万全的计划,适当的安排和控制现场秩序的措施。在罗马期间,梅尔和奥黛丽还请了两对夫妻共进晚餐——制作人迪诺·德·罗伦堤斯(Dino de Laurentiis)和他的妻子施云娜·曼卡诺(Silvana Mangano),以及即将传出喜讯的制作人卡洛·庞蒂(Carlo Ponti)和影星索菲亚·罗兰(Sophia Loren)。

 

   1955年初,奥黛丽和梅尔在瑞士布林根施托克附近租下一间三层楼的乡间屋舍,名为贝达尼亚别墅(Villa Bethania)。那栋别墅高踞山坡上,俯视琉森湖,但那一年他们几乎没有待在那里。4月,他们在瑞士的圣莫里茨(St. Moritz)度过短暂的假期,并与大导演金·维多会面,正当梅尔和奥黛丽邀请庞蒂和德·罗伦堤斯共进晚餐之际,维多正与派拉蒙及这两位意大利制片人接触,想制作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War and Peace),3月底时这部影片已经匆匆做了准备。

 

   庞蒂和德·罗伦堤斯看过梅尔的影片[禁忌],告诉维多说,梅尔或许可以饰演安德鲁王子(Prince Andrei),这步棋算是高招,因为在梅尔影响下,奥黛丽一定会接演娜塔莎(Natasha)的角色,而后者正是这部电影重心,奥黛丽很高兴有人请梅尔拍片,而此时的她无太多雄心,只想做好妻子,就感到很满足。那年刚成为奥黛丽公关后来成为她好友的亨利·罗杰斯(Henry Rogers),为奥黛丽安排访问时,“她很不自在,我一提该受访时,她就不高兴。我尽量不逼迫她做太多宣传活动,因为我知道她觉得这是不快的杂务。”罗杰斯只为奥黛丽挑选必要的宣传,他觉得自己夹在两夫妻中间,里外不是人:“梅尔渴望奥黛丽有更多宣传活动,但她却不情愿接受访问和记者拍照。”而当时请罗杰斯是梅尔的主意。

 

   金·维多说:“我觉得奥黛丽似乎需要有人帮她做决定...梅尔帮她说该说的话,知道什么对她比较好,知道她该赚多少钱,我猜他一定亲自去收她的酬劳。”梅尔有时候像是奥黛丽多出来的一个经纪人。不太想这个时候工作的奥黛丽,因为梅尔会出演[战争与和平],所以同意出演娜塔莎一角。奥黛丽的经纪人弗林斯很快为她争取到35万美元的片酬,加上每周500美元的津贴——这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女星片酬(当时的男星中也只有加里·格兰特高于这个薪酬),也是她[萨布丽娜]酬劳的30倍,且这35万美元是以12周为前提,若超出12周,每周必须多支付她257百美元,后来电影拍摄时间超出12周许多,赫本也在合约要求下多了一笔收入。此外,根据合约,在拍片期间奥黛丽还有24小时待命专属汽车和司机,影片的剧本、制作、摄影师、化妆师的决定和任用,也必须先得到她的同意。对于这个片酬,奥黛丽对经纪人弗林斯说:“我没有这么高的价码——真是不可思议!请不要告诉任何人!”不过合约不仅对她有利,对经纪人也有好处,因此弗林斯在好莱坞高调宣扬,媒体立刻报道这个历史高价,许多人恭喜奥黛丽——包括饰演娜塔莎真爱的亨利·方达(Henry Fonda),当时方达50岁。而梅尔也为自己争取到了10万美元的酬劳。

 

   [战争与和平]此时根本无剧本,然而,庞蒂和德·罗伦堤斯坚持要在195571日开拍,外景在意大利和南斯拉夫拍摄,内景则在罗马。维多立刻监督50个角色的选角工作,还需要15千多名临时演员,他们全得穿着90位裁缝日以继夜赶制的古装戏服。此外,他们得找遍全欧洲的驯马师,准备8千多匹马,以及从仓库和战争博物馆找来28百多管大炮。制片人希望维多和摄影师杰克卡迪夫(Jack Cardiff)稍安勿躁,因为他们自有妙计,保证能破纪录的时间完成剧本。

 

   但到了开拍当天,大家才发现他们的“妙计”根本是一桩乌龙。两位制片人把托尔斯泰描述拿破仑攻俄的14百页小说,像切香肠一样切成等量多份,分给不同的罗马作家搭档,让他们分头编剧,勒令三周内交稿,最后在集大成。这种作法让维多惊讶不已。他们得到的成品不仅品质忽好忽坏,角色发展时上时下,而且欠缺统一的角度观点。一般剧本的篇幅多为100页至130页,但[战争与和平]第一次的草稿竟达506页。派拉蒙对开拍日期心焦不已,担心600万美元经费捞不回来,立刻签字同意这部庞大的剧本,维多一看差点晕倒,马上把剧本扔进抽屉,火速找来布里吉特·波兰德(Bridget Boland)、罗伯特·韦斯比(Robert Westerby)和厄文·萧(Irwin Shaw)重起炉灶,一定要在数周内把小说拍成电影。

 

   这部片子的拍摄工作从19557月一直进行到11月,拍片的环境很不舒服。意大利的夏天炎热难挡,其中又要拍冬日行军的镜头,因此运了成吨的人造雪到制片厂,演员们都裹着厚厚的冬衣和毛皮,即使是在制片厂当中也捂出一身汗,因为里面的冷气只是时不时的运作,奥黛丽回忆到:“[战争与和平]在炎夏中拍摄,我的戏服是天鹅绒和皮毛的外套,在一场表现猎兽的场景中,拍摄队伍头顶罗马炙热的阳光,缓慢前行在一片空地中,这时,我的坐骑忽然昏倒在地。工作人员迅速把我从马鞍上解救下来。他们说:‘你像马一样强壮啊!’其实我比马还要强壮,我并没有倒下,昏倒的是马。”

 

   虽然每天有10小时的繁重的工作,但奥黛丽依然从容不迫,其中持续拍摄数天的舞会一场,需要奥黛丽在又长又复杂的运镜下保持脉脉含情的微妙表情,她则耐心十足地完成拍摄,导演对此大加赞赏,她还经常给别的演员或工作人员打气。“奥黛丽饰演的娜塔莎,鲜活地从书中走了出来”维多这样评价到,“再也没有比奥黛丽更合适的娜塔莎的人选了”,在外形上奥黛丽和书中描写也惊人相似:“深邃的眼睛充满生机,宽宽嘴巴、纤细的双臂、瘦削的肩膀...”在电影拍摄期间,奥黛丽收获一份礼物,她夺取了1955年度法国电影胜利奖(Victoire du Cinéma Francais Award)。

 

   维多尽力完成自己工作,希望拍出一部巨片,只是打从一开始,命运就和他作对。1956821日,[战争与和平]在美国上映,4个小时的原始拍摄场景最终决定减少到3小时,严重压缩了为数不多的精华,对影片整体感觉产生严重影响。对于这部史诗巨作的小说,拍摄出的电影没有这种能耐,而成了一连串冒险、冗长战争场面、军事会议的综合体,偶尔被缺乏情绪连贯的人物打断,甚至连故事的时间顺序都让人迷惑。

 

   影评毁誉参半,[纽约时报]影评家波斯利·克劳瑟说到:“人物机械化,缺乏情感,角色就像二等公民,陈腐又没有深度...那些幽默的故事肤浅又没有条理”女主角前后戏份严重不均衡,人物思想脉络断裂不连续,让人无法感受,没有发挥空间的奥黛丽一样难逃批评,[视与听]的影评人佩内洛普·休斯敦(Penelope Houston):“她都是天真微笑和流泪”,但有些评论认为奥黛丽是此片唯一亮点,娜塔莎气质完全表达出来,且感动人。[纽约先驱论坛报]的影评人威廉·K·津塞(William K. Zinsser)赞赏到:“奥黛丽·赫本饰演的娜塔莎,非常美丽...在她的眼睛里传达所有痛苦在生长,这当然是年度最好女性表演。”[时代]杂志则说:“奥黛丽完美诠释了托尔斯泰笔下的娜塔莎”。为此,奥黛丽还获得当代银幕奖最佳表演(Modern Screen Award: Best Performance)。此片另外两位主要演员亨利·方达和梅尔·费勒都是一边倒负面评价,方达把重内省的男主角演得沮丧犹豫,而梅尔则是眼睛一点表情都没有,台词也说得平淡乏味。之后方达更是不愿意提及这部电影。

 

   采用宽银幕(Cinerama)艺彩(Technicolor)技术的[战争与和平]的票房倒是很理想,达到1250万美元,进入年度四大卖座的电影行列。奥黛丽·赫本仍然得到英国学院电影奖、纽约影评人协会奖和金球奖的提名,但最终没得到奥斯卡提名。片子在奥斯卡上获得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和最佳服装设计三项提名。

 

 

 

 

 

预告下篇:水仙精灵——奥黛丽·赫本的演艺道路之名扬五洲(1953年——1959年)(下)

            http://i.mtime.com/dongpoyin/blog/7304311/

 

相关链接:水仙精灵——奥黛丽·赫本的演艺道路之光芒初露(1948年——1952年)

            http://i.mtime.com/dongpoyin/blog/435733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