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代以前宋氏世代传承规律的探讨

 宋宋氏图书馆 2015-05-17


汉代以前宋氏世代传承规律的探讨 

宋德军

  姓氏是古人的番号,氏族是古人的编制。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谥号而来,由天子分封诸侯为氏,诸侯再分封卿大夫、封士为氏,层层分封,这样就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氏族。

  宋国是周朝初期封建的诸侯国之一,宋氏则是以国名为氏的氏族。按照西周宗法制度,宋氏是由各代国公的嫡长子孙来传承的,宋国公族仅包括各代国君的近亲三代,公孙之子不属公族而须另外立氏。经对先秦宋氏族群考证认为,宋氏主要包括四部分人:

1. 各代宋国国公;

2.各代宋国国公的嫡长子孙;

3.各代宋国国公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嫡生诸子如嫡次子、三子等以及他们的儿子;

4.各代宋国国公的庶子以及他们的儿子。

  各代国公非嫡长子(嫡次子、三子等及庶生诸子)的孙子及后代不再姓宋氏,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礼记·大传》:“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 孔颖达疏:“别子谓诸侯之庶子也。诸侯之嫡孙继世为君,而第二子以下悉不得祢先君,故云别子。”汉班固《白虎通·宗族》:“别子者,自为其子孙祖,继别也,各自为宗。别子的后代,或以祖辈的字为氏,如孔氏、华氏、向氏、牛氏、宗氏、边氏、皇甫氏、乐氏、仲氏、灵氏等;或以封邑为氏,如萧氏、邹氏、钟氏、时氏、桐门氏;或以祖辈的谥为氏,如戴氏、穆氏、武氏、宣氏、庄氏、桓氏、成氏、丁氏;或以名为氏,如祝其氏、督氏、季老氏、墨夷氏、石氏、朱氏、几氏、鱼氏;或以地为氏,如东乡氏、西乡氏;或以官为氏,如司马氏、司徒氏、褚(褚师)氏、合(閤ge)氏;或以事为氏,如白马氏;或以爵为氏,如微氏。

  到了周末汉初,随着周王室的衰弱,由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四个等级所构成的严密的封建宗法制度,也逐步削弱而面临解体。氏的等级概念淡化,“姓”与“氏”的分立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所以出现“姓”与“氏”合二为一的趋势。战国之后,反映奴隶主贵族的姓氏制度被彻底废除了。不仅贵族才有姓氏,一般平民百姓也有了自己的姓氏。宋氏也和其他姓氏一样,直到汉初方才姓氏合一,其传承也开始不分嫡庶,嫡庶的后代全部姓宋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