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智度论 白话译(第二册71)

 办公用品专卖店 2015-05-17
大智度论 白话译(第二册71)
                   第二册卷21-卷40 
           卷第四十 叹度品第五

                     问道人

 

【经】尔时,慧命舍利弗、慧命目揵连、慧命须菩提、慧命摩诃迦葉,如是等诸多知识比丘,及诸菩萨摩诃萨,诸优婆塞、优婆夷,从座起,合掌白佛言:

世尊,摩诃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尊波罗蜜、第一波罗蜜、胜波罗蜜、妙波罗蜜、无上波罗蜜、无等波罗蜜、无等等波罗蜜、如虚空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世尊,自相空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世尊,自性空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诸法空波罗蜜、无法有法空波罗蜜、开一切功德波罗蜜、成就一切功德波罗蜜、不可坏波罗蜜,是诸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诸菩萨摩诃萨行是般若波罗蜜,无等等布施,具足无等等檀波罗蜜,得无等等身,得无等等法,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世尊本亦复行此般若波罗蜜,具足无等等六波罗蜜,得无等等法,得无等等色、无等等受想行识,佛转无等等法轮;过去佛亦如是行此般若波罗蜜,具足无等等布施,乃至转无等等法轮;未来世佛,亦行此般若波罗蜜,当作无等等布施,乃至当转无等等法轮。

以是故,世尊,菩萨摩诃萨欲度一切法彼岸,当习行般若波罗蜜!唯,世尊,是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一切世间天及人、阿修罗,应当礼敬供养!  

佛告众弟子及诸菩萨摩诃萨:如是,如是。诸善男子,行般若波罗蜜者,一切世间天及人、阿修罗,应当礼敬供养。何以故?因菩萨来故,出生人道、天道、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转轮圣王、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出生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诸佛。

因菩萨来故,世间便有饮食、衣服、卧具、房舍、灯烛、摩尼、真珠、毗琉璃、珊瑚,金银等诸宝物生。舍利弗,世间所有乐具,若人中,若天上,若离欲乐,是一切乐具,皆由菩萨有。

何以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菩萨道时,住六波罗蜜,自行布施,亦以布施成就众生,乃至自行般若波罗蜜,亦以般若波罗蜜成就众生。舍利弗,是故菩萨摩诃萨为安乐一切众生故,出现于世。    

【论】问曰:五千比丘中,上有千余上座,所谓优楼频螺迦葉等,何以止说此四人名?  

(【论】问:五千比丘中,上有一千多上座,所谓优楼频螺迦葉等,为什么止说此四人的名?)

答曰:是四比丘,是现世无量福田。舍利弗是佛右面弟子;目揵连是佛左面弟子;须菩提修无诤定,行空第一;摩诃迦葉行十二头陀第一。

(答:此四比丘,是现世的无量福田。舍利弗是佛右面弟子;目揵连是佛左面弟子;须菩提修无诤定,行空第一;摩诃迦葉行十二头陀第一)

世尊施衣分坐,常深心怜愍众生。佛在世时,若有人欲求今世果报者,供养是四人,辄得如愿,是故是多知多识比丘。及四众赞般若波罗蜜,

(世尊施衣分坐给他,常深心怜愍众生。佛在世时,如果有人欲求今世果报的,供养这四人,总是得如愿,所以很是多人都知道认识的比丘,和四众赞般若波罗蜜)

问曰:是阿罗汉最后身,所作已办,何以复赞叹般若波罗蜜?  

(问:他们是阿罗汉最后身,所作已办,为什么又赞叹般若波罗蜜?)

答曰:人皆知阿罗汉得无漏道,以菩萨智慧虽大,结使未断故不贵。又以是阿罗汉有慈悲心,助佛扬化,故以之为证。佛道于世间中最大,是般若能与此事,故名为大波罗蜜。

(答:人都知阿罗汉得无漏道,因为菩萨智慧虽大,结使未断所以不认为菩萨尊贵。又因这些阿罗汉有慈悲心,助佛扬化,所以用他们为证。佛道在世间中最大,此般若能成就此事,所以名为大波罗蜜。)

一切法中智慧第一,故言尊波罗蜜。能正导五度,故名第一波罗蜜。五度不及,故名为胜波罗蜜,如五情不及意。能自利利人,故名为妙波罗蜜。一切法中无有过者,故名无上波罗蜜。无有法与同者,故名无等波罗蜜。

一切法中智慧第一,所以说尊波罗蜜。能正导五度,所以叫第一波罗蜜。五度不能及,所以名为胜波罗蜜,如五根不及意。能自利利人,所以名为妙波罗蜜。一切法中无有超过的,所以名无上波罗蜜。无有法与它相同的,所以名无等波罗蜜。)

诸佛名无等等,从般若波罗蜜蜜生,故名无等等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毕竟清净,不可以戏论破坏,故名如虚空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一切法自相不可得,故名为自相空波罗蜜。

(一切佛名无等等,从般若波罗蜜生,所以名无等等波罗蜜。此般若波罗蜜毕竟清净,不可用戏论破坏,所以名如虚空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一切法自相不可得,所以名为自相空波罗蜜。)

此波罗蜜中,一切法自性空故;诸法因缘和合生,无有自性,故名为自性空波罗蜜。诸法中无有自法,故名为诸法空波罗蜜。以此众生空、法空故,破诸法令无所有;无所有亦无所有,是名无法有法空波罗蜜。

此波罗蜜中,因为一切法自性空;一切法因缘和合生,没有自性,所以名为自性空波罗蜜。一切法中没有自法,所以名为一切法空波罗蜜。因此众生空、法空,破一切法使无所有;无所有也无所有,这样名无法有法空波罗蜜。)

菩萨行是般若波罗蜜,无有功德而不摄者;如日出时华无不敷,故名开一切功德波罗蜜。是菩萨心中般若波罗蜜日出,成就一切诸功德,皆令清净;般若波罗蜜是一切善法之本,是故名为成就一切功德波罗蜜。

(菩萨行此般若波罗蜜,无有功德而不包括的;如日出时花无不开,所以名开一切功德波罗蜜。此菩萨心中般若波罗蜜日出,成就一切功德,都使清净;般若波罗蜜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所以名为成就一切功德波罗蜜。)

世间无有法能倾动者,故名不可破坏波罗蜜。是诸阿罗汉赞叹因缘,所谓三世佛皆从般若波罗蜜生,所谓无比布施,乃至无比智慧;世间中无有与等者,故言无比;是六波罗蜜,毕竟清净无有失故,名为无比,无比即是无等等。

(世间没有法能倾动,所以名不可破坏波罗蜜。这些阿罗汉赞叹的因缘,所谓三世佛都从般若波罗蜜生,所谓无比布施,乃至无比智慧;世间中没有与等的,所以说无比;此六波罗蜜,因为毕竟清净没有过失,名为无比,无比即是无等等。)

复次,无等等,诸佛名无等;与诸佛等,故名为无等等。

(又,无等等,一切佛名无等;与一切佛等,所以名为无等等。)

问曰:三世诸佛中,已有释迦文佛,何以别说?

(问:三世一切佛中,已有释迦文佛,为什么别说?)

答曰:今座上众,皆由释迦文佛得度,感恩重故别说。如舍利弗说:我师不出者,我等永为盲冥!诸阿罗汉知三世诸佛,皆从般若波罗蜜中出,

(答:现在座上的大众,都由释迦文佛得度,因为感恩重所以别说。如舍利弗说:如果我师不出世,我等永为盲冥!一切阿罗汉知三世一切佛,都从般若波罗蜜中出,)

以是故诸阿罗汉说:世尊,诸菩萨摩诃萨,欲遍知一切法,当习般若波罗蜜。阿罗汉赞叹菩萨时,心生恭敬,是故说礼敬供养。天、人、阿修罗者,说三善道;三恶道无所别知,故不说。

(所以众阿罗汉说:世尊,众菩萨摩诃萨,欲遍知一切法,当习般若波罗蜜。阿罗汉赞叹菩萨时,心生恭敬,所以说礼敬供养。天、人、阿修罗是说三善道;三恶道无所别知,所以不说。)

佛闻罗汉赞叹已,佛印可言:如是,如是,应当礼敬供养行般若波罗蜜者。汝虽无一切智慧,而说不错。故重言如是,如是。

(佛听到罗汉赞叹后,佛印可说:是的是的,应当礼敬供养行般若波罗蜜的人。你们虽没有一切智慧,而说的不错。所以重说是的,是的。)

何以故?此中佛自说:因菩萨故,出生人道、天道,乃至一切诸菩萨,为安乐一切众生故说。刹利大姓乃至阿迦腻吒,须陀洹乃至诸佛,皆如先说。  

(为什么?此中佛自说:因为有菩萨,出生人道、天道,乃至一切菩萨,为了安乐一切众生而说。刹利大姓乃至阿迦腻吒,须陀洹乃至一切佛,都如前面说的。)

问曰:若因菩萨,有饮食等及诸宝物,人何以力作求生,受诸辛苦乃得?  

(问:如果因菩萨,才有饮食等及各种宝物,人们为什么力作求生,受各种辛苦才得?)

答曰:饥饿劫时,人虽设其功力,亦无所得,以众生罪重故。菩萨世世赞叹布施、持戒、善心,是三福因缘,故有上、中、下。上者、念便即得;中者、人中尊重,供养自至;下者、施功力乃得。

(答:饥饿劫时,人虽设自己的功力,也没有所得,因为众生罪重。菩萨世世赞叹布施、持戒、善心,因为这三福的因缘,所以有上、中、下。上的、念便即得;中的、人中尊重,供养自至;下的、施功力才得。)

以是故,说因菩萨得,实而不虚。乐因缘甚多,不可称计;今佛略说天乐、人乐、涅槃乐,皆由菩萨得。此中佛自说:菩萨住六波罗蜜,自行布施,亦教众生行布施;虽众生自行布施,无菩萨教导,则不能行。  

(所以,说因菩萨得,实而不虚。乐因缘甚多,不可称计;今佛略说天乐、人乐、涅槃乐,都由菩萨得。此中佛自说:菩萨住六波罗蜜,自行布施,也教众生行布施;虽众生自行布施,没有菩萨教导,就不能行。)

问曰:除解脱乐,此二种乐,是众生生结使处,贪欲因缘故生恚。菩萨何以教导此结使因缘?  

(问:除解脱乐,此二种乐,是众生生结使的地方,贪欲因缘而生恚。菩萨为什么教导此结使因缘?)

答曰:菩萨无咎!所以者何?菩萨慈悲清净心,与众生乐因缘,故修福事;若众生不能清净行福德者,于菩萨何咎!如人好心作井,盲人堕中而死,作者无罪!如人设好食施人,不知量者,多食致患,施者无罪!  

(答:菩萨没有错咎!为什么?菩萨慈悲清净心,给与众生乐因缘,所以修福事;如果众生不能清净行福德的,于菩萨有什么过失!如人好心作井,盲人堕中而死,作的人没有罪!如人设好食施人,不知量的,多食致患,施的人没有罪!)

复次,若诸佛菩萨,不教众生作福德因缘,则无天、无人、无阿修罗;但长三恶道,无从罪得出者。  

(又,如果一切佛菩萨,不教众生作福德因缘,则没有天、没有人、没有阿修罗;但长三恶道,没有从罪得出的众生。)

复次,众生乐因缘故生贪,贪因缘故生恚,恚因缘故生苦,苦因缘故生罪;今欲免众生于第五罪中,是故与乐。

(又,众生因为乐因缘而生贪,贪因缘而生恚,恚因缘而生苦,苦因缘而生罪;现在想免众生在第五罪中,所以给他们乐。)

复次,非定乐因缘生贪欲,或正忆念故,乐为善福因缘,邪忆念故生贪欲;今为正忆念乐故,令生福德因缘。

(又,乐因缘不一定生贪欲,或因为正忆念,乐为善福因缘,邪忆念而生贪欲;现在为了正忆念乐,让他们生福德因缘。)

复次,唯佛一人无错无失;是菩萨未成就佛道,未得佛眼故,以三种乐故,教化可度众生。诸佛但以解脱乐,教化众生。

(又,唯佛一人无错无失;这些菩萨未成就佛道,因为未得佛眼,用三种乐,教化可度众生。一切佛但用解脱乐,教化众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