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经营社区银行的现实样本

 我不是大龙 2015-05-18
近年来,“以抢占最后一公里效益”为目标,民生、兴业、光大、平安、招行等股份制银行开始大举进军社区银行,在短时间内开设了大量社区支行网点,标志着股份制银行在社区银行领域的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社区银行的概念自出现伊始,便被赋予了“轻成本、轻人力”基础定义。纵观欧美逾百年零售银行发展的经验,银行网点的进化都是朝着轻型化、小型化、低成本化的方向在发展。据业内人士透露,在一、二线城市中,一个约100㎡标准型社区支行的月均成本为12-15万(含标准租金、员工薪酬、运营维护费用、设备采购费用分摊等),一年下来运营成本约130-150万。即便是在租金水平较低的区域,一年的运营成本仍需100万以上。而开设社区支行最关键的一步在于选址,选址选好了,社区支行的运营就成功了50%。以深圳为例,平安银行在社区支行的选址上,不会再往市中心的方向布局。而是按照城市的新区规划,往新区高人流、高频次集聚地走,并且单个社区的常住人口至少在2万人以上。同时,为了保证客户体验和服务质量,社区支行网点的面积保持在60-100平米左右。与此相对应的是,民生银行的社区网点大都在30-50平米,更多是地考虑迅速获客并加快网点创收。而在盈利方面,平安银行一个标准型社区支行的成本完全覆盖约需3年左右,而实现当月盈亏平衡需历时12-14个月,且每月月均存款需达8000万以上。行内的目标是,希望在24-28个月后,绝大部分的社区支行能够“养活自己”,彻底实现盈利。因此,布局社区银行,也是股份行在现有机制下抢占更多客户资源的一种新型扩张路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