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阁在西泠印社内,竹阁现为印社展览场所之一。旧时因四周遍植竹子而名。竹阁的建筑不甚规则,是一座坐北朝南面阔三间、时宜深三间的清式建筑。现存竹阁为清光绪二年(1876)重建。
历史上有多位文人写下与竹阁相关的诗词,苏东坡曾题诗曰:“柏堂南畔竹如云,此阁何人是主人。但遣先生披鹤氅,不须更画乐天真。”姜夔也曾写下“凉观酒初醒,竹阁吟纔就。”但是与竹阁渊源最深的并非上述两位,你猜到是谁了吗?
望湖楼位于北山路宝石山下,少年宫广场西侧,是一处绿树掩映、岩峦烘托、飞檐凌空、典雅古朴的楼阁。
望湖楼原名看经楼,在当时的昭庆寺前。始建于北宋乾德五年(967),为吴越王钱俶所建,望湖楼始建于吴越,刚开始籍籍无名,你知道是谁让它名扬四海?
在灵隐寺前的飞来峰上,古树蓊郁,藤蔓缠绕,山林间氤氲着郁郁灵气。来到飞来峰游览的人,长怀着一种敬仰的心情,到山中凭吊一座看起来并不起眼却大有来头的小亭,这就是翠微亭。大家凭吊的是谁呢?
西泠桥头有一座慕才亭,塔由六根四方柱支撑,用泰顺青石并以传统雕琢加工而成,是西湖风景区里柱联最多的亭子。这座亭子在诉说着谁的故事?
湖心亭位于西湖中央,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在湖心亭极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在西湖十八景中称为“湖心平眺”。清帝乾隆在亭上题过匾额“静观万类”,以及楹联“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但是与湖心亭最有缘分的并不是乾隆皇帝,你猜到是谁了吗?
连连看,你都对上了吗?
《西湖志》载竹阁原为唐代古迹,相传为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命人所筑。据《咸淳临安志》载:“旧在广化寺,柏堂后有小阁,多植竹,白公每其间,遂以名。”白居易还著有《宿竹阁诗》,诗曰:“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清虚当服药,幽独抵归山。巧未能胜拙,忙应不及闲。无劳别修道,只此是玄关。
传说苏轼在杭州任职时喜欢在望湖楼游乐。一个夏日,苏轼来游望湖楼,正赶上天下大雨,黑云翻滚,湖水滔天,醉饮后的苏轼趁兴写下了著名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从此望湖楼更加名声大震。
翠微亭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为纪念岳飞而建的,因为岳飞曾经在游览池州翠微亭时写下诗篇“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所以韩世忠便将此亭也命名为翠微亭。如今人们提起翠微亭,也多指杭州翠微亭。
亭子的主人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的一位歌妓,生得聪明美丽。有次她乘车出游,在白堤上碰到骑马而来的青年才子阮郁,两人一见倾心。后阮郁被在京做官的父亲派人催归,从此再没有返杭。苏小小极知自爱,因受官绅欺凌,忧郁而死。死后,曾受她银两资助得中功名的滑州(镇江)刺史鲍仁,将其葬于西泠桥畔,也就是现在的慕才亭。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他曾为湖心亭专门写过两篇文章,留下一段佳话。一篇是《湖心亭》,另有一篇为《湖心亭看雪》,后者更为人所熟知。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短短数行字,西湖雪景跃然纸上,如果要湖心亭自己来选一位知己,非张岱莫属了吧。连船家都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编辑/陈阳希
版式/林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