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馆长驾到i 2015-05-19

“我对生命的一种最深刻的感悟就是:要完成最渴望的目标,战胜最艰巨的挑战,你必须发掘并应用一些原则或法则,因为它们恰恰左右这你苦苦期待的成功。“

——史蒂芬.柯维


读罢《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我才理解,史蒂芬所说的“发觉并应用一些原则或法则”指的便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现在社会,竞争日益白热化,科技和经济领域的发展之快令人眩目,校园单一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在这个社会中追求卓越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的接受知识和重塑自我,我们必须训练头脑,大量投入时间和精力,不断磨练,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免被社会淘汰,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起到了关键作用。


古希腊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行动总是一再的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行动,而是习惯。”可见习惯对人的命运和成败影响之大。俗语“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的决定命运”也强有力的印证了之一点。习惯就是知识、技能和意愿的交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清楚应该怎么做,更有这个意愿去做,三者的交汇构成个人行事做人的习惯.通过改变个人的习惯,实现个人性格的改变,最终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本书表达了一种新的理念,它表达的是一种新的思想水平,即基于原则的思维定式。这种新的思想水平就是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他对“由内而外”的定义是从自身做起,甚至更彻底一些,从自己的内心做起,包括自己的思维定式、品德操守和动机。这种思想模式我现在只是有点肤浅的了解,把这种思想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是我所要追求的。下面就这七个习惯谈一下我的理解和所得: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阶值。”美国文学家及哲学家亨利·戴维·梭罗如是说。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作者在书中所列的弗兰克尔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主动积极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扬弃被动的受害者的角色,不怨怼别人,发挥人的四项独特的秉赋——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生命,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


每个人对所遇到的事情都有自己特定的解决的思路,或者说是“思维定势”,受伤害或者有所损失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这个结果的导致者是我们自己。在读者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对待人和事的态度可以改变。但是读完第一个习惯,我知道了,原来只要积极主动的去面对,所有的事都可以有所转变。埃莉诺·罗斯福(美国小罗斯福总统的夫人)曾说:“除非你愿意,否则没人能伤害你。”很多时候我们都要在无奈中做出选择,选择一方就是去另一方,大多数人总是对失去的耿耿于怀,但是换一个角度来想,我们当初所选择的肯定是更重要的,既然选择是必须的,而又把损失降到了最低,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虽然这不是什么积极的想法,但毕竟转换了思路。

大学校园中其实有很多事情可以锻炼我们积极主动的态度:选修课很无聊,路也很远,但老师每次点到,学生不得不在百无聊赖中度过两个多小时。我们应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面对这个问题,既然选择了这门课,就表示自己对这门课的内容有兴趣,既然每次都要去听课,老师又不辞辛苦的传授知识,何不摒弃自己的陋习和偏见,不去管其他同学做什么,自己努力的汲取知识提升自己?面对无法控制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面部曲线,以微笑、真诚与平和来接受现实。纵使有再多不满,也要学着泰然处之,这样才不至于被问题控制。大学是一个有许多展示自己机会的舞台,只要抱着积极主动的态度,积极参加活动,积极主动的学习,总有一天会绽放光彩。
心态的改变是习惯改变的开始,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出发,勇敢地去改变,让眼中的事物都是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在生活中获得更多宝贵的东西。
 
习惯二 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以终为始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在做任何事时,都先想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对待生活、工作要有目标和信念并且始终都能坚持这个目标或信念。设计自己的未来,完成自我的第一次创造,认真的计划自己要成为什么,想做什么,要拥有什么,清晰明确的指导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并以次作为决策指导。
许多人在埋头苦干时,并不知道自己苦干要追求什么目标,只是为工作而工作,为忙碌而忙碌,未曾自问所欲所求,也不曾审视自己的人生信条:“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你的生活重心是什么?”。只有确立了“以原则为重心”的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的付诸实现,才有可能获得内心最大的满足。
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也需要以“以终为始”的原则来解决,就像书中作者所说的教育小女儿的例子一样,我也曾因为妹妹不同父亲的话打过她,现在想想打她不仅不能起到我最终让她听话的目的,反而破坏了我们的关系,甚至青春期叛逆的她跟我有了隔阂,行为更加让父母不解。如果当时就懂得“以始为终”的原则,我肯定不会这么武断的做出伤害妹妹的事。“以终为始”还可以指导我们的大学生活,我们应该坐下来仔细想一想自己希望在大学毕业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拥有那些知识和技能,然后列出目标,写出自己的人生剧本,努力的去付诸实践,这样我们的大学才不会成为浪青春时光的坟墓。
 
习惯三:要事第一 —— 自我管理的原则         
“生活就是问题叠着问题”,不知道是哪位贤士道出了这个真理。一个人生存与这个社会就不可能独立存在,也就是说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很多这样那样的事,但做事总要分轻重缓急,要有一个时间的顺序,这就要运用“要事第一”的原则。所谓要事第一,就是把最要的事放在第一位。“有效管理”是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的重点管理,先决定什么是重点后,然后自己掌握重点并时刻把它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冲动左右。人类特有的四大天赋,即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以及最为重要的自我意识。这一原则依靠的就是第三个天赋“独立意志”,对自我管理来说,个人愿景和自我领导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但是仅仅有基础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时刻都实施有效的自我管理,将自我管理付诸实践。
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的管理指的就是要是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管理的实质就是自律和条例,是对计划的实施。有一句话描述当代大学生“一周抽不出一个小时上自习,却总能抽出三四个小时来上网”,这充分说明了很多人独立意志的贫乏,没有将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放在第一位,本末倒置。有些人自认为自己的缺点在于缺乏自制力,但是我认为,那是“确立目标”的功夫还不到家使然。而且不能由衷接受“事有轻重缓急”的观念,自然就容易半途而废。这种人很普遍,他们能掌握重点,也有足够的自制力,却不是以原则为生活中心,有缺乏个人使命宣言。
若要集中精力于当急的事务,就得排除次要事务的牵绊,此时就要有说“不”的勇气。必要时,应该不卑不亢地拒绝别人和自己的欲望,在急迫与重要之间,知道取舍。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我们从小就参与各种比赛、考试,培养了一种你赢我输、你死我活的竞争心态。试想一下,谁又甘心在竞赛中认输呢?但是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树立双赢思维,就是要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寻求互利,以达成双方都满意并致力于合作的协议计划。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钩心斗角的平台。其实,世界给了每个人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并非自己之失。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患不足的敌对式竞争.双赢既非损人利己,亦非损己利人.我们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信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利人利己观念的形成是以诚信、成熟、豁达的品格为基础的。豁达的胸襟源于个人崇高的价值观与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肯尝试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宽广的选择空间。    


习惯五:知彼解己——将心比心交流的原则

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畅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就可提升沟通的效率. 在有了“双赢思维”的基础上,人才会耐心的去倾听,才会有合作产生,如果没有“双赢思维”的思想,就谈不上了解对方和解放自己,这一点我做得不好,很多时候别人的话是听不进去的,所以根本就不了解对方的意图,只是一味的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就不可能协作好。

“知彼解己”需要的是主动,如果单方面去做是没有效果的,所以了解到此习惯的人一定要拿出诚意来,毕竟大多数人还是使用过去的观念去处理问题.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习惯。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但却常常疏于倾听。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广泛的准确信息,还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统合综效”说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称许彼此的歧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

统合综效是对付阻碍成长与改变的最有力途径。助力通常是积极、合理、自觉、符合经济效益的力量;相反,阻力则消极、不合逻辑、情绪化和不自觉。不设法消除阻力的后果就等于向弹簧施加作用力,结果还是要反弹。如果将双赢思维、换位沟通与统合综效原则整合,不仅可以化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为助力,“统合综效”就是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但只有当人人都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时,才能众志成城。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身心和意志是我们达成目标的基础,所以有规律地锻炼身心将使我们能接受更大的挑战,静思内省将使人的直觉变得越来越敏感。当我们平衡地在这两方面改善时,则加强了所有习惯的效能。这样我们将成长、变化,并最终走向成功。

在这里我想提出的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观念,习惯七的主旨就是磨练自己,从身体、精神、心智、社会情感等四个方面,增进个人产能,累积其他修养的本钱。这种修养功夫完全得靠自己,旁人无法越俎代庖,它属于重要而不紧急的事。   生活与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爱的财富。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有永远的经济保障,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它们相辅相成, 既讲到了个人要全力以赴确立目标,进行个人修炼,并由依赖转向独立,从而实现'个人成功',也讲到了要通过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等,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而不断更新更是涵盖了前六个习惯,督促我们从身心开始完善.其中让我启发最大的是'积极主动'这一种习惯.'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彼解己'的沟通,'统合综效'的合作,'不断更新'的创造, 通过把自己的生活建立在正确的原则上,在办事和增强办事能力之间平衡,我们就能获得能力。


点击文章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可以获得《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思维导图。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