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面妆” 的故事里 梁元帝对徐妃的爱究竟是怎样的 为什么可以纵容徐妃?

 惊涛拍岸849 2015-05-19
“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这是唐人李商隐的《南朝》七绝,说的是萧绎与徐昭佩的故事。   徐妃乃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原配正室,史上有名的“半面妆”、“徐娘半老”典故均出自她——徐昭佩!   据史书记载,徐昭佩,南朝梁元帝萧绎的正妻,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北)人,祖父徐孝嗣曾做过太尉,父亲徐琨为侍中,拜信武将军,可谓名门之后,元帝与妻子一向不和,故称帝后,不愿立徐昭佩为后,只称徐妃。   元帝瞎了一只眼,徐妃便以半边脸对他,史书这样记载:徐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这个女人也真绝,从上文可看出,“每知帝至”,说明她的行为由来已久,并非一次两次,面对帝王敢这样做为的妃子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且皇帝不是不怒而是大怒。   这样的女人敢以妃子的地位叫板皇帝老儿,不得不让人心生几许佩服,她就不怕灭顶之灾、诛连到九族么?抑或是她娘家很有势力,她的后台很硬?!   皇帝老儿身体有缺陷,别人多看一眼都恐招来杀身之祸,她居然明目张胆加以嘲讽,而皇帝气归气还继续去找她。   这是怎样一种夫妻关系啊?萧绎可不是普通老百姓,他是一国之君,皇宫佳丽不说三千,少说也有几十,为何甘愿受徐妃的嘲讽还忍气吞声?换了别的皇帝只怕早把徐妃给贬为庶人了,然而元帝虚空后位,可见他是颇重情意的,在男人的心目中,元配毕竟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萧绎脱了皇袍,也就一男人,古今又有何不同?   皇帝和凡夫俗子一样,也许内心也渴望收获一份真情,不因富贵而邀宠,不因贫贱而移情,不管他们身份如何尊卑,如何天渊之别,“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永远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人们心中最真最纯的念向!   由此看来,萧绎对她,并非全无感情,数年夫妻,患难与共,徐昭佩远在萧绎还是湘东王时就嫁给他了
℡翘 2008-10-02
地险悠悠天险长, 金陵王气应瑶光。 休夸此地分天下, 只得徐妃半面妆。 --李商隐《南朝》 这首咏史诗的主题虽然没有跳出“江山美人”的窠臼,但因成语“徐娘半老”以及“半面妆”的典故所包含的故事比较有趣,因而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如何反而不被深究,人们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却集中在徐妃的所谓“行为艺术”上。 话说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徐妃名昭佩,史书记载她的相貌并不美(有辩者说她是美女),元帝两、三年才到她房中去一次。尽管如此,她还是给元帝生了一个世子和一个公主。  元帝有一只眼睛自幼失明,当徐妃估计他要来时,就化半面妆戏谑他。元帝一见就大怒而去。徐妃其实是个怨妇,她本来应该是皇后身份,但元帝却宁可不立皇后,也不给她皇后之尊,原因就在于元帝很迷信,认为徐昭佩是一个不吉祥的女人。《南史.元帝徐妃传》曰:“初,妃嫁车至西州,而疾风大起,发屋折木。无何,雪霰交下,帷帘皆白。及长还之日,又大雷震西州听事两柱俱碎。帝以为不祥,后果不终妇道。” 这样一个风雷震动、征兆异样的女人,元帝不愿意提拔她。既无名分,又无温存,徐女士心理上出现障碍,于是在行为上一是用“半面妆”泄愤,一是给元帝戴绿帽子。南朝特别是南梁佛教盛行,和尚可以获准入宫讲经。她先与一个出入宫中的名叫智远的僧人私通。后来又发现元帝的近侍暨季江很帅,于是,又与他勾搭成奸。暨季江后来感叹说,“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暨季江对这个多情的中年妇女不感兴趣,却又抵挡不住她的攻势。在暨季江之后,徐妃又听说普贤尼寺有个叫贺徽的美男子,便派人前去联系。贺徽也领情。徐昭佩又在一个白枕上写情诗赠给贺徽。可见徐妃还很有情调,是个才女。  对徐妃的出轨,粱元帝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元帝所宠爱的王妃死了,元帝怀疑是徐妃加害的,愤而逼她自杀。徐昭佩自知非死不可,便跳井身亡。徐妃死后,文学家元帝还专述其淫行,予以白纸黑字的谴责,相当于作出了组织上的结论。不仅如此,还把她的尸体还给其娘家,名曰“休妻”,目的是不想让她以皇后或者贵妃的身份下葬,根本就是一刀两断。这样的绝情,说明元帝对“半面妆”和“绿帽子”是何等的耿耿于怀! 最后,让我们回到李商隐诗句“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的真实含义上来。诗人的意思是说,不完整的半壁江山本来就不值得夸耀,何况所谓的“帝王”居然只能得到妃子的“半面妆”,连女人的心都得不到完整的,这样的皇帝也实在窝囊!其嘲讽之意,是非常深刻的,也是很令人郁闷的,男人女人都会感受到同样的郁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