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大家李东垣更有言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若虚弱,定会影响身体健康。对付脾虚,健脾法最常用,也是大众熟知的一种方法。但健脾法要如何用?健脾方法有哪些?临床上又有哪些应用技巧?正文为您详细解说! 1健脾法的适应证 健脾法主要具有健旺脾胃、益气助运、益胃等作用,主要适用于脾胃气虚证及脾气下陷等证。 2健脾的方法与途径 通过对历代医家用方、用药经验的积累,临床上健脾的方法主要有补益脾气、益肾理脾、减轻脾胃肠负担利于脾运等,临床上健脾的方法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为补益健脾,采用补法,通过运用补益脾胃的方法,以其甘温之性、以鼓舞化生之力,达到健脾、补脾、助运之作用与目的。 二为益气健脾,采用补法,通过运用补气的方法,以其甘温之性、补益正气,达到补气、健脾之作用与目的。 三为运脾健脾,采用消法、利法、理气法,通过运用消导、理气导滞之法以消食醒脾,渗湿分利之法以利脾运,诸法配伍以减轻肠胃脾负担、利于脾运,间接达到健脾、理脾之目的。 四为温肾健脾,采用补法,通过运用补益肾气的方法,以求补火生土之性,达到补益脾气、健脾助运之目的。 五为升阳理脾,采用汗法,因脾主升清,通过运用升阳举陷的方法,以升提脾气、调整升降功能,达到升阳益气、健脾助运之目的。 3健脾法的临床配伍技巧 健脾法主要具有健旺脾胃、益气助运、益胃、抑肝等作用,用于脾胃气虚证及脾气下陷证。 (1)健脾法的临床配伍思路 根据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临证健脾法的方法主要有补益脾气、培补肾气以益脾、理脾助运等,其具体有以下五方面: 一为补益健脾,采用补法,常用药物有白术、茯苓、薏苡仁等,代表方剂有异功散、参苓白术散、健脾丸、健脾养胃丸等。 二为益气健脾,采用补法,常用药物有黄芪、党参、人参等,代表方剂有四君子汤、人参养荣汤、加味四君子汤等。 三为运脾健脾,采用消法、利法、理气法,常用药物有神曲、麦芽、鸡内金、山楂、茯苓、车前子、猪苓、陈皮、青皮等以减轻肠胃脾负担利于脾运,代表方剂有参苓白术散、健脾丸、曲麦枳术丸、调脾散、不换金正气散等。 四为温肾健脾,采用补法,常用药物有肉桂、桂枝、干姜等,代表方剂有右归丸、右归饮、缓肝理脾汤、崔氏八味丸等。 五为升阳理脾,采用汗法,常用药物有升麻、柴胡、葛根等,代表方剂有七味白术散、升阳举陷汤等。 (2)健脾法的临床配伍技巧与规律 临证健脾法的方法主要有补益脾气、培补肾气以益脾、理脾助运、抑肝理脾等具体措施。 本法常甘温内寓辛燥,借甘温以鼓舞中州之气、激发化生之力,用辛温苦燥以除脾湿,辛窜调畅中焦气机,理气消导以减轻脾胃肠负担利于脾运,直接或间接达到健脾之治疗目的。气虚自当补气,气之所以虚,乃由脾虚不运所致,临证一般以既补气又健脾的药物为主,通过补气来达到健脾之目的,反之脾得健、化生有力则气自充,多选人参、白术、党参、茯苓、黄芪、山药等药为主,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人参养荣汤、加味四君子汤、异功散、参苓白术散、六神散等名方,皆体现这一配伍思想与法则。其中四君子汤为补气健脾之代表方剂,方中用人参性温味甘、能益气健脾养胃而为君,臣以白术苦温、健脾燥湿、益气助运,佐以茯苓甘淡、渗湿健脾,炙甘草甘温、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之功。以此加味而成的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皆是临床常用方,广泛应用于脾胃气虚诸证。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协定处方加味异功散系四君子汤加陈皮、木香、砂仁(亦即香砂六君子汤去清半夏)而成,用四君子汤益气健脾以复脾运,白术、茯苓甘淡分利、调整泌别,陈皮、砂仁、木香行气导滞与甘淡分利合用以祛肠中壅滞、减轻脾胃肠负担,利于脾之强健。 临证亦可通过温阳、温肾的方法与措施,达到健脾之目的,如常用炮姜、肉桂、桂枝、干姜等药物,如缓肝理脾汤以四君子汤加山药健脾益气,山药、扁豆、大枣顾护脾胃之气,另加桂枝、煨姜、陈皮以温运脾阳,间接达到健脾之目的。他如《寿世保元》之三白散用炒干姜等。 临床除用益气健脾、补益健脾、温肾健脾等直接健脾的方法外,多用消法、利法、理气法诸法以祛其肠中壅滞、减轻脾胃肠负担,利于脾之强健,恢复肠胃脾功能常用助运法(常用苍术等),去肠中壅滞以减轻肠胃负担(常用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等消食法及陈皮、木香、砂仁、槟榔片、青皮等行气法),减轻脾脏负担之分利法(常用白术、茯苓、车前子、猪苓等),可间接达到健脾之目的。如参苓白术散、健脾丸、曲麦枳术丸、调脾散、不换金正气散等健脾方剂皆系通过其他各种方法,间接达到健脾之目的。 脾胃位居中焦,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的作用特点是“主升冶”,这具体体现在脾主运化、脾主升清的功能中;胃为阳土,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小肠主泌别清浊,大肠主传导。脾胃二者经脉互相络属,互为表里,共同完成水谷的受纳、腐熟、运化、输布、泌别、传导。临证在应用益气健脾、温运健脾、运脾健脾法时,每配以醒脾利气的砂仁、木香、陈皮、枳壳之类,如香砂六君子汤之用陈皮、砂仁、木香,异功散、缓肝理脾汤之用陈皮,三白散之用姜炒厚朴等,其一脾虚不运,可致因虚而滞,补中寓通,使已虚之脾得以健运、已滞之气得以疏畅;其二在于通过分利、通下行气与鼓舞清阳之品合用旨在使水谷精微由脾输布到全身、糟粕从二便而排出,达到升清降浊之目的,使脾气得升、胃气得降,理顺脾胃升降之功能,利于脾气的恢复。临证除常用分利之茯苓、白扁豆、薏苡仁、车前子等,通气、行气、下气之枳实、厚朴、焦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陈皮等,亦应选用升清之葛根、升麻、柴胡、防风等,这对于脾气下陷、中气下陷、肠滑失禁、带下之证的治疗亦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兰室秘藏》升阳除湿汤佐以羌活、防风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且能祛风胜湿,升麻、柴胡升举脾胃清阳之气;《小儿药证直诀》七味白术散在四君子汤补其中气、以治其本的基础上,加藿香芳香化浊祛湿、木香行脾胃之气、葛根鼓舞脾胃之气上行。他如举元煎、升陷汤之用升麻等。故古有调理脾胃莫精于升降之说。 基于中医传统理论,通过健脾的方法与措施,除能巩固或加强脾胃固有的功能外,亦能达到补气、益气、益肺、和胃、止泻、化痰、利水、化浊、化湿、止呕、消食、燥湿等治疗作用。 新媒体编辑:王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