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语:
今年公历5月21日(农历乙未年四月初四)16点44分,地球北半球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也是“五运六气”三之气的开始。 三之气当令之气的气候名称叫“太阴湿土”,标志着土星对地球产生着重要影响,拉开了小满至大暑两个月气候变化的序幕。 三之气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至大暑结束。每个节气虽有变化,但是均不离“太阴湿土”这个当令之气的主题。 乙未年是太阴湿土司天,影响从大寒到大暑整个上半年的气候,三之气的两个月内又是太阴湿土当令,二者重复,湿气过盛。
中医圣典《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凡此太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阴专其政,阳气退避,大风时起,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原野昏雾,白埃四起,云奔南极,寒雨数至,物成于差夏,民病寒湿,腹满身(月真chēn)愤胕肿,痞逆寒厥拘急,湿寒合德,黄黑埃昏,流行气交,上应镇星、辰星。 其政肃,其令寂,其谷黅玄,故阴凝于上,寒积于下,寒水胜火,则为冰雹,阳光不治,杀气乃行。” 太阴司天,则三之气:“天政布,湿气降,地气腾,雨乃时降,寒乃随之,感于湿寒,则民病身重胕肿,胸腹满。” 这段话讲的是:乙未年的三之气,气候偏湿寒,人易患脾胃乃至肠痞一类病,形成胸腹胀满、肿痛之证。
三之气的气候有下列因素不可忽视: 一是我们居住的北半球,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是一年中偏热的阶段,称为“少阳相火”,亦即三之气的主气。 二是统领这一时段的气候是“湿寒”,称为“太阴湿土”,是土星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土星古称镇星或填星,我国古代天文学有二十八宿之说,土星几乎是每年在一个宿中,故有镇住或填满该宿的意味。 土星直径119300公里,为地球的9.5倍,是太阳系第二大行星。它与邻居木星十分相像,表面也是液态氢和氦的海洋,上方同样覆盖着厚厚的云层。 土星上狂风肆虐,沿东西方向的风速可超过每小时1600公里。土星上空的云层就是这些狂风造成的,云层中含有大量的结晶氨。 土星的质量5.69×1026千克,轨道距太阳142940万千米,公转周期为10759.5天,相当于29.5个地球年。 三是司天之气是“太阴湿土”,主管以大暑为界的上半年气候。 四是年之大运为金运不足。
当令之气、主气、司天之气、年运四个因素编织了三之气的气候。形成了上述《黄帝内经》表述的气候状态。
人不可逆转,不可抗拒。顺应者不受伤害,适应者反而受益,这即是《黄帝内经》教导人类“顺四时而适寒暑”的秘密。
从养生角度讲小满之后坚守如下原则:
一、小满养阳。“月圆必缺”和“水满自溢”说明了物极必反的道理。而小满是指天地间阳气“满而未满”之状态,物未至极盛而存有继续充盈的余地,标志着事物向上而不折的时段。 这时借此机会把握良好心态,早起早睡,合理饮食,保持人的身心平衡,是一年之重。 二、忌吃生冷。小满之后人脾胃偏湿寒,饮食要温热,不可贪凉;果蔬热吃,不宜生吃。 三、补脾胃气。胃痞、肠痞之时不宜饮食,应先醒脾开胃,红糖姜水送健脾胃的食物。近水之地、盆地,去湿醒脾是重中之重。 四、补少阳气。凡气虚、气短,乏累、眼皮沉重,昏昏欲睡者,一定不可坚挺。不立刻休息,易导致猝死。 应即用红糖姜水送人参茯苓等补气之食品,卧床至少半小时,待气血缓解之后方可行动。 五、亥初必卧。亥时之初(北京地区北京时间21点,京外地区计算时差)一定卧睡。“亥时通百脉……人卧血归于肝……肝藏血……肝主筋……血濡养筋脉。” 所以,亥初卧睡养气养血,濡柔百脉,至子时腰背温暖,是阳气充盈的结果;亥时未眠,子时背寒心悸,已中寒也,少阳受损。 久之胆气虚,惕惕不安,多疑焦虑,此乃时代之证也。愚者乐此不疲也。 晚不睡,早不起,狂看电视、计算机,久玩手机,加之欲火过旺,燃心无休,辛也,苦也,早亡也。 民之不幸,误作大乐。怜也,悲也,福报终结也。 六、夏有夏心。夏心是“长”(zhǎng),万物向外向上。人心随之,融为一体。与人交往,独自思考,无不在长。生必敬天,长必乐地,和必容人,合则成事。 不恶暑湿,感恩氤氲,天地好生,身心受益。血热者勿厌炎热,热时即刻凉血;肝气过盛者,实时舒肝气,以弥猴桃两枚加热送下,即可舒肝凉血令人平静。 小满是一年中神奇时刻的到来。谁明晰天地,把握小满,就是智慧,就是勇敢。 亲,你想知道你的前世是什么吗?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看看你的前世职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