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东征:井陉之战 泪痕春雨 因为,韩信攻打魏、代的战役,史书上写得非常简单,所以,我们很难展开分析。那我们看看韩信攻打赵国的战役。 韩信攻打赵国时,第一招,就是扮猪吃虎。总而言之,韩信会故意误导大家,正确分析他以前取得的一系列胜利。总而言之,韩信希望大家相信,他从前取得的一系列胜利,都是侥幸得来的。 按理说,韩信指挥汉军成功出蜀,并成功打破项羽的全盘战略计划,更迅速打败魏、代,谁也不应该怀疑韩信的军事能力。而陈余为什么还会怀疑韩信的军事能力呢? 我想,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韩信一直故意误导大家的判断力。 在这种背景下,陈余自然会觉得,刘邦出蜀、攻楚时,韩信只是以参谋的身份出现。因为刘邦久经沙场,而且从一个县级大佬,一路杀成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地区性大佬。这样的刘邦,绝不可能真正让初出茅庐的韩信主持大局。换而言之,刘邦出蜀、攻楚的战役,都是刘邦亲自主持大局的,而韩信只是一个高级参谋,因为从韩信的履历去看,韩信绝不是一个独当一面的人才。 至于韩信打败魏、代的胜利,经过韩信的一系列误导,人们自然会觉得,这种胜利,只是因为魏王豹、代相夏说太蠢了,绝不能证明韩信有很高的军事才能。 韩信到底用了哪些欺骗手段,会让陈余死死认定,韩信就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我们无从得知了。但是,韩信大败陈余后,突袭齐国得胜后。龙且依然会轻视韩信,显然是因为,无论让谁分析赵国、齐国的失败,都会认为这只是陈余、田广太蠢的结果。 因为,陈余竟然连围师必阙的道理都不懂;因为,陈余竟然得意忘形的空营出击。这都是兵家大忌啊! 因为,田广竟然因为郦食其的几句话,就认为敌人绝不会进攻自己了。这同样是兵家大忌啊! 这样一分析,龙且自然会觉得,韩信的胜利,绝不是因为韩信军事才能太高,而是因为他的对手一个比一个蠢。 问题是,韩信的对手(包括龙且),为什么会一个接一个的,都犯下种种常识性的错误呢?显然是因为,他们面对韩信这种神出鬼没的高手,都也猜不透韩信的杀招在哪里,等他们看到韩信的杀招所在时,死神已再向他们招手了。 其实,客观的分析陈余与韩信的战争,陈余在战略上,并没有任何错误。只是因为,韩信可以完全猜透他的心思,他却一直无法猜透韩信的心思。最后,他的心思就被韩信引得走入了歧路。 史书上,常常会用李左车的观点,证明陈余是一个腐儒。事实上,陈余的应对之策,从正理上分析,完全正确。恰恰是李左车的应对之策,有些似是而非。 韩信三五万大军,陈余十多万军队,陈余想和韩信堂堂正正的打一仗。这怎么能叫腐儒呢?事实上,处于绝对优势的兵力,不想这样打仗的,才叫腐儒啊! 李左车观点,其实是莫名其妙的。因为,赵国也不是一个狭小的地区,它有着足够广阔的迂回空间。在这种背景下,陈余不愿意与韩信堂堂正正的、面对面的打一仗,韩信自然可以攻打赵国的其它地方。 更主要的是,你拥有三五万军队,敌人拥有十多万军队。你最希望用什么样的方式打仗?自然是通过运动战(或游击战),让敌人的兵力不断分散,然后寻找机会,把敌人逐个击破。 你拥有三五万军队,敌人拥有十来万军队。你却一门心思的与敌人堂堂正正的、面对面的打仗,只能证明你根本不会打仗。 因为,军事的法则说了一千道了一万,最根本的一条法则就是,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换而言之,你必须得想尽办法,让自己在具体战场上,拥有优势的兵力。 说得具体点,就是敌人兵多,你兵力,你就应该想尽办法避免与敌人决战。在这种背景下,你最好的选择,就是通过一系列运动战,逐渐让敌人兵力分散,你再避实击虚,把敌人逐个击破了。 比如,你是国军的指挥官,你拥兵十万。听到三万共军来攻打你的地盘,你第一个念头是什么?自然是害怕共军和你打游击战(或运动战)。因为,这样打开了,你兵力上的优势,就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了。 事实上,国军虽然在总兵力上占据优势,却让共军打得一筹莫展,主要就是因为共军从来不和他们堂堂正正的、面对面的打仗,所以国军拥有兵力上的优势,却总是有劲使不上来。 因为,共军成天跑来跑去;国军兵力占据优势时,连共军的影儿也找不到;国军某只部队落单了,共军的主力马上就会出现。 因为,共军成天跑来跑去;国军总兵力虽然远远高于共军;但是,在某个具体战场上,国军的兵力总是远远低于共军。 这样打来打去,国军自然只能哀叹,不是我们太笨,而是共军太狡猾了。 我们现在,就立足于陈余的视角上,分析一下这场战争。 陈余可以确定一件事,刘邦让项羽打得捉襟见肘,肯定不会派军事主力来攻打自己。而且,从具体的情报分析,韩信所率的军队,人数远远少于自己。 在这种背景下,陈余最头疼的事,自然是韩信率军和自己捉迷藏。因为,这样打仗,自己的兵力优势,就会无法正常发挥出来。 更主要的是,张耳也跟韩信一块来了。张耳在赵国有着绝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张耳曾当过赵国的丞相,更曾在这片土地上当过国王)。如果,韩信一方面和自己的军事主力捉迷藏,另一方面以张耳为号召,四处招降赵国的城池,收编赵国的军队。那用不了多长时间,自己对韩信的兵力优势,就无法保持了。在这种背景下,陈余自然觉得,必须得抓紧时间与韩信决战,因为时间拖得越久,对自己越不利。 陈余最后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关键是,韩信能洞悉到陈余这种困扰。并且顺着陈余的心思,把陈余的心思完全引入了歧路。 于是,韩信就开始装傻充楞了。总而言之,你陈余非常害怕,我韩信会和你的军事主力玩捉迷藏;我现在就是直奔你的军事主力而去。 韩信的这种选择,肯定让陈余又害怕、又惊喜。因为,从理论上,韩信绝没有道理这样干,现在陈余必须得知道,韩信为什么会这样干?分析来、分析去,也实在看不到韩信有什么可怕的后招。 最开始,陈余肯定还会觉得,这是韩信在和自己玩烟雾弹。总而言之,表面上直奔自己军事主力而来,却随时会出其不意的,率军转攻别的地方。因为,韩信只有三五万军队,而且绝非精锐;陈余有十多万军队。从理论上,韩信率军直奔陈余的军事主力,这是绝没有道理的事。 但是,越来越多、越来越清晰的情报,都证明韩信就是率军直逼陈余的军事主力。陈余肯定得分析一个问题了,那就是,韩信真的会这样傻?韩信真的会这样自不量力? 从韩信的履历去看,这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韩信成功让汉军出蜀,还打破了项羽的全盘战略,更率军在极短的时间内,打败了魏、代两国。这样的韩信,怎么会完全违背军事常理打仗? 此时的陈余,肯定就如《三国演义》的中司马懿,突然听到马谡在山上扎营一样。第一个感觉,这不会是真的吧?因为,马谡是诸葛亮手下第一下高参,绝不可能连最基本的军事理论也不懂吧?但是,最后一看,事实就是如此,那什么也不用说了,咱们就去瓮中捉鳖吧! 我不知道,李左车的具体建议是什么样子的。如果真如史书所说的那样,李左车也实在说不上什么高明。 比如,你是国军将领,你拥兵十万(甚至二十万),听说有三五万共军进入了你的地盘,并且直奔你的军事主力而来。你竟然不积极准备和共军面对面对决战,却是想办法避免与共军决战,你这不是标准的怡误战机吗? 因为,这种机会,就是传说中的可遇不可求。敌人三五万军队,你十多万军队,敌人直奔你的军事主力前来,还要和你面对面打仗。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啊! 而且,你翻开我朝太祖起家的历史,你就会知道,这种天下掉馅饼的好事,那是几十年、甚至一百年,也未必能遇到一次。因为,除了传说中的二傻子,谁会这样和你打仗呢? 你统率十多万军队,敌人统率三五万军队。敌人想与你决战,你手下的高参,竟然教你如何避免与敌人决战。这个高参的水平肯定太高了,因为不高过250,肯定不会这样想问题。 所以,陈余自然会拒绝李左车的建议。 从战略背景上分析,韩信是和张耳一块前来的,以张耳在赵国的影响,战争一旦进入相持阶段,会有多少赵国的城池、军队,与张耳眉来眼去?谁也无法确定。所以,从战略上分析,应该是韩信想避免决战。 从战术上分析,韩信的兵力远远少于我们,现在就决战,肯定对我们有利。所以,从战术角度上分析,也应该是韩信想避免主力决战。 在这种背景下,韩信想和我们主力决战,我却想办法去避免主力决战,我不是有病吗?处于陈余的位置,谁也会想抓住这个机会,一举把韩信彻底打垮。 而且李左车的建议,本身就有问题。因为,进入赵国,并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因为,赵国有着广阔的空间;因为,韩信是和张耳一块前来的。所以,陈余绝对无法让韩信陷入进退不得的困境中。 一切是显然的,你陈余不想和韩信现在就进行主力决战,赵国这样大的一个地区,而且还有张耳协助,韩信打哪不是个打?韩信凭什么,就一根筋的在后勤被切断的背景下,和赵国军事主力,在一个狭小的地区对恃? 陈余现在,最害怕的绝不是韩信有多厉害。而是看着天上突然掉下来馅饼,陈余实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在作梦? 一个统帅,在兵力占据优势的时候,感到最难做到的事,就是如何捕捉到敌方的军事主力。因为一切是显然的,在这种背景下,敌方指挥官,肯定会避免与你的军事主力相遇。 陈余看到韩信在兵力处于劣势时,竟然一门心与自己进行主力决战。肯定是又惊又喜;而且还会不断问自己一个问题,那就是韩信为什么会做出这种选择,韩信到底在玩什么阴谋? 韩信早已把陈余的心思完全摸透了。 所以,韩信就先派出一万军队,越过井陉,到陈余军事主力前面安营扎寨。韩信对这枝先头部队说,“你们不用害怕,放心大胆的到那里安营扎寨吧!因为,陈余绝不会进攻你们。” 韩信为什么会这样自信呢?因为韩信知道,陈余没有看到韩信出现前,是绝不会进攻汉军的。一切是显然的,陈余在兵力占绝对优势的背景下,还能轻易获得与韩信军事主力决战的机会,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事啊!现在这种机会就摆在陈余的面前,陈余自然不会轻易放弃。 所以,看到韩信的先头部队进入阵地,陈余依然保持着优雅的风度。总而言之,我绝不会趁机偷袭你们的。事实上,如果陈余此时就派军发动攻击,韩信的这枝先头部队,还没有站住脚,就有可能会被陈余全歼的。 表面上,这是陈余有风度,实际上,这是因为陈余害怕,现在就全歼了韩信的先头部队(一万将士),会把韩信的军事主力(两三万将士),吓得绕道和他玩捉迷藏的。 这种可遇不可求的机会,陈余哪能随便放弃呢?现在的陈余,心里肯定是憋足了劲,那就是一举把韩信的军事主力彻底击溃。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某个国军将领拥兵十万,林帅或彭大将军率领三万共军去进攻他。他看到林帅或彭大将军这样安排,也不会趁人之危进攻的。换而言之,他也会表现出十足的绅士风度,总而言之,我会等你们的军队全部进入主战场,再和你们打仗的。 说得好听点,这叫有绅士风度,实际上,这就如同渔夫张开了大网,鱼没有全部进入网里时,他是不会收网的! 从陈余收集的情报去看,从战场上的情形去看,韩信的军队,就像一群自投罗网网的鱼。因为,韩信不但在兵力处于劣势时,就与陈余的军事主力决战;还把军队驻扎在了没有退路的地方。现在的陈余,似乎只要一收网,就可以把汉军一网打尽了。 关键是,陈余看到韩信先头部队安营扎寨的地方。一直高悬的心,终于放到了肚子里。因为,陈余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韩信会在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背景下,还一心要和自己决战的原因了。因为,韩信对军事理论的理解,肯定还停留在意淫的阶段,换而言之,他连最基本的军事原理都没有整明白。 兵力处于弱势时,应当尽量避免与敌人军事主力决战。这是用兵的最基本的原则。韩信却在兵力处于弱势的背景下,急着与敌人决战。 兵力处于劣势,还分兵使用,这同样是兵家大忌。事实上,如果不是陈余不急着收网,韩信的先头部队,肯定连脚也没有站稳,就会被陈余全歼的。 背水结阵,这是兵家大忌,韩信却让军队背水结阵。因为,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兵力处于劣势,而且绝非精锐,营寨还驻扎在一个没有退路的地方,这不是传说中的自投罗网吗? 于是,陈余对不久即将进行的战役,那是充满了信心。 现在,陈余最多思考的事,已不是怎样打败韩信的军队了,因为,陈余现在最多思考的事,就是如何全歼韩信的军队。因为,现在的韩信,想和自己捉迷藏也没有机会了。 当韩信大摇大摆的出现在两军阵前时,陈余马上率军进攻。这一通群殴,很快就把韩信打得大败而逃,而且韩信竟然还朝水边的营地逃去。面对此情此景,陈余肯定高兴的连北也找不到了。因为,陈余可以一战全歼汉军了。 因为,陈余太高兴了;而前面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更让陈余觉得,韩信就是一个二傻子一样的将领。于是,陈余终于开始丧失了最起码的警惕性。 敌人处于死地了,陈余竟然连围师必阙的基本公式也懒得应用了。因为,对付韩信这种二傻子,还用这样费劲?自己兵力占据优势,这样一阵猛攻,肯定可以把韩信的军队,全部赶到河里。事实上,在不久前,项羽一阵猛攻,就曾把刘邦的军队,成群结队的赶到了河里淹死。 更可怕的是,眼前放着一个又香又大的馅饼,陈余竟然忘了,这可能是非常危险的诱饵。于是,陈余竟然率领所有的军队去追击韩信了。 结果,大家都是知道的,陈余没有攻克韩信的营地;更可怕的是,陈余的军队,突然发现,自己的营寨竟然遍插汉军的旗帜。 因为,韩信在昨天夜里,让两千骑兵,一人携带一面汉军的旗帜,绕到了陈余营寨背后。在陈余得意忘形,率领全部军队追击韩信时,这两千人趁机杀入了陈余营寨,拔掉了赵军的旗帜,把汉军旗帜插满了陈余的营寨。 陈余的军队突然看到这种结果。首先可以确定了一件事,那就是大家从前完全低估韩信了。因为,韩信的军队数量,肯定比大家眼前看到的要多。问题是,到底多多少呢? 如果大家可以确定一件事,韩信亲自率领的军队,就是汉军的主力,大家也许并不会害怕的不知所措。问题是,如果韩信亲自率领的军队,并不是汉军主力,而是一枝负责吸引赵军主力的偏师。那眼前的一切,就可怕到了极点。 再回想从前发生的一切,恐惧肯定会笼罩所有赵军将士心头。因为,韩信这样装腔作势,要和赵军决战,也许只是为了掩护另一枝军队在展开军事行动。更可怕的还在于,也许那枝谁没有看到的汉军,才是汉军的主力。最可怕的还在于,也许就在大家傻乎乎的等着和韩信决战的时候,那枝汉军已做好了围歼赵军的准备。 因为,一切来的太突然。从前赵军一直严重的低估韩信,现在突然发现自己从前的估计完全错误。面对此情此景,赵军当时就蒙了头。 如果赵军坐下来,慢慢分析整个过程,自然可以分析出来,那枝大家都没有看到的汉军,肯定只是一枝人数不多的奇兵。但是,在仓促之间,恐惧很快迷漫了整个赵军。 而韩信在这个空档,突然率军反击,赵国军队顿时无法保持完整的阵形了。而且一种说不出的恐惧,让赵军开始不由自主的都想逃跑。在这种背景下,赵将虽然不断击杀试图逃跑的士兵,依然无法阻止赵军溃散的趋势。 韩信率军出战前,告诉大家,咱们先简单的吃点早饭。等一会儿打败赵军后,咱们再好好会餐! 因为,韩信的兵力远远少于赵军;而且从目前的布置去看,汉军实在没有打败赵军的道理。所以,大家认为韩信说的话,实在缺乏可信度。问题是,因为韩信曾经指挥大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所以人们又觉得,韩信敢说这种大话,自然有他的道理。于是,人们都在将信将疑的背景下说,好的! 而结果呢?韩信就是用了一个上午,把赵军彻底打败了。 对此,人们都奇怪极了。更主要的是,在兵力处于劣势时,盲目与敌人决战,以及背水结阵,都是兵家大忌。韩信却因此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韩信告诉大家,兵书有云,置军死地而后生。后世的人,常常觉得,韩信取得这场胜利,就是因为韩信悟出了,置军死地而后生的道理。其实呢?事情根本没有这样简单。 如果背水结阵(或是置军死地),就可以产生如果巨大的效力,那以后军队打仗,都会抢着寻找死地驻扎军队了。问题是,真实的军事史,显然不是如此的。 一个将领想置军死地时,必须得做好全盘预想,否则,你把军队置于死地,不要说别的了,就是恐惧的气氛,也足以让军队不战自乱的。 韩信置军死地,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是因为众多原因促成的。 第一、韩信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将领,并且指挥军队,取得了一系列常人无法取得的胜利。所以他手下的将士,看着韩信这样指挥军队,依然会拥有足够的信心。换一个其它将领,这样指挥军队,军队在开战前,恐怕就会炸了窝。因为,这哪是打仗啊?这纯粹就是去自杀啊! 在这种背景下,将领如果一意孤行,当时恐怕就会成为宋义第二。如果将领把所有的战略意图讲解清楚,随时可能泄露其中的某些机关。而这种带有赌博性质的打法,机关一旦泄露,肯定会全军覆灭的。 甚至退一步说,就算士兵愿意听从将领这样安排。如果士兵对将领没有足够的信心,突然陷入走投无路的境地,也会不战不自乱的。 第二、韩信手上有张耳这张王牌,所以,陈余最担心的事,就是韩信绕开陈余的军事主力,然后利用张耳的影响力,在赵地迅速扩张地盘、军队。而且,从正理上思考,谁手上握着张耳这种王牌,都会这样做的。如果陈余不是把主要的心思,用在张耳身上,韩信这种邪招,是很难得手的。 第三、韩信的履历太简单,因为,他一直都是不为人注意的小角色;韩信真正走上军事舞台,也就一年多点时间;而真正独当一面,更不过短短的两个多月。在那种媒介落后的年代里,敌方对韩信的背景资料,肯定掌握的非常有限。如果再加上韩信故意误导别人,敌方在分析韩信从前的战例时,也会都不由自主的走入歧途。换而言之,他们根本无法真正了解韩信这个人,更无法真正了解韩信指挥过的战役。 第四、韩信完全洞悉了陈余的心思,并且可以强有力的操控着陈余的心思。最后,陈余在韩信的误导下,对整个战役的判断,完全走入了歧途。 其实用50年代的朝鲜战争去看,陈余大约就是美国的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一直都在低估中国政府、中国军队的决心。虽然,太多的情报都已显示,中国军队已大规模进入了朝鲜。但是麦克阿瑟就是闭着眼睛不愿意相信。甚至被中国军队一再迎头痛击,麦克阿瑟依然不愿意相信这个最基本的事实。 陈余也是陷入了某种心理定势中,渐渐无力自拔了。 陈余兵力处于优势,所以非常想与韩信尽快决战;这是人之常情。 韩信兵力处于劣势,竟然也一直想与陈余尽快决战;这就不是人之常情了。对此,陈余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因为,这种极为反常的事情背后,通常总是隐藏着巨大的阴谋。但是,分析来分析去,陈余终于发现,一切就是因为韩信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蠢材。 其实,陈余把问题分析到这里,就已难以自拔了。更可怕的还在于,陈余顺着这种思维越陷越深。 李左车的建议,虽然有些莫名其妙(在兵力占绝对优势的背景下,竟然一心避免与敌人决战)。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陈余听从李左车的建议。韩信肯定无法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就歼灭赵国的军事主力。 只要赵国的军事主力完整的保存着,就算有张耳协助,韩信也很难席卷整个赵国的。 有张耳那种赵系大佬存在,韩信可以弱势兵力打败陈余,并不奇怪。因为,有张耳存在,韩信稳扎稳打,避免与赵军主力接触,完全可以在赵国站住脚,并且有机会打开局面。 张耳与韩信合作。基于韩信的角度去看,就是张耳帮助韩信征伐赵国;基于张耳的角度,那就是韩信帮助张耳复国。因为,在刘邦、项羽还没有起兵时,张耳就是赵国举足轻重的大佬,还曾在这片土地上当过国王。 从这层意义上,韩信与张耳联手,能以弱势兵力征服赵国并不奇怪。 但是,韩信以弱势兵力,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就把赵军主力歼灭,把陈余杀死,把赵歇俘虏。这就有些不可思议了。 韩信为什么有取得这种胜利呢? 韩信绝不希望,人们去理性的分析他这种胜利。因为,人们理性的分析了韩信的战例。就有可能渐渐摸清韩信的出牌套路。而韩信绝不会希望,别人洞悉他的出牌套路。 韩信取得胜利后,用对待老师的礼节,去请教李左车。而且,李左车也给韩信,指明了下一步的战略计划。 从李左车后来的成就去看,李左车也许真的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了不起。如果李左车,真是一个比韩信还棋高一招的人,又被韩信极力推崇,按理说,后来不会变得默默无闻。但是,后来的李左车就是默默无闻了。 韩信极为推崇李左车。有一个可能性,就是李左车的建议,远比史书记录的内容要复杂。所以,它真正高明的地方,从现有的资料中,我们实在无法分析出来。 但更大的可能性,却是韩信希望通过推崇李左车的方式,误导人们对这次战役的分析。 换而言之,韩信希望大家相信,韩信能取得这次胜利,只是因为,韩信遇到了二傻子一样的陈余。因为,轻易打败韩信的战略、战术就摆在陈余的面前,陈余说死说活就是不用。 从某种意义上,陈余的这种烟雾弹施放成功了。因为,后世的人在说到陈余的失败时,总是说,陈余太傻了。问题是,人们常常忘了一件事,陈余是乱世中崛起的一个大佬,他的智力远远会超过普通人。更主要的是,陈余和张耳自称刎颈之交,最后陈余不杀张耳誓不罢休。这样的陈余,哪能与什么迂腐联系在一起。 甚至我怀疑,韩信在取得魏、代的胜利后,也曾放过类似的烟雾弹。否则,陈余不会轻易走进韩信的圈套。 就好像两个人在下棋,如果你认定对方是高手,那当你看到对方出现明显的、幼稚的失误时,你就绝不敢轻易应招的。因为,你一直会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以对方的水平,是绝不会犯这种错误的,现在对方接连出现明显的、幼稚的失误,通常只是因为,这里面有你看不到的厉害杀招藏在里面。如果你能有这种基本的警觉,通常就可以避免许多错误。 问题是,如果你严重低估了对方的水平,就是另一回事了。如果你严重低估了对方的水平,你看到对方出现明显的失误时,自然会在左看、右看,也看不到有什么厉害杀招时,就敢盲目利用对方的失误。等你发现,对方还有非常厉害的杀招时,已无法挽回局面了。 作为大军统帅,自信与怀疑,都不能缺少。 如果你遇事太自信,就有可能轻易进入敌人的圈套;如果你遇事太怀疑,就有可能错过可遇不可求的战机。 处于陈余的位置,他必须得判断,眼前的一切,是一个可怕的陷阱?还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战机?这表面上很简单,实际上非常复杂。 有时,眼前的一切,就是可遇不求的机会。但是,如果你的内心被怀疑所笼罩,你就会丧失把握它的机会。因为,你会自己膻想出太多的困难、危险,从而面对眼前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就是不敢放手把握。 有时,眼前的一切,就是一个充满诱惑的陷阱。但是,如果你的内心被自信所笼罩,你就会完全漠视与它相关的危险与困难,从而信心十足的去追逐那种虚幻的利益。 历史有一种人,就是传说中的“多谋少断”。这种人,可以把一件事分析非常透彻,非常全面。但是,正因为他遇事想的太多了,所以顾虑也就太多了。 历史上有一种,就是传说中的敢想敢干。总而言之,动则把头撇在裤腰带上;再总而言之,富贵险中求。 作为一个决策者,他必须得凌驾于自信、怀疑之上。因为,被任何一种心理控制了,都可能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 被怀疑的心理所控制了,你就会面对一个接一个的战机,都无法把握住。被自信的心理控制了,你就会有意无意的模糊潜在的危险与困难。 对于决策者而言,他所缺乏的不是情报、也不是背景资料。事实上,他最大的困惑在于,情报太多了、背景资料太多了。而这些情报、背景资料,充斥着真真假假、似似而非、前后矛盾的内容。 一个人被怀疑所笼罩时,就会过分关注那些,对自己不利的情报、背景资料。如果一个人这样思考问题,自然不敢放手去做事了。总而言之,前有狼后有虎,咱们就在这里呆着吧。 一个人被自信所控制时,就会过分关注,那些对自己有利的情报、背景资料。如果一个人敢这样思考问题,自然会放手去做事情。总而言之,船到桥头自然直,那些潜在的危险、困难,到时自然都会克服的。 陈余看着眼前,那个看似可遇不可求的战机。肯定是看了又看,分析了又分析。终于被自信所控制了,于是,他就信心十足的去打韩信去了。 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成语,叫作房谋杜断。这个成语是说,李世民的两大谋士各有所长;意思就是人各有所长,互相取长补短,才可以弥补各自的短处。 房玄龄善于分析问题,但是,因为他想的太多、太细,所以遇事容易优柔寡断。杜如晦想问题,没有房玄龄全面、细致,但是,杜如晦最大的才能,就是他遇事果断。 这两个人,一直都是最佳搭档。谁离开谁,也很难作出正确的决策。 其实,在任何军政集团中,常常都会有鸽派、鹰派。所谓的鸽派,就是过分夸大危险、困难的人,因为他们夸大了危险、困难,自然愿意选择保守的战略;所谓的鹰派,就是过分夸大了潜在利益的、漠视潜在危险的人。因为他们夸大了潜在的利益、漠视了潜在的危险,自然愿意选择激进的战略。 面对韩信的进攻,赵国大约也出现了鸽派、鹰派。 鸽派就是李左车为代表,他们畏韩信如虎,所以在兵力处于绝对优势的背景下,也是想着避免与韩信进行主力决战。 鹰派就是陈余为代表,他们认为韩信根本没有传说中那样可所,所以自己兵力处于绝对优势,一战就可以全歼韩信的军队,自然一心想着与韩信进行主力决战。 从正理上分析,我们很难说陈余的战略选择有什么错误。因为,谁处于陈余的位置,也很难支持李左车的建议。 ————————————- 复探索求真网友: 井陉之战汉军能获胜原因应该不是陈余愚蠢那么简单吧,我认为张耳在赵国有重大影响力和广泛的人脉加上高祖大量的资源汉军能渗透收买瓦解赵军也是重要原因吧。 1、韩信能轻易得知赵军最高层的战略决策,那么赵军的各种情报也一定能得到,这就等于知道陈余的一切底牌,并能根据情报制定合适的作战方案。 2、先生指出淝水之战前秦作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队里充满了拥有动摇、观望、不满、叛变等各怀心机的人,那拥有张耳的汉军是否能使赵军变为这样一只大大减弱战斗力的军队,先生之前也强调过正常情况要抵抗几倍人数的军队是不可能,光靠背水一战我想也是不可能的吧。在营地被占后赵军迅速崩溃也应有这个原因,毕竟彭城被占楚军也没有崩溃。 3、赵军空营出战致使营地被占我想这是不可能的,军队的武器、后勤物资、眷属能不需要保护吗,陈余也是经历了李良事件的人他会不长记性吗,历史上空营出战好像也只有这个例子。我认为赵军是留下了军队守护营地,但是在张耳的运作下营内有军队与汉军理应外和迅速占领了营地,要不然以2000骑兵占领营地是不可以想象的。 4、李左车的建议我认为在军事上是可行的,但在政治上却是不可行的,因为陈余不能保证派出去的军队不会被张耳收买拉拢。 5、赵国与高祖绝交除了高祖势力太大,关键还是发现张耳还在。因为用脚趾头都能想到高祖留下张耳是来干什么的,高祖对赵国的图谋已经昭然若揭了。我想之前田荣要求楚国、赵国处决田假、田角等人也应是这个原因,果然后来项羽也曾立田假为齐王。当项羽处死了田假表明了态度,齐楚才能议和也是这个原因吧。 ====================== 张耳这个人,对韩信打败陈余,应该有着绝不可低估的影响力。从这层意义上,你上述的观点,比我主帖中的观点,应该更接近历史直相。 只是,韩信作为一代名将,如果过分强调这些内容,会完全削弱韩信指挥能力,对这次战役中的影响。从这层意义上,我在韩信相关的内容上,写的有些英雄化了。 但是,说到空营出战。 我以为,陈余的营寨,应该就是通常意义的营寨,它只是由简单的工事构成,而不是城池一类的东西。 韩信夺取这种营寨,主要是对陈余军队的心理,构成了严重的冲击。实际上,对陈余军队,并没有真正的损伤。 陈余空营出击,是因为他从一系列的军事情报中,看到韩信的军队,都已落了自己的网中。而且自己营寨本身,也未必有多大的军事意义。 人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时候,突然看到了吓人的东西,才会让人发自心底的恐惧。这种经验,相信谁也有过。因为,人想吓唬一个人,通常都是在让对方毫无准备的时候,突然出现。 如果陈余对自己营寨的丢失,有着一定的心理准备,营寨丢失本身,并不会对他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因为,陈余的军事主力,并没有损伤,而且依然占据着兵力上的优势。 关键是,赵军突然看到营寨遍插汉军旗帜,会无限的放任想象力。因为,韩信并不是孤立的,他有张耳协助,他背后有刘邦支持。 在短时间内,陈余无法压制军队恐惧情绪的传染,一时军队就失控了。 所以,从纯军事角度去思考,应该也是可以成立的。 ————————————————————————- 复苦守的苦手网友: 理论上讲如果不是期间刘邦抽取韩信兵力,灭魏破代后进击赵国的韩信军总兵力应该是不会下于十万的挟连胜之势士气高昂的大军,再佐以张耳对赵国故旧不停统战的威力,那么此时陈余最理性最可能的选择是什么?应该是联盟齐、燕合力抗汉!当然陈余联燕成功的可能性低了点,但以陈余和田齐的关系联盟成功的可能性还是相当高的。甚至退一步讲,即使韩信以非总决战的方式把陈余赵军打得节节败退,但只要陈余的赵国军队主力无损,那么赵、齐、燕以及其它一些小诸侯势力组成盟军抗汉的可能性只会是越来越高,换而言之就是韩信北伐的难度会越来越大甚至有掉落顾前难顾后四面受敌的可能。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李左车当时对陈余所献计略的思想应该是基于以后赵、齐、燕等所有北地拥兵诸侯可能联盟的战略层面上的,及后赵亡李左车对韩信所献策略也依然是战略层面的,其直接结果就是彻底破坏了燕、齐最后联盟抗汉的可能,反而转化为汉、燕联盟,面对这种严重不利局势田齐被郦生一忽悠马上想都不敢想地降了。 ============================== 这段内容,可真是太高明了。 我一直觉得,李左车的所有见解,应该不会就如史书上所说出的那样简单。却一直无法分析出,李左车主要厉害的后招在什么地方。 陈余的战略,完全忽视了燕国、齐国、甚至楚国的存在;李左车的战略,应该是立足于整个北方地区思考的。 只要韩信不能一举击溃赵国的军事主力,就算他取得一系列胜利,也随时会把齐国(甚至还会把燕国)拖入战场的。 而因为有张耳存在,赵国的军事主力,到底能实现多大的团结,也实在让人没有多大的信心。从这层意义上,赵军拥有的只是数量上的优势,实力到底有多大,却实在让人不敢乐观。 在这种背景下,李左车认为应该避免与韩信主力决战,就比较好理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