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熟河东街(常熟陈祖明)

 苏迷 2015-05-24
常熟河东街
陈祖明
家住常熟城之北,闲时常去城中的河东街上游走。去河东街先入菱塘,穿过川菱桥便是。想当初,明朝崇祯年间,一代诗画双绝的佳人柳如是,为了拜访仰慕已久的明末诗坛盟主钱谦益,从盛泽驾一叶扁舟,在琴川菱塘登岸,直奔钱谦益闲居之所:“半野堂”。两人互道倾慕,谈诗论画,一见如故,红颜白发知己,成为文坛一段佳话。如今的菱塘,不再养菱,但环境清幽,碧波荡漾,盈盈一塘水,如当年佳人的一双秋波;两岸倒垂的杨柳如佳人绰约的风姿。
                       
河东街是常熟古城区最长的一条街,从城北沿着琴川河一直通到城南:也是修旧如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条老街。河东街夹在两排粉墙黛瓦的民居之间,一边的民居枕着琴川河。街上的一间间小店铺就从简朴的民居内开张。小店铺的名字取得真好,仿佛出自文人之手,富有美感、诗意、联想:千衣百顺、雅闲居、同芳轩、双人缘、依琳秀、听雨轩、蕴玉斋、稻香村、畹香、憬......未进店门,就给人一种好感。进店门,也是耳目一新,小小店堂,自有迷人处。

河东街上有一家旧书店,我走过时,常要拐进去翻翻看看,找找有没有我喜欢的文学类书。店主人很客气,叫你随便翻,问你要哪一类的书?向你推荐。他们爱把常熟地方书放在显眼处。如:《常熟市志》、《沙家浜影集》、《王石谷年谱》、《翁同龢》等。一本本旧书整齐地排列在书架上,等待着有识之士去欣赏。进去了,书翻过了,即使没有找到合胃口的书,但心情就是不一样,感觉到这一次走河东街没有什么遗憾。有时候,我也要找一家临河的小酒店小酌,从从容容坐定,要上几个土生土养的时鲜菜,喝上一瓶香味浓郁的桂花酒,打开临河的窗,看看水巷风景,感觉到别有一番情趣。

在河东街上闲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在景中游。街边沿河,有供游人小憩赏景的亭子、长廊、美人靠,红的柱、白的墙、灰的瓦。亭子外的美人蕉开得姹紫嫣红,长廊转角处翠竹长得亭亭玉立。坐在沿河的美人靠上,可看到对面的枕河人家、水栈石驳、枇杷树、桂花树、梧桐树、腊梅、从小院内探出。坐够了,便起身,一边走,一边数着、观赏着琴川河上的小石桥:水北门桥、孝义桥、盛稼桥、大仓桥、琴川桥......一数竟有十多座。忽然想起了杜荀鹤的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一座座石桥,经历了百千年的风风雨雨,车来人往,桥面打磨得油光锃亮;一座座石桥建造得巧夺天工、古朴厚重;一座座石桥,一个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我喜欢小雨淅淅的日子走河东街,撑一把素雅的雨伞,走在巷子里,感受巷子的寂寥,享受巷子的洁净;也想在雨中的巷子里寻觅到一幅等待的风景。风景有时候会出现,有标致的常熟女孩撑着漂亮的花雨伞,在我前面踱着细步走,瓜子样大小的皮鞋跟点击着路面上的石块,发出嗲嗲的嗒嗒声;走着走着,一个转身,上了桥,在桥上伫立,看弥漫在巷子里的淡烟疏雨;看临近小桥的独特风姿与神韵;看桥下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水巷倒影、落花随流。我站在巷子里看她看。

我也喜欢天晴的日子走河东街,看巷子里百姓淡泊宁静的生活。有人在河边的长廊里支起画架,把水彩颜料铺陈开来,拿起笔;一会儿,巷子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枇杷翠竹、丁香一样的女孩,生动地走进了他的画面。留守在巷子里的老人,坐在家门口的藤椅里悠闲地晒太阳,聊天,喝茶,下棋。每次经过下棋摊,我总要看他们走几步,去分享他们的那份闲情。有时候走过巷子里的老牌点心店,总要买两只梅花糕或拖炉饼吃吃,品尝几十年不变的味道。

我这个人,可能喜欢怀古,一直想走进那个久远的历史年代。在琴川河边的河东街与通江路上走,仿佛时光倒流,一股凝重浓郁的历史气息油然而生。来来回回,走走停停,坐坐立立,看看瞧瞧不知有多少次?总感觉看不够,看不透,如翻阅着一本古时候的线装书。每次闲走,总想带点什么回去?可回去后,不知带回了什么?脸上只有流露出一副喜悦与满足的表情。琴川河边的河东街始终让我魂牵梦绕。

写于2013年4月18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