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五大方面分析奇石和美石的不同之处

 天童老僧 2015-05-24

观赏石的概念有时候让人觉得无从下手,因为太宽泛,因为太笼统,所以一般人都喜欢把未区分的统称为观赏。但是因为目前的观赏石理论确实,大众对它的理解有点不够准确,但是人们往往觉得观赏石和奇石是一个概念,这其实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我认为奇石和美石不是一个概念,如果以“奇”辨石,我看至少有五:一生活力,二可乱真,三有实形,四成具象,五聚神气。相对过于苛刻的奇石“五观”和谐的要求,完全以质地、色彩、纹理为美之石,如形态随意的大化石、彩陶石、黄蜡石等归于观赏石类更显合理。

简单地说,奇石与美石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生后世的不可比性,其中较为典型的当属大漠石和水冲石的精品。虽然在很多爱石者眼里同为奇石,实则差异极大,不妨在此做一个比较,谈谈我对奇石与美石对比的几点不同看法:

奇石贵在整体一象。传统论石离不开“三分真、七分像”之说,三分起始,七分为止,再多就难以见得了。

美石讲究通体和谐。“石不能言最可人”。既是赏石界也是爱石者常说的一句话。实际指的是颜色、纹理和造型美丽的石头,与真正意义上的奇石并无关系。美石的美色和美形,是构成观赏石审美观的基本要素,由于具有大众化的认知基础,容易被爱好者和社会接受,因此,越来越多的美石被发现并赋予艺术的形象之说,成为石展亮点和收藏热点。

(一)从欣赏角度来看,奇石大多具有一目了然的个体形象,形真、貌全、质好又几乎完全符合对应形象的比例关系,极似石雕精品,完成了从石头到形象生命的演变。美石首先是绝无石头的感觉,全身韵味十足并可以多角度欣赏,其中的大化石、彩陶石等不但通体光滑如玉,色泽更显珠光宝气,看抚两相宜。从可比性来论,美石量大,虽然色彩、图案多变,但可比性宽泛,尤其缺乏从平面到立体的变身之奇,往往是你好我好他也好,石与石的审美间距呈现锯齿状,互补其缺,不像奇石那般动辄天下独奇。

(二)从价值角度来分析,奇石每多像一分,其价值则十数倍、数十倍地呈几何式增长。美石首以石种为贵,价格差异一般多取决于石体大小和质地、色彩、形态等诸种因素,价值观念比较理智,很难出现可以媲美奇石的天价。

(三)从审美角度来区别,美石的美普遍带有共性和不完整性,奇石更讲究形象个性和完整性,因此也导致了美石易得、奇石难求的石道之说。看多了会忘记很多细节,而奇石永远不会造成审美疲劳。与美石相比,奇石更加强调“无我”,即无石头之我,有生命之象。

(四)从收藏的角度来评判,美石的观赏性更趋大众化,少能装点居室,多可聚集建馆。而属大奇之绝的真正奇石,拥有一方即能成为收藏大家,把玩之外,亦可镇宅、镇馆。

(五)从心理角度来平衡,奇石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让人大开眼界、不可思议的同时,甚至能瞬间产生无法抗拒的占有欲;美石则不会,它会将所有的目光推开一定距离,使更多的美因距离感而获得欣赏。

近年来,由于石文化的理论研究落后于石种发现,加上收藏范围的急剧扩大,很多赏石爱好者对奇石标准认识滞后,难以分清美石与奇石的审美区别,导致非理性的收藏增加,使大量收藏意义不大的石头继续涌入观赏石市场。如果不尽快提升藏石爱好者的奇石意识和美石理念,这种从自然到市场的平移结果必然会淡化收藏价值,降低赏石的艺术品位和赏石经济的发展力度,并直接影响到中国观赏石在世界赏石界的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