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MIUI研发工程师孙鹏在微博上公开表示“小米公司行政不让用微软Office了,不知道是不是很多国内公司都这样要求?那大家都用什么办公软件?”因为雷军是小米创始人,也是金山的董事长,所以此事也在情理之中。但喜欢抓着话题不放的网友,开始新一轮的争辩:WPS和Office到底谁抄袭了谁。一时间,各方粉丝纷纷站出来,为自己的“偶像”进行辩护,摆事实的,讲道理的,还有甚者更是借此机会拿出自己当年文档丢失,蓝屏事件等悲惨遭遇来泄愤,场面十分热闹。 躺枪的Office 无论此次话题争论是由谁挑起的,已不再重要:对于没有经历过电脑城攒机时代的年轻机友们来说,有几个听过WPS或者在使用WPS的?在他们心中,WPS可能连iwork的知名度都赶不上。而对于资深的IT人士而言,把两个放在一起比较,本身就是一件不成立的事情:最新版本的WPS有三个软件,分别用来打字、做表格和做演示文档;而微软在17年前的Office 97中,就已经拥有Word,PowerPoint,Excel,Outlook,Access,Binder,Publisher,FrontPage八大功能,不仅是文字类的软件,还可以做网页、做出版物设计、做数据库、收发邮件,是一个办公套装。如果说Office是瑞士军刀,那WPS也就是一把水果刀,充其量能够多切几个形状。 WPS — 一颗红心无力为继 如果有的专家硬是要刨根问底的话, 那WPS恐怕是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因为从追本溯源的角度来看,微软Office系列中最早出现的Word,诞生于1983年;而WPS在1988年才推出了第一个字处理软件。但WPS其实也有过辉煌的时候。 让我们先回到上个世纪80年代,电脑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那时电脑主要用的是命令行的DOS操作系统,中文输入主要是依靠专门的中文打字机来实现的,而WPS则瞄准了打字机屏幕小、不通用等痛点,让在真正的电脑上进行中文的文字处理成为了可能。一时间,WPS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0%,甚至当微软携Office进入中国之时,也不得不和其达成格式互通的协议。可以说WPS和其开发者求伯君,被视为了中国IT行业的骄傲。 但是好景不长,停留在能够输入中文这一功能层面,是远远不够的。“用户体验”这一现在来看耳熟能详的产品金科玉律,在当时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用微软的Word做文档,排版是什么样的,打印出来就是什么样,太神奇了。”这是当时用户刚开始使用Office时最大的感受,而那时用WPS排版到打印,对于一个打印店的熟练工来说,也是颇为费神的一件事。 在用户体验上先失一城的WPS,迅速从DOS操作系统转入Windows平台进行开发,推出了“盘古”操作系统,但在关键的“所见即所得”方面仍没有实现突破,直接导致了“WPS”断档,随后推出的新版WPS频频落后于Office的更新。到1997年的时候,市场份额已经发生了逆转。 2002年,金山公司决定对WPS的代码进行全面重写,以更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和Office来抗衡。“三年前我们开始决定研发WPS Office 2005的时候,压力非常的大。所有的500万行代码都要重新编写。我们当时看着微软的Office XP,对自己说:我们要做这个!”时任WPS开发团队的负责人章庆元,在2005年发布改写版的WPS时候说道。虽然充满着理想,但三年蹉跎,已经丧失了太多用户。此后,WPS不得不“抄袭”微软Word、Excel、PPT的用户设计,因为必须符合这些使用习惯,才有可能通过免费策略,挽留或吸引用户。所以在后来的版本中,WPS和Office越长越像。但跑在后面的人,只能吃土。 另一方面,Office是基于全球市场定位而推出的产品,用户越多,创新投入就越大。随着新CEO纳德拉的上任,Office更是成为了微软提供生产力的核心工具。而Office在近期的一系列举措,WPS已经很难靠软件功能层面的借鉴来实现竞争了。Office先是推出了Office365的订阅服务,大大降低了用户购买成本,随后又登陆iPad,近期更是在ios平台全部免费,而免费的Android版本也推出在即,Office已经完成了跨终端多平台的一致化体验布局。而且随着微软在云计算方面的日趋完善,Office也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为了多人协同工作的最佳工具。 微软已是全球第二大科技公司仍如此创新,而WPS依旧在打字、表格、演示文稿的“老三样”上苦苦追赶,若不想在这次变革中再次掉队,还有很长的路,需要奔跑前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