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夏里走过有青春的金陵

 昵称535749 2015-05-27
2015-05-26 14:00 | 豆瓣:闲蛋少女残小雪

1

南京大名鼎鼎的七家湾锅贴,是此行的第一站。老城区,巷子带着时光沾染过的痕迹。沿着小路艰难的绕到李记,沿途路过公厕和垃圾站,当真是不拘小节的店面。明显的被后续扩张过,午饭时间,端着餐盘到各处的窗口取餐,里面的座位还算充裕。制作锅贴的大锅看着就让人欢喜,锅贴细长着转圈摆在里面,用满满的菜籽油煎的金黄。煎好后把油倒出,师傅娴熟的数着个数根据小票上的数量给排队的人们装到盘子里。

把锅贴的一头咬开口,吸吮汤汁,再蘸取醋和辣椒来享用。和汤包的吃法相似,可味道却别具一格,浓香的汤汁先把味蕾的期待调动起来,再尝到煎的硬硬的面皮和扎实的肉馅,满口都是牛肉香。

牛肉煎包也并不落后,发面做的面皮,底部煎出金黄的锅巴,肉馅是个饱满的大肉丸。小小的一碟子食物,这顿午饭让人感觉幸福和欣喜。


117348/?douban_rec=1

通往甘熙故居的旧街道,有被废弃的老屋,木门倒塌,玻璃也碎了,阳光透过与外面新建的马路上光鲜的车水马龙对比鲜明。


117348/?douban_rec=1

到净觉寺参观,里面有非常多的猫,瞥见在一个门前,寺庙中的女人拿了脸盆在喂猫吃饭。洗手间里,一只灰色的花猫趴在水池上大口喝水,甚至能听到咕咚咕咚下咽的声音,甚觉可爱。

秦淮河边满满的旅行团,两岸是刻意做成仿古的建筑,在步行街上逛着,感觉有些索然无味。

走路去了老门东,人群明显的稀疏下来。远远的就闻到鸭油烧饼的香味,买了一个葱油口味的,趁热吃酥脆又有在北京不曾吃到过的特别味道,停不下口,却又遗憾吃不下第二个。隔壁有家卖糖藕粥的店,看到酒酿元宵很诱人,买了一碗,老板用不锈钢勺子从大锅里热腾腾的盛出来,端到二楼的空位子上去吃。

红豆被煮的软烂,白色小元宵吃到嘴里觉得劲道弹滑,浓稠的酒酿里还有桂花的味道。甜蜜的一大碗下肚,觉得饱了。这个喜甜的城市,好像在对待吃食里也愿意用甜味来增加一点点让人愉快的小腔调,恰到好处,不惹人厌。


117348/?douban_rec=1

后来有种来了秦淮河没有看到夫子庙的不甘心,穿过一个热闹的集市又想返回秦淮河边。在市场里看到一家店铺在售卖各种各样的麻团,咸甜皆有。站在一边想了好久,最终决定品尝下肉松口味的。刚刚出锅,拿在手里还能感觉到滚烫的温度,外壳炸的干脆的麻团,咬一口扁下去,里面是咸香的肉松,颠覆了这么多年来对于麻团的认识。


117348/?douban_rec=1

从小到大,只吃过豆沙口味的,一直到在北京才吃到黑芝麻馅的,哪成想肉松馅的魅力如此之大。很遗憾没能尝一尝牛肉馅的,若是还有机会,再来补过吧。

夜晚的夫子庙灯光打的通透,不少人来为家中的儿女祈求学业顺利,导游提供免费的讲解,却带领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前往请香火来许愿。

出来之后看到人潮涌动的莲湖糕团店,买了据说是秦淮八绝之一的五色糕,让人失望。大概是糯米糕用五种颜色色素调配而成,中间有零星桂花馅料,吃起来索然无味。

返回酒店,冲了澡,走了一天的路,闷热的天气里出了许多的汗。脱掉裙子换了t恤和人字拖,临近午夜的时候又到新街口上乱晃。南京想必也是夜生活热闹的城市,市中心的店面大多营业至凌晨,从路边的小餐厅到甜点咖啡随时可买到。

路过一家面馆,里面热热闹闹的做满了人,想必味道不会太差。点了小排的老卤面,端上来用大大的碗盛着,给的浇头实在,颇有在西安吃面的风格。面条是略粗的手擀面,老卤的汤底有浓浓的酱油色,味道略咸。小排是提前卤好放在上面的,炖的入味,搭配了油菜和雪菜在里面,也不觉得油腻,滋味刚刚好。


117348/?douban_rec=1

2

尹氏鸡汁汤包在莫愁路的总店,一大清早已经热热闹闹。多是老人来这里用餐,里面的工作人员也是年纪偏大,态度上有些不太客气,但总是好心的。我端了一碗鸭血粉丝汤和鸡汁汤包坐下,一个阿姨过来急匆匆的催我端开汤包的笼屉,她要收走托盘。临走跟我说,用蒸屉上倒扣的小碟子来盛包子吃。

桌子上有两种口味的辣椒,听说是一种用来吃汤包,一种用来喝鸭血粉丝汤,不知是否属实。经过品尝后,一种是香味的油泼辣子,另一种是偏酸的泡椒口味,并不是很喜欢。

汤包的收口在底端,包子表面上看着圆鼓鼓的像个蒸熟的大元宵。咬开口喝掉汤汁,咸中带甜,但是是让我觉得舒服的甜味。沾了醋吃刚刚好,肉馅鲜美。粉丝汤的汤底味道醇厚,有鸭肠、鸭血和鸭肝,丰盛的一碗多的吃不完。


117348/?douban_rec=1

外面的马路堵的热闹,地铁站口满满的早点摊位和人群,与北京雷同的拥挤的早高峰。

抵达全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南京博物院,逛了一大圈,最意犹未尽的是民国馆,扮成民国街道的市内装饰,如同走在电影故事里面,还有遗留的黄包车,用护栏围住,只是拿出手机拍了照。

中午返回时路过芳婆糕团店,买了酒酿元宵和卤蛋打包,到附近的王府面馆吃皮肚面,选了六鲜熏鱼面,丰富的配菜,用近乎和脸盆大小的白瓷碗端上来。熏鱼是用鲅鱼做的,比青岛的味道多了些甜,在汤里炖过,入口酥烂。皮肚嚼起来劲道十足,香香的回味十足。


117348/?douban_rec=1

去总统府的路上,买了一斤“南京第一冰糖蜜汁藕”,拿在手里拎着走。总统府中亦是游客密集,熙熙攘攘的人群,排着队在各个旧时的办公室门前游览。记得在一处房子外面的石阶上,有个小学生坐在地上手里拿了一本《哈利·波特》在读,悄悄在他背后拍了照片。

3

早晨7点,芳婆糕团店的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队,大多是来买乌饭。用黑米包了油条做成饭团,还可以夹上肉松。我选了夹老油条的,吃起来脆脆的,和软糯的米在嘴巴里形成奇妙的口感。也品尝了店里知名的板栗肉粽,包成长方形的样子,里面的肉口感像是腊肉,是熏制过的,甜咸味,偶尔吃出整颗的栗子,香香甜甜的。


117348/?douban_rec=1

顶着烈日爬上中山陵的台阶,连续几日的暴走,体力觉得吃不消,登上顶端之后找了椅子休息。听到旁边的老太太在和别人聊天,自己已经75岁,一个人出来旅行。真是羡慕如此的好身体和探索的精力,年岁并没有成为浏览美妙世界的阻碍。

明孝陵的外部建筑大多已经损毁,看到的除了石碑外,都是后续修建的,里面是售卖纪念品的摊位。简单转了一圈,步行到美龄宫。恰巧赶上整点的影片放映,坐在放映室的椅子上,在短短的片子里了解宋美龄的传奇一生。

乘了车到湖南路,目的地是西北桥头拉面大王。牛肉锅贴和干切牛肉炒酿皮,这里的锅贴是干馅料,吃起来并没有汤汁裹在里面,但牛肉的味道被称的更为突出。炒制的红酿皮是纯正的西北风味,很惊喜居然也可以在这里品尝的到。


117348/?douban_rec=1

刚好路过时看到了左师傅梅花糕,买了豆沙味的,热乎乎的用纸杯拿在手里,顶部的小元宵烤的Q弹,还有果仁、葡萄干和红枣。吃完露出下面灌的豆沙馅,细细的,甜度适宜。吃完额头冒了不少汗,想来冬天能够吃上一个该是一种温暖的幸福感。


117348/?douban_rec=1

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路程较远,睡了沉沉的午觉。刚刚接近纪念馆,设计风格已是让人觉得情绪沉重,里面游客众多,却异常的安静。实物和影音的材料呈现,让我们看到那个恐怖时代触目惊心的场景。很多老人在儿女的搀扶下来参观,一字一句的念着展物旁边的文字说明,细细的看着一个都不错过,不知道为什么,听着他们颤巍巍的重读那些悲伤的故事,差一点哭了起来。

乘车路过奇芳阁,在张恨水的小说里反复的看到的那时著名的老牌馆子,占有着秦淮八绝的多个小吃,买了麻油素什锦包子,果然味道绝佳。到一个小巷子里寻找绉纱小馄饨,薄薄的皮子包着小肉馅,煮熟了皮是半透明的,汤里撒了紫菜香葱和虾皮。老板娘笑盈盈的,来的都是街坊邻居,他们讨论着即将到来的梅雨天气。


117348/?douban_rec=1

一整个下午和晚上都闷热的让人难熬,在酝酿着一场大雨。

4

在雨中醒来,空气潮湿。恶劣的天气,让交通堵塞的严重,步行十多分钟,到安乐园吃早饭。店里停了电,收银台和厨房窗口都点了蜡烛,点单后收银员用纸片写好,再交给各个窗口自己来取。买了荠菜蒸饺和银杏小米粥,吃的清爽。听说这里的豆沙包口碑极佳,离开的时候买了一个举着伞边走边吃,煮的细滑的豆沙,糖添的适中,包子皮软绵绵的,当真是好吃。


117348/?douban_rec=1

又到草桥牛肉锅贴扁食店,当初《舌尖2》中关于牛肉锅贴的部分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墙壁上以此贴了不少宣传照片。大多数用餐时间是需要排队的,我倒是觉得庆幸遇到大雨的天气。只买了一两牛肉锅贴,金黄金黄的,比起李记来皮煎的更硬一些,葱姜也较少,但味道当真是值得在如此天气里特地前往品尝一番,便觉了无遗憾。


117348/?douban_rec=1

在南京大学里撑着伞乱逛,教学楼都是旧式的建筑,灰灰的颜色显得苍凉。树丛与草地在灰色石墙的映衬下显得明亮,给角落里的木椅拍了照片,感觉甚是安静。遗憾自己没能有这样的大学生活,感知如此浓重的人文情怀。又或许,我的感知只是风景在别处吧。

午后雨下的大起来,在学校附近找了个小咖啡馆躲雨,里面坐满同样来躲雨的客人,围着吧台和老板聊天。我坐在露台里面的位子上,可以透着窗子看落雨,也是可以抽烟的区域。从书架上选了书来读,旁边桌上坐了几个叔叔,大声的讨论的当下的股票行情和各自的女客户经理是如何风情万种。

学校附近的小路上总是少不了美味小吃的,找到一家燃面馆,要了招牌燃面和蒜泥白肉,味道正宗又地道,在这里数日没有吃到辣味,总觉得滋味寡淡。让老板娘在面里多添了一勺小米椒。


117348/?douban_rec=1

此次出行的最后的一个下午,在先锋书店度过。地下车库改造的店面,斜坡的尽头有十字架的标记,走过去便觉得内心宁静。给朋友们选了明信片,盖了店里的纪念戳,投到门口的邮筒里。拿了几本书,坐在休息区柔软的沙发上看了很久。


117348/?douban_rec=1

傍晚时分雨停了,温度也终于降了下来。在颐和路公馆区转了几圈,给旧旧的街道拍了不少照片。到了放学时间,很多中学生模样的学生骑着自行车,在前车筐里装了书包,三五成群的热闹的从我身后越过去。

学生时代就这么过去了。那个不需要化妆不需要思考出门穿什么的好年纪,现在回忆起来,像是曾经吃过一道美味却再也买不到的甜点心。

只能在记忆里一点点的回温,味道渐渐变得淡了。

也许有一天,我会把那种感觉彻底忘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