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宣怀夫人庄德华

 村里的事 2015-05-27
盛宣怀夫人庄德华   (2011-07-18 06:24:28)转载▼






  大清国邮传部尚书盛宣怀夫人庄德华六十寿诞阖家欢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常州,盛宣怀这个人物,还是妇孺皆知的。在常州人的眼中,他是财富与权贵的代名词。但当时的常州人不叫其盛宣怀,而称其盛杏荪(其中“杏”字,常州话读“杭”),如此叫法,是沿用传统,叫字不叫名,表示尊敬。
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常州人,靠创办洋务实业起家,轮船招商局、中国电报局、华盛织布厂、中国铁路总公司、汉冶萍煤铁总公司、中国通商银行……这些开创性的经济实体的创办和发展,奠定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基础,同时也为盛宣怀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盛宣怀
 
盛宣怀也确实富贵,当官当到大清国邮传部尚书,而财产多到怎样程度,连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只知道在北京、上海、常州、苏州、江阴等地都有他的豪宅大院,苏州四大古典园林留园,原本就是盛家的私人花园。
 

盛宣怀北京故居
 

盛宣怀上海故居
 

盛宣怀苏州故居(留园)
 

盛宣怀常州故居
 
盛宣怀既然有这么多财产,难免需要有贤内助的襄理。盛宣怀先后娶了两位夫人、五位如夫人、生了八个儿子、八个女儿,可谓妻妾成群,子嗣繁茂。
盛宣怀的第一位夫人姓董,名舜畹,小名探梅。在清代,董氏是常州的大族,父亲董似穀,字蓉初,做过江西粮道。董夫人在同治元年(1862)嫁给盛宣怀,和盛宣怀共同生活十六年,光绪四年(1878)因病去世,只有三十来岁。她为盛怀宣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昌颐、次子和颐、三子润颐,还有三个女儿。董夫人读过私塾,有文化,会写信,字迹秀丽,上海图书馆收藏的《盛怀宣档案》中保存了不少董夫人写给盛宣怀的亲笔信。
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占领了常州,为了躲避战乱,盛宣怀和祖父母、弟妹合家逃往湖北,在父亲盛康任职的湖北粮道衙门暂住,董夫人嫁给盛宣怀后,也在湖北与盛家合族生活。同治六年(1867),盛宣怀祖父盛隆在湖北病故,盛康辞官送盛隆棺木回乡,董夫人也和盛宣怀回到常州故居定居。盛氏家族在常州的房产主要有两处,一在周线巷,一在青果巷。董夫人回常州后,与盛宣怀居住在周线巷,那是一栋前后九进的大宅院。董夫人在周线巷故居一直住到她去世。
自董夫人去世后,周线巷的房屋空置下来。宣统二年(1910)四月,长沙发生饥民抢米风潮,时任湖南布政使的常州人庄赓良(毗陵庄氏第十八世)被朝廷革职,携家眷回老家,但他在常州已无住房。他写信给盛宣怀,请将空置的周线巷故居借给他居住,盛宣怀一口答应。庄赓良回常州后一直住在周线巷,直到民国六年(1917)去世。
    董夫人去世后,如夫人刁氏承担起了家政。刁氏出身青楼,年轻漂亮,开朗直爽,又精明能干,深得盛宣怀喜爱。两人共同生活了15年,直到光绪十五年(1889)刁氏去世,盛宣怀一直没有续弦。
刁氏去世后,盛宣怀父亲盛康认为儿子必须再娶一位正式夫人来主管家务,敦促盛宣怀续弦。于是选中常州状元第庄家毓瑩的千金小姐。
庄家是常州望族,可以“世代书香,簪缨传家”来概括,既有众多进士,又有榜眼庄存与(毗陵庄氏第十二世)和状元庄培因兄弟。庄存与在乾隆朝担任四十多年的礼部侍郎,开创常州今文学派;庄培因是乾隆十九年状元,也是庄德华的嫡亲高祖。
光绪十七年(1891)秋天,盛康为盛宣怀办了隆重的婚事,庄小姐遂成为盛宣怀的第二任夫人。
庄夫人名德华,字畹玉(毗陵庄氏第十六世),生于同治五年(1866),比盛宣怀小二十二岁。庄夫人出嫁时,盛宣怀已是一方道台,并任轮船招商局、中国电报局、大冶铁矿等大型政府企业的督办,实业蒸蒸日上,在上海置办了房产。庄夫人嫁给盛宣怀后,住在上海的盛公馆中,接触新鲜事物多,人又聪明,不久就显出与众不同的特点来。
庄夫人做人一生有两大特点:一是信佛,二是精于治家。
上海著名的玉佛寺即是庄夫人捐助建造。光绪八年(1882),普陀山的慧根法师在缅甸雇工雕成大、小玉佛像五尊,乘海轮运抵上海,其中三尊小玉佛运到普陀山供奉,两尊大佛暂置上海,供上海的信徒瞻仰礼拜。光绪二十六年(1900),慧根法师得到庄夫人资助,在江湾铁路车站旁侧建造玉佛寺。辛亥革命期间寺庙被毁,其中玉佛由庄夫人移去盛家家庙清凉禅寺中供奉。盛宣怀去世后,庄夫人让出公共租界槟榔路(今安远路)土地十余亩重新建玉佛寺,自民国七年(1918)起,历时十年方才竣工,如今成为上海著名寺院。
庄夫人在上海静安寺路(南京西路)上的老公馆里,常年雇着十几个裁缝和绣工,主要任务是为上海、苏州和常州的寺庙里制做绣品,如椅披、台布、帐幔、坐垫、门帘等等。据上海玉佛寺里的僧人们说,该寺里现在用的绣品,仍是当年庄夫人送的。据常州天宁寺的寺志记载,庄夫人对该寺有多次捐献,最重要的是两次,一次是光绪二十二年(1896),常州天宁寺大雄宝殿重建时,庄夫人从海外进口,一次捐了十二根直径达八十厘米,长十米多的铁梨木,作为顶梁大柱。一次是在常熟买下一座私人园林,捐给了天宁寺作为“下院”。
 

盛宣怀与庄夫人在日本
 
庄夫人的卧室旁边就是香堂,每天要念上四小时佛经。同时也大做善事,夏施凉茶,冬施棉衣,每逢过年就在老公馆后面的自家药房向穷人散钱,药房则长年向穷人施药。
庄夫人管家理财有过人的才能。盛家老公馆方圆百多亩地,前门在静安寺路(现南京西路),后门在北京西路,西部到现在的新华电影院,东部达现在的成都路以东。在偌大的盛公馆中,盛家、庄家的人自不待说,仅佣人就有二百七十七个,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保姆,每一房都有管事、跟班、账房,每个太太、少奶奶又都有自己的一班随从。在庄夫人“来归”前后,盛宣怀因在北京、武汉做事,需要人随时照顾,于是又讨了三位如夫人,即刘夫人、柳夫人和萧夫人。后来刘夫人生下五公子盛重颐、五小姐盛关颐;柳夫人生下六小姐盛静颐、七公子盛昇颐;萧夫人生下八小姐盛方颐。而长子盛昌颐也有了孙子盛毓常、孙女盛佩玉、盛毓菊……所以整个老公馆整天车水马龙、冠盖如云,达官贵人、公子小姐蜂来拥去,整个成了一个小社会。盛宣怀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地来去匆匆,庄夫人就成了公馆的最高领袖。
庄夫人知书识礼,有主见,有远识,颇有经济头脑,和董夫人性格迥异,她行事果断,有时候有点严厉,是个女强人,盛宣怀的孙女盛佩玉在回忆录中称她“有王熙凤的手段”。
庄夫人新婚伊始,趁着洞房花烛之夜,就向盛宣怀提出了一个约定——即老爷年纪大了,侍妾众多,不要再纳妾了。此约定得到盛宣怀的一口答应。但后来盛宣怀老病重犯,在汉口金屋藏娇,庄夫人闻讯即带了一位姨太太及诸女佣,唤来轮船招商局的“专轮”,自上海逆水而上,直放汉口。当时招商局有这样一个规定,轮船的到达,各码头应该迎送,但“专轮”不屑一顾,乘风劈浪,高速前进,使沿途各码头接送者瞠目结舌。不久,真相大白,原来是轮船招商局督办盛宣怀背着夫人在汉口纳妾,被庄夫人安插在盛宣怀身边的舅老爷庄亮华通风报信,督办夫人吃醋,从上海吃到汉口,成为风靡一时的新闻。
庄夫人对外爱用“德华”这个名字,给盛宣怀写信都是如此。很少用“畹玉”署名。由于盛宣怀常年在外,庄夫人也常给盛宣怀写信,她对含有家族事务特别是与人事有关的信件处置十分谨慎,在信封上特别写明“老爷亲启,旁人莫拆”,不许盛宣怀的幕僚代拆信件。有时还在信尾加上一句:“此信看过,速付丙丁。”要盛宣怀看后烧掉,以免被人看到,遭人忌恨。
    盛宣怀整天和企业、商业打交道,庄夫人耳濡目染,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渐渐熟悉起来,盛宣怀主持上海华盛织布局的时候,上海的机器棉纺织业已经相当发达,纺织业的主要原料棉花有可观的市场,庄夫人拿出了一些私房钱,自己做主,做起了棉花生意,同时还做半成品面纱的生意,低价吃进,高价抛出,赚了不少钱。
庄夫人不但有经济头脑,还十分关心盛宣怀的政治前途。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秋天,盛宣怀被慈禧太后招进宫中“垂询”国家大事。庄夫人对此十分关心,接连给他写信,要盛宣怀在京城多活动活动,趁此机会谋个好点的职位。九月十三日的一封信中,庄夫人迫不及待地询问:“阅报纸,得悉召见两次,奏对六刻钟之久,未识所询如何?颇称旨否?”九月二十日,庄夫人又去信:“连接来电,均收,一切知悉。吾想你在京要自想门路。闻说皮小连虽是太监,荣宠非凡,若要升迁,须走伊门路。前者黄花农得此天津海关之缺,亦走皮之门路,用去七、八万两银子,又有一副晋于皮小连一同去奏,皇太后故放津海关道,此话陈永韶来向吾说及。望你须要费些小钱去巴结。”信中又不厌其烦地开导盛宣怀:“再□□二人亦要巴结巴结,彼处门上人等,亦该花些小钱,使人欢喜,不说坏话。吾闻知你未送人家门包,故此人家不说你好话,即吾家门上亦要人之门包,何况京内各衙门。”大概是庄夫人写的太露骨了,这封信中不少人名被盛宣怀涂掉,“皮小连”、“太监”被涂成墨团,整封信让人看的云里雾里,一时不明白指的是谁。经多方考证,才知道原来庄夫人是要盛宣怀去联络大太监李莲英。民间有传说,说李莲英当太监前因私贩硝磺入过狱,出狱后改行修皮鞋,被称为“皮硝李”,因此信中以“皮”指李。
这是庄夫人为盛宣怀政治前途着想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庄夫人也曾多次向盛宣怀提出:做官要顾及名声,不要为小利坏名声,那就划不来了。就在上述信件来往期间,盛宣怀透露在京城搞到一批买米的护照,庄夫人几次在信中追问,这批护照你打算怎么使用?因为当时报纸披露了一位官员利用买粮护照贩卖粮食出洋,从中牟利,社会一片哗然。庄夫人在信中千叮万嘱:“吾家买米,利息小事,况要别人先赚,还要被人说邱话(常州方言:坏话),也犯不着耽此名声。吾想你即办此护照,可作办赈米之用,不作赈米,寻钱小事,名声大事,望为斟酌。”
庄夫人的账房叫太记账房。总账房宋德宜是盛家老臣,忠心耿耿,笔笔账目都有交代。因此,庄夫人就有了时间和精力,做佛事,做善事。然而一遇到家庭的重要问题,她就要亲自出马。她处理的最重要的两件大事,一是辛亥革命盛宣怀逃亡日本十个月,上海大乱,一切内外应酬、料理,全靠庄夫人一人支撑;二是盛宣怀去世之后,庄夫人在世十年,这十年间的世态炎凉、惊涛骇浪,亦全赖庄夫人以一当百,安排全局。所以到她老人家去世时(1927年),盛家的财产仍维持有一千万两银子。
    辛亥革命以后,盛宣怀逃亡日本,盛家设于江苏各地及武汉、杭州的财产均被革命党查封,并被勒令捐巨款助军饷,有人还图谋绑架庄夫人进行敲诈。庄夫人四面楚歌,慌而不乱,运筹帷幄,折冲尊俎,一面逃亡,一面东调西挪,敉平各方,力图保全盛氏大家族的平安。当革命军占领上海时,为保全老公馆,她动出脑筋,把门口汉冶萍上海办事处的牌子摘掉,换上某洋行的牌子,同时动员洋朋友来公馆暂住,以此渡过了难关。但庄夫人用尽心思,仍旧有大量财产被民国政府封存,当时庄夫人娘家族侄玄孙庄蕴宽(毗陵庄氏第二十世)任江苏都督,只要他肯帮忙,一切都会有所转机,但此公一板三眼,铁面无私,对于本家族高祖姑,却是毫不通融,搞得庄夫人很是狼狈。直到民国三年(1914)底,盛家好不容易才从继任江苏都督程德全手中赎回财产,但还是被迫捐饷50余万两白银。
民国五年( 1916)四月二十七日,盛宣怀饱经忧患,耗尽心血,在静安寺路自家老公馆里去世。招商局下半旗三日致哀。
庄夫人决定为丈夫举行厚葬。老头子一辈子走南闯北,辛辛苦苦,为朝廷和家族做了这么多事,没过过一天安生日子,他是活活累死的,这回要让他走得风风光光的。于是庄夫人接连做出决定:他既然是为大清帝国而累死的,那么就得让皇帝的抬杠班子来为老头子抬棺。他既然大半生是在上海度过,那么出丧队伍一定要走最繁华的马路南京路。吊丧队伍三人一辆马车,有多少人就雇多少马车……反正这些家当都是老头子挣来的,在他身上无论花多少,都是应该的。
在盛宣怀的丧事上,庄夫人再次展示了一个女强人的执拗与魄力。
按照家乡的风俗,盛宣怀的灵柩在老公馆停放一年半后,到第二年冬至(1917年11月18日)才举办出殡仪式,这就是至今为老上海们所津津乐道的“盛杏荪大出丧”,这是一次不是国葬而胜似国葬的盛典。
报载那天午后一点,出殡队伍从盛家老公馆出发,先是仪仗队,中为灵柩,后为送葬队伍。灵柩先由十六人夹杠将之从灵堂里抬出,到了大马路门前换成六十四人大杠,吹吹打打,负而前驱。
整个队伍从静安寺路、南京路折入广西路、福州路,直达外滩,蜿蜒三里地之遥。据当年参加过葬仪的盛承业先生(盛宣怀的曾侄孙,今年九十多岁)说,先头队伍已经抵达外滩了,而老公馆里的后续队伍还未出完呢,的确是三人乘一辆马车,除了自家亲戚朋友,还有招商局、汉冶萍、电报局、慈善机构的队伍,浩浩荡荡,走了整整一下午。
出殡队伍所路过的街道,沿途各界均设有路祭棚、路祭桌、茶桌、看台等。所到之处,无不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十一月二十四日,灵船至苏州。在盘门的苏纶纱厂的码头上,搭有巨大的芦棚,早晨七八点钟,阊胥一带已人山人海,至十一时,各城门已阻断不通。盛氏的灵柩移入苏州留园的盛氏祠堂内。从码头到留园,又是一番大出丧情景。盛宣怀的灵柩在留园一放又是好几年,直到民国九年(1920)农历二月二十一日,才用一支庞大的船队,载到江苏江阴马镇,在一个叫老旸岐的盛氏祖坟墓园安葬。
老旸歧的这块盛氏墓园占地八十亩,是盛宣怀之父盛康早年买下的。盛家有四代人先后安葬于此:盛隆,盛康,盛宣怀,还有他两个侄子。盛家人购地后曾在四周筑起篱笆墙,有石级铺成通道,又在园内植上名贵松树,在西侧还建有雕龙画凤的飨堂,又在当地雇了“坟亲”,照看祖坟。
盛宣怀去世后,庄夫人执掌了整个家业。庄夫人遵照遗嘱,以盛氏遗产的半数,计五百八十万两银子,成立名为愚斋义庄的基金会,规定不动本金,只用利息,用于家族事务和慈善事业,试图以这样的方式维持盛氏家族的延续和发展。
民国十六年(1927)庄夫人因患痢疾不治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葬苏州七子山,墓园占地五亩,台阶层层而上,周边的栏杆上雕有一百只石头小狮子,甚为壮观,可惜在十年浩劫中被毁于一旦。
 

苏州七子山庄夫人德华墓
 
庄夫人生了三个孩子:儿子盛恩颐、盛泰颐,女儿盛爱颐。盛恩颐原配夫人是民国总理孙宝琦的大女儿孙用慧,盛恩颐死于1958年,葬苏州七子山,庄夫人墓左;盛泰颐夭折;盛爱颐在庄夫人去世后因打遗产官司而名闻全国。庄夫人去世后,盛恩颐破坏了庄规,要将早已归入愚斋义庄、用于慈善基金的财产,由盛氏五房分掉。这在家族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并引起南京政府注意。不久,江苏省政府发出通告,命令把愚斋义庄财产的四成上缴国库,充作军需。随后,盛家的三位公子盛恩颐(老四)、盛重颐(老五)、盛升颐(老七)以及两个侄子盛毓常(长房长孙)、盛毓邮(盛老四之子,过继给三房),准备将剩下的义庄财产之六成,计银三百五十万两归为己有;把尚在闺阁未嫁的七小姐盛爱颐和八小姐盛方颐排除在外。

七小姐盛爱颐
 
盛爱颐依据民国后法律上关于男女平等的条款,以及第二次国大妇女运动决议案中的有关条款,认为未嫁女子应有与其胞兄弟同等继承财产的权利,盛爱颐本人与盛方颐(八小姐)均属有继承权之列。盛爱颐在道义上获得宋家姐妹(宋霭龄、宋庆龄)的支援,聘请了陆鸿仪、庄曾笏(庄夫人娘家堂侄孙)两位律师出庭据理力争。根据法律,法庭认为盛爱颐拥有与她的兄弟和侄子一样的权利,判决将义庄财产分为七份,盛爱颐应得其中一份,计白银五十万两。此后,八小姐同样取得其中一份白银五十万两。民国二十一年 (1932),盛爱颐在上海市静安寺附近,用赢得的五十万白银建造了一座美式风格的“百乐门舞厅”,楼高六层,迄今成为历史文物性的著名建筑。盛爱颐因庄夫人看不起宋家,与宋子文错失姻缘,后与庄夫人娘家堂侄孙庄曾鼎(毗陵庄氏第十八世)同居,死于1983年。育有一子庄元端,一女庄元贞。
    庄夫人喜用娘家人,在她的带动下,庄家许多子侄辈陆续来到上海滩,大多都在盛宣怀主办的企业里做事。如她的亲弟弟庄亮华、堂弟庄清华、堂侄庄箓、庄凤应等等。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庄夫人去世以后,忽喇喇似大厦倾,盛氏众多的子孙再也没有人有能力管辖盛氏家族。随着愚斋义庄财产全部瓜分完毕,盛氏家族就此分崩离析,再也不复当年的繁华了。
(本文有较多内容参考宋路霞《盛宣怀家族》,在此谨表谢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