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karlliu 2015-05-27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劳动生产率决定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经济学是社会科学即研究生产关系的学问,资产阶级经济学作为科学的经济学,为揭示生产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科学和工业发展的成果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论证资本是工业民族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再生产方式,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生产关系的表现形式,而不是两个阶级的生存斗争。
政治经济学作为怎样生产和分配国民财富的学问,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政治经济学经历货币主义、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科学的国民经济学与庸俗经济学,由揭示工业民族生产关系的科学的国民经济学转化为庸俗经济学即为资产阶级的特殊利益辩护的经济学。
资产阶级经济学认为国民财富即国家的财富是利润,以研究利润为对象,回答了什么是利润,利润怎样产生。货币主义认为利润是在 商品交换过程中增加的贵金属,主张出口商品,换取贵金属,积累贵金属,增加国家财富。商品生产的发展改变了经济学利润观念,认为利润是商品贸易产生的货币量的增加。于是,货币主义发展成为重商主义,认为财富产生于商业,主张自由贸易。货币主义与重商主义是商业资本的理论表现,认为资本是为商业活动垫付的货币,利润是垫付货币的增量。作为商业资本的理论表现,最原始的经济学开始把财富即利润当做经济关系研究,认为利润在国内是卖者与买者的经济关系,买者由于自己的生活需要购买商品,在买卖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不得不出高价,于是卖者能够获得利润。这种利润是既有财富的转移,不能增加国民的财富。因此,主张通过国际贸易,增加货币数量,创造国民财富。
货币主义与重商主义理论已经隐含着财富是经济关系的观念,然而认为经济关系是商品交换者(不管是个人、阶级和国家)之间争夺利润的竞争。出售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高价出售商品,使自己垫付的货币数量增加,实现利润。它们把商品交换关系理解为个人、阶级和国家之间的生存竞争。这种经济理论的发源地是工业、商业和航海业占优势的国家,即英国。在英国,人们当然就注意到产品只有变成货币才能取得价值,才变成商品,财富才表现为购买者让渡的利润。货币主义者与重商主义者的经济理论中还没有生产关系的观念。
商业资本开始投资于生产领域,进一步改变了经济学的利润观念,认为利润是农业生产劳动创造的剩余产品,垫付给农业劳动者的土地、种子、工具和生活资料等物质条件是资本。这种经济理论就是重农主义。重农主义的发源地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即法国。重农主义认为,只有农业劳动才能把用于劳动过程的物质总量增加,创造剩余产品,即超过投入于农业生产的资本的农产品。重农主义者是近代经济学的真正创始人。他们认为财富即利润不是在流通领域产生而是在生产领域产生,只有生产剩余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剩余产品是资本创造的純产品,即超过农业劳动者消费的生活资料。这种纯产品就是土地的所有者占有的地租。财富是地租。因此,重农主义者事实上已经开始研究生产关系。财富是农业劳动创造的纯产品,劳动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是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重农主义的代表人物是魁奈。他已经指出国民是由三个阶级组成,他们是生产者阶级即农业劳动者、土地所有者、不生产阶级即不从事农业劳动而从事其他劳动的市民。但是,重农主义者把纯产品理解为自然的产物,地租是自然的恩惠。农业劳动生产了农业劳动者的工资,即能够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属生活的农业产品。工资的量决定于习惯与契约,决定于农业劳动者的不利地位。
重农主义者的资本观念已经包含着物化劳动即垫付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与活劳动即农业劳动者的交换关系的观念,但是他们没有把这种交换关系理解为生产关系,而是把资本理解为人与自然的关系,纯产品来自于自然的生产力即土地的生产力,农业劳动者的劳动作为生产力,它只生产工资,只不过是获取生活资料的手段。所谓农业劳动者包括租地农场主与农民,租地农场主的利润也被当作工资。农业劳动只是农业劳动者与土地所有者争夺自然的恩赐,即争夺生活资料的生存竞争。
近代经济学从斯密提出劳动价值论开始变成科学,到李嘉图为其科学的顶峰。斯密和李嘉图实质上已经研究了生产关系,揭示了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内在联系。斯密指出劳动改变物质的形态而创造价值,利润是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在斯密看来劳动已经不是具体劳动,即不是农业劳动,也不是工业劳动,而是改变自然物质形态的活动,是抽象的一般劳动。李嘉图在斯密提出的劳动价值论基础上,以利润是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为基本原理,创立自己的地租理论,指出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利润的一部分,是土地所有者不劳而获的不义之财。于是受到一些经济学家的指责,说他的地租理论是煽动阶级斗争和战争的学说。
但是斯密和李嘉图劳动价值论与地租理论都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科学的又是非科学的。他们的理论都包含着他们对生产关系的认识,揭示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与工业劳动者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生产关系。然而,他们又没有完全摆脱重农主义者自然生产力论,在解释商品价格时,都坚持自然价格理论,背离了劳动价值论,为资产阶级的特殊利益辩护。
斯密在解释利润时,总是坚持劳动创造价值,揭示劳动与价值的内在联系,坚持利润是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揭示工资与利润的内在联系。但是,他的劳动价值理论还没有分清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混淆生产商品价值的劳动与生产工资的劳动。他发现了一般商品交换的原则即等价交换原则在商品即物化劳动与活劳动即劳动力交换时不发生作用,发现了等价交换原则与创造利润的资本关系相矛盾。但是,他没有深入研究与解决这个矛盾,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在探索利润与劳动的内在联系的道路上半途而废,回到自然价格理论,解释商品价格,背离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
斯密认为利润是地租的一部分,是土地经营资本家从土地所有者地租中分得的收入,资本是资本家没有用于生活消费而积累起来,投资于生产活动的收入。如果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不能补偿投资并获得利润,就不会把收入积累起来用于生产。因此,利润是资本家垫付生产过程的货币的增量,是资本应从土地产品中分得的报酬,而工资是劳动的报酬。土地所有者、资本家与工人的不同收入即地租、利润与工资通过商品交换过程中的价格得到实现。商品具有自然价格,由垫付的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利润、地租与工资构成,土地创造地租,资本创造利润,劳动创造工资。斯密的价格和分配理论背离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基本原理,否认利润是劳动创造的财富的一部分的事实,掩盖了资本关系中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对立,美化资产阶级与土地所有者也是生产者,为资产阶级与土地所有者的特殊利益辩护。工人与资本家的交换关系中处于劣势,通过生存竞争只能得到维持和再生产劳动者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
李嘉图从利润是劳动创造的价值的劳动价值论原理出发,超越斯密,获得了科学的结论,指出了利润是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与工资相对立,利润增加,工资必然减少,反之亦然。地租是土地经营者付给土地所有者使用土地的报酬,是土地经营者创造的利润的一部分,论证土地所有者阶级是不劳而获的非生产者阶级。但是,李嘉图并没有认识和解决斯密创立的劳动价值论内在的矛盾,因而,它在李嘉图理论的结果中表现出来,使李嘉图地租理论变成了具有双重性质的理论。李嘉图地租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它揭示了地租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而它的非科学性在于自然价格理论。
李嘉图是从利润与工资的对立出发创立了他的地租理论。但他不是论证利润与工资是对立的,而是去论证这种对立是不存在的。他的价格理论,把矛盾掩盖了。
李嘉图认为地租是级差地租,产生于高于劳动价值的市场价格。资本投资于土地时原本没有地租。由于人口的增长和需求的增加,提高了农产品价格。为了满足需求不得不投入更多的劳动耕种丰度更差的新土地。投入更多的劳动耕种新土地获得的土地产品价格决定市场价格。第一次耕种的土地产品价格提高了,用较少的劳动获得的劳动产品,以高于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价格出售,获得高额利润。第一次耕种土地的土地经营者能够用自己创造的较高利润的一部分交纳土地的使用费。于是产生了地租。第一次耕种、第二次耕种、第三次耕种等等,依次类推,产生了级差地租。
较少的劳动怎样创造更多的利润缴纳地租?能够缴纳地租的农产品价格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就是土地的生产力即土地丰度。级差地租是土地丰度产生的。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否定了劳动价值论。
因为李嘉图与斯密一样,没有认识价值、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用任意设定的平均利润率解释利润,否定了劳动价值论。李嘉图也认为资本把节省的收入投资于生产,是为了获取利润,资本家按自己设定的平均利润率把利添加到商品价格,出售商品获取与资本量相适应的平均利润。比如,把平均利润率设定为10%,一个投资于农业劳动的资本家,投入5000元雇佣劳动者耕种土地,获得10%的利润,产品价格是5500元。另一个工业资本家把5000元投在工资上面,另外5500元投在机器上面,投资10500元。如果假设,工业家的机器没有磨损,没有把价值转移到产品上,那么,获得利润1050元,年产品价格是6050元。同样的资本创造了不同的商品价格,同样的资本创造了不同利润。李嘉图的平均利润率理论只是证明了资本的生产力,否定了劳动价值论。
李嘉图否定劳动价值论,只能把成本价格解释为资本加上利润、地租、工资。商品价格=预付资本+按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地租+工资。李嘉图回到自然价格论,证明资本创造利润,土地创造地租,劳动创造工资。资本主义使土地所有者阶级、资本家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各得其所,实现了个人的自由和社会的和谐!
斯密和李嘉图之后的经济学家们进一步沿着斯密和李嘉图理论中非科学的方面,继续发挥所谓需要产生价值,竞争产生价格的理论,把商品交换关系和资本关系理解为私有者之间的生存竞争,而不是理解为不同阶级之间的生产关系。
庸俗经济学认为资本是积累起来的劳动,利润是积累起来的劳动创造的,利润是资本家劳动的报酬;工人是劳动的所有者,工资是工人劳动创造的利润。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家与工人自由竞争,各得其所的幸福社会。在庸俗经济学家那里,劳动力的买卖关系变成了私有者之间的竞争关系。
科学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是正处在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观念的理论化,它反映了工业劳动基础上正在产生和发展的新型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它的立足点是新兴资产阶级的特殊利益。重农主义者反映了新兴租地农场主的利益,斯密反映了新兴工场手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李嘉图反映了新兴机器大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它们有共同点。它们在批判封建生产关系时,显示出了科学的一面,在他们的理论中隐含着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即社会生活的物质生活资料,交换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的意识。但是,他们在解释资本时,本能地界定资本是物,是积累起来的劳动,资本创造财富,交换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存竞争,否定工业劳动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认为阶级斗争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生存斗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无可怀疑地证明劳动创造财富,工业劳动是工业民族的生产关系,即工业民族的再生产方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利益冲突及其斗争,迫使工业民族认识到资本是生产关系,把这种生产关系法律化,产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和与此相适应的政治制度。现代资本主义即福利国家是这种意识的产物。
蒲鲁东与这些经济学家不同,他站在工人的立场上提出了工人阶级的经济学,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观念,提出了工人阶级的特殊利益。他认为劳动是人对自然的占有方式,是人实现平等的手段。资本是导致不平等的劳动方式,它支付了工人个人的劳动报酬,而没有支付结合起来的劳动报酬。工人贫穷的原因在于工人未能得到全部劳动的报酬。他认为工人应该改变资本这种劳动方式,实现自己的全部劳动,要求工人为了占有自己全部劳动产品而斗争。但是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已经消灭了个人劳动,显示了机器劳动是工业民族的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再生产方式,工人不可能占有自己全部劳动的产品。蒲鲁东尽管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强调工人阶级的特殊利益,但是,他也未能认识工人劳动是工业民族的生产关系,把工人劳动理解为工人与资产阶级争夺财富的生存斗争,把资本家与工人之间买卖劳动力的交换关系理解为生存竞争。蒲鲁东主义是工人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它扎根于私有观念,在工人的解放运动中具有深远的影响。蒲鲁东主义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迫使马克思恩格斯不得不先后写出《哲学的贫困》和《哥达纲领批判》,彻底划清自己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共产主义的界线。
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发展和工业发展成果基础上,揭示劳动与生活方式的内在联系,论证了劳动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是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是这种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劳动生产率决定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历史过程表现为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
价值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改造自然物为物质生活资料的劳动者之间,交换劳动产品,实现自己劳动,再生产自身的生活方式。商品交换活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
通过劳动原始人创造自己生活的物质条件,转化为商品生产者,分工与交换成为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商品生产者与野蛮人不同,把具有不同血缘关系、与自己交换劳动产品的人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人。因而,是个文明人。文明人是开始社会化的人。交换关系使野蛮人变成了文明人。
所谓自然人,就是这种文明人,是能够通过劳动生产自己物质生活资料,创造社会,通过社会再生产每一个生命个体的人。劳动的权利就是天赋人权。天赋人权作为劳动的权利,是人类几百万年进化的结果。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创造的社会财富的一般形式不是利润,而是剩余价值,是以价值形式获取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产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生产剩余价值,实现社会再生产的生活方式。
进入阶级社会以来,社会的再生产都是通过统治阶级强迫劳动者阶级从事生产活动,获取劳动者生产的剩余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实现的。它们都表现为生活资料与劳动力的交换关系。通过这种交换,劳动力的所有者变成统治阶级的劳动者。马克思恩格斯把这种交换关系叫做剥削。劳动力的买卖关系,使剥削成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劳动力的买卖关系即资本主义的交换关系,是工业民族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
资产阶级经济学是还没有完成的人对自身生产关系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完成了人对自身生产关系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揭示了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人实现自身再生产的方式。家庭即生育活动生产别人的生命,而劳动再生产每一个人的生命。劳动是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分工与交换是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劳动生产率是改变生产关系实现形式的基本条件。
在劳动生产率很低的条件下,生产关系通过血缘关系实现,劳动作为生产关系表现为家庭内部的天然分工。生产活动表现为男人与女人的分工,劳动者与非劳动者共同消费劳动产品,再生产家庭。当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家庭劳动能够养活家庭成员有余时,出现了劳动产品的交换活动。生产劳动表现为社会分工,交换活动成为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但是,交换是在具体劳动即一家一户劳动基础上进行,这种生活方式使人们未能认识劳动是生产关系,只认为劳动是个体家庭的再生产方式。这种生产当事人的观念,是生产关系在个人意识中的反映,是劳动者对生产关系的片面认识。这种片面认识现实化为社会经济制度,法制化为私有制。私有制是把劳动理解为个人占有自然物为自己生活资料的社会意识,是这种社会意识的法制化。同样,分工使个体劳动变成民族的共同活动,交换使个人的消费即生命的再生产变成民族的消费即民族的再生产。共同劳动与共同消费,是共有制。生产关系意识,是共有制意识。生产关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就是共有制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它的现实化,就是共有制。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是在商品生产者社会中产生的。
商品交换活动改变了个人劳动的实现方式。个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个人劳动的生产率转化为社会劳动的生产率,即在商品中包含的社会劳动时间。只有个人创造的劳动生产率不低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条件下,个人劳动才能得到实现。劳动生产率低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商品生产者就会破产,失去劳动的物质条件,成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雇佣劳动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了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不是劳动产品的交换关系,而是劳动产品即物化劳动与活劳动即劳动力的交换关系成为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劳动产品归雇佣劳动的使用者所有,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转化为以别人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是这种私有制的不同实现形式。
机器大工业显示了劳动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一切劳动产品都表现为商品,机器劳动消灭了个人劳动,一切商品都是社会劳动的产品,个人再也不能单独生产一件物质生活资料。每一个人只有作为社会劳动者,才能获得物质生活资料,实现自身的再生产。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者只有把劳动力卖给资本家,才能进入劳动过程,成为一个劳动者。劳动仍然作为资本家的生存条件,作为生产剩余价值的活动发挥作用,阻碍劳动作为社会的再生产方式得到实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割断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内在联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方式,阻碍社会的物质生活资料转化为每一个人的物质生活资料,实现每一个人的再生产和社会的再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必然导致商品过剩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必然迫使工人阶级认识劳动是生产关系,而不仅仅是资本家阶级的生存条件。认识到生产关系的工人阶级必然要求实现自己作为人的权利,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成为自觉的社会劳动者,创造一个实现生产关系的新形式。这种新形式将伴随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而逐步产生出来。劳动力的买卖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将会消失,以社会劳动为基础的劳动的交换关系将成为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这种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将会消灭经济危机,促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将会创造能够用最少的时间使每一个人的物质生活需要都能得到满足的劳动生产率。在这种劳动生产率基础上,人们将会认识到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生产关系是人的本质,自觉地联合起来实现社会的再生产。自觉的联合将会成为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
由于生产劳动变成自觉的联合活动,生活过程将会变成享受劳动,享受对象化的生产关系,享受社会的过程,将会变成人们之间相互享受的过程。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会消灭把劳动视为人们之间生存竞争的观念,也将会消灭劳动交换关系的观念,产生个人之间的自觉的联合意识,使社会变成自由人的联合体,成为每一个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由社会组织生产,各社会成员相互交换劳动,按劳动时间获取物质生活资料即《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生活方式,是争取社会统治权力的无产阶级实现生产关系的形式,是共产主义。自觉联合起来的劳动者通过不计报酬的劳动交换关系获取物质生活资料,即《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生活方式,是全面发展的自由人实现生产关系的形式,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还有待于发展成为社会主义,而这种发展只有通过发展生产,创造劳动的物质条件,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
因此,共产主义还不是人类对自身本质的认识,还不是渴望实现的理想,而是经济发展过程,是创造物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过程。
生存竞争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片面认识。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交换是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而交换的内涵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变化。对交换关系的认识使人由文明人变成真正的人,而这个认识过程构成人类的史前时期。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劳动生产率决定生产关系实现形式的规律。对这一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恩格斯用来阐述人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基本观点,是他们据以创立人类实现自我解放理论的基本原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