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2008/9——2011/12) 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 吴迎春 一、 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理念促进基础教育的各项改革,高职语文也投身于改革的洪流。研究型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2008年9月,经过反复认真思考,我校大专部语文备课组的5位教师,决定申报“研究性学习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同时开展研究工作。2008年12月,本课提申报被溧阳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正式批准立项。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 课题研究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8年9月——2009年2月),学习教学理论,树立全新研究意识,熟习课题设计的整体思想和实施方案,熟悉课题研究内容和模式,编制《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调查、发展变化、评估表》并作调查,真实了解参与课题研究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状况,进行前期研究工作。成果形式:论文或体会文章。 第二阶段(2009年3月——2010年1月),熟悉课题课堂教学模式,养成习惯,巩固提高,形成能力;详细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经验,整理研究成果。成果形式:论文。 (1)渗透研究性学习、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和在生活中学习理念,逐步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2)渗透课题研究模式,进行了艰难的教学磨合(主要进行单项训练)。 ①普遍开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活动。②开展互动对话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③转换教师角色,给学生做好学习引领工作。④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评探创热情,使其进行自主探究创新实践活动。⑤进行创新性写作训练。 1)鼓励学生写个性化日记或周记,写自己的亲身观察和体验。2)写鉴赏性文章,倾吐自己的心灵话语。3)写话题作文,写出自己的独特认识和感受。4)进行自由式写作,写出自己的独特个性。5)鼓励发表或参加各项作文大赛,以检测自己的写作水平,增强写作勇气和自信心。⑥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特长确定各自的研究内容和方向,进行“大题小做”。
第三阶段(2010年3月——2011年12月),反思研究过程,总结研究得失,整理有关研究资料,完成结题工作报告,申请溧阳市课题规划办鉴定验收。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凡教育,其终归目的是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即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终身发展为旨归,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阅读品质、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鉴赏能力等语文基本能力(即语感)为基础,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格品质、人文素质、探创精神和实践能力(即人文品质)为重心,让学生自主、自动、自觉、自乐地走进作品、走进作者的精神领域、走进生活、走进自己和他人的心灵世界,探索建构起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能适应竞争社会要求的应用创造型综合素质,是课题设计之初的研究目标,也是经过三年的课题研究而得出的主要结论。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得出的主要观点有: 1.课文(文本)写了什么,老师讲出了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从中读出了什么,悟出了什么,获得了什么。鼓励学生注重自己的感悟和体验,注重第一阅读(绿色阅读)。 2.语文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是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生活中运用语文是我们学习语文的终归目的。 3.教学的本质是教师教学生学,让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掌握自学探究本领,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真正用意。 4.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人的发展”、人文品质的提高是未来教育的核心任务和发展方向,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 5.高职语文综合素质更需要有一个反复训练培养提高的过程。如果师生能切实运用有效策略进行教与学,教师做好有效引导,就会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诱发起学生的主动训练意识和培养动机,通过“四学会”(学会自学语文学本,学会迁移学习作者的其他作品,学会迁移阅读课外其他读物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学会进行自由流畅又切题的口语与书面语表达)、“五变”(变“讲堂”为“学堂”,变“教本”为“学本”,变“装知识容器”为“学习主人”,变“知识传授”为“创造性能力培养”,变“讲师”为“导师”,变“知识拥有者”为“终身学习者”、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指导者、激励鼓动者、帮助者”)、“六走进”(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精神领域,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走进自己和他人的心灵世界,走进数字化图书馆,走进多媒体网络世界)、“十对话”(引导、诱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师生互动对话,生生互动对话,与众多同题材作品对话,与众多作家对话,与作品的众多研究文章乃至研究专家对话,与多媒体教育网络对话)、“六超越”“六走向”(超越文本,走向生活的广阔天地;超越单个作者,走向众多作家的精神领域;超越“学材”,走向丰富的数字化图书馆;超越现实生活,走向现实与艺术相结合的美好天地;超越自我,走向人生的完美境界;超越单一的印刷文字符号,走向多媒体网络阅读世界),最终达到真正提高高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1.运用理论假设研究法,给课题研究确立一个研究目标和方向,沿着既定目标和方向一步一步完成研究任务。没有假设就没有创新,只要按照预设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坚实走下去,理论假设就会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果。 2.立足课堂,以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为终归目标。在教中研,在研中教,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研相长,注重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过程研究,使课题研究具有坚固的实践应用基础。进行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高中语文综合素质训练的困难和问题很多,我们运用调查分析法先了解和掌握具体学情和教情,然后运用行为研究法把重点放在如何利用课堂平台来研究解决教学中最棘手的问题上,通过解决这些具体问题来训练和培养高中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以达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交融互进,学生和老师教研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是我们的课题研究方法创新的最大亮点,也是最大特色。 3.注重个性追踪,由点及面,点面结合,共同促进,相互提高。运用个案跟踪研究法,通过对学生学习个体和班级教学个体的连续性追踪式调查研究,由点及面,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总结具有实用推广价值的经验,为构建自己的教学理论和模式提供了生动案例。 4.在理论指导下设计课题,进行研究,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提升理论。依据党的教育方针,依据素质教育的科学思想,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换脑子,更新观念,提升理论素养,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中语文综合素质训练教学途径,采用理论借鉴、经验归纳和分析综合等方法进行理论研究,并努力创建自己的理论体系,为大面积开展高中语文素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5.在教学和课题研究反思中总结经验,修正错误,不断提高研究质量。我们经常进行研究的反思性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验证设计确立的教学理论并不断修改完善,纠正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提高研究质量。 五、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1.本课题研究的最大突破是打破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机械模式,创设了读写听说评探创多种能力结合,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交融渗透、相互滚动螺旋发展的综合素质训练模式。 2.本课题打破了原来单一教法、学法研究模式,从学生的综合素质、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进行了整体性潜能开发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较为明确高职语文素质教学训练的理论、模式、有效课型和检测评价体系。 4.探索研究出了高职语文综合素质训练教学优质高效策略与途径,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品质与能力,提高了课题研究实验教师的教学与教科研水平。 六、学术价值的自我评价 1.本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明显缺陷在于: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从根本上忽略了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甚至被“窒息”的人;过分强调基础知识训练,忽略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过分注重学生配合和适应老师的教,忽略了学生自主、自觉、自乐、合作探究学习品质的培养。本课题研究从学生的综合素质、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高度进行整体性潜能开发研究,在目前的高职语文教学中,有一定的创新程度,具有创新意义。 2.本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我们创制并进行研究的“读写听说评探创”交融互进综合素质训练模式,在高中语文综合素质训练方面做了一些理论探索与大量实践尝试,而且取得了明显的收效。 3.本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是想探索创立一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大语文教学思想的教学理论,探索构建一套高中语文综合素质训练教学新模式及其检测评估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新思想,变教师授学生受知识的传统僵化式教学方式为民主互动、平等交流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施展才华、挖掘潜能、全面发展的机会,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心理素质,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人文品质,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科学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本课题广泛应用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探索与创新的广阔空间与平台,使教师的教学潜能和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得以最大挖掘,使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都得到全面提高,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课题研究重在实效,我们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经过两年的研究探索,我们的教学成绩明显提高,语文成绩不断上升,参加各级作文大赛获奖人数不断增加,在报刊发表文章的学生逐渐增多,质量也明显提高。这些都说明我们的课题研究是有成效的。 七、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及产生的社会影响 1.通过参加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大都转变了教学观念,提高了教育理论修养、业务素质和教科研能力,具有了主动教科研意识。 2.课题组成员撰写的教科研论文有数十篇在各级教科研论文大赛中获奖,课题组成员撰写的与课题有关的教学论文在省级核心期刊发表2 篇,常州级核心刊物2篇。另有多篇文学评论发表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 3.课题组成员近年来开设了多节校级公开课、文学讲座。 4.学生写作的作文有 10 余人次获奖。 5.通过课题研究,培养、锻炼了一批语文骨干教师。课题主持人吴迎春和语文教研组长程思良在2009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韩晶晶、刘春燕近年都被评为高校讲师。 具体成果如下: 教科研论文 1、语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奖
韩晶晶论文《从范跑跑事件反思语文教学应担负起的情感教育》获2008年度常州市论文三等奖。《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的三部曲》获2009年度溧阳市职教论文评比三等奖。 王建伟论文《职高语文活动教学初探》获2008年溧阳市职校论文评比二等奖。《让语文教学绽放开放之花》获溧阳市师陶杯论文评比一等奖。 吴迎春《实用 简洁 实践》获2009年本校暑期论文评比二等奖。《吹皱一池春水》。获溧阳市职教论文评比二等奖。 2、文学理论评论 程思良发表的文学评论 (1)闪耀迷人光亮的文字——读林纾英散文/程思良(刊2011年10月22日《美国都市报》) (2)小而精——读《王勇小诗选》/程思良(刊2010年《世界日报》) (3)一本不多余的书——读《余途不多余》/程思良(刊2010年7月《北京精短文学》) (4)迷人的超短裙——读《闪烁其词系列闪小说丛书》/程思良(刊2010年《星岛日报》) (5)朴素大方的生活——读《枕边书》/程思良(刊2010年《星岛日报》) (6)型微思巧,意深境广——读林素玲女士的微型小说/程思良(刊2010年《国际日报》) (7)一花一世界——读《凝思录》/程思良(刊2010年《美国都市报》) (8)构思精巧,意蕴丰赡——读《人在仕途》/程思良(刊2010年12月《牡丹晚报》) (9)形象生动,益智启思——读《蚂蚁搏大象》/程思良(刊2010年11月27日《美国都市报》读书版头条) (10)一本妙趣横生的书——读《甄四那档子事儿》/程思良 (刊《时代中国》2011年第二期) 3、程思良进年主编出版的书籍 (1)《仕在人为》湖南人民出版社 (2)《且听风吟》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 (3)《指尖之舞》菲律宾博览国际传播公司出版 (4)《宦途多棱镜》湖南人民出版社 (5)《迷宫》吉林人民出版社 公开课及文学讲座 市级公开课 《小提琴的力量》……吴迎春 《南州六月荔枝丹》…韩晶晶 校级公开课 《致橡树》…………吴迎春 《合欢树》…………吴迎春 《武夷山九曲溪小记》……吴迎春 《雨巷》……………吴迎春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刘春燕 《婴宁》…………刘春燕 《劝学》…………刘春燕 《外国小说欣赏》…………韩晶晶 《空山鸟语》………韩晶晶 《邹忌讽齐王纳谏》………程思良 《窦娥冤》…………程思良 《南州六月荔枝丹》………程思良 《感谢信》………王建伟 《武夷山九曲溪小记》……王建伟 校级文学讲座 《聊斋志异》………吴迎春 《儒林外史》………吴迎春 《金陵十二钗》……韩晶晶 《唐传奇中的“侠义”精神……刘春燕 指导学生开展的各项活动 1、指导学生写作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 2009年5月我校关于“我身边的诚信故事”征文活动评比 2010年第七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 第二届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 2011年第八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 第三届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 2、指导学生诵读比赛、演讲比赛、挑战主持人大赛获奖 2008年12月溧阳职教中心举行纪念一二九运动73周年主题演讲大赛 2009年4月首届“挑战主持人”大赛 2009年5月我校“中华经典美文”诗词曲朗诵大赛 2009年12月感悟环保——大专部成功举办朗诵比赛 2010年12月第二届 “职中学子颂中华”经典美文朗诵大赛 2011年6月“申芝杯”校园挑战主持人大赛 3、其他活动 2011年11月学校举办乡土文化教育讲座 2011年11月学校大专部文史知识竞赛 八、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方面: 1、关于课题研究名称 从研究对象看,本课题主要以“高职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对象,而“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范围广泛,“研究性学习”只是语文教学活动方法之一,“课堂教学”属本课题研究探讨的主要领域,所以本课题研究名称由原来的“研究性学习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更名为“研究性学习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更为贴切妥当。 2、关于研究成效 本研究只是就高职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等最基本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可以说我们的工作只是为本课程的建设搭建了一个粗略的轮廓和框架,我们自觉尚缺少更多具体、完整的课型案例以支撑和补正本课程设计。 (二)教学方面: 1.课题组成员的课题研究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个别成员对课题研究提质增效的认识还不够清楚,信心还不高。 2.学校没有完善的课题研究管理措施,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奖励措施,未能更好地调动课题研究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在教学上,教师教学角色和学生学习角色的转换还显得生硬刻板;教法的使用和学法的指导还缺乏灵活性;听说读写基本能力与评探创能力和开放的人文素质的培养的结合还缺少更紧密的结合点和更有效的策略。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期望本课题研究,能抛砖引玉,引领广大高职语文教师不断地探索高职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相信正如列宁所说:理论一经为群众所掌握,就有可能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我们期盼着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能带给高职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繁花渐欲迷人眼”的鲜活局面。倘能如此,我们便聊以慰藉。 九、今后的研究设想 本课题研究虽将结题,但课题的结题并不意味着教学研究的终结。我们将继续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精神,以本课题研究作为基础,以平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作为研究对象,以案例研究作为研究重点,继续做好高职语文探究性学习训练教学的研究工作,想方设法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完善高职语文综合素质教学的理论和训练模式,探索更为高效的训练策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坚定不移地把课题研究的成果和成功经验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去,在学校大力支持的潜力下,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高职语文的素质教育探寻一条可资借鉴的成功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