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务员面试中,三大误区不可犯!

 隨风飘逝 2015-05-30

?? 点击'广西中公教育'马上关注我哟!


在广西公务员考试中,面对残酷的公务员面试角逐,许多考生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看书、练题,搜集解题宝典,但终究逃脱不了考试前的茫然、考场上的抓狂、考试后的沮丧。实际上,作为“考脸”的面试,贯穿始终的心态极为关键。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考生难以获得“高分”。那么关于面试大战,考生往往有哪些心理误区,又该树立怎样的心态?下面中公教育专家跟大家一探究竟。


误区一:笔试后的“彷徨”

很多考生笔试一结束便开始彷徨:“接下来该做什么?”“到底笔试能不能过?”“面试要不要准备?”……甚至就在这样的左右摇摆、犹豫不定中任时间流逝。实际上,纵览公考大战全过程后我们会发现,这种心态和状态是极其不理性的。不少考生在考试中都有这种感受——面试甚至比笔试难!为什么?因为面试的情境压力感更强,对于思维敏捷度的测察更为显性化,对于表达的质量和效率也要求更高,对于不善于在公开场合展现自己的考生来说,难度确实不小。所以,花费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准备笔试的考生,毫无理由在笔试后被动等待。至于裸考通过笔试的考生,对于到手的机会也绝无轻易放弃的道理。因此,无论哪一类考生,笔试之后绝无彷徨的空间,立即行动、未雨绸缪才是王道。

误区二:备考中的“自虐”

在充满竞争压力的备考中,将要走上高压考场的考生,往往在压抑的氛围中错误且苛刻地折磨自己的身心:“为什么看了这么多材料还是答不好?”“为什么都答了两天题还是不会说?”“为什么对手总是比我讲得多?”……当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思虑这些问题并寝食难安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进行“心理自虐”。面试是对一个考生的素质进行综合考察的过程,其核心是思维训练,而这又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如果寄希望于一两天的付出就能“靓丽展现”的话,那是不理性的;寄希望于多付出一两天的努力就能跟此前有天壤之别,也是不科学的;如果对这些愿望的落空耿耿于怀、痛苦不能自拔的话,那就是努力通过“自虐”帮对手成功。所以,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在备考时万不可有急功近利的想法,始终带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吸收知识、锻炼思维、训练表达。当我们理性平和地在实质学习内容上追求卓越时,成功自然会追着我们跑。

误区三:临场前的“抓狂”

考试前一天或进入考场前,许多考生可谓坐卧不安:“我怎么大脑都是一片空白?”“考场上万一遇到不会的怎么办?”“考场上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情况?”“考试失败了怎么办?”……作为考前压力的一种外现,不同的考生往往有不同的表现。其实,但凡想通过考试的考生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压力,关键是要把压力控制在理性管控的限度内。如果因为压力而让自己彻底抓狂,会影响考前休息,导致思维紊乱。带着不自信走上考场,也极容易在消极的心理暗示下发挥失利。既然已经准备良久,既然已经箭在弦上,那何不带着“得之淡然,失之泰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的态度等待最好的结果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