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和三生石

 艺苑小屋蓉 2015-05-31

康熙和三生石

    自从发现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最早的灵感由来,可能是康熙皇帝御赐的一盘樱桃,我有一种越发明朗的感觉。如果不是对一个人怀有深沉的情意,一般人不会从他赠送的物品上产生情爱故事的联想,当然这种事永远无法得到实证,只能写来随便看看。

   《红楼梦》提到,宝黛爱情的原始起点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现代人也常说“缘定三生”,那么这个三生石是什么东西呢?

相传女娲在补天之后,开始用泥造人,每造一人,取一粒沙计数,终而成一硕石,女娲将其立于西天灵河畔。此石因其始于天地初开,受日月精华,灵性渐通。不知过了几载春秋,只听天际一声巨响,一石直插云霄,顶于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女娲放眼望去,大惊失色,只见此石吸收日月精华以后,头重脚轻,直立不倒,大可顶天,长相奇幻,竟生出两条神纹,将石隔成三段,纵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女娲急施魄灵符,将石封住,心想自造人后,独缺姻缘轮回神位,便封它为三生石,赐它法力三生诀,将其三段命名为前世、今生、来世,并在其身添上一笔姻缘线,从今生一直延续到来世。为了更好的约束其魔性,女娲思虑再三,最终将其放于鬼门关忘川河边,掌管三世姻缘轮回。当此石直立后,神力大照天下,跪求姻缘轮回者更是络绎不绝。(跟红楼梦开头那块顽石的设定很像,但顽石没有神力,也不掌管因缘)

 现实中真的有一块三生石,不在西方灵河岸边,在西湖边的灵隐寺中。是 西湖十六遗迹之一。该石高约10米,宽2米多,石上刻有三生石三个碗口大小的篆书及《唐圆泽和尚 三生石迹》的碑文,记述三生石之由来。石上还有些题词石刻,这块刻了字的石头,看起来跟李少红版红楼梦开头中出现的石头很相似,而老版电视剧没有拍摄这一段。 

 
    关于三生石所在的这个灵隐寺,它历史悠久,始于东晋年间。寺庙最大的建筑,大雄宝殿上挂着康熙皇帝所题“云林禅寺”的匾。康熙在南巡时,到灵隐寺后山上登高揽胜,看到山下云雾漠漠,寺院笼罩在云雾和树林中间,便题为“云林禅寺”。但当地百姓并未接受这个名称,仍然称呼“灵隐寺”。此外有一个有趣的说法,是康熙酒后为灵隐寺题匾额,信笔提来,将靈字上部的雨字头写得过大,因为灵字笔画过多,且纸面有限,因此康熙非常尴尬。在犹豫之中,身旁的宠臣便出主意改名为云林禅寺,因为云字的笔画简单。这便成了云林禅寺的来历。不过和尚和当地人都不买账,至今也仍然叫灵隐寺。此行曹寅有没有跟着去就不知道了。

曹寅自定诗稿《楝亭集》开卷第一首诗题目是《坐弘济石壁下及暮而去》诗云:我有千里游,爱此一片石,徘徊不能去,川原俄向夕。浮光自容与,天风鼓空碧。露坐闻遥钟,冥心寄飞翮。

其中提及的弘济石壁,其具体方位地处何处不明,总之石头是曹寅很喜欢的一个意象。曹雪芹也用在了《石头记》中。巧的是87版红楼梦片头所录制的石头画面,是黄山“飞来峰”,林隐寺后面的石壁也叫“飞来峰”。

 

 
 
     顺便再说一下“西方灵河岸”这个设定,它自然是指印度恒河,是佛教的符号元素。从对佛教思想的接受来看,曹寅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总的来说呈现由弱趋强之势。康熙二十三年、是曹寅人生中的转折点。这年夏天,曹寅的父亲曹玺在江宁病逝,接着自己接替父亲江宁织造的事又出乎意料地落了空,这对年轻的曹寅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便是在此期间,其创作中的佛教意象逐渐增多,中年时经常手持佛珠口出禅语,“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宦海沉浮中渐渐形成人生如梦的空幻感。

康熙对佛教的态度看起来则矛盾的多,表面上他公开表示不信佛,“朕生来不好仙佛,所以向来尔讲辟异端,崇正学,朕一闻便信,更无摇惑。”铁口直断,好像意志坚决的很。其实是有政治目的的,他指出“一切僧道原不可过于优崇,若一时优崇,日后渐加纵肆,或驯致妄为者有之矣。”所以他不能公开信佛,“敬重神佛,惟在我心而已。”

但是康熙在金山寺所题诗词,又表现了他强烈的佛教思想——“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才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来时欢喜去时悲,空向人间走一回,不如不来又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只因当初一念差,黄袍换却紫袈裟,朕乃西方一衲子,如何落入帝王家。“他下旨刊印名僧的佛经语录,赐金山江天寺“动静万古”匾额,命曹寅迎请扬州高旻寺首任住持纪荫、护送前往普陀山的佛船、将御赐的菩提子分发等等。

     看来要做皇帝,“心口不一、厚着脸皮撒谎”也是基本技能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