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七)--故宫7--乾清门

 昵称18892371 2015-06-01

乾清门为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
  乾清门面阔5间,进深3间,高约16m,单檐歇山屋顶,坐落在高1.5m的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周围环以雕石栏杆。门前三出三阶,中为御路石,两侧列铜鎏金狮子一对。中开三门,门扉安设在后檐部位,门厅敞亮。两梢间为青砖槛墙,方格窗。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栱,绘金龙和玺彩画。门两侧为八字形琉璃影壁,高8m,长9.7m,壁心及岔角以琉璃花装饰,花形自然逼真,色彩绚美艳丽,在阳光的照射下流光溢彩,将乾清门映衬得华贵富丽。门内有高台甬路连接乾清宫月台。
    乾清门东为内左门及九卿值房,西边内右门及军机处。门前广场东西两端为景运门、隆宗门。乾清门是连接内廷与外朝往来的重要通道,在清代又兼为处理政务的场所,清代的“御门听政”、斋戒、请宝接宝等典礼仪式都在乾清门举行。

拍摄时间:2009-08-09

北京(七)--故宫7--乾清门
    1、乾清门--参观者只能走两侧偏门。


北京(七)--故宫7--乾清门
    2、乾清门屋脊、吞脊兽、避雷针。
    吞脊兽—“鸱(chi—读一声吃)吻”:古建筑正脊两端的兽头,因其位置和形态又称正吻、龙吻、大吻。龙九子之一。最喜欢四处眺望,常饰于正脊上,它形似鱼尾,张牙舞爪,似乎要吞下整个屋脊,故名“吞脊兽”。据说,鸱吻住在南海,能喷水成雨。汉武帝时,因宫殿经常发生火灾,依据“术士”们的说法,在宫殿的正脊两端装饰鸱吻寓意镇火,后来沿袭成制。在鸱吻的背上插有一把短剑,相传这把宝剑是晋代名道士许逊之物,插在鸱吻背上以防鸱吻逃跑,使其永远喷水镇火;另外,传说那些妖魔鬼怪最怕许逊这把扇形剑,放在鸱吻上还有避邪之意。
    关于这一龙子,自古有种种传说。其模样似龙非龙,面朝里,张着大嘴,好像要把整个殿脊吞下去。它的背上,还插着一把利剑,只有剑柄露在体外。这是怎么回事呢?据说是因为这一龙子“擅离职守”,逃回南海而死,死后把它镇于屋脊上;另一传说是龙王把王位传给大儿子,可是,龙王死后,老二和老大争夺王位,谁也不肯相让。怎么办呢?哥俩最后商定:以吞下一条屋脊来决定胜负,胜者为王。老大自知武艺不如老二,又恐王位被夺,心一横拔出宝剑,趁老二吞脊之时,从背后狠刺下去,把老二钉在屋脊上。


北京(七)--故宫7--乾清门
    3、门前的铜狮子。

北京(七)--故宫7--乾清门
    4、永远不会对老百姓开放的正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