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力哥说理财】S2E65:一个逗比基金的进化史(上)(文字精华版)

 小米VIP 2015-06-02

力哥说分级基金,我努力做到简单又好玩。


分级基金就像贷款买房

上面两集,我努力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解释了到底什么是分级基金。如果你还是没有完全听明白的话,那我今天就再举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生活中几乎人人都会碰到的问题——贷款买房。




假如说我想买一套100万元的房子,可我手里只有50万元可以做首付,还需要向银行借50万元。那我的资金杠杆就是2倍。假如这套房子买完以后没过几年就从100万元涨到了200万元,如果我用全款买房,相当于我投资100万元赚了100万元,投资回报率是100%


但因为我是贷款买房,相当于我投资50万元赚了100万元,投资回报率是200%。而我获得这个资金杠杆的代价,就是每年要支付给银行贷款利息。所以在贷款买房的这个故事语境中,你自己手里的钱就相当于分级B,而你问银行贷款借的钱相当于分级A

只要你认为你借来的这笔钱,未来每年能获得的投资收益高于你支付给银行的利息,比如说银行贷款利率是5%,而你买分级A的收益是7%,你就应该尽可能多的向银行借钱,尽可能提高你的资金杠杆,把你自己手里的钱省下来去做其他收益更高的投资,这才叫懂理财。


上面力哥都是用打比方、举栗子的方式帮你从概念上理解分级基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在真实的投资市场中,分级基金的运作模式可是要比贷款买房复杂多了。下面我就来讲讲分级基金是怎么样一点一点进化成今天你看到的这个模样的。


中国第一个分级基金

中国第一个分级基金诞生于2007717日,名字叫做国投瑞银瑞福分级基金,注意这个时间点——2007年。早在上一轮牛市,中国就出现分级基金了。但在上一轮牛市中,唱主角的涨得最牛是ETF基金,分级基金当时还是一个无人问津的新生儿。




力哥因为是做理财媒体的,所以我当时就知道这个基金了,什么瑞福优先,瑞福进取,我到现在名字还记得很清楚,好像就是昨天才出现的新闻一样。但我当时没买,因为首先,这个基金是一个主动型基金,而力哥一向不喜欢买主动型基金,二是因为这个基金的分级结构实在太复杂了,具体我就不细说了,导致普通投资者很难算清楚这个基金在每时每刻的真实净值情况,所以给这个基金估值就很困难,我算不准我到底是买贵了还是买便宜了。


结果这个基金作为创世元老虽然名气很响,但市场的接受度不是很高,而且当时这个基金发行时像封闭式基金一样设定了5年的存续期,等到5年后的2012年,这个基金就转型成了国投瑞银瑞福深证100 指数分级基金,就是今天市场上最主流的那种分级基金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长盛同庆的创新和软肋

2008年,由于股市大跌,所以分级基金的创新脚步就暂停了。到了2009年,因为股市出现了一次绝地大反弹,第二代分级基金出现了,一共有两个,分别向两个方向尝试着创新突破。


一个叫长盛同庆可分离交易股票型基金,他的分级模式就要比瑞福简单多了。按照4:6的比例拆分为同庆A和同庆B,同庆A每年获得5.6%的约定收益率,同庆B获取1.67倍的资金杠杆。你看,这个分级基金的模式就和今天市场上主流的分级基金很像了。但他还是有几个问题,这也是上市以后大家才慢慢发现的。




第一,他和瑞福一样,还是一个主动型基金,我不知道基金经理每天的买卖情况,我就无法去预估你基金净值的变动,尤其你还带有杠杆,那我就更算不准了。但如果你是一个指数基金的话,我只要根据每天指数的涨跌就能轻松预估出你这个基金净值的变化,我做投资决策的时候心里就更有底了。所以主动型基金的身份是长盛同庆的第一个软肋。


第二个软肋,是同庆A每年获得的约定收益率是固定不变的,但我们知道市场的无风险收益水平会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经济过热,物价上涨太快的时候,央行会升息,给经济降温,那以余额宝为代表的整个投资市场的收益水平都会上升,但别的产品收益都涨上去了,你还是5.6%的回报,对投资者来说就会缺乏吸引力。


反过来说,如果经济过冷,物价指数一直在低位徘徊,比如现在这种时候,央行就会降息,给经济加加火,那整个投资市场的收益水平都会下降,别的产品收益都下去了,比如余额宝收益只有3%了,你还是给5.6%的回报,你的收益就太高了。对同庆B的投资者来说,则意味着他融资的成本太高了,有失公平。所以分级A的收益率应该跟随央行利率变动而不断变化,这样才更合理。


第三个软肋是这个基金还是一个封闭式基金,有长达3年的封闭期,导致流动性不足。




缺乏流动性这事可是很要人命的,尤其是从20095月长盛同庆发行到20125月这三年时间里,股市整体上看是熊市,所以加上了资金杠杆的同庆B亏得也是蛮惨的。结果封转开以后,长盛同庆不出所料遭遇到了大规模赎回,基金规模在几天时间里缩水超过一半,对基金经理的操作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所以大家发现说分级基金不能再学封闭式基金那样搞封闭期,因为流动性太差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会差了很多。应该刚一上市就是开放式基金,母基金随时都可以申购赎回,分级A和分级B则随时都可以买卖,这样才能避免长盛同庆的悲剧。


当然,封转开以后,这个基金的名字变成了同庆中证800指数分级基金,简称同庆800,也和今天市场上主流的分级基金一样了。


瑞和沪深300的重大突破

好,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再来说另外一个分级基金。


同样是在2009年,国投瑞银基金发行了第二个分级基金——瑞和沪深300指数分级基金和长盛同庆相比,这个基金又做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创新。




一是它不再是一个主动型基金,而是一个完全被动跟踪沪深300指数的指数基金,那投资者就能根据当天沪深300指数的走势来估算出这个基金的真实价格了。投资者心里有底了,就更愿意来买这个基金。


第二个创新的地方在于它设置了母基金和AB两个子基金之间的配对转换机制,当时还不叫瑞和A瑞和B,而叫瑞和小康,瑞和远见,你听这个名字大概也能猜到了——小康就是小A,远见就是小B


这个创新可不得了啊!在力哥看来,分级基金过去这些年来所有的创新中,这个创新是最重要的。这意味着在任何一个交易日,你都可以申请把母基金拆分成子基金,同时也可以申请把子基金合并成母基金。


如果老妈是按照5:5的比例把钱分给小A和小B的话,那每2份母基金就能换到1份分级A的份额和一份分级B的份额,如果是按照4:6的比例分给小A和小B的话,那每10份母基金就能换到4份分级A的份额和6份分级B的份额。


举个例子来说吧,我们知道新基金的发行价都是1元,所以在基金发行时母基金的净值是1元,分级A的净值也是1元,分级B的净值还是1元。


在发行以后的任何时刻,对于基金份额按照5:5对半拆分的分级基金来说,分级A的净值加上分级B的净值就相当于母基金净值的两倍。假如分级A1.05元,分级B0.95元,那母基金净值还是1元。因为1.05+0.95=22÷2=1。如果母基金净值涨到了1.5元,而分级A还是1.05元,因为它每年只能从小B那里获得5%的利息,那分级B的净值就会大幅飙升到1.95元,涨了将近一倍!因为1.05+1.95=33÷2=1.5。所以老妈和两个儿子之间的净值关系永远能够对等起来。


但如果只是根据净值这样拆分合并的话,其实没有太大的意思。好玩就好玩在,小A和小BETF基金还有LOF基金一样,可以在场内市场随意买卖,那场内市场的价格就会和场外市场的净值形成价差,场内的价格高了,叫做溢价,场内的价格低了,叫做折价。


因为折价和溢价的存在,又由于母基金和两个子基金可以在场内场外配对转换,这就形成了套利机制。而套利机制的存在,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套利资金的力量,来自动平衡小A和小B在二级市场的折价和溢价,A如果折价多,小B溢价就多,小A如果溢价多,小B折价就多,他们之间永远是跷跷板的关系。




如果小A和小B的折价和溢价叠加起来,总体上还是出现了大幅折价或者溢价,那就会迅速引来无数套利资金把大幅的折价和溢价打回去。大幅溢价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通过申购母基金,拆分成分级A和分级B,再把AB都卖掉实现溢价套利。大幅折价的情况下,投资者则可以通过买入分级A和分级B,再合并成母基金,到赎回母基金,从而实现折价套利。


预期决定折溢价

那你可能会说了,为什么场内市场有时会出现大幅折价或者溢价呢?


因为投资归根到底讲究的是一个预期。你预期未来价格会涨,你就可以做多,你预期将来会跌,你就可以做空或者卖出离场。但人们的预期是如何形成的呢?很多时候是由这个产品过去一段时间的走势以及市场舆论的观点来决定的。


比如说前两年都是大熊市,身边的人都亏损连连,你就会害怕,担心股市会继续跌下去,你就不敢买股票,这就是一种看跌的预期。再比如说前段时间《人民日报》高呼4000点只是牛市的开端,许多人听到《人民日报》这样说了,就会预期未来牛市还会持续下去,就会继续往股市里砸钱。



你看,市场预期会跟随投资者情绪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当预期股市会涨的人大大超过预期会跌的人,那分级B就会出现很高的溢价,因为股市涨的时候分级B能获得超额收益,大家都抢着买分级B,市场供不应求,分级B自然就出现了大幅溢价。


反过来说,如果股市持续多年走熊,身边已经没什么人在聊股市了,大家都想安安稳稳买点分级A赚点利息,不想去玩高风险高杠杆的分级B,那分级A这时就会供不应求,出现溢价。


但是这个瑞和沪深300基金在做出了指数化投资和配对转换这两大重大创新的同时,在分级基金的基本设置上,却没有在长盛同庆开创的那条正确的道路上走下去,而是走上了另一条崎岖小路,因为市场实践证明这条路也没走通,我就不具体介绍了。


但分级基金的创新之路并没有就此终结,到了2010年,把长盛同庆和瑞和沪深300这两个第二代分级基金的优点结合在一起的第三代分级基金诞生了。那这个基金又是何方神圣呢?你懂的,我们下回再说。



力哥理财物语:分级基金就像贷款买房


思考:为什么说投资的本质是预期?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属于《力哥说理财》微信公众号,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



戳一下
“阅读原文”
可观看【力哥说理财】视频脱口秀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