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网 360taiji.com

 昵称烛光2010 2015-06-02

如何理解“气沉丹田”?_扎西口述 海水整理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答疑解惑

   上图为1985年傅钟文大师为扎西老师改拳照片
    有弟子问:如何理解“气沉丹田”?
    答曰:所谓气,有两种。一种是我们从外界呼吸之气,它通过呼吸系统吸入肺中,在肺里经肺泡和血液进行交换,把新鲜氧气交换至血液内,同时把血液中的废气,主要是二氧化碳交换至肺而呼出体外,医学上把这叫外呼吸;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随着循环系统而分布于全身组织,在组织中又通过细胞膜把氧气交换至组织细胞,从而保证了机体组织的正常运行,医学上把这叫内呼吸。人是须臾离不开呼吸的,没有了空气,就好像鱼离开了水,立刻就会死亡。
    另一种是中医学称之为“中气”,它是保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的根本之气,我想可能就是内呼吸交换之气。从中我们可以知到,气是根本不可能沉到腹部的,也就是丹田部位。丹田,泛指脐下三寸,小腹部位。他是一个空间,不是一个点。既然气不能沉入丹田,那么太极拳为什么把气沉丹田看得如此之重要呢?在心静体松,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落胯,动作和顺,处处以腰为轴的基础上,腹部产生一种圆满、厚实的内在感觉,这种感觉非常奇妙,它在行拳走架中,随着进退折叠、虚实变换,腹部感觉将会左旋右转,厚实圆满,时而左虚右实,时而右虚左实,当运行至姿势终点时,腹部总是实实的,沉甸甸的。
    这就是我们在拳架讲解当中所讲的身体内在的“实”的一种表现。怎样才能获得丹田的运动感觉,这不是一日之功。我想用我的恩师的话回答你们。“所谓“气沉丹田”,即以丹田为中气运行之根基,无论何时,得保持重心的稳定。含胸拔背而勿使俯仰,沉肩坠肘而勿使漂浮,主宰于腰而勿使散乱,虚实分明而勿使僵滞,皆有气沉丹田之意。因此,“气沉丹田”不是也不必“意守丹田”。
    只有做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动作以腰为轴,虚实分明,自会有“气沉丹田”之效。更不必故意鼓肚或凹腹”。气沉丹田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在行拳走架当中,身体内在并非时时刻刻都表现为气沉丹田。丹田是聚气、养气之所,是身体内在能量的枢纽中心。随意念、劲路、外形动作的变化,丹田的表现形式亦是千变万化,时而上提,时而下沉,时而翻滚,时而平静,时而聚合,时而虚散,诸多表现形式,不一而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