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于谷歌的未来,你需要知道这五件事

 慈溪全媒体 2015-06-02

谷歌正在变得越来越有魅力,每次当那帮极客小子站在聚光灯下侃侃而谈着勾勒的未来的时候,总是格外振奋人心。但这种魅力不只来自于高屋建瓴的灼灼远见,当谷歌脚踏实地着做出小而美的实用品,并致力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时,这样的平等来得更为动人。透过 The Verge 对谷歌高管们的一次深度采访,我们也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这家公司的未来演变之路。


不管你是亿万富翁还是一贫如洗,谷歌都将一视同仁


为所有人带来统一无差别的用户体验是 Pichai 对谷歌最自豪的一点,他的愿景正是让谷歌的产品和先进技术尽可能普及到这个星球上的每一个角落。


大层面来说,谷歌目前专注于两件事情,一是去帮助解决用户生活中的大问题,二则是去重组和聚合用户信息。因此,当 Pichai 在探讨关于『让下一个十亿用户用上互联网』的问题时,盈利这件事的优先级并没有那么高,在他看来,更重要的是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在需要时能够随时随地的感受到来自谷歌的能量。

今年的 I/O 大会,谷歌依旧保持着『仰望星空』的姿态,但同时也更加『脚踏实地』,不再过多地将一些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概念项目搬出来大肆宣传,如热气球计划 Project Loon 和自动驾驶汽车等项目都只是一扫而过,更多的还是专注于展示一些务实的产品来吸引用户:更智能化的 Android M,惊艳登场的 Google Photos,物廉价美的 Cardboard 虚拟现实设备,以及物联网系统 Brillo 和其编写语言 Weave 等,它们都是目前最接地气的产品系列,分分钟就可以投入使用。



所以,在面对自家黑科技工作室 ATAP 不断涌现的创意时,谷歌也希望这些创意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能够真正对数百万甚至是上亿人带来积极影响:“当我们看到一个项目方向具备足够的潜力的时候,我们会全力以赴;反之,我们会转向。”毕竟,搞清楚谷歌想要发展成为什么样的企业,这一点很重要。


也许一切都如 Pichai 所说,谷歌并不仅仅是为某一个特定阶层建立技术架构,而是把技术作为一种平衡世界的力量,来造福众生。


Android M:让系统变得更聪明


如何能够让一个手机系统实现更多功能,但看上去又不会过于臃肿?谷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让它变得更聪明。这里不得不说到的就是 Android M 中 新的『Now on Tap』,因为这确实是是一个极具远见的功能。


三年时间,Google Now 早已不局限于作为一个语音助手而存在,要我说,它更像是一个私人管家。使命是为了去重组用户信息。以往,Google Now 会基于你的位置、日历事项、邮件或是近期搜索数据,以便直观地呈现『你想要知道的事』;但『Now on Tap』,则是一个存在于整个操作系统内部的一个助手,类似一个信息流动的中继。


Google Now 团队的负责人 Aparna Chennapragada 为我们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它就像是一个智能的『复制→粘贴』过程,『Now on Tap』就是在把你想要的信息『复制』出来,然后再『粘贴』到另外的一个应用或是网页中为你解答。



这是谷歌进一步打通手机内各个 Apps 与 Web 孤立页面所给出的全局解决方案,信息之间不会再存在所谓的『壁垒』,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很好地与相匹配的应用建立起一种『超链接』——譬如说你在短信中看到一个餐厅的名字,如今你只需双击下 Home 键,它就会为你给出一个建议卡片,上面会有 Yelp 或 OpenTable 这些类似大众点评的应用选项,或者是网页端搜索结果,让你直接跳转查看关于这家餐馆的详细信息,或是方便你提前预订。


另一个重点在于,『Now on Tap』还是 Android 的平台级服务,却并非谷歌自己来掌控。这或许和谷歌并没有放弃中国市场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核心系统里『Android Pay』这一服务的缺席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正因为谷歌在这个层面的『不作为』,中国厂商才有可能基于对应的 API,以开发出类似的服务项目作为替代品。


总之,通过多年搜索引擎技术的积累,以及受益于在语义分析层面的长足进步,谷歌在机器学习方面再次为我们带来了一个重要成果,让信息得以不受阻碍地自由流淌。与之相比,苹果也许真的得好好想想如何让 Siri 和 iOS 变得更聪明了。


Google Photos:由搜索而生的照片管理应用


从失败的社交产品 Google+ 中分离出来的 Google Photos,再一次展示了谷歌做好产品的决心。这款横跨 Web、Android 和 iOS 三大平台的新服务,有着智能化的照片分类功能,配合无上限的云端存储,无论是哪家的用户,都很难不被吸引。


而在谷歌看来,推出专门的 Photos 管理应用也是一次重新开始,他们希望构建一个独立应用,来重拾人们的信心。『我们需要回到初衷上来,重新开始。因为新的开始或许将让人们对谷歌更有信心 —— 他们在谷歌保存的照片将是安全且私密的。』



谷歌希望重塑我们查看照片的方式,如今你可以通过双指的捏合来轻松的通过日期、月份甚至年份的时间轴来浏览照片,如果你有 10 万张照片——好吧不说那么多哪怕只有一万张——这个操作就比纯粹看预览图更有价值。


而且谷歌还做了一个实验,让人们来回忆他们最后拍摄的 10 张照片的信息,大部分人的回答基本可以归类为四点:拍摄的时间、拍摄的地点、拍摄的人物、以及本身所属的类型(如全景、短视频等)。所以,当你点击放大镜图标进行搜索时,Google Photos 同样也以这四点为基础进行分类,且无需你提前添加什么标签。


很明显,谷歌利用了自己所擅长且成熟的方式做了一款照片应用——基于搜索,以及更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目前,Google Photos 已经开始免费提供给包括 Android、Web 甚至是 iOS 端的用户,且全部拥有无上限的免费云端存储空间(仅支持最高 1600 万像素照片和 1080p 视频)。我想,对于一些不在意是否保存的是原始照片文件的人来说,这确实非常方便。


一块普通的纸板玩具,是现在最火热的虚拟现实设备


在去年 Google I/O 2014 上,谷歌向与会者们人手赠送了一个 Cardboard 设备,谁曾想,这个类似谷歌茶余饭后玩票性质的项目,成本仅 2 美元的简陋玩具,成为了现在最火热的虚拟现实设备。


尽管,谷歌高管 Clay Bavor 暗示谷歌内部还有一个更为庞大且专业的 VR 领域团队,但不得不承认,低价高质的 Cardboard 是目前最实打实的成功案例:超过一百万的出货量,让谷歌看到了虚拟现实领域的发展潜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Oculus、索尼、三星等公司售价高昂的 VR 头戴式显示设备,至今还没有几款是在向消费者公开销售的。



Cardboard 的制作成本低得有些让人咂舌,仅仅就是几块硬纸板加上透镜,塞进一部智能手机即可体验一番虚拟现实场景的魅力,但也正式因为这样的平价和开放,吸引到了一大批开发者家参与其中——目前在 Google Play 商店中有超过 500 款对应的应用程序,而在 I/O 大会公布的 Google Jump『环绕式视频拍摄』工具,则可以看作是这家公司对虚拟现实领域给予大力支持的一个重要信号。


为什么火的会是它?当看到教师通过平板控制画面,而一群学生将双眼埋进 Cardboard 后发出一阵阵惊呼,露出兴奋和新奇的表情时,我们大概就知道原因了。


『便宜且易用,Cardboard 倒真是像极了数年前开荒的 Android。』


也许是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何时回到中国?


在一个 Android 手机几乎随处可见的国度,我们却丝毫看不到谷歌的影子。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事情的起源,但却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看到,带着正统 Android 基因回到中国的 Moto 手机,只能孕育一个『本土化』的『原生』,再往后系统级服务愈发重要,生硬的结合很难谈得上有足够的竞争力。



而对于 Pichai 来说,中国仍然是一个重要且独一无二的市场,他也非常希望能够为中国用户带来 Google 服务,但对于实现方式,谷歌则需要考虑得更加周全。谷歌对于新的机遇持开放态度,但在现在,这家公司只能选择观望和等待。


所幸,我们已经听到了一些不错的消息,包括像之前传闻 Google 打算发布一个专门为中国区定制的 Google Play 应用商店,亦或是宣布中国开发者将可以把应用售卖给全球 130 个国家的用户等,还有像今早的付费预装等传闻,这些都是我们所能看到的一些利好。


谷歌从来不缺机会,谷歌只是在等待转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