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混迹职场至理名言

 竹林听雨一梁濛 2015-06-03
这两种人,一种善于办事,一种善于拉关系。若从实用的角度来考虑,当然是善于办事的人更应该得到器重。但实际上,那些善于拉关系的奸臣却往往更会得到上司的青睐,他们获得的机会也会更多。于是,有些忠臣就会感慨:这些"坏"上司没有识人之明,妄用小人,而忠臣却无用武之地。
  其实,作为一个"忠臣"的你,如果遇到了这样的一个"坏"上司,你发感慨、一味地埋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最好的应对之策,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集忠奸于一身的员工,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职场中处处占得先机。
  王刚曾经是公司里的业务骨干,在公司上下他的业务能力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他却选择了辞职。原因就是上司提拔了一个能力比他差很多,但却善于溜须拍马的同事,这让他十分愤愤不平。
  辞职之后他向自己的朋友抱怨说:"我数年如一日,工作时那真是全力以赴,把自己累得半死,到了该提拔的时候,却没有我的份儿,反倒让那些手无寸功的人得了志,我真是咽不下这口气!但是,遇到这样一个'坏'上司,我真是没办法了。"
  朋友则对他说:"其实这不完全是老板的错,你想想,公司里那么多人,你的上司不可能都了如指掌吧,所以被上司忽略就是因为你不会和上司搞关系。只要你事办得漂亮,和老板的关系也搞得好,那些只会奉承的人是竞争不过你的。"
  王刚恍然大悟,从那以后,王刚在公司不仅仅努力工作,还很注意和上司拉关系,很快就得到了晋升的机会。
  案例中的这个王刚,起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忠臣,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等他在工作中学会了一些"奸臣"的手段之后,就获得了很好的机会。这就证明,真正聪明的员工,都是红脸白脸都会演、忠臣奸臣都会当的人,也只有这样的员工,才能成为"坏"上司手下的"宠臣"。因此,混迹于职场中,得学会做一个两面派,忠臣奸臣都是你一个人。
  有人曾问乾隆皇帝:"您对忠臣、奸臣怎么看?"乾隆说:"奸臣当然坏,但是忠臣又太耿直,很难让人接受。"乾隆的这段话宛如现代版的职场生态,对于"坏"上司们来讲,其实在用人的时候他们也存在着这样的矛盾心理。虽然奸臣善于讨欢心,但是上司知道大部分奸臣无才无德,关键时刻没有什么用处;"忠臣"虽然在关键时刻能够堪当大用,可总让老板感觉"让我欢喜让我忧"。欢喜的原因是因为忠臣能干、绩效好,但才高难免傲人,容易让老板有被人挟持的压力。由此可见,无论是单纯的忠臣或是单纯的奸臣,都不足以让"坏"上司们真正放心,只有那些"忠奸合一"的能臣,才是老板们真正需要的。
  有些"忠臣"们认为,我如果像奸臣们那样去迎合老板,那与奸臣有什么两样?其实不然,"奸臣"的可恨之处在于他们工作上的不作为,而不是他们善于讨上司欢心的这种能力。一个在工作上有所作为的"忠臣",同样可以拥有这种讨欢心的能力。
  作为一个"坏"上司,他们也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他们需要娱乐。但是你不能指望这些"坏"上司们娱乐自己,他们会把与员工的接触当做一种娱乐。这个时候,适当的迎合就会让这些"坏"上司加深对你的好印象,如果这种好印象再加上工作上的成绩,那么你势必会赢得"坏"上司更多的信任。而且有了这种讨好上司的能力并不意味着你这个忠臣就变成了奸臣,只能证明你将工作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结合得很成功,成为了一个能被"坏"上司认可的"能臣"。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员工来讲,在单位中他都有双重属性:一个是工作能力,另一个是角色功能。对于很多人来讲,他们要么只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不能很好地扮演自己在单位中的角色;要么是只忙于扮演角色,却根本不注意完成工作。这两种员工或许都可能在一定的情况下受到器重,但他们绝不是那种笑到最后的人。真正的职场高手,不仅工作上兢兢业业、成绩突出,同时也善于扮演自己在单位中的角色,能够赢得老板的欢心,这才是最后能够叱咤职场的人。
  历史上那些最后能够执掌大权的名臣,无一不是能力突出又善于迎合上意的"忠臣奸臣结合体"。那些纯粹意义上的忠臣,反而有许多人因为方法不对路,被"忠臣视作奸臣"。在职场中也如此,那些"坏"上司常常会因为种种原因把忠臣的告诫看做是别有用心,这时候这些辛辛苦苦工作、一心一意为公司好的忠臣们,就可能因为方法不当,被"坏"上司看做是"奸臣",这样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公司都是一种损失。所以,忠臣也是要讲"手段"的。
  电影里有这样一句台词,"奸臣奸,忠臣要比奸臣更奸。"这句话其实是我们混迹职场时的一个至理名言,值得我们每一个职场人牢记。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奸臣手段的忠臣,也是我们在职场上安身立命、飞黄腾达的关键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