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云诗意图 元马 琬 绢本 设色 纵95.6厘米 横56.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马琬,字文璧,号鲁纯,金陵(今南京)人,居松江。明洪武中官“抚州知府”。擅山水,师法董源和黄公望,亦工诗文、书法,时称“三绝”。生年不详,约卒於明洪武年间。 此图作山麓下林木深秀,临水有亭,隔溪板桥接岸。遥岑层叠起伏,云雾弥漫。岗陵转折深处村舍掩映,暮霭茫茫。所表现的意境极富诗意。岗峦坡石画法师承董源,皴染圆浑沉厚,但远山及业林则多用水墨横点,出自米氏云山体系。全图在水墨勾皴的基调上,敷以淡淡的青绿,峰巅向阳面罩染赭石,表现出夕阳辉映下山岭微妙的光色变化,为马琬别具风格的作品。 画幅中棣画自题:“暮云诗意。至正己丑闻七月望日马琬文璧作。”下钤“鲁钝生”白文方印,“马琬文璧印章”朱方方印。己丑为至正九年,即公元1349年。画幅另另有四明僧如阜(字物元)题五律一首。 华山图 明 王履 纸本 设色 纵34.7厘米 横50.6厘米 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藏 王履(公元1332-?年),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老人。江苏昆山人。博通群籍,精於医术,曾任秦王府医正,有医学著述颇丰。能诗善画,山水取法马远、夏圭,笔墨劲秀,布置茂密。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秋游华山,见天然奇秀景色,深感绘画须脱出陈法,以自然实景为师。在其为《华山图册》所作记、诗、序中,充分表露了自己的艺术观。 此图册是王履於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游历华山后所创作。计图四十幅,另作记、诗、跋、《游华山图记诗叙》、《重为华山图序》、《画楷叙》等二十六页,共六十六页,合成一册。 此图凹描绘华岳三峰奇险峻伟的景色,并绘记沿途游览休息等活动。构图以中景、近景为主,也有气势磅礴的全景。画家在深入观察自然和积累大量写生稿的基础上,构思出富有典型的情景,成功地表现出华山“秀拔之神,雄特之观”及石骨坚凝的特质,并有浓厚的生活情趣。笔力挺技刚劲,浑厚沉着,墨气明润,浓淡虚实相生。有些画幅略加赭石、花青等淡彩渲染,益为清丽。技法取自南宋马还、夏圭,而时出己意。 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图二十九幅、诗文序跋七页,其余藏上海博物馆。 丹山纪行图 明 顾琳 纸本 设色 纵30.9厘米 横332.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顾琳(生卒年未详),号云屋,浙江上虞人(一作吴郡)。仕为知州。工山水,有出尘之趣。 《丹山纪行图》是作者偕友同游宁波丹山的写生之作。时值隆冬,图中树木疏密有致地长於山间江畔,布景有村落、有行人、在亭台、有鱼舟、有小桥,并写平沙及溪山深远处的飞泉茂林,景随人迁,人随景移。 图中山石皆用披麻皴画出,山头用焦墨施苔点轻轻点染,其山景或雄伟险峻,或平远清幽,都能小中见大,粗中见细。 细腻地描绘了丹山一带的秀丽景色,整个画面含蓄、传神,取得了画外有画,景外有景的艺术效果。 卷首右上自题“丹山纪行”,卷末右上署款“云屋”,下钤“云屋山人”白文印。顾琳伤口传世极少,此卷益足珍贵。 卷后有明初徐本立撰书的《游丹山记》,杨彪、赵古则、朱坦翁、王霖、赵宜生、范玄凤、毛锐、宋玄喜、吴居正、范骥题跋,清顾文彬题词并识。 偃竹图 明 王绂 纸本 墨笔 纵93.7厘米 横26.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王绂(公元1362-1416年),一名芾,字孟端,号友石,江苏无锡人,曾隐居九龙(今惠山),自号九龙山人。洪武时生员,永乐初供事文渊阁,官中书舍人。以墨竹名天下,笔致纵横洒落,能於运劲中见姿媚,得文同、吴镇遗法。山水多学王蒙,风格苍盛,平远之景则近瓒。能诗,著有《书画传习录》、《友石山房集》。 此图写倒竹一枝,姿态秀妍,颇有临风弄月的风致。其墨竹,继承文同、柯九思和倪瓒等的传统,着重表达萧散清逸的意韵。此图用笔在运劲中出姿媚,纵横外见洒脱,开元末明初画竹的新风格。董其昌评为“国朝画竹中,王中秘(绂)为开山手”。自题“九龙山人王绂写”。字体规整谨严,近他晚年的书风,据此推断是其晚年所作。图上并有莫旦题五律一首。莫旦字景周,号鲈卿,吴(今苏州)人,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登进士科。裱边还有清黄易题签,翁方纲、王聘题同观款。经明项元汴、清邓氏收藏。 雪梅双鹤图 明 边景昭 绢本 设色 纵156厘米 横91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边景昭(生卒年未详),字文进,沙县(今属福建)人。永乐(公元1403-1424年)间召至京师授武英殿待诏。至宣德(公元1426-1435年)间仍供事内殿。博学能诗,善绘事,尢精于花鸟。师法南宋院体,不但勾勒有笔,其用墨无不合宜。其设色沉着而艳丽,一图之中能描绘多种禽鸟,为明代早期花鸟画之高手。 此幅画两双丹项鹤,占居画面主要部份,双鹤神态舒展自如,栩栩如生。背景为双勾绿竹,雪鞭蓉和傲雪白梅,交相辉映。笔墨工致,设色明丽。是较典型的明代画院派风格。右上角有“待诏边景昭写雪梅双鹤图”的题款,款下钤有三方印章,一方为白文“情怡动植”,其余两方可惜漫漶不可辨。 琴高乘鲤图 明 李在 绢本 设色 纵164.2厘米 横95.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李在(公元?—1431年),字以政,福建莆田人。宣德时与戴进同以善画入宫廷,官直仁智殿待诏,日本画僧雪舟,曾与他切磋画艺。工山水,细润处近郭熙,豪放处宗马远、夏圭,笔气生动,得苍劲之意。兼善人物。 此图绘古代琴高乘鲁的神话故事。《列仙传》载:琴高为战国时赵国人,善鼓琴,曾为宋康王舍人,有长生之术,后遁入涿水中取龙子,临行与诸弟子约期相见,嘱在河旁设祠堂,结齐等候他复出。届时,琴高果然乘赤鲁从水中出,留一月余,又乘鲁入水。此图表现琴高辞别从弟子乘鲤而去的情景。布局构思精巧,琴高跨鲁背回首眷顾的姿态,与岸边揖手相送的弟子们顾盼呼应,波涛汹汹,狂风乍起,云雾迷漫,用以泻染仙人遁逸时的神秘氛围。人物的情态生动,线描劲拔调畅;山石和树木的画法,融和了郭熙的细润和马远的刚健。设色简淡,格调爽朗明快,属明代院体风格。署款“李在”,钤“金门画史之章”朱文方印。 戛玉秋声图 明 夏昶 纸本 墨笔 纵151厘米 横63.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夏昶(公元1388—1470年),字仲昭,号自在居士、玉峰,江苏昆山人。原姓朱,名昶。永乐十三年举进士,正统中官至太常封少卿。为官四十余年,天顺元年去职还乡,以书画自娱而终其身。善墨竹,师承王绂而稍变化,烟姿雨色,苍润洒落,偃仰浓疏,合乎适度,时推第一而名驰域外,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誉称。亦工楷书。 这幅图写一叶细竹在萧瑟秋风中摇曳舞动的姿态,配上一方峻赠的湖石,构成动与静的平衡布局。墨竹用笔,参人书法笔意,竹叶犹如草书,点划纷披,以浓淡虚实相生的墨色,表现出阴阳相背和前后参差的空间感。他的墨竹在继承文同、王庭筠等的基础上,形成了清瘦潇洒的风格,兼有作家和文人画两者之长。图上自题:“戛玉秋声。仲昭。”下钤“东吴夏昶仲昭书画印”朱方方印。 潭北草堂图 明 谢缙 纸本 设色 纵108.2厘米 横50.1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谢缙(生座年未详),字孔昭,别号兰庭生,亦称深翠道人。江苏苏州人。画师王蒙、赵原,既精诣则益以烂熳,千崖万壑,愈出愈奇。工诗,有《兰亭集》。 此画是谢缙为同时著名书画家杜琼所作。杜琼系唐代诗人杜甫之后裔,善书画诗文,为谢缙好友。 谢缙师法王蒙、赵原,此图主要取王蒙法,写似拳石的山岭高耸,远山隐显;岭下峰回路转,树林苍盛,在高大的松树中,透露出一舍草堂庭院,主人似与访者交谈诗文。明代文人画家多作此类意境,反映出明代文人居士喜好避世隐居的心理。左上作者自题并款署:“永乐戌岁上巳日,葵丘谢缙识。”图中有杜琼及清光绪间浙江诸暨陈声(陈洪缓后裔)的藏印。永乐戊戌为公元1418年,是谢缙晚年的佳作。 溪堂诗思图 明 戴进 绢本 墨笔 纵194厘米 横104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戴进(公元1388—1462年),字文进,号静庵、玉泉山人,浙江杭州人。宣德间(公元1426—1435年)官直仁智殿待诏,绘画临摹精博,得唐宋诸家之妙,故道释、人物、山水、花果、翎毛、走犬等,无所不工。山水师马远、夏圭,并了法郭熙、李唐,俱遒劲苍阔,境界深远办物、佛像能变通运笔,顿挫有力;喜作葡萄配以勾勒竹、蟹爪草,另具格调。画在明中叶曩乡较大,是“浙派”创始人。 画峻岭虬松,茅堂临溪,后倚飞瀑,中藏寺观,得深山幽居之意。载进幼年学画於叶澄,随后对南宋李唐、马远潜心追摹,所得独多,山水人物俱臻佳妙,为一时之冠,绘画才能比较全面,师承广泛,画风多样,并能自出新意,形成雄健豪放、遒劲苍涧的水墨山水新风,影响深远。此图笔墨苍劲,如此大幅,布置精密,峰峦重叠,颇见生机,为其晚年的杰作。 玉兔争清图 明 陈录 绢本 墨笔 纵155.7厘米 横72.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陈录(生卒年未详),字台章,以字行,号如隐居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善墨梅、松、竹、兰,笔意儒雅,与王谦齐名。笔力实过之。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当作《墨梅图》。 画皓月当空,月下老梅劲挺,繁斡竞争凌代,状如捧月,颇有气势;繁花如雪,暗透清香。斡枝的粗细、疏密交织,梅花与斡枝的黑白衬托,旋律韵味俱生。用笔挺秀,墨色幽雅,巧得清辉。左方自题:“会稽如隐居士陈章写玉兔争清。”钤印三方,一方“静齐”,另两方文不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