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并跋)高清彩印

 鳳舞抚仙 2015-06-04
 
       (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并跋),每页29.3×14.2厘米,日本私人藏。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达八百多本,传世的智永《真草千字文》共有两本。一为唐代传入日本的墨迹本,一为保存于陕西省西安碑林的北宋董薛嗣昌石刻本。此卷早在唐代已随归化之僧、遣唐之使流传到东邻日本,对日本书道产生过不小的影响。其余在中国本土者,南宋之后,俱成劫灰。只有保存于西安碑林的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薛嗣昌石刻本。虽说“颇极精工,无复遗恨”,可称善本,但和墨迹相比较,锋芒、使转含混多了。相比之下,石刻本轻重变化小,用笔中锋侧锋不明,含混而不见锋芒。可见米芾“石刻不可学”是有道理的。
       《真草千字文》,北宋时宣和内府仅存七卷,南宋至今唯有一卷。流传下来的《真草千字文》墨迹只断烂了开首两行,其他都尚称完好;至于缺的部分,也已根据关中本补全。所谓“关中本”,是宋朝大观三年时薛嗣昌根据长安崔氏所藏真迹,於大观已丑(公元1109年)摹刻上石,又称为“陜西本”,原刻石今日尚存西安碑林,据说“颇极精工,无复遗恨”,可说是善本,但感觉和墨迹相比稍差一些。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复出后,很多学者不敢肯定为真迹。为了保险,说成是“唐摹本”。启功先生曾于1989年4月在京都小川家获观原本,在其《千字文说》中补记有“(纸色)盖敦煌一种薄质硬黄纸经装裱见水时即呈此色。其字每逢下笔墨痕浓重处时有墨聚如黍粒,斜映窗光,犹有内亮之色,更可知绝非钩描之迹矣”。先生以初唐人临本证明:这就是800本之一。并有诗云:“永师真迹八百本,海东一卷逃劫灰。儿童相见不相识,少小离家老大回。”
1912年日本小川为次郎氏把所得到的一个墨迹本影印行世,内藤虎考订认为,这即是所谓“拓王羲之书”“真草千字文二百三行”那一卷。天平胜宝八年(相当唐肃宗至德元年) ,日本圣武天皇死后,其皇后藤原光明子在把他的遗物献给东大寺卢舍那佛,遗物中的《献物帐》即包含此卷,现在已改装成册。每页高29.3厘米,宽14.2厘米。光绪辛巳(1881年)杨守敬即在跋语中指为智永书。

        千字文,即由一千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南朝梁武帝时期(502 —549 年),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命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1000个字,编纂成文,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千字文》。文中1000字本来不得有所重复,但周兴嗣在编纂文章时,却重复了一个“洁”字(洁、絜为同义异体字)。因此,此篇《千字文》实际只运用了999字。继周兴嗣版千字文之后,还相继出现了《续千字文》、《叙古千字文》、《新千字文》等不同版本的千字文。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以下为杨守敬、日下东作、罗振玉、内藤虎跋文——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墨迹本并跋

 

智永历代集评——

隋炀帝尝谓:“智永得右军肉,智果得右军骨。”

张怀瓘《书断》云:“智永远祖逸少,历纪专精,摄齐升堂,真草惟命,夷途退辔,大海安流。微尚有道(张芝)之风,半得右军之肉,兼能诸体,于草最优。气调下于欧、虞,精熟过于羊、薄。”
米芾云:“僧智永书,虽气骨清健,大小相杂,如十四五贵褊性,方循绳墨,忽越规矩。”
苏轼《东坡题跋》云:“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永师仿钟元常《宣示表》,每用笔必曲折其笔,宛转智永真书千字文两种(53张)回向,沉着收束,所谓当其下笔欲透过纸背者,唐以后此法渐澌尽矣。”
明解缙《春雨杂述》谓:“自义、献而下,世无善书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书学中兴,至唐而盛。”
清代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曾说:“智永《千文》,笔笔从空中落,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喻之。”
清代冯班《钝吟书要》则说:“今日刻本《黄庭》(王羲之小楷《黄庭经》)多不是,但惜不见原本,字画俯仰处甚遒,翻之多失,与永师《千文》看方得。”
都穆《寓意篇》评其字谓:“《智永真草千字文》真,气韵飞坮,优入神品,为天下法书第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