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其实红木家具家庭式“小作坊”更容易出精品

 昵称21794592 2015-06-05

现在,许多人买红木家具注重品牌,也看企业规模。注重品牌没有错,但过于看重企业规模却有不妥。因为,好家具不能以企业人多人少论,大企业的家具未必都好,小企业的也未必就差,有时候,恰恰是小企业的家具好。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中国传统家具产业,其实是改革开放以后才真正出现的,在那时之前,几乎没有什么红木家具厂。五、六十岁的人也许都记得,八十年代之前,家里需要家具都是请木匠上门的,大师傅带一、两个小徒弟,在你家里做几天,就完活了。当然这都是白木家具,如果是红木家具,几天就完不了了。旧时候的大户人家,常常让木匠师傅住到家里,有时一干就是几年。这就是过去的木匠。



  其实一直以来,中国的家具产业就是作坊式,红木家具,就是地道的手工业,手工作坊。手工作坊的好处是,每一处都在师傅眼睛里,师傅照看得到,活儿就好。大工业化生产就不一样了,管理现代化了,活儿好不好全看工头儿,工头儿的水平和责任心,基本上决定了家具的品质。如果是懂行的当老板,或许会好一些,碰上个“二杆子”老板,好懵好唬弄,那活儿就够呛了。



  有人算了帐,说红木家具企业,30人左右是最优化的结构,再大了,管理成本就会大幅提高。这个账我没有细算过,但我算过这样的帐:一个懂行的红木老板,管个百十来人还能对付,管个二、三百人就是极限了,再管多了,准照顾不过来,产品质量就难保证。所以有些红木老板,宁可把厂子做小也不做大,“我不图大,只图做点精品”,他们常这样说。这是实话。



  如此说来,更多的精品可能出自于小厂,出自于那些“手工作坊”式的小企业。“小,是我故意的”——这是他们的经营理念。并不是所有的小企业都能出精品,但更多的精品出在小企业却是真的。关键是我们能够认准它是哪一种“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