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砖作的墓碑

 在天涯377 2015-06-07

砖作的墓碑(外一篇)作者:吴克敬

  吴克敬陕西省扶风县人,西北大学文学硕士.现供职西安市文联,工作之余创作小说、散文、随笔近二百万字。出版《梅花酒杯》《日常的智慧》《把窗子打开》《真话的难度》《渭河五女》《碑说》等作品集。作品多被《小说选刊》《散文海外版》《读者》《散文选刊》等转载。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花城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所编年度优秀散文、随笔选,都有作品入选。一九八九年获庄重文学奖。
  
  看得清楚,那是很普通的机制红砖,都已残了,是从地震的废墟上拣来的,前不久立起在什邡市洛水镇李冰村的一座山下,成了一座座让人喷泪的墓碑。
  有人数过,横一排,竖一排,统共有一百零八块残砖做的墓碑。这也就是说,有一百零八条鲜活的生命,因为“5.12”汶川大地震的灾难,埋葬在了这里。
  他们都是遇难的中学生,他们生前的学校叫洛水中学,官方公布的资料(初步统计)显示,洛水中学地震时有栋五层的教学楼垮塌,在教室上课的四百余名师生,仅有五名师生生还,余皆命丧废墟。
  我是事后十五日来到这里的,面对那难说是墓堆的新坟,和难说是墓碑的残砖,心痛得似撕裂的碎片,我默立在那里,眼眶里满是泪水,有位像我一样站立在这里的人,看见我穿的白衣短袖衫上的标识和挂在脖子上的胸牌,知我是中国作家协会派赴灾区采访的作家,就主动上来和我说话了。
  那人说他叫杨学志。
  他一开口,就是满把泪水,他永远不会忘记,遇难学生是他们家长和解放军战士从废墟中挖出来的,接着又一个一个下葬的。他们的尸体,就伴和着家长的泪水、解放军战士的泪水,从废墟里挖出,又葬埋进坟坑里……一具中学生的尸体挖出来,就有蜂拥而上的家长相认和幸存的中学老师辨认,被家长认出来的,就由家长痛哭流涕地搬运走,是老师认出的,又找不到家长,就只有葬埋起来,为了便于以后认领,随手在废墟上拣一块残砖,写上这位学生的名字,立在这个学生的墓堆前……正当血气方刚的杨学志,说起当时的惨状,几次哽咽失声。
  “妈妈,你下地忙,我下午放学回家后回来帮你做饭,给你送到地里来”。杨学志在他哽哽咽咽地讲述中,说到了这样一个李姓女孩,她就以这样一句话,和她的母亲做了最后的诀别。洛水是个山区镇子,四面山围,爬过一架山,眼前还是一架山……镇子上只有这么一所中学,孩子们来镇子上的中学读书,往往要走好几十里的山路,即便是近一些的学生,早晨不摸黑,也很难赶上学校的上课时间。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偏僻之地,孩子们又都特别懂事,学习再紧张,也都不忘帮助家里干活,李姓女孩,在家里为大,她的身后还有一个小弟,也在洛水中学读书。姐姐带着小弟,清早起来,在给辛劳的母亲说了那样一句暖心暖肺的话后,过去了多半天的时间,就和她的小弟,在地震中一起遇难了!
  李姓女孩和小弟的尸体是在不同的时间挖出来的,那位可怜的母亲,在孩子的尸体挖出废墟的时候,都要疯了一样扑上去,抱着孩子的尸体哭昏过去,别的孩子母亲,谁又能心硬如铁,不对自己遇难的孩子悲伤欲绝,哭昏过去!
  杨学志的女儿也是洛水中学的一名学生,他女儿也很不幸地死在教学楼坍塌下来的废墟中。他说在地震后,他是一刻都没耽搁,一路狂奔,赶到洛水中学寻找女儿。当时的惨像,把他惊骇得骨软肉酥,站立不住,扑沓坐在地上了。他看着塌成一堆废墟的学校,满目碎砖烂瓦和歪七扭八的水泥梁柱……其中就有遇难者伸出废墟的脚和手!
  堂堂七尺男儿,追述震后的那幕惨状,终于不能抑止,放声大哭起来,显然,他还无法忘却这一人间的惨剧。
  这个人间惨剧是大自然造成的,但是我们人,难道就没有责任了?
  我要说,我们人是有责任的,很大很大的责任呢!网络上有自愿者发起的一个民间统计活动,已有一个初步的统计结果显示,汶川大地震倒塌的政府办公楼仅有三座,而倒塌的幼儿园和中小学,就达三十三座……这个比例,我不说,大家心里有数,就是我们口口声声讲的,要全民重视教育,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都只是落实在口头上而已,太表面了,完全与实际不相符。
  难怪绵竹市的老百姓在震后第十三天,便要向学校坍塌的责任者问责了。
  五月二十日上午十时许,县级市绵竹通往上级市德阳的公路上,地震中遇难的富新二小一百二十七名学生家长自发组队,徒步走着,目的地是德阳市委……队伍中,失去孩子的父母们,手捧子女的遗像,默默地向前走着,红肿了的眼睛,都是痛伤的啜泣,但却流不出眼泪来……我们的眼泪都流干了!前行队伍里有人这么说,自从悲剧发生后,孩子的家长们,都守候在富新二小在废墟上搭建的灵棚里,等待着有关部门来做调查,给大家一个说法。
  大家要的说法很单纯,教学楼的质量有问题吗?
  等不到来人给说法,家长就只有讨说法了。他们义无反顾地往前走着,遇到了闻讯而来的绵竹市委书记蒋国华赶了来,他在前行的队伍中极尽口舌,想要阻挡讨说法的家长,不要徒步去德阳……队伍中没人听他说,大家见惯了在绵竹市电视、报纸、广播上总是春风满面、意气风发的蒋书记,他没少走访基层,没少调查研究,没少发表施政方略……可以算是一个勤勉的市级领导,可在这天,大家不想听他说话,便是他费尽口舌,大家还是一步不停,向他们既定的目的地德阳市委走着……毫无办法的蒋国华书记,到这时方寸大乱,电视、报纸、广播上举止讲究的他,居然张开两臂,双膝一曲,跪倒在前行队伍前面,挥手请求家长们:不要走了!相信绵竹市委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跪下了!一个市委书记给老百姓跪下了,不在这么特殊的环境下,他会跪下吗?他会有许多办法不跪的,不跪也能把你老百姓挡在绵竹市,但是房塌了,死人了,死的不是一个,而是成百上千个,他就只能跪下来了。这一跪,让我不禁对他生出许多同情来,因为那塌了的学校,不一定是他任内盖的,追究责任,大概也追究不到他的头上,那么他又为何要跪阻老百姓向上级反映问题呢?
  我揣摸不透,想来想去,觉得不外乎两种因素,一是蒋书记还想捂盖子,不愿意把问题捅到上级去,那对他的仕途可能有影响;再是他心里愧疚,真的觉悟到平时的工作有失误。当然,不能排除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但遗憾的是,蒋书记的下跪,并没能阻挡得了老百姓越级反映问题的脚步,绕过万般无奈的他,一路前行,最终到了德阳市委,向上级组织递交了调查教学楼建设质量的请愿书。而且迅速获得答复,一个月内调查清楚,向老百姓作出交待。
  类似富新二小家长们的内心痛苦和大胆质疑,在地震灾区死亡学生家长中普遍存在,譬如最早被媒体关注的聚源中学,教学楼的垮塌,导致二百七十三名学生和六位老师遇难,另有八十多人受伤。家长们气愤难平,是因为聚源镇远离震中心,镇上的建筑大都受损较轻,惟独学校的楼房塌成平地,这能说不是质量问题吗?
  可恶的大地震,以极端的方式,向世人揭示了学校建设质量的大问题,这让人在流泪哭泣的时候,不能不有所警醒,而做进一步的问责。
  问责已经有了明确的结果,五月二十五日,由国家建设部组织的专家组,在聚源中学现场,对混凝土的标号,预制板中的钢筋等事项,做了全面的质量检验,结论是:这个学校的原有校舍为问题建筑。
  这样的检查还在进行,这样的结论还在继续,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陈保胜,作为抗震救灾专家组的成员,在到废墟现场作了实际勘察后,明确指出:聚源中学在选址,建筑的构造,施工和材料诸方面,肯定都是有问题的。
  与这些问题教学楼形成对照的是,有一个叫刘汉的人,捐资建的几所希望小学,无一出现问题,学校里的众多学生和教职工,在大地震来临时,全部安全撤离,没有一人死亡或受伤。
对建筑木作颇多兴趣的我,在灾区采访,很想去刘汉希望小学看一看,接待人员没能满足我的要求,因为唐家山堰塞湖的危害,包括刘汉希望小学在内的一大片居民村落,都已撤出原住地,搬到了地势相对较高的安全地带。
  去不了刘汉的希望小学,我就找了一位知情的人,向他询问采访有关情况。
  他倒是肯说,说得也有根有底,只是在问他姓名时,他很干脆地拒绝了。理由是,希望小学是刘汉出资盖的,你晓得他的名字就好了,要我的名字有啥用。我同意了他的理由,就说:你说得对,我们知晓刘汉就好了。
  因为他出资建设的希望小学,距离地震中心区的北川县城仅只八公里,但却安然无恙,学校里的四百八十三名学生和二十九名教职工,连个擦皮刮肉的小伤都没有,这让他在广大的地震区域,几乎像英雄一般,让人传颂着。
  知情者一开口,就先说了这样一段话:刘汉最早也在学校当过老师,后来下海弄潮,先做建材贸易,后来又做期货,现在又涉足房地产,旗下人才多是通晓建筑业务的专业人士。一次和北川县负责教育的副县长拉话,谈起大山里的教育,副县长对他说,许多校舍都是不能再用的危房。刘汉听在耳里,急在心上,当即就与那位副县长商量,要在大山里捐建一所希望小学。
  对学校建设知根知底的刘汉,不想把他的捐款花得不明白,因此,在希望小学的工程施工中,他派出了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了全程监理。
  当时,刘汉面见承建希望小学的建筑商,问他六十万元的一项工程,你打算在中间赚多少?
  建筑商回答的干脆,就一成吧,合计六万元。
  刘汉笑着告诉建筑商,你把六十万元全都用在工程上,我另给你六万元怎么样。
  建筑商不是傻子,他听得懂刘汉对工程质量的重视,在施工中就不敢含糊,照图纸要求,一丝不苟地建设了刘汉希望小学。即使这样,在震后学校把电话打到汉龙公司,向刘汉通报了希望小学的情况,他那边的人,有许多人笑了,笑着笑着又都哭了。他们担心,那么大的地震,希望小学是不是也完了?
  几天了,就是出资人刘汉,也把一颗心提在半空放不下,他希望他的希望小学能够经受住大震的考验。现在他是放心了,包括这所深山里的希望小学,以及他出资在绵阳地区捐建的另外四所希望小学,无不经受住了大震的考验。
  这个考验是什么呢?仅是几座挺立在地震废墟上的建筑吗?应该说是的,但还包括了世道人心,就是做一件事情,必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原来阴得很深的天空,突然地裂开一道缝隙,有万道阳光透过缝隙射向地面,让我有些冰凉的心,获得了一丝温暖……站在那残砖做的一百零八块墓碑前,我的心绪乱得不见眉目,我想起网上发布的一幅照片,有一位头戴钢盔的军人,面对这一块块残砖,和残砖背后小小的墓堆,他无法安慰自己,在荒山上采来一把青草,躬身献给了这片新的墓地……我感动这位解放军战士的情怀,自己无法告慰自己,就也学着他的样子,从墓地旁的野山坡上,采来一把青草,献给了那么多年幼的灵魂……我转过身来,在我就要离开这片墓地的时候,却又看见几只花彩的蝴蝶,从我眼前飞过,飞入了那片墓地,一忽儿在这块残砖墓碑上停一阵,一忽儿又到那块残砖墓碑上停一阵……
  噢,翩翩起舞的蝴蝶啊!
  指挥任木匠
  
  如果不是大地震,任隆富是作不了这个临时指挥的,可恶的大地震一来,从未当过干部的任隆富,却义无反顾地成了向峨中学现场救援总指挥。
  这个决定是都江堰市副市长廖小平做出的。赴灾区采访,我有幸见到这位从农村基层一步步干上来的副市长,十多天的抗震救灾,弯下身子泡在第一线的她,满脸的倦容,浑身的疲惫,在她向我们介绍情况时,很动感情地说到了任隆富。
  廖小平副市长说,任隆富是个木匠。
  我的生活里也有一段木作经历,蓦然闻听这样的介绍,兴趣比起别人自然要高一些。我插话了,把任隆富这个木匠的情况问得仔细了些。很有耐心的廖副市长,给我回答得也很耐心。她说她是五月十二晚上九时多赶到向峨乡的,她到的时候,任木匠已经组织力量,在灾情严重的向峨中学实施救援,而且已经成功救出一批塌楼下掩埋的学生。
  县乡干部向廖副市长汇报工作,说到了任木匠,而在此时,夜幕中的任木匠正在廖副市长的附近改装一台吊车。此前,任木匠把他能找到的一台铲车,迅速改装成一台吊车,在实施抢救过程中已经吊坏了,没办法,他又来改装第二台吊车。
  正是任木匠改装的吊车,在抢救现场起了大作用。
  大地震发生的时候,很有些创富能力的任木匠,正带着一帮兄弟,在他承包的一个机械建设工程上施工,他们赶活赶到两点,才爬出矿洞吃饭,可巧就成了他们逃脱恶运的良机。当时,大地震把他端在手里的碗都震落了,他没顾上拣,惊魂甫定,就站起来,领着大家往乡政府的所在地跑起来了。和任木匠在一起的兄弟,有木匠和泥水匠,还有焊工和割工。任木匠招呼大家,一路躲着山坡上滚落的飞石,跑了一个半小时,行程十多公里,一刻不停,直接去了向峨中学。
  任木匠的宝贝女儿,三个月前刚刚转学到这里。
  赶到已被大地震夷为平地的向峨中学,任木匠看到的情景是,自觉跑到学校的学生家长,排成了几列长队,迅速地往外传递着废石残砖。然而人力所限,大家只能搬开一些小的砖石,横梁楼板等大件废墟,根本无法搬动。
  任木匠看了一眼,就让跟他一起跑来的工匠,去找氧气切割工具,而他站在废墟高处,大声地提醒家长们,大家要有理智,要讲科学,绝对不要因为自己的蛮干,使幸存的孩子死在废墟下。
  正是任木匠的登高一呼,使得混乱的救援现场变得有了秩序。
  从乡政府大街上找来的氧气罐和切割工具,这时也搬到了现场,任木匠指挥着有手艺的工匠,开始了较为周详的救援行动。然而,面对焦急的家长们,以及废墟下孩子的呼救,切割的方法还是慢了点。
  有台吊车就好了!任木匠向周围的群众大声询问,得到的回答是没有。但也有人回答,一家乡企有两台铲车。
  任木匠说,铲车也行。
  铲车马上开来了,可铲斗太短,根本没法吊起水泥板梁。任木匠就把学校操场上篮球杆拔了出来,又找来一根钢管,焊接在铲斗上,把铲斗的臂长延伸了四米,这就能够起吊大件水泥板梁了。
  改装这台吊车,任木匠仅用了十五分钟。
  有了这台改装吊车,任木匠指挥着他带来的八名工匠,把废墟上大块的预制件切割开,再穿上钢绳,用吊车吊起,移到旁边去……这使救援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存活在废墟下的孩子一个一个地被救了出来。
  廖小平副市长知道这些情况后,当即做出决定:向峨中学的救援工作由任木匠负责,乡干部和村干部,都要无条件听从任木匠指挥。
  救援任务是艰巨的,很快,任木匠改装的第二台吊车也用坏了!怎么办?廖副市长派了一辆110警车,让任木匠带着另外两个人,迅速赶往都江堰市,采买两台改装吊车急需的配件。
  拉着警笛的110警车,在都江堰市跑了几家配件门市部,买齐了需要的配件后,就往回赶。这时,任木匠突然想起,他的一个侄儿有台正规吊车,他就让110警车拉着配件先走,自己跑着去寻他的侄儿,可他侄儿的吊车也没闲着,由侄儿的师傅开着,正在市里的一家银行实施救援。
  那个时候,地震灾区有多少吊车都不够用。
  任木匠跪下来了,给他的侄儿和师傅,他说上面的中学塌了,里面有七八十个幸存学生,我们不能不救啊!
  时针指向十日凌晨一点,任木匠带着两台真正的吊车开到了向峨中学,一台起吊重量八吨,一台起吊重量十二吨,有这两台大家伙,向峨中学的救援工作便有了专业的水平,大多数的幸存学生,几乎都是在十三日这天救出的。
救援工作在任木匠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到十四日早晨,他可爱的女儿也被营救出来了,可他的女儿已经失去了生命。
  许多孩儿都是闷死的。事后,任木匠说起他女儿,仍然抱着很大的遗憾。但在当时,他只把女儿看了一眼,交给他的妻子,让妻子用布把娃包好,而他自已转身又投入紧张的救援工作中。
  任木匠说他和女儿的关系最好了,他有空回家,都要受到女儿的“欺负”,两只小手,嫌他不常回家,把他浑身掐得青一块、紫一块,他说疼,女儿就又用她软软的小手,在青紫的皮肤上抚摸。
  坚守在救援现场的任木匠,送走女儿的尸体后,他在废墟下发现了一个小女孩,他钻进去,把他的手伸给那个女孩,女孩把他的手抓住了,还把她虚弱的小脑袋枕在了他的手腕上。面对女儿的尸体,任木匠的眼泪没流出来,面对这个废墟下的女孩,任木匠忍不住满脸是泪,他安慰小女孩,你要挺住,叔叔马上救你出来。
  任木匠让人给他递了两个千斤顶,又让赶来援助的解放军战士拿了两把工兵锹,任木匠心有顾虑,耽心千斤顶表面接触点小,在顶预制板时,把预制板顶碎,造成小女孩的不幸。他用两把工兵锹,垫在千斤顶的端面上,慢慢地顶,这就安全地顶起了预制板……二十分钟时间,在任木匠的心头像过了二十个小时,他把压着小女孩的预制板顶起来,然后慢慢地把小女孩拖出,在拖拉的过程,任木匠把自己的身体做了铺垫,他不能让不幸的孩子再受一点伤害。
  
  我采访任木匠,找见他的时候,他还在向峨中学的废墟前徘徊。
  向峨中学的废墟,十分平静,当时紧张的救援活动已看不到任何踪影,指挥了那场救援活动的任木匠,却还心有不甘,不时地还要从十多公里之外的家,翻山过来,站在流过汗,流过血的废墟上,这里转转,那里看看,随手掰开一块残砖碎石,偏着脑袋住废墟下瞅……偶然地,他会神情一振,迅疾地翻动废墟,因为他还能听到孩子们的呼唤:叔叔救我!
  在实施救援的最初几天,灌进任木匠耳朵的,都是童稚的救命声。
  我字斟句酌,小心地问着任木匠,半天了,他才回答我几声,我听得出他心里的不甘和无奈。
  他给我说,叫岳媛的女孩垫着他的身体被救出后,他发现紧挨着岳媛的身下还埋着一个男孩子和一个女孩子……救援活动的紧张和劳累,任木匠已经没有了体会,但在岳媛被成功救出后,在那一个瞬间,他突然有种虚脱的感觉,眼前发黑,几乎要昏迷过去,他摇了摇头,还举拳在自己的太阳穴上擂了两下,使他的神志得到些微的恢复……他已经动手来救那个男孩子,可是那个女孩比男孩的情况更惨,男孩只是一只脚压着,而女孩是两只脚全被压着。
  太难选择了。
  任木匠感觉这是世间最难做的一次决定,他咬了咬牙,安慰那个男孩子。说你是男子汉,你先给咱挺着,我先救这个女孩,接下来救你。男孩儿虚弱得张不了口,就向任木匠点了点头。
  当时,任木匠坚信男孩还能坚持几十分钟,可在他费尽力气把女孩救出后,再去救男孩时,他却没能坚持下来,两只大大的眼睛,盯着身边的任木匠,看他全力营救着女孩子,自己却渐渐地停止了呼吸。
  这个女孩叫刘雪,是任木匠从废墟里救出的最后一位幸存者。
  先救出来的刘媛,后来被截了一条下肢,再救出来的刘雪,被截掉了两条下肢,但她没有对截肢表现出太多的悲痛,仅过了两天时间,刘雪对陪在她床边的爸爸说:你把我的课本拿来,我要学习,地震拉下了许多课,我要一节一节补上来。
  救援到了五月十六日,向峨中学的废墟下,再找不到一个幸存者了,五天五夜,摸爬翻滚在废墟上的任木匠,几乎没眨一眼,他说他睡不着觉,总能听到有人在喊救救我。
  现在,任木匠能够回家睡觉了,可他还是睡不踏实……他是木匠,又是泥水匠,而且又会机械设计和电焊等工艺,他在想,下来该是重建家园、重建学校了,重建的家园和学校必须要能够抗御大地震的危害。
  我祝愿任木匠,他应是新家园和新学校的建设者,我相信他会建设起抗御大地震灾害的高标准的新家园、新学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