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茶

 三味書屋754 2015-06-09

                                      品茶


★★★三味書屋754》2015年06月09日搜集整理★★★

                                 ★★★★★ 

 品茶,就是品其味,是壹種極優雅的藝術享受。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曆史的瑰寶, 明 楊慎 《和章水部沙坪茶歌》:“君作茶歌如作史,不獨品茶兼品士。” 柳亞子 《寄毛主席延安》詩:“雲天倘許同憂國, 粵海難忘共品茶。” 
一、品茶要求
      1、水的選擇:
  首先,是有優質泡茶的水;其二要有好的器皿;其三要有舒適的環境。硬件都有了,沒有好的軟件也是枉然,這個軟件就是泡茶的技巧。泡茶技巧分廣東潮汕功夫茶與福建閩南一帶爲代表的閩南工夫茶,閩南功夫茶因泡茶用具不同又分蓋杯功夫茶、紫砂功夫茶。
  茶人有句口頭禅,叫做:“茶有各種茶,水有多種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古人對宜茶水品的論述頗多,說法也不完全壹樣。綜合起來,大致可以歸納爲以下幾種論點。
 〔1〕、強調擇水先擇“源”:如唐代陸羽《茶經》中的“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陳眉公《試茶》詩中的“泉從石出情更洌,茶自峰生味更圓”,都認爲,宜茶水品的優劣,與水源的關系甚爲緊切。
 〔2〕、強調水品在“活”:如北宋蘇東坡《汲江水煎茶》詩中的“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汲深情。大瓢貯朋歸春甕,小勺分江入夜铛”。宋代唐庚《鬥茶記》中的“水不問江井,要之貴活”。等等這些,都說明宜茶水品貴在“活”。
 〔3〕、強調水味要“甘”:如宋代蔡襄《茶錄》中認爲:“水泉不甘,能損茶味。”明代羅廪《茶解》中的“梅雨如膏,萬物賴以滋養,其味獨甘,梅後便不堪飲”,說的是宜茶水品重在于“甘”。只有水“甘”,才能出“味”。
 〔4〕、強調水質需“清”:宋代大興鬥茶之風,強調茶湯以白爲貴,這樣對水質的要求,更以清淨爲重,擇水重在“山泉之清者”。明代熊明遇說:“養水須置石子于甕,不惟益水,而白石清泉,會心亦不在遠。”這就是說:宜茶用水需以“清”爲上。
 〔5〕、強調水品應“輕”。 
        2、器皿選擇:
  俗話說:“水爲茶之母,壺是茶之父”。要獲取壹杯上好的香茗,需要做到茶、水、火、器四者相配,缺壹不可。這是因爲飲茶器具,不僅是飲茶時不可缺少的壹種盛器,具有實用性,而且飲茶器具還有助于提高茶葉的色、香、味,同時,壹件高雅精美的茶具,本身還具有欣賞價值,富含藝術性。
 〔1〕、選配茶具要因地制宜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的飲茶習俗不同,故對茶具的要求也不壹樣。如福建及廣東潮州、汕頭壹帶,習慣于用小杯啜烏龍茶,故選用“烹茶四寶”--潮汕風爐、玉書碨、孟臣罐、若琛歐泡茶,以鑒賞茶的韻味。
 〔2〕、選配茶具要因人制宜
  在古代,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茶具,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不同地位與身份。如曆代的文人墨客,都特別強調茶具的“雅”。宋代文豪蘇東坡在江蘇宜興講學時,自己設計了壹種提梁式的紫砂壺,“松風竹爐,提壺相呼”,獨自烹茶品賞。
  另外,職業有別,年齡不壹,性別不同,對茶具的要求也不壹樣。如老年人講求茶的韻味,要求茶葉香高、味濃,重在物質享受,因此,多用茶壺泡茶;年輕人以茶會友,要求茶葉香清味醇,重于精神品賞,因此,多用茶杯沏茶。
 〔3〕、選配茶具要因茶制宜
  自古以來,比較講究品茶藝術的茶人,者注重品茶韻味,崇尚意境高雅,強調“壺添品茗情趣,茶增壺藝價值”。認爲好茶好壺,猶似紅花綠葉,相映生輝。
  一般說,飲用花茶,爲有利于香氣的保持,可用壺泡茶,然後斟入瓷杯飲用。飲用大宗紅茶和綠茶,注重茶的韻昧,可選用有蓋的壺、杯或碗泡茶;飲用烏龍茶則重在“啜”,宜用紫砂茶具泡茶;飲用紅碎茶與工夫紅茶,可用瓷壺或紫砂壺來泡茶,然後將茶湯倒入白瓷杯中飲用。如是品飲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黃山毛峰等細嫩名優綠茶,除選用玻璃杯沖泡外,也可選用白色瓷杯沖泡飲用。
 〔4〕、選配茶具要因具制宜
  選用茶具,壹般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壹是要有實用性;二是要有欣賞價值;三是有利于茶性的發揮。  
        3、舒適環境:
  力求茶的質地優良,水質純淨,沖泡得法,茶器精美,這是飲茶的基本要求。但要使飲茶從物質享受上升到精神和藝術的享受,那麽,品茶與周圍環境間的關系就顯得相當重要了。清山秀水,小橋亭榭,琴棋書畫,幽居雅室,當然是理想的品茗環境了。
  品茗環境包括的方面很多,通常由園林、建築物、擺設等幾方面組成。凡層次較高的聚會茶宴,不但要求室內擺設講究,而且力求居室、建築富有特色,如果周圍自然景色美觀,當然是品茶的理想場所了。而設在車船碼頭、大道兩旁,田間工地的茶水供應點,除了要求清潔衛生之外,並無多大講究。
  至于家庭飲茶,環境是固有的,難以選擇,但在有限的空間,通過壹定的努力,同樣可以營造壹個適宜的品茶環境。例如,可以選擇在向陽靠窗的地方,配以茶幾、沙發、台椅等。盡量把室內之物放得整潔,窗明幾淨,盡量做到安靜、清新、舒適、幹淨,同樣也能成爲令人賞心悅目的品飲場所。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曆史的瑰寶,如今茶文化更是風靡全世界。這不僅僅是因爲喝茶對人體有很多好處,更因爲品茶本身就是壹種極優雅的藝術享受。將茶文化的妙處、茶道的的演示融于壹體,既給您提供了壹個了解茶藝這項高雅藝術的良機,同時,品茶本身就是壹種極優雅的藝術享受。將茶文化的妙處、茶道的的演示融于壹體,既給您提供了壹個了解茶藝這項高雅藝術的良機,同時,品茶本身就是壹種很好的享受。 
二、沏茶工序
       1、沏茶說明:
 〔1〕、燙壺: 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燙壺,壹則可去除壺內異味;再則熱壺有助揮發茶香。
 〔2〕、置茶: 壹般泡茶所用茶壺壺口皆較小,需先將茶葉裝入茶荷內,此時可將茶荷遞給客人,鑒賞茶葉外觀,再用茶匙將茶荷內的茶葉撥入壺中,茶量以壺之三分之壹爲度。
 〔3〕、溫杯: 燙壺之熱水倒入茶盅內,再行溫杯。
 〔4〕、高沖: 沖泡茶葉需高提水壺,水自高點下注,使茶葉在壺內翻滾,散開,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稱"高沖"。
 〔5〕、低泡: 泡好之茶湯即可倒入茶盅,此時茶壺壺嘴與茶盅之距離,以低爲佳,以免茶湯內之香氣無效散發,俗稱"低泡"。壹般第壹泡茶湯與第二泡茶湯在茶盅內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湯與第四泡茶湯混合,以此類推。
 〔6〕、分茶:茶盅內之茶湯再行分入杯內,杯內之茶湯以七分滿爲度。
 〔7〕、敬茶: 將茶杯連同杯托壹並放置客人面前,是爲敬茶。
 〔8〕、聞香: 品茶之前,需先觀其色,聞其香,方可品其味。
 〔9〕、品茶: "品"字三個口,壹杯茶需分三口品嘗,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視泡茶師壹至兩秒,稍帶微笑,以示感謝。 
     2、品茶闡述:
  品茶可用備、洗、取、沏、端、飲、斟、清八個字來概括。具體包括:
  備:是品茶的第壹道工序,包括對茶葉、開水、茶具和品茶環境四方面的准備工作。
  洗:指對茶具的洗滌、熱燙過程,主要起到消毒和溫杯的作用。
  取:按客人的品種、嗜好和飲茶習俗,備齊多種茶葉品種,讓客人點茶和供客人選用。
  沏:沏茶時手勢動作要輕柔持重,倒開水時要把茶壺上下拉三次,高沖低調,即“鳳凰三點頭”。目的是爲了使茶葉在杯中能均勻地吸水,有處于茶葉在杯中顯色、透香和吐味。此時還要仔細辨別沏茶的水聲 ,仔細觀察茶葉從浮到沈的形態變化。
  端:端茶給客人,切忌用手抓提杯邊緣或握住杯身,容易燙手,且不恭敬。正確做法是工恭恭敬敬地用左手托住杯底,最 好下墊托盤,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扶住杯身。
  品:客人接過茶後不能舉杯壹飲而盡,吃口要小,可從杯口吸吮壹小口,茶水通過舌頭,擴展到舌苔,直接 刺激味蕾,此時可以微微、細細、啜啜品之。
  斟:給客人斟茶時,不要等客人喝到快露杯底再加開水,而要勤斟少加。我國有“淺茶滿酒”的習慣 必須注意禮節,壹般以杯容量的三分之二茶液爲宜。
  清:即清洗,要等客人離後,才能清洗茶具,收藏起來以備下次之用。 
三、注意細節
       金屬器裏的銀壺是蠻好的泡茶用具,密度、傳熱比瓷壺還好。清茶最重清揚的特性,而且香氣的表現決定品質的優劣,用銀壺沖泡最能表現這方面的風格。陶瓷器流行三分法,將高溫燒結,但又不白,又不透光的壹類稱爲火石,這類壺具所表現的泡茶效果就介乎在瓷與陶之間。
       凡色澤調和、光滑明亮,油潤鮮豔的紅茶與綠茶,通常稱爲原料細嫩,或做工精良的産品,品質優,反之則次。
       紅茶與綠茶茶葉經開水沖泡3-5分鍾後,傾出茶汁于評審碗內,嗅其香氣是否正常。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愛的香氣爲佳。而煙、馊、黴,老火等氣味,往往是由于制造處理不良或包裝貯藏不良所致。
       北方通常稱“茶口”凡茶湯醇厚、鮮濃者表示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成份好。茶湯苦澀,粗老表示水浸出物成份不好。茶湯軟弱、淡薄表示水浸出物含量不足。
       紅茶與綠茶湯色: 評審湯色主要的區別品質的新鮮程度和鮮葉的老嫩程度。最理想的水色是綠茶要清碧濃鮮,紅茶要求紅豔而明亮。低級或變質的茶葉,則水色混濁而晦暗。
       紅茶與綠茶葉底: 評審葉底主要是看它色澤及老嫩程度。芽尖及組織細密而柔軟的葉片愈多,表示茶葉嫩度愈高。葉質粗糙而硬薄則表示茶葉粗老及生長情況不良。色澤明亮而調和且質地壹致,表示制茶技術處理良好。 
四、品茶程序
  品茶講究審茶、觀茶、品茶三道程序。審茶是指泡茶前要先審看茶葉,內行人壹眼就能分出綠茶、紅茶、花茶、青茶(烏龍茶)、黃茶、白茶、黑茶等不同的種類來。更講究的還可以分出“明前”、“雨前”、“龍井”、“雀舌”等。什麽茶用多高溫度的水,沏、沖、泡、煮方法各不相同。觀茶是看茶葉的形與色。茶葉壹經沖泡後,形狀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幾乎會恢複茶葉原來的自然狀態,特別是壹些名茶,嫩度高,芽葉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阿娜多姿;有的則是芽頭肥壯,芽葉在茶水中上下沈浮,猶如旗槍林立。茶湯此 時也會隨著茶葉的運動而徐徐展色,逐漸由淺入深,由于茶的種類不同而形成綠色、黃色、紅色……此時此刻觀茶形賞茶色甚爲賞心悅目。第三步才是品茶,品茶既要品湯味還要嗅茶香。嗅茶香先是幹嗅,即嗅未經沖泡的幹茶葉。茶香可分爲甜香、焦香、清香等,茶葉壹經沖泡之後,其香味便會隨之從水中散溢出來,此時便可以聞香了。品茶的茶具包括茶壺、茶海、茶盤、茶托、茶荷、茶針、茶匙、茶撥、茶夾、茶漏、過濾網、養壺筆、品茗杯、聞香杯等20余種,其中的聞香杯乃專供聞香用的。聞香之後,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托著杯底,分三次將茶水細細品啜,這便是“品茗”了。 
五、品茶藝術
       1、品茶綜述:
  嘗茶:從幹茶的色澤、老嫩、形狀,觀察茶葉的品質。
  聞香:鑒賞茶葉沖泡後散發出清香(包括留在研究會蓋上的“蓋面香”)
  觀湯:欣賞茶葉在沖泡時上下翻騰、舒展之過程,茶葉溶解情況及茶葉沖泡沈靜後的姿態。
  品味:品賞茶湯的色澤和滋味。
  唐宋時品茶工于煎,重在品茶湯的湯花。對茶湯的色、香、味,則以色爲主。進入瀹茶的明清時代,品茶則工于“淪”,重在品茶的味和香了。 
       2、藝術延伸:
 〔1〕、欣賞茶葉的外形美
  品茶時欣賞茶葉的“外形美”,是品茶藝術的延伸,是品茶者的賞心樂事之壹。茶葉的外形可謂千姿百態,五彩缤紛。在茶葉大家庭中,形形色色的茶葉,似珠、似花、似針、似矛、似眉、似碗、似螺、似片
     〔2〕、不同方式
  品茶飲茶按飲茶方式不同,可分爲:品茶、喝茶、飲茶、灌茶四種,其中品茶,或稱品茗,爲飲茶之最高方式。
  壹般習慣,江浙滬愛飲綠茶,廣東、香港愛飲紅茶,福建、台灣愛飲烏龍茶,雲南愛飲普洱茶,而我國北方則大多愛飲“香片”(即花茶)。
  在國外壹般來說,歐美喜歡飲紅茶,非洲愛飲綠茶,東南亞也偏愛烏龍,日本則嗜好蒸青綠茶。
  烏龍茶的品飲,和壹般茶葉不同,自有它的獨特之處。品飲前,先用“高沖、低斟、括沫、淋蓋”等傳統方法沖泡。品飲時,用右手食指、拇指按住杯邊沿,中指頂住杯底,戲稱“三龍護鼎”。 
、茶壺與茶:
  壺質影響泡茶的效果,這裏所指的壺質主要是指密度而言,密度高的壺,泡起茶來,香味比較清揚,密度低的壺,泡起茶來,香味比較低沈。如果所泡的茶,希望讓它表現得比較清揚,或者說,這種茶的風格是屬于比較清揚的,如綠茶、清茶、香片、白毫鳥龍、紅茶,那就用密度較高的壺來泡,如瓷壺。如果所泡的茶,希望讓它表現得比較低沈,或者說,這種茶的風格是屬于比較低沈的 ,如鐵觀音、水仙、佛手、普洱(後發酵茶類),那就用密度較低的壺來泡,如陶壺。這與烹饪所使用的鍋具原理相當,炒青菜,希望炒出來的青菜又脆又綠,所以用鐵鍋猛火快炒。如果煮魚頭,喜歡用砂鍋或炖鍋,文火慢煮。如果用鐵鍋煮魚頭,當然還是可以吃,但是魚湯壹定沒那麽稠、那麽滑;如果用砂鍋炒青菜呢?那壹定很糟糕。
  密度與陶瓷茶具的燒結程度有關,經常以敲出的聲音與吸水性來表達,敲出的聲音清脆,吸水性低,就表示燒結程度高,否則燒結程度就低。這與壺具的保溫程度又息息相關,習慣性希望茶壺保溫效果要好,事實上是不壹定的,因爲如果保溫效果是絕對需要,那壹把壺就要做得厚厚的,質地燒得松松的,結果很難賣得出去,再說,泡茶是在這當的濃度就要把茶湯倒出來,那會在壺內保溫。講究的泡茶法甚至于還使用定時器。 
七、品茶與酒
  中國的茶葉和法國的葡萄酒堪稱世界兩絕,中國的茶文化和法國的酒文化雖然各自有著自己的淵源,但中國人品茶與法國人品酒,卻有著頗多相似的情趣。
  其實,中國人對品茶的茶具與法國人對品酒的酒具都頗爲講究。中國人品茶因茶葉的種類不同而異,泡綠茶首選玻璃器皿,喝花茶以細瓷蓋杯爲優,品烏龍茶則以宜興紫砂爲上。法國人品葡萄酒對杯子的選擇也是大有學問,尤其是在隆重的場合和高檔餐廳,用杯極其講究。盛白葡萄酒的杯子與盛紅葡萄酒的杯子有所不同,而紅葡萄酒的用杯也並非壹個模式,波爾多杯與布高涅杯便頗異其趣。最便于欣賞酒的色澤 的是水晶杯,水晶杯的原料是人造水晶,質地細膩、明亮、反光、有彈性,“薄如紙,聲如磬”,當色澤鮮豔的紅葡萄酒注入酒杯時,壹種“未曾入口先有情”的情致便會油然而生。 
八、品茶之詩
  第一句:焚香除妄念
  俗話說:“泡茶可修身養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講究要平心靜氣。“焚香除妄念”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壹個祥和肅穆的氣氛。
  第二句:冰心去凡塵
  茶,致清致潔,是天涵地育的靈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須至清至潔。“冰心去凡塵”就是用開水再燙壹邊本來就幹淨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潔,壹塵不染。
  第三句:玉壺養太和
  綠茶屬于芽茶類,因爲茶葉細嫩,若用滾燙的開水直接沖泡,會破壞茶芽中的維生素並造成熟湯失味。只宜用80℃的開水。“玉壺養太和”是把開水壺中的水預先倒入瓷壺中養壹會兒,使水溫降至 80℃左右。 
  第四句:清宮迎佳人
  蘇東坡有詩雲:“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清宮迎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葉投放到冰清玉潔的玻璃杯中。 
       第五句:甘露潤蓮心
  好的綠茶外觀如蓮心,乾隆皇帝把茶葉稱爲“潤心蓮”。“甘露潤蓮心”就是再開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許熱水,起到潤茶的作用。
  第六句:鳳凰三點頭
  沖破綠茶時也講究高沖水,在沖水時水壺有節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鳳凰向客人點頭致意。 
  第七句:碧玉沈清江
  沖入熱水後,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後慢慢沈入杯底,稱之爲“碧玉沈清江”
  第八句:觀音捧玉瓶
  佛教故事是中傳說觀音菩薩場捧著壹個白玉淨瓶,淨瓶中的甘露可消災祛病,救苦救難。茶藝小姐把泡好的茶敬奉給客人,稱之爲“觀音捧玉品”,意在祝福好人們壹生平安。
  第九句:春波展旗槍
  這道程序是綠茶茶藝的特色程序。杯中的熱水如春波蕩漾,在熱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開來,尖尖的 葉芽如槍,展開的葉片如旗。壹芽壹葉的稱爲旗槍,壹芽兩葉的稱爲“雀舌”。在品綠茶之前先觀賞在清碧澄淨的茶水中,千姿百態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隨波晃動,好像生命的綠精靈在舞蹈十分生動有趣。 
  第十句:慧心悟茶香
  品綠茶要壹看、二聞、三品味,在欣賞“春波展旗槍”之後,要聞壹聞茶香。綠茶與花 茶、烏龍茶不同,它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必須用心靈去感悟,才能夠聞到那春天的氣息,以及清醇悠遠、難以言傳的生命之香。
  第十一句:淡中品致味
  綠茶的茶湯清純甘鮮,淡而有味,它雖然不像紅茶那樣濃豔醇厚,也不像烏龍茶那樣岩韻醉人,但是只要妳用心去品,就壹定能從淡淡的綠茶香中品出天地間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韻味來。
  第十二句:自斟樂無窮
  品茶有三樂,壹曰:獨品得神,壹個人面對青山綠水或高雅的茶室,通過品茗,心馳宏宇,神交自然,物我 兩忘,此壹樂也;
  二曰:對品得趣。兩個知心朋友相對品茗,或無須多言即心有靈犀壹點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腸,此亦壹樂也;
  三曰:衆品得慧。孔子曰:“三人行有我師”衆人相聚品茶,互相溝通,相互啓迪,可以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這同樣是壹大樂事。
  在品了頭道茶後,請嘉賓自己泡茶,以便通過實踐,從茶事活動中去感受修身養性、品味人生的無窮樂趣。 
  品茶要養成健康的習慣,兒茶素(catechins)是茶葉中最主要的多元酚類成分。研究報告指出,兒茶素有抗氧化、抗發炎、降低心髒病機率、預防癌症、降低血脂肪、減少體脂肪形成、抗菌、改變腸道菌叢生態、消除臭味等多項功效,市面上標有健康食品標志的茶飲,主要引用的就是兒茶素的生理功能。多元酚的含量會因發酵的程度增加而削減,但也有研究指出,發酵茶所含的兒茶素雖不多,但降血脂、延緩氧化作用仍高,顯示可能還有其他的抗氧化成分尚未被確定。 
九、細砸佳茗
       品茶香水的香味,是濃濃的、陣陣的、逼人的;茶的香氣,在于它輕輕的、悠悠不迫的、誘人的幽香。
  喝茶,需要氛境。或獨飲,或三五投緣敘懷,身入佳境,心出自然,全在一個“情”字。沐和風,憐麗日,不急不躁,隱形于“潛”字。望星雲,邀明月,空山蛙鳴,唇齒盈芳,漸進“品”字。步台階,行曲徑,賞山花撫矮草,只爲壹個“怡”字。動中求靜,淺斟低唱,葬腑于內,全在一個“養”字。憶往懷舊,難忘經曆,真水無香,最美不過壹個“思”字。曠野倚石,臥看白雲,抛卻世間浮雜,只求壹個“閑”字。十年磨一劍,成竹在胸,志在一個“遠”字。風過塵香,坐地日行八萬裏,飄然壹個“仙”字……
  喝茶,不是說喝就能真正理解了一個“品”字!它是隨著年齡、修養、經曆的增加,一點一點積累形成的,就如讀詩賞畫一洋,需要豐富的知識才能有較高的鑒賞力。
  人啊,漸漸眷戀起了那似有似無的清香,它若隱若現地讓妳懷念些什麽,淡忘些什麽。
  茶的清香,讓妳品味到沈澱後的,那淺淺的、如壹泓清泉的人生。那才是真覺、真達、真完啊。真到心平,真到氣和,真到白描素色,真到皆無皆從。 
十、 健康飲茶
       1、健康習慣
  喝茶雖然有許多的好處,不過還是有以下幾件事情要注意:
   〔1〕、避免飯後隨即喝茶
  因爲茶單甯會降低鐵質吸收,飯中或飯後喝茶容易降低飲食中鐵質的吸收,影響的比例可能高達65%。
   〔2〕、不宜以茶配藥
  茶單甯會與某些藥物産生沈澱作用影響藥效,例如補鐵劑、氟化恩菎類抗生素與四環黴素抗生素會被茶品中的單甯酸、生物堿所吸附,使得人體對此類藥物的吸收減少。
   〔3〕、避免熱泡太久
  單甯隨時間越長釋出越多,避免喝浸泡熱水過久的茶,這就是不喝隔夜茶的道理。
  〔4〕、冷泡茶
  對咖啡因敏感者、孕婦、兒童、心葬病、饋瘍患者不這合飲茶。但有研究顯示,冷泡12小時後的茶湯,其咖啡因含量只有熱泡5分鍾的三分之壹。若真想喝茶,不妨試試咖啡因含量較少的冷泡茶。
   5〕、不宜作爲運動後,或水分流失時的補充
  茶具有利尿作用,不這合用來作運動後,或水分流失時的水分補充。
  6〕、小心糖
  市面上流行的茶飲料,有加糖、半糖、無糖的,飲用時,要特別小心。喝加糖茶飲料,熱量隨之增加,糖尿病、高血脂、減重的人不建議飲用。 
  7〕、注意奶精及奶油球
  西式的奶茶建議以低脂鮮奶取代奶精或奶油球,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
  〔8〕、注意保存
  花果茶需特別注意保存,因爲果粒含有較多的水分容易因受潮而滋生黴菌,使用幹燥劑或存放冰箱都是不錯的選擇,但無論何種茶都必須注意保存期限。
  9〕、這量的攝取
  根據防癌效果研究指出,只要每天喝150㏄的茶飲就具有健康效益。經認證通過保健食品的罐裝茶飲料,分別建議喝650至1200㏄可達標示的功效。但最好視個人情況抉定攝取量,如果喝茶會影響睡眠或有不這現象,就不要勉強喝茶。 
     2、健康知識
    飲茶量的多少決定于飲茶習慣、年齡、健康狀況、生活環境、風俗等因素。壹般健康的成年人,平時又有飲茶習慣的,壹日飲茶12克左右,分3-4次沖泡是適宜的。對于體力勞動量大、消耗多、進食量也大的人,尤其是高溫環境、接觸毒害物質較多的人,壹日飲茶20克左右也是適宜的 。油膩食物較多、煙酒量大的人也可適當增加茶葉用量。孕婦和兒童、神經衰弱者、心動過速者,飲茶量應適當減少。
  茶葉的化學成分是由3.5-7.0%的無機物和93~96.5%的有機物組成。茶葉中的無機礦質元素約有27種,包括磷、鉀、硫、鎂、錳、氟、鋁、鈣、鈉、鐵、銅、鋅、硒等多種。茶葉中的有機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堿、茶多酚、有機酸、色素、香氣成分、維生素、皂甘、甾醇等。
  茶葉中含有20-30%的葉蛋白,但能溶于茶湯的只有3.5%左右。茶葉中含有1.5-4%的遊離氨基酸,種類達20多種,大多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茶葉中含有25-30%的碳水化合物,但能溶于茶湯的只有3-4%。茶葉中含有4-5%的脂質,也是人體必需的。
  有些人在一天之中,不同時間飲用不同的茶葉,清晨喝壹杯淡淡的高級綠茶,醒腦清心;上午喝壹杯茉莉花茶,芬芳怡人,可提高工作效率;午後喝壹杯紅茶,解困提神;下午工間休息時喝壹杯牛奶紅茶或喝壹杯高級綠茶加點點心、果品,補充營養;晚上可以找幾位朋友或家人團聚壹起,泡上壹壺烏龍茶,邊談心邊喝茶,別有壹番情趣。這種壹日飲茶巧安排,妳如果有興趣,不妨也可試壹試。
  茶葉中的茶多酚類物質對多種病菌有殺滅或抑制的功效,因此可以用茶葉來治療細菌性痢疾。做法是先將綠茶研成粉末,將3克茶葉末用溫茶水送服後,繼續飲用些茶水,壹日三次,以獲得較好的療效。 
  用茶水洗臉、洗腳、洗頭、洗澡、漱口有什麽好處?
  用茶水洗臉、洗澡,可減少皮膚病的發生,而且可以使皮膚光澤、滑閏、柔軟。用紗布蘸茶水敷在眼部黑圈處,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鍾,可以消除黑眼圈。用茶水連渣洗手洗腳,可以防治皲裂,並能防治濕疹、止癢,減輕汗腳的腳臭。用茶水洗頭,可以使頭發烏黑柔軟、光澤美觀;用茶水刷眉,可使眉毛變得濃密光亮,用茶漱口,可以消除口臭,有利于保護牙齒,防治口腔疾病。
  吃過鹽漬蔬菜和腌蠟肉制品爲什麽要多喝茶?
  鹽漬蔬菜如泡菜、腌鹹菜和腌蠟肉制品如腌肉、蠟肉、火腿、蠟腸等,常含有較多的硝酸鹽,食物中在有二級胺同時存在的情況下,硝酸鹽和二級胺可以發生化學反應而産生亞硝胺,亞硝胺是壹種危險的致癌物質,極易引起細胞突變而致癌。茶葉中的兒茶素類物質,具有阻斷亞硝胺合成的作用,因此食用了鹽漬蔬菜和腌蠟肉制品以後,應多飲些兒茶素含量較高的高級綠茶,可以抑制致癌物的形成,而且能增強免疫功能,有益于健康。
  糖尿病患者的病征是血糖高,口渴,乏力。實驗表明,飲茶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且有止渴、增強體力的功效。糖尿病患者壹般宜飲綠茶,飲茶量可稍增多壹些,壹日內可數次泡飲,使茶葉的有效成分在體內保持足夠的濃度。飲茶的同時,可以吃些番瓜食品,這洋有增效作用。壹個月爲壹療程,通常可以取得很好的療效。
  現代醫學研究已經證明,鋅對人體有著極爲重要的作用。兒童缺鋅會影響生長發育;孕婦缺鋅,則會影響胎兒發育,甚至有可能發先天性畸形兒。所以,孕婦應多食用含鋅食品。 日常生活中的含鋅飲食品有綠茶、可可粉、芸麻及紫菜等,其中尤以綠茶的含鋅量爲最多,每天飲用3—5克普通綠茶所沖泡的2—3杯茶水,即可滿足人體對鋅的要求。壹項醫學研究調查表明,飲茶孕婦所生嬰兒的血中含鋅量也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飲茶必須這量,過量飲茶會影響鐵的吸收。孕婦飲茶最好以80℃—85℃左右的溫開水隨泡隨飲,不要沖泡過度或放置過久,且每次不易過濃,分次多飲爲宜。 
十一、注意事項
  對于心動過速的病患者以及心、腎功能減退的病人,壹般不宜喝濃茶,只能飲用些淡茶,壹次飲用的茶水量也不宜過多,以免加重心葬和腎葬的負擔。對于心動過緩的心葬病患者和動脈粥洋硬化和高血壓初起的病人,可以經常飲用些高檔綠茶,這對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增加毛細血管彈性,增強血液抗凝性都有壹定好處的。
  胃病的種類很多,最常見的有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饋瘍、胃出血等。胃病患者服藥時壹般不宜飲濃茶,服藥2小時後,飲用些淡茶、糖紅茶、牛乳紅茶,有助于消炎和胃粘膜的保護,對饋瘍也有壹定療效。飲茶還可以阻斷體內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防治癌前病變。 
十二、 這宜禁忌:
  茶葉對人體健康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對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健康不佳的人要慎之飲茶。主要可歸結爲31條,如下: 
  1、發燒忌喝茶:
  茶葉中咖啡堿不但能使人體體溫升高,而且還會降低藥效。
  2、肝葬病人忌飲茶
  茶葉中的咖啡堿等物質絕大部分經肝葬代謝,若肝葬有病,飲茶過多超過肝葬代謝能力,就會有損于肝葬組織。
  3、神經衰弱慎飲茶
  茶葉中的咖啡堿有興奮神經中樞的作用,神經衰弱飲濃茶,尤其是下午和晚上,就會引起失眠,加重病情,可以在白天的上午及午後各飲壹次茶,在上午不妨飲花茶,午後飲綠茶,晚上不飲茶。這洋,患者會白天精神振奮,夜間靜氣舒心,可以早點入睡。
  4、孕婦忌飲茶,尤其是不宜喝濃茶
  茶葉中含有大量茶多酚、咖啡堿等,對胎兒在母腹中的成長有許多不利因素,爲使胎兒的智力得到正常發展,避免咖啡堿對胎兒的過分刺激,孕婦應少飲或不飲茶。
  5、婦女哺乳期不宜飲濃茶
  哺乳期飲濃茶,過多的咖啡堿會進入乳汁,小孩吸乳後會間接的産生興奮,易引起少眠和多啼哭。 
  6、饋瘍病患者慎飲茶
  茶是壹種胃酸分泌刺激劑,飲茶可引起胃酸分泌量加大,增加對饋瘍面的刺激,常飲濃茶會促使病情惡化。但對輕微患者,可以在服藥2小時後飲些淡茶,加糖紅茶、加奶紅茶有助于消炎和胃粘膜的保護,對饋瘍也有壹定的作用。飲茶也可以阻斷體內的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防止癌前突變。
  7、營養不良忌飲茶
  茶葉有分解脂肪的功能,營養不良的人,再飲茶分解脂肪,會使營養更加不良。

        8、醉酒慎飲茶
  茶葉有興奮神經中樞的作用,醉酒後喝濃茶會加重心葬負擔。飲茶還會加速利尿作用,使酒精中有毒的醛尚未分解就從腎葬排出,對腎葬有較大的刺激性而危害健康。因此,對心腎生病或功能較差的人來說,不要飲茶,尤其不能飲大量的濃茶;對身體健康的人來說,可以飲少量的濃茶,待清醒後,可采用進食大量水果、或小口飲醋等方法,以加快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使酒醉緩解。
  9、慎用茶水服藥
  藥物的種類繁多,性質各異,能否用茶水服藥,不能壹概而論。茶葉中的鞣質、茶堿,可以和某些藥物發生化學變化,因而,在服用催眠,鎮靜等藥物和服用含鐵補血藥、酶制劑藥,含蛋白質等藥物時,因茶多酚易與鐵劑發生作用而産生沈澱,不宜用茶水送藥,以防影響藥效。有些中草藥如麻黃、鈎藤、黃連等也不宜與茶水混飲,壹般認爲,服藥2小時內不宜飲茶。而服用某些維生素類的藥物時,茶水對藥效毫無影響,因爲茶葉中的茶多酚可以促進維生素C在人體內的積累和吸收,同時,茶葉本身含有多種維生素,茶葉本身也有興奮、利尿、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對人體可增進藥效,恢複健康也是有利的。另外,在民間常認爲服用參茸之類的補藥時,也不宜喝茶,也有壹定的道理。
  10、貧血患者忌飲茶
  茶葉中的鞣酸可與鐵結合成不溶性的終合物,使體內得不到足夠鐵的來源,故貧血患者不宜飲茶。 
  11、尿結石患者忌飲茶
  尿路結石通常是草酸鈣結石,由于茶含有草酸,會隨尿液排泄的鈣質而形成結石,若尿結石患者再大量飲茶,會加重病情。
  12、忌空腹飲茶
  空腹飲茶會沖淡胃酸,還會抑制胃液分泌,妨礙消化,甚至會引起心悸、頭痛、胃部不適、眼花、心煩等茶醉現象,並影響對蛋白質的吸收,還會引起胃粘膜炎。若發生茶醉,可以口含糖果或喝壹些糖水可以緩解。
  13、忌飯前後大量飲茶
  飯前後20分鍾左右不宜飲茶,若飲茶,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消化,而且因爲茶中含有草酸,草酸會與食物中的鐵質和蛋白質發生反應,影響人體對鐵和蛋白質的吸收。
  14、忌睡前飲茶
  睡前2小時內最好不要飲茶,飲茶會使精神興奮,影響睡眠,甚至失眠,尤其是新采的綠茶,飲用後,神經極易興奮,造成失眠。
  15、忌飲隔夜茶
  飲茶以泡現飲爲好,茶水放久了,不僅會失去維生素等營養成分,而且易發馊變質,飲了易生病。 
  16、忌飲頭道茶
  因爲現代茶葉在種植、加工、包裝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到農藥、化肥、塵土等物質的汙染。頭道茶其實是洗茶的水,應盡快到出後再沖入開水,這樣泡出的茶水才是最衛生的茶。
  17、忌飲用劣質茶或變質茶
  茶不易妥善保管,易吸濕而黴變,而有些人出于愛茶節約,舍不得丟棄已黴變的茶。變質的茶中含有大量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和病菌,是絕對不能飲用的。優質茶泡好後若放置太久,茶湯也會因氧化和微生物而繁殖而變質,這樣的茶亦不可再飲用。
  18、兒童不宜喝濃茶
  因爲茶葉濃度大時,茶多酚的含量太多,易與食物中的鐵發生作用,不利于鐵的吸收,易引起兒童的缺鐵性貧血。兒童可以適量喝壹些淡茶爲成人喝的茶濃度的三分之一。對于學齡前兒童可以喝壹些粗茶,因粗茶中茶多酚含量較低。
  19、冠心病患者謹慎喝茶
  對于心率過快、早搏或心房纖顫的冠心病者,因茶中的咖啡堿、茶堿都是興奮劑,能增強心髒的機能,大量喝濃茶會使心跳加快,往往會導致其發病或加重病情,因此這類人只能喝壹些淡茶;與此相反,心率壹般在60次/分鍾以下的患者,應該多喝壹些茶,不僅無害,反而能提高心率,有配合藥物治療的作用。
        20、老年人不宜飲生茶
  所謂生茶是指殺青後不經揉撚而直接烘幹的烘青綠茶。這種茶的外形自然綠翠,內含成分與鮮葉所含的化合物基本相同,低沸點的醛醇化合物轉化與揮發不多,香味帶嚴重的生青氣。老年人飲了這種綠茶,對胃粘膜的刺激性很強,飲後易産生胃痛;青年人飲後也會覺得胃部不適,即通常所說的刮胃。誤購買了這種生茶,最好不要直接泡飲,可放在無油膩的鐵鍋中,用文火慢慢地炒,烤去生青氣,待産生輕度栗香後即可飲用。 
  21、高血壓患者不宜飲濃茶
  頭泡茶每克用沸水量少于50毫升的爲濃茶。高血壓患者若飲過多過濃的茶,由于咖啡堿的興奮作用會引發血壓升高,不利于健康。
  22、糖尿病患者宜多飲茶
  糖尿病患者的病征是血糖過高,口幹口渴,身體乏力。飲茶可以有效的降低血糖,有止渴、增強體力的功效。患者一般宜飲綠茶,飲茶量可以稍增加壹些,壹日內可數次泡飲,飲茶的同時,也可以吃壹些南瓜子或南瓜食品,具有增效的作用。
  23、早晨起床後宜立即飲淡茶
  因爲經過壹晝夜的新陳代謝,人體消耗大量的水分,血液的濃度大。飲壹杯淡茶水,不僅可以補充水分而且還可以稀釋血液,降低血壓。特別是老年人,早起後立即飲壹杯淡茶水,對健康有利,飲淡茶水是爲了防止損傷胃粘膜。
  24、腹瀉時宜多飲茶
  腹瀉很容易使人脫水,産生指紋凹陷,多飲壹些較濃的茶,茶多酚可刺激胃粘膜,對水分的吸收比單純的喝開水要快的多,很快能給人體補充水分,同時茶多酚具有殺菌止痢的作用。
  25、吃油膩食物後宜飲茶
  油膩食物大多含有豐富的脂類或蛋白質,其在胃中的排空時間較長,壹般爲4小時左右,故食用後不易感到饑餓。食物在胃內滯留太久,會産生飽悶感,也會感到口渴。此時喝些濃茶,茶汁會和脂肪類食物形成乳濁液,有利于加快排入腸道,使胃部舒暢。邊疆等少數民族日常以食牛羊肉和奶制品爲主,每天甯可壹日無食,不可壹日無茶就是這個道理。爲了消脂而喝茶,茶可以適當泡濃壹點,但應該喝熱茶,且量不宜多,否則會沖淡胃液,影響消化。 
  26、吃太鹹的食物後宜飲茶
  因爲吃太鹹的食物會過量吃入食鹽易造成血壓上升,尤其是高血壓患者,更不宜吃的太鹹。體內鹽分過高,對健康不利,應盡快飲茶利尿,排出鹽分。有的腌制食品還含有大量的硝酸鹽,食用後硝酸鹽還易與其他壹同吃下的食物中的二級胺發生反應産生亞硝胺,亞硝胺是壹種致癌物。飲茶,尤其是多飲兒茶素含量較高的高級綠茶,可以抑制致癌物的形成,增強免疫功能。
  27、出大汗後宜飲茶
  進行過量體力勞動,會引發大量排汗,在高溫高熱環境中工作的人,爲調節體溫,會排出大量的汗液,這時飲茶能很快補充人體所需的水分,降低血液濃度,加速排泄體內廢物,減輕肌肉酸痛,逐步消除疲勞。
  28、采礦工人、作X射線透視的醫生、電腦工作者、長時間看電視者和打印複印店的工作者宜飲茶
  因爲這一類工作的人會或強或弱的受到壹定的輻射作用,而茶葉中含有的茶多酚具有壹定的抗輻射作用,多飲茶有利健康。
     29、腦力勞動者和夜晚工作者宜飲茶
  茶葉中含有咖啡堿等,具有提神醒腦的作用,所以作家、學者和夜晚腦力工作者多飲茶,有利于提高思維活動,增強記憶,提高工作效率。
  30、講演、說書和演唱等宜飲茶
  從事長時間的用嗓工作,應常飲茶潤喉,以滋潤聲帶,使發音清脆,也可以減輕咽喉充血腫脹,防止沙啞,防止咽喉炎的發生。
  31、吸煙者和常被動吸煙者宜多飲茶 
十三、種類區分:
  當你進入芬香甘醇的茶世界中,一定會常常聽到飲茶、喝茶和品茶等名詞,是否你曾好奇究竟它們有何差別?
  飲茶包含了喝茶和品茶,飲茶有喝茶和品茶之分。
  喝茶的目的在于解渴,爲了滿足人的生理需要,補充人體水份不足。尤其是在劇烈運動、體力流失之後,大口大口的急飲快咽,直到解渴爲止。對于茶葉質量、茶具配置、茶水選擇,以及周遭環境並無太多要求,只要能達到飲茶衛生標准就可以了。
  品茶的目的卻不是爲了解渴,重在精神,將飲茶看作是壹種藝術的欣賞,生活的享受。品茶要在'品’字上下工夫,仔細體會,徐徐品味。茶葉要優質,茶具要精致,茶水要美泉,泡茶時要講究周圍環境的典雅甯靜。往往邀兩三知己,圍桌而坐,以悠閑自在的心情來飲茶。通過茶顔、觀色、聞香、嘗味,從中獲得美感舒暢,達到精神升華。其主要目的在于意境,不在喝茶之多少,隨意適口而停止,'解渴’在品茶中已顯得無足輕重了。 
  茶蘊含著大自然的生命力,它的文化內涵更結合了文學、音樂、藝術等,成了中華文化之一環。茶之"亞聖"盧同曾作七碗茶詩,將品茶的好處與境界寫的生動別致、耐人尋味,堪稱不朽的傳世之作。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輕,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歡迎進入三味書屋754個人圖書館》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