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致北京大学屠鹏飞教授的公开信!

 johnney908 2015-06-09

 在第一封公开信中我反对屠鹏飞教授的:“根据中药多成份作用的特点,建立多成份含量测定,更好地控制中药的质量,是中药质量标准发展的方向。”的观点。为什么中药不能以化学成份含量控制中药质量?因为中药治疗疾病的机理与西药治疗疾病的机理完全不同。西药是化学合成药品,西药治疗疾病需要吸引入人体血液中,去阻止人体的某种阳性反应。为了说明西药的机理,举一个抗高血压西药,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药可乐宁,其降压作用主要是兴奋脑干的a受体,抑制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该药的毒副作用:该药有水钠潴留作用,本药久服骤停可出现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现象,如心悸、出汗,严重者可血压突然升高,甚至出现高血压脑病而致死。人体对西药是排斥的,西药药理学介绍:“药物作为一种异物进入人体内后,机体要动员各种机制使药物从体内消除,代谢是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重要途径。药物经代谢后作用一般均降低或完全消失。但也有经代谢后药理作用或毒性【包括致突变、致癌、致畸在内】反而增高者。”西药药理学明确告诉我们,1、人体对西药是排斥的,人体认为是异物,“机体要动员各种机制使药物从体内消除”,2、西药治疗疾病时间是短暂的,当人体运用各种机制将药物代谢出体外时,使药效消失或降低,就是说这种疗效人体并不欢迎,药效一过,疾病如故,甚至加重,就是说西药只是暂时缓解一下症状,并不等于治疗疾病,3、经代谢后如果不能够将药物排出体外,就会给人体造成致突变、致癌、致畸的严重后果。4、西药的抑制、杀灭机理并不能治愈疾病,当年对病菌感染的有特效的抗菌素,现在已经走到了尽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现在人类已经进入后抗菌素时代。就是说依靠化学制品的治疗疾病的西方药已经走到了尽头!

我们再看中药的治病的机理,中医药治病高度概括性说:就是平衡阴阳。应用大自然中天然的植物、动物、矿物的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治病,这些都是人类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不是化学分析成份得出的。为说明中药治病的机理,我举例中药石膏,辛,甘,大寒,归胃、肺经。《伤寒论》名方:白虎汤,药物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功效:清热生津。主治:阳明热盛证,临床症见身大热,面赤,恶热不恶寒,大汗出,大渴引饮,心烦,舌红苔黄燥,脉洪大有力。方解:石膏辛甘大寒,既有较强的清热除烦作用,又兼有轻微的解肌透热功效,故重用为君。由于该证的病位在里,故又选用善于清里热的知母为臣药,知母虽为苦寒,但质润不燥,并有生津润燥之效,与石膏为伍,可增强清里热的作用。热盛伤津,故又选用少许粳米、甘草益胃护津,使大寒之剂而无败胃之虑,共为佐使药。药虽四味,但药力强劲,里热得清,则大汗、烦渴等症自解。这里石膏的化学成份为2水硫酸钙【CaSO4.2H2O】,石膏微溶于水。这四味药一起煎没有化合,形成新的化合物。这里再说另一个泻热方:大承气汤,其臣药芒硝,辛,咸,苦,大寒,归胃、大肠、三焦经。芒硝与石膏其性均为大寒,芒硝的化学成份是硫酸钠,化学成份不同但性相同。由于归经不同,故主治不同。白虎汤主治阳明热盛证,石膏清肺胃之热,而大承气汤功效峻下热结,行气导实,主治阳明腑实证,芒硝清胃与大肠之热。石膏与芒硝虽然性都是大寒,但由于归经的不同,主治病症不同。中药质量只能以性味,升降浮沉,归经!不能以化学成份定好坏。中药还讲道地,就是产地不同,其性味,不尽相同,临床疗效也有区别。中药与人类共存在于大自然间,人体对中药不视为异物,不排斥。只要辨证正确,使用得当,疗效确切,且没有什么毒副作用。

屠鹏飞教授在运用化学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不少中药成份,而且还获得了不少科学技术进步奖。请问屠鹏飞教授,你的研究成果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那些成就?解决了几个疑难杂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