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生于1901年4月20日。1912年辛亥革命后,随父亲梁启超由日本回国,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高等科,1924年赴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获得学士与硕士学位,后又负笈哈佛大学,研究中国古代建筑。 回国后,梁先生供职于中国营造社,醉心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与保护,其学术成果之丰硕,可谓为中国建筑学的奠基人。 从1937年起,梁先生和林徽因等人先后踏遍中国十五省二百多个县,测绘和拍摄二千多件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遗留下来的古建筑遗物,包括天津蓟县辽代建筑独乐寺观音阁、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宝坻辽代广济寺、河北正定辽代隆兴寺、山西辽代应县木塔、河北赵州隋朝建安济桥等。这些考察结果,为梁先生日后注释《营造法式》和编写《中国建筑史》,奠定了基础。 梁先生认为:“中国古人从未把建筑当成一种艺术,但建筑一直是艺术之母。正是通过建筑装饰,绘画与雕塑,艺术才走向成熟并独立。” “中国建筑是一种土生土长的构筑系统,它在中国文明萌生时期即已出现,其后不断得到发展。它的特性形式是立在砖石基座上的木骨架即木框架,上面有带挑檐的坡屋顶。中国建筑的墙与欧洲传统房屋中的墙不同,它不承受屋顶或上面楼层的重量,因而可随需要而设或不设。建筑设计者通过调节开敞与封闭的比例,控制光线和空气的流入量,一切全看需要及气候而定。” “我国建筑,向以木料为主要材料。其法以木为构架,辅以墙壁,如人身之有骨节,而附皮肉。然木之为物,易朽易焚,于建筑材料中,归于“非永久材料”之列,较之铁石,其寿殊短;用为构架,一旦焚朽,则全部建筑,将一无所存,此古木建筑之所以罕而贵也。” “斗拱者,中国建筑所特有之结构制度也。其功用在梁枋等与柱间之过渡及联络,盖以结构部分而富有装饰性者。其在中国建筑上所占之地位,犹柱式之于希腊罗马建筑;斗拱之变化,谓为中国建筑制度之变化,亦未尝不可,犹柱式之影响欧洲建筑,至为重大。” “唐宋建筑之斗拱以结构为主要功用,雄大坚实,庄严不苟。明清以后,斗拱渐失其原来功用,日趋弱小纤巧,每每数十攒排列檐下,几成纯粹装饰品,其退化程度,已陷井底,不复能下矣。” 汉语中,城就是墙。如有内外,则内城为城,外城为郭。如有高低,则高的叫墙,低的叫垣。墙、垣、城、郭,可以都有,但不可能都没有。没有城墙的城市,就像没有屋顶的房屋,不可思议(引自易中天,《国家》)。 梁先生也曾在《中国建筑》之三“城市规划”中写道:“‘北京’,即‘北方的京城’,西方人称之为Peking。除了两个短暂的时期以外,北京一直是中国的首都。历经三次大规模整修之后,它最终定型于1553年——这一年的重建工作主要是在原来方城的基础上增加了‘外城’,从而将城市的中轴线延长至八公里。整座城市的构造基本呈对称状。街道设计以大都为基础,格网状的主干道将城市分为大的坊区,区内多数支干道为东西向。这种鱼骨状的街道体系一方面清晰地体现了主干道和支干道的不同功能,同时也使得所有房屋都能坐北朝南。这种体系的创建,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独具。” “城中心的天然湖区(即“海子”),也没能难倒设计师。设计师充分利用了它们的不规则形状,来弱化因过分强调对称而有可能导致的刻板印象,成功地为这座庄严的城市增添了意外的愉悦之感。” “初到北京城的游客穿过两侧建筑林立的街道时,突然走到了一个桥头,与他不期而遇的,是一片河岸蜿蜒的广阔水域,以及水域当中小岛斜坡上成片的绿荫。他会驻足或漫步在有着精雕细刻的汉白玉栏杆的小桥上,欣赏着如梦如幻仙境般的亭台楼阁,间或怀疑自己是否真的置身于聚居着三百多万市井居民的凡尘闹市当中。” 而今的北京城,不复古貌,一城之“魂”——墙,已在城市规划的进程中被拆的七零八落。中华门在1959年扩建天安门广场时被拆除,天安门外的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也先后被拆,而先生在多次与上级沟通协调未果后,不经失声痛哭。 1957年,北京市政府决定拆除东直门城楼,这也是唯一一座明成化年间雕梁画栋阁楼式的楠木建筑。对此,先生仍极力反对,但无奈政府批文已定。而后一星期,听闻先生都坐在东直门看着城楼默默不语。不知此时,先生的心中是否五味杂陈,回想起当年提出的背景老城墙改造计划:“城墙上面,平均宽度约10米以上,可以砌花池,栽植丁香、蔷薇一类的灌木,或铺些草地,种植草花,再安放些园椅。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的纳凉游息。秋高气爽的时节,登高远眺,俯视全城,西北苍苍的西山,东南无际的平原,居住于城市的人民可以这样接近大自然,胸襟壮阔。还有城楼角楼等可以辟为文化馆或小型图书馆、博物馆、茶点铺;护城河可引进永定河水,夏天放舟,冬天溜冰。这样的环城立体公园,是世界独一无二的……” ↑1908年的东直门 他在1960年代作出这样的预言:“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地对待它,它会生病的。北京城作为一个现代化的首都,它还没有长大,所以它还不会得心脏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病。它现在只会得些孩子得的伤风感冒。可是世界上很多城市都长大了,我们不应该走别人走错的路,现在没有人相信城市是一门科学,但是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是有案可查的。早晚有一天你们会看到北京的交通、工业污染、人口等等会有很大的问题。我至今不认为我当初对北京规划的方案是错的。” 夫子言之,吾等心有戚戚焉。城市发展、壮大,不论是从横向还是从纵向,城市都拥有了更高的楼宇和更宽阔的道路。诚如先生所说,城市的肌理和脉搏,是否早就不复存在了?还有多少人记得北京城曾经有”九门走九车”,朝阳门:走粮车;崇文门:走酒车;正阳门:走“龙车”;宣武门:走囚车;阜城门:走煤车;西直门:走水车;德胜门:走兵车;安定门:走粪车; 东直门:走砖瓦木材车…… |
|
来自: 昵称22551567 >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