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实的日本剑术格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真友书屋 2015-06-10


作者介绍



关于剑术的真实形态,今天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作答:

一、日本剑术格斗和剑道比赛的区别;
二、不同的历史时期,日本剑术格斗可能产生的变化;
三、真正的剑术格斗,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1
真实的剑术格斗
和剑道比赛有什么不同?

我们必须要先弄清楚,日本剑术(kenjutsu)与剑道(kendo)是两回事。一个是传统武艺,一个是现代竞技体育。两者的目的不同。剑术是为杀人之术,我们并不活在战时,也非冷兵器时代,剑术最初的意义,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目的了。而剑道则是对剑术技术的提炼,是在保留一些技术的同时,能够锻炼人的身体与心智的体育运动。这在现代,对我们来说,才更有意义一些。


剑道当中步法与对剑的运用方式,都与剑术有着很大区别。我这里只会简单地说一下一些比较明显的区别,具体的可以阅读山田次朗吉的『日本剣道史』(東京商科大学剣道部,1925;这本书主要以直心影流为中心,来思考剑术---剑道的变化),下川潮的『剣道の発達』(大日本武德会本部,1925;这本书主要着重于刀剑的操作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变化,从这样的角度来思考剑道的发展过程),富永堅吾的『剣道五百年史』(百泉書房,1972;这本是目前剑道史中最好的读物之一)等书去了解。

以剑道比赛来推演真实的剑术格斗,是会产生很多谬误的。


首先,剑道是有着护甲的,而竹剑的打击也远远不至于致命,所以在剑道比赛中会有「相面」(あいめん,即双方同时击中对手面部)这样的时刻出现。


剑道中不讲究、也不推崇格挡,抜き技,返し技,打ち落とし技等技巧已经被削减了很多。而在剑术中这些都会比较讲究,因为一个好的受け流し之后,可以立刻做出反击动作,如果不会格挡技术,就无法做出快速的反击,一旦被对手占得先机就很难夺回上风。


剑术在教学中,非常讲究形(かた)的重要性,形稽古(かたげいこ)在組太刀(くみたち)的教授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这些在现代剑道里面是缺失的。
剑道中的步法与身法,相对于剑术,是缺乏变化、近乎程式化的。

2
不同历史时期下
剑术格斗发生了什么变化?
剑术一直有着「介者剣術」(针对着甲者的剑术)与「素肌剣術」(针对平常服饰的剑术)的区别。前者主要是战场上的剑术,后者为道场中的剑术。
土桃山时代
江户时代以前的战国---安土桃山时期,剑主要是「足軽」(あしがる/ashigaru)等下级武士使用的。骑马武士一般使用长兵器,如枪、矛,薙刀等。只有在他们失去了长兵器之后,才会使用刀剑。也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大名不太重视剑术。即使同一时期,有很多因为剑术而著名的剑豪,如上泉信綱等人,他们也不仅仅会剑术——一般他们都精通很多种武艺。
这一时期,剑术几乎都是用于战场的「介者剣術」。剑术的终极问题是「如何在战场上击倒着甲的对手」。
攻击的重点部位在于「目?首?脇の下?金的?内腿?手首」(眼睛,脖子,肋下,胯部,腿内侧,手腕)等没有铠甲保护的位置。「介者剣術」的特点也很明显,他们的立姿当中会出现明显的沉腰动作,而剑先的位置也会相对比较高。比如塚原卜伝的「鹿島新當流」,就是典型的「介者剣術」。「天真正伝香取神道流」、「新陰流」当初也是十分特点鲜明的「介者剣術」。
户初期
到了江户初期,大型合战近乎绝迹,剑术作为大型战争中战斗术的意味逐渐消失。历史对剑术的需求也产生了变化。因为刀剑相比于其他武器的便携性,剑术开始盛行。此时剑术被与武士道、儒学联系起来,所有的武士都开始学习剑术。
「主君の馬前で亡くなること」
「いざという時に見苦しい死に方をしない」
居合术在此时受到重视,应运而起,开始广为流传。

原来的「介者剣術」,也被宗家们进行了部分改变,向着「素肌剣術」演化(但并不是所有的形都产生了变化)。剑术中的假想敌都不再穿着甲胄。剑术的打击部位开始变化,不再避开腰部,头部等原来有甲胄保护的部位。同时,剑术对精准突刺的硬性需求下降,针对上半身的斩切开始更多地出现。

之后,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剣術指南役」柳生宗矩提倡:
「剣術の個人の心を治めるという考え方は治世者の心に通じる」
在「剣禅一如」的理念影响下,剑术的修行即是自身的修行,稽古也被视为斩断己欲的过程。修行者要在剑术的修行过程中,获得“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冷静思考能力。这对于统治者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三代将军德川家光说道,「彼に天下を治める術を習った」(我从宗矩那里学到了治理天下的方法)。
这一时期,家光也开始推行「御前試合」,剑术发展十分兴盛。剑客们迎来了最为辉煌的时刻。
户中期
到了江户中期,元禄年間(1688~1704年),武士的生活开始糜烂,高水平的剑术修行者大为减少。幕府为了防止流派之间的恶性冲突,禁止了他流試合。剑术进入了衰退期。
这一时期,流派一般将其流祖神格化,流派的宗家将流派内的「秘伝の太刀」秘不相授,只传其子。也因此,宗家获得了对流派的绝对权力。这一时期,剑术理念常常与宗教联系起来,显得十分神秘深奥。剑术注重视觉与美的效果,近乎剑舞,练习剑术的剑客也可能被完全没练习过的人打败。
正徳年间(1711~1715)直心影流的長沼四郎左衛門国郷根据其父的思想,改进出了适合剑术训练的防具。这是剑术界的重大革命,剑术也开始重新振兴。到了幕末时期,几乎所有的道场都开始使用防具。
户后期
异国的船只开始频繁出没于日本近海。各藩藩主倍感压力,也开始推广以剑术为首的武术。著名的北辰一刀流新選組都处于这一时期。

但,防具的发明也一定程度上,对剑术形成了负面影响。因为防具与袋竹刀的保护,剑术也变得越来越竞技化,中村民雄在他的文章中很早就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另:需要说明的是,在江户时代,武士之间的私斗是违法的。如果必须要决斗,是需要向藩主(即大名)申请的。一般决斗是不可以用真剑的,除非藩主同意。

3
真实的剑术格斗
可能是什么样的?

真正的剑术格斗,一般情况都会在很短时间内结束。无论决斗双方姿势如何,采用什么样的剣術


或者構え(かまえ/kamae),终极目的都是为了「攻」与「防」。構え的调整意味着攻防侧重的转换,而这种转换在格斗中会是相当自然,随时都可能会发生的。不像现代剑道比赛,抱定中段或者上段就会用到比赛结束------剑术决斗中「構え」是非常变化多端的。一旦有一方的「防」被完全打开,那这场决斗差不多也就结束了。


以上都是对室外的格斗的描述。在室内,居合术是武士们真正可以依仗的技术,反应、拔刀的速度也决定了双方的生死——基本上谁先拔出刀,谁就利于不败之地。同时,小太刀术要比打刀更实用一些,因为小太刀相对来说不受天花板高度的影响,也更容易拔出。


电影『最后的武士』中有几段打斗场面还是比较真实的。我觉得其中拍的最接近真实的部分,应该是Tom Cruise对阵真田広之,Cruise几次连败以后,专心致志,最后两人打平的那一段。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很少见,更多的是一刀决定生死,因为剑士水平参差不齐。另:真田広之在最后Cruise砍空之后其实是有机会击杀对方的,图片略大,请回复最后的武士查看



当然,江户时代初期的剑术发展是十分迅猛的,这一时期大大小小的流派有700多个,所以出现各种匪夷所思的技巧也是十分可能的。他流試合/異種試合中会出现非常多的可能性。


比如小太刀对打刀,在电影『黄昏清兵卫』里面最后一幕就描写得还不错(当然,电影的整体节奏实际上是偏慢的,一般是没精力也没时间说那么多话的。另:『黄昏清兵卫』所有的打斗场面都十分写实,拍得很好,其中有一段我也做了GIF图,是主角用木棒施展小太刀术,对抗对手的打刀。图片略大,请回复黄昏清兵卫查看。



要说明的是,这里主角如果用的是真剑而不是木棒,对手早就在第一个照面被切断了手腕。当然,一般也没有使用长刀的剑士对阵小太刀时,走到面前才拔刀......)


当然,江户时代也有比较道场化的决斗,比如动画『混沌武士』第四集末尾,就是一个很道场化的一刀决死的决斗方式。



全文完


参考条目:

  • 日文Wiki 剣術

  • 中村民雄 『幕末関東剣術流派伝播形態の研究

  • 日夏弥助繁高『本朝武芸小伝』

  • 真田勘兵衛『剣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