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民族的始祖母方雷氏和彤鱼氏

 钟离绝遐之万语 2015-06-11

华夏民族的始祖母方雷氏和彤鱼氏

方雷氏与黄帝家族的关系

根据史书记载,炎帝、黄帝的先祖是少典、有?f氏。最早记载少典、有?f氏与炎、黄二族关系的权威文献是《国语》一书。《国语·晋语四》载:“昔少典娶于有?f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韦昭注引贾逵云:“少典,黄帝、炎帝之先。有?f,诸侯也。炎帝,神农也。……姬、姜,水名。成,所成长以成功也。”

《汉书人表考》卷一记载:“少典娶有?f氏,名附宝,感大电绕枢,孕二十五月,以戊巳日生黄帝于天水。”《水经注·渭水》也记载:“黄帝生于天水,在上??城东七十里轩辕谷。”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宋朝的刘恕在《通鉴外纪》中说:“少典国君之妃曰附宝者,感电光绕斗而有娠,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姓公孙。”这里所说的轩辕之丘是在今河南新郑市西北。

上述材料都可以说明在氏族联盟时代,少典氏和有?f氏是两个互为婚姻的古老部落。当时两个部落的婚姻状况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走婚阶段,并没有娶妻纳妃之说;所谓“少典之子”“少典国君之妃”的说法完全是后世附会之说。综合以上说法,我们可以这样判断:有?f氏(即方雷氏)部落的一名叫作附宝的女子和少典氏的一名走婚男子结合,怀孕后生下了一个儿子,因为是在轩辕谷生下的,便给孩子取名叫轩辕。所谓姓公孙不过是古人的伪托,根本无据可考。至于“黄帝”的称谓,就更是后人强加的了。

因此,“少典氏”是黄、炎二族的父族,“有?f氏”则是他们的母族。也就是说,“炎帝、黄帝两个氏族,是少典、有?f氏两个氏族之后裔”。

这个有?f氏,还有很多的叫法,其中比较让我们震惊的是有?f氏又称方雷氏。

另外,方雷氏与前面我们讲到的西陵氏极有可能是一个氏族。也就是说,黄帝的次妃方雷氏女节与黄帝的正妻西陵氏嫘祖很有可能是同族姐妹。这个氏族的居住地在有熊国的西部,同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认为嫘祖之“嫘”,方雷氏之“雷”,以及雷泽之“雷”,都是依水而作的一种同音异写。因为古籍所记载的“雷泽”就是泽。

方雷氏发明骨针和梳子

轩辕黄帝的第二妻室方雷氏是一位非常有心计的女人。嫘祖发明养蚕后,她发明了骨针。她把丝线穿在骨针尾部,缝起衣裳飞针走线,宫里没有人不佩服的。她所掌管的二十多位宫廷女婢经常蓬头垢面,因此每遇到重大节日,她总要把这些女子叫来,用她自己手指把每个女子头上蓬发一一捋顺。方雷氏为这些事经常发愁。有一年,发生了一场大洪水,替黄帝发明舟船的狄货,从洪水中捞回比胳膊还粗十九条大带鱼。方雷氏按照把石板用柴火烧热,把带鱼放在石板了,上下翻滚,不一会带鱼就烧熟了。狄货一口气吃了三条,鱼刺堆了一地。方雷氏随手拣起一根,折了一节,左看右看,非常美观,不由得用带鱼刺梳刷披在自己肩上的乱发。岂料不一会儿,蓬乱的头发被梳得整齐服贴。方雷氏惊讶地把这些带鱼刺暗暗收藏起来。

第二天她把这些带鱼刺折断成一扎长的短节,叫来她身边的所有女子,一人发给一节教她们如何梳头发。

开始,有的女子不会使用,鱼刺扎进头皮,有的则用力过大,一下子把带鱼刺折断了。此事虽然失败了,但方雷氏并没有放弃带鱼刺对她的启发。用什么东西能代替带鱼刺呢?方雷氏苦苦思索,日夜设想。有一天,她遇见黄帝手下专做木工的师父,她把带鱼刺拿出来,要求师父依照鱼刺模样做一把木质的梳子。几天后,一块木板作成一把带鱼刺式的梳子完成了。方雷氏一看笑着说,这刺比手指头还粗,简直像个耙地的耙子,这怎么能用来梳头发呢?但木工师父并没叫方雷氏失望。回去后他改用竹子给方雷氏作成了一把梳子,方雷氏看后,非常高兴。

中华民族妇女使用梳子时代从此就开始了——这就是梳子的由来。

  彤鱼氏发明筷子和烹调术

彤鱼氏是轩辕黄帝第三个妻室,她在黄帝宫里专管人们的饮食住行,有一年,黄帝宫里很多人因吃生肉,经常闹肚子。为这事黄帝手下的名医岐伯、俞夫想了很多医治办法,都未治好。还死了很多人。黄帝为此事经常闷闷不乐。

有年夏天,黄帝手下的打猎能手于则和彤鱼氏一起上山打猎。因天气热,他们钻进了一片茫茫森林。中午天气突变,一阵狂风过后,紧接着天空劈雷闪电。突然一个炸雷响过,森林起了大火。打猎队所有男女青年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原始森林积蓄的枯树又多又厚,一旦被火燃着,整个森林就变成火海,连野兽也逃不脱,打猎队更不例外。在这紧急关头,于则由于熟悉地形,突然想起半山腰有个洞穴,他带领所有打猎队人员全部钻进洞穴里。

浓烟滚滚,满山火海,火借风势,风助火力,火焰一展十几丈,森林各种树木被大火烧得不断发出劈劈啪啪响声。各种野兽的惨叫声,藏在洞穴里的打猎队男女人员,个个听得浑身打战,毛骨悚然,好不凄惨。大火烧了一天一夜,整个森林变成一片灰烬,满山散发着一股臭腥味。于则从洞穴口发现洞外不远一块大石板上,躺着两只野羊,一头野猪,散发出被火烧焦的肉腥味。由于饥饿,于则想冲出洞外看个究竟,被彤鱼氏一把拦住说:“大火才过,小心脚下的火灰的把你烧死。等火完全消失后,再出洞穴。”

打猎队男女呆在洞穴里,忍着饥饿,直等到大火彻底熄灭后,才小心翼翼走出洞外。

由于饥饿,于则首先跑到洞穴外不远的那块大石板上,把烧死的野羊用手一提,野羊全身碎烂,他又提起一只野羊腿,用鼻子闻了闻,除过焦味外,觉得特别油香。他撕下一块放进嘴里一吃,觉得比生肉味道好。于则连忙把两只野羊的前后腿全部撕下来,拿到彤鱼氏面前说:“这是烧死在大石板上的野羊,你尝一尝,特别好吃,彤鱼氏撕了一块,吃到嘴里,觉得味道确实不错。她叫大伙都来尝尝。

吃完后,彤鱼氏对大伙说:“这场大火过后,毁了树林,不知烧死了多少野兽。我们暂且不用去打猎了,分头上山去找寻被火烧死的猎物。”

彤鱼氏说完,又把被火烧熟的野羊肉,拿起来看了看,闻了又闻,对打猎队的男女青年说:“今后凡打回的各种猎物,先不要生吃,都可以先放在石板上烧烙,等烧熟后再吃。”

彤鱼氏这次上山打猎,虽然遭受了一次大火灾,人类吃熟食却从此开始了。

彤鱼氏回到黄帝宫,什么也不干,整天带领身边所有女子上山挖石板。不几天,大小石板摆了一大堆。彤鱼氏叫把每块石板都支架起来,从下面用柴禾烧。等到把石板烧热烧烫后,再把打回来各种猎物肉,用石刀切成薄片,放在烧烫的石板上左右翻动,连烙再炒。开始妇女们都用手翻动,谁知,石板烧热后,特别烫手,很多妇女把双手指头全都烧烂了。有些石板由于火力过大,有的烧破了,有的烧炸了。彤鱼氏并没灰心。她折了很多竹子,折成短节,用竹子棒棒代替手指翻肉、炒肉。对烧破烧炸的石板,经过细心琢磨,对于易烧破、烧炸的石板一律不用。专门派人上山去挖耐火烧的石板。不多久,所有大小先民点(村落)都采用石板烧肉炒肉吃。

人们都纷纷议论说:“嫘祖教会了我们养蚕,人人有衣穿。方雷氏创造了梳子,教会了我们梳妆打扮。彤鱼氏又给我们教会了用石板炒肉吃。我们只有好好听从黄帝的话,来报答她们对先民的恩德。”大概这就是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采用烹调、烹饪,使用竹棒当筷子的开始吧!

传说,黄帝部落的先民们,从吃上熟食肉后,疾病大大减少。轩辕黄帝为彤鱼氏、方雷氏各记了一大功,并叫仓颉把这些发明创造记在功劳簿上。历史进展到今天,世界各国都认为唯独中国的饭菜好吃,中国的烹调技术很高。科学家也发现用筷子夹取食物,牵涉到肩部、胳膊、手掌、手指、手腕等30多个关节,50多条肌肉的运动。这对大脑、关节、肌肉的刺激锻炼十分有益。所以,用筷子进食有益于健康。特别是对儿童。这是中华民族一大文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