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在不少人的印象中,贵州可能是属于比较落后闭塞的地方,不会有太多的文化传承和历史遗迹,因贵州而产生的“夜郎自大”、“黔驴技穷”等流传很广的成语更是将很多人对贵州的印象导入误区。但在参观了贵阳市内的甲秀楼后,这种印象或许会有所改观。
著名古楼阁甲秀楼位列中国九大名楼(其他八座分别为:黄鹤楼、岳阳楼、镇海楼、大观楼、烟雨楼、望江楼、鹳鹊楼和太白楼),它矗立在贵阳南明河中的万鳌矾石上(这块石头酷似传说中的巨鳌)。从古到今甲秀楼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葺。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1598年),明万历年间贵州巡抚江东之(1573—1620)于此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清代贵阳八景之一的“鳌矾浮玉”即为这座立于贵阳南明河鳌矶石上的甲秀楼。甲秀楼历经四百多年的风吹雨打而仍旧矗立不倒,它是贵阳历史的见证,也是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甲秀楼作为明代古建筑,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现存的甲秀楼建筑是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
甲秀楼景区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浮玉桥;第二部分甲秀楼主体建筑、;第三部分翠微园。浮玉桥头立有石木牌坊,牌坊中央设有“城南遗迹”四个大字,桥上建有“涵碧亭”。
我觉得,甲秀楼至少有以下2个看点:
1、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这种构造在中国古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楼高22.9米,飞甍翘角,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塑花石栏杆,翘然挺立,烟窗水屿,如在画中。登楼远眺,四周景致,历历在目。浮玉桥如白龙卧波,全长90余米,穿过楼下,贯通两岸。桥上有涵碧亭、水月台,桥南有翠微阁,遥相呼应。
2、明清以来甲秀楼便是文人骚客聚集之处,高人雅士题咏甚多。现楼内古代真迹石刻、木皿、名家书画作品收藏中,清代贵阳翰林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为一绝,比号称天下第一长联的昆明大观楼长联还多26个字。这幅长联概括了山城贵阳的地理形势及历史变迁。抄录如下:
上联“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茫茫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衢;迢速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那中原半壁。却好把猪拱箐扫,乌撒碉隳,鸡讲营编,龙番险扼,劳劳缔造,装构成笙歌闾,锦绣山川。漫云竹壤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
下联“数千仞高凌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滚滚惊涛挽住。忆秦通棘道,汉置牂牁,唐靖且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销磨了旧迹千秋。到不如成月唤狮冈,霞餐象岭,岗披凤峪,雾袭螺峰,款款登临,领略这金碧亭台,画图烟景。恍觉蓬州咫尺,频呼仙侣话游踪。”
甲秀楼位于现在的贵阳市中心,在贵阳停留的话话一、二个小时就可以游览,如果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去看看甲秀楼及周边的夜景也是非常漂亮的。
浮玉桥头立有石木牌坊,牌坊中央写有“城南遗迹”四个大字。牌坊的造型和雕刻都很精致。
牌坊四根立柱的两侧都用一只倒立的狮子作为护撑,这种风格是极为罕见的
楼额“甲秀楼”三字,系宣统年间谢石琴所书。十年动乱中散失,后寻回刻有“秀”、“楼”二字的两块,另据过去照片,配写“甲”字,按原式样悬挂楼顶层外面。
清代贵阳翰林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堪为一绝,悬挂在甲秀楼一楼的入口处,比号称天下第一长联的昆明大观楼长联还多26个字。
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这种构造在中国古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楼高22.9米,飞甍翘角,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塑花石栏杆,翘然挺立,烟窗水屿,如在画中。登楼远眺,四周景致,历历在目。
桥上有涵碧亭,桥下有涵碧潭、水月台,桥南有翠微阁,遥相呼应。
浮玉桥下的涵碧潭,一只白鹭静静地站立,让人想起诗人许芳晓吟唱涵碧潭的诗句:芳杜洲前春水生,碧潭相映数峰青。盈盈细草裙腰色,随着游人绿进城。
甲秀楼夕照
浮玉桥如白龙卧波,全长90余米,穿过楼下,贯通两岸。
甲秀楼夜色
甲秀楼是闹市中一处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区内古色古香,景区外高楼林立,入夜后灯火辉煌,人影晃动,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聚焦点,在现代文明中闪烁着历史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