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艺录】书之妙道,神彩为上 ■曹元伟

 人比九月黄花 2015-06-12


曹元伟 中国书协会员,邳州书法院院长,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曹元伟 临王羲之《远宦帖》斗方 省别具,足下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南朝齐王僧虔《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王僧虔把神采奉为书法艺术之极,此言可谓不虚。倘若一件书法作品只见笔重墨黑,满纸剑拔弩张,或曲曲缠绕,通篇不变,实不足观。“形质次之”并非不要形质,形质是神采的载体,动人的神采只有靠高超的笔墨技巧、优美的结字、合理的章法才能完成。


  古今书论家对于神采的研究尽管尚未形成体系,但都有或多或少的涉及,有的虽然未提及神采二字,但其论述都与神采息息相关。王羲之《书论》说:“夫书字贵平正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欹有侧有斜,或大或小,或长或短。”分明是说优秀的书法作品应该具备的条件。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中又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此等书法何来神采可言。一幅成功的绘画作品要有浓淡、疏密、远近、主次、明暗等对比,书法亦然。创作书法作品,必须使用丰富的艺术语言。书法作品不仅仅是汉字的呈现,在呈现的过程中,大小、粗细、收放、浓淡、虚实、欹正、纵横等的矛盾对比更是不可或缺。书法作品中的矛盾,在不同书体中的对比程度是不一样的,比如楷书和行草书,楷书中的矛盾对比偏弱,行草书就相对强烈。以天下三大行书为例,《兰亭序》和《黄州寒食帖》,前者属于行楷书,对比不是非常明显,但对比却无处不在,特别是在粗细、疏密、大小方面的对比,为后人所称道。后者介于行楷和行草之间,对比强烈,疏可走马,密不缝针。《祭侄稿》属于行草书,它在墨色对比上较前两帖略胜一筹,这是由于书家当时心情悲愤,对于笔墨不加考量所致,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它天下第三行书之美誉。纵观古今书法名帖,尽管风格各异,但无一例外地都在使用制造矛盾的手法,有了这些矛盾,才使得它们神采飞扬,经久不衰。


  在书法创作中使用矛盾对比时,最忌讳的是机械运用,并不是写一个大字再写一个小字,写一个粗的再写一个细的,这样的作品只能让人生厌,绝无美感。矛盾的对比,可观可感,属理性操作,尽管笔墨技巧是书法作品神采的载体,但它绝不是书法艺术的全部,只是这部分可以量化而已,要使作品尽显神采,抒情写意为要旨。诚如蔡邕《笔论》中所说“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方可臻于妙境。



曹元伟 草书横幅 湖里荷花百顷田,湿香如雾绿如天。会须尽剪青芦叶,顿放花光到客船。阮元一首 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杜牧一首 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颜仁郁一首 早雁忽为双,惊秋风水凉。夜长人自起,星月满空江。李益《水宿闻雁》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