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化与受伤的城市文化

 云在青天ysz 2015-06-14

城市化与受伤的城市文化

作者:倪邦文







  我们正在进行着一场巨大的革命——工业化、城市化。在大规模的城市化面前,我们到底应该有怎样的心理准备?城市的建设和改造应该有什么样的思路和规则?我们为之骄傲的中华文化传统在旧城改造中是否面临间断这类问题,在当下轰轰烈烈的城市化面前显得有些迟缓和乏力。但是,对于那些在城市改造中遭受巨大创伤的城市文化和临近文化孤本的城市来说,探讨城市改造和建设进程中如何保护城市文化及其特性,则永远为时不晚。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延伸,城市创造和容纳了几乎人类文明的全部。人类在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中,在不断的繁衍、聚集、迁徙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城市,并依托城市积累了人类的几乎全部文明。
  城市文化若从广义上讲,可以分为物质的城市文化和非物质的城市文化这两种。物质的城市文化是指有形的物质设施,包括建筑物、马路、公园等,它们是城市风貌的展现。非物质的城市文化包括城市家庭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制度层面的文化,也包括生活方式、休闲娱乐方式等,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特征、一种气质,或者一种灵魂,这种特殊的文化品位和精神气质,构成了城市独特的灵魂魅力。
  建筑是城市的风貌,是城市的外观,是城市文化的容器,也是城市物质文化的集中体现。城市的物质文化可以是点(单独的建筑物),也可以是线(历史街区),还可以是面(历史旧城)。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由于其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相关历史环境风貌的关联性而魅力永久。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中国的城市正在策动一次集体反攻,以大拆大建的姿态,把一座座历史建筑、一个个历史记忆毁为永远难以复原的瓦砾,城市中的文化遗产日渐被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历史难以保留绝版,传统已经成为绝唱。
  可以说,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旧城改造”、“危旧房改造”使历经千年风雨的大型古代城市遗址遭到远比战火和自然灾害更为严重的损害。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不无忧虑地指出:“急功近利的旧城改造方式,使历史街区遭受灭顶之灾。片面地求变、求洋、求大的心态,使一些历史名城风貌荡然无存,欧陆风盛行,导致千城一面。”
  据载,我国已知的地上地下不可移动文物就有四十余万处。但国土面积只有中国十七分之一的法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普查已确定全国二百多万处保护项目。当欧美国家旧城保护范围可以达到80%乃至100%的时候,中国有资格以完整城史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只有丽江和平遥(《绝版中国:受伤的城市和它们的文化孤本》)。
  中国保存完整的古城已屈指可数,即使曾经令无数国人骄傲和令世人赞叹的北京城也已完全面目全非了。
  让我们来看看前人是怎么描述北京的。美国建筑学家贝肯在《城市建设》中称:
  在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单项工程可能就是北京城了。这个中国城市是作为封建帝王的住所而设计的,企图表示这里乃是宇宙的中心。整个城市深深浸沉在礼仪规范和宗教仪式之中……它的(平面)设计是如此之杰出,这就为今天的城市(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宝库。
  丹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罗斯穆森(S.E.Rasmussen)在《城镇与建筑》中称:“整个北京城(平面设计)匀称而明朗,是世界奇观之一,是一个卓越的建筑物,是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马可·波罗面对八百年前初建的北京城赞叹道:“它的设计精巧美观,实非语言所能描述……它的建筑艺术巧夺天工,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著名作家林语堂在旅居巴黎时创作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中如此充满了对北京的追怀:
  巴黎和北京被人们公认为世界上最美的城市,有些人认为北京比巴黎更美。几乎所有到过北京的人都会渐渐喜欢上它……它的难以抵御的魅力恰如其难以理解和描绘的奥秘。
  可是,这么一座充满魅力的北京城在轰轰烈烈的建设热潮中就此被拆掉。“拆掉一座城墙,就像挖去我的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我们承袭了祖先留下这一笔古今中外独一无二的遗产,对于维护它的责任,是我们这一代人所不能推诿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为保护北京城楼和城墙四处奔走而无果,郁闷而死。
  北京古城被毁灭得如此之快恐怕是梁、林夫妇始料未及的。城墙被拆了,四合院被拆了,胡同被毁了。老城不保,皇城焉附?如今的紫禁城已逐步成为高楼下的盆景了。
  北京尚且如此,其他城市则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了。如今,不管你走到哪座城市,你都能看见豪华的办公楼、宽阔的马路、巨大的广场、大片的草坪、新移栽的小树……洋化的格式,洋化的名称充斥眼帘。“商业街+饮食街+仿古一条街+美国小镇+英国乡村+德国庄园”的城市格局绝不在少数。历史缺席了。传统的民族文化不自信了。城市虽已更新,但已千城一面,并且魂不附体、形神皆散。历史的脉络已割断,传统的神韵已消失,留下的是一座座受伤的城市。
  传统不再、经典难求。难怪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已成为摩肩接踵的劝业场,难怪乔家大院、周庄水乡已成为人们追寻历史记忆的稀有场所。中国人都已经难以在自己的国土上找到具有独特气质的城市记忆和家园之梦了,况外国人乎?难道要让来自纽约、东京的朋友看我们的钢筋水泥玻璃房吗?
  我想起二十年前的一次旅游经历。那是在沈从文著名的小说《边城》的原型所在地——湘西茶垌镇。该镇位于湘、渝、黔三省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中,一群光屁股小孩在尽情地嬉水。河边一排排吊脚楼宁静地守候着无声流逝的河水,渔夫木船撑竿划桨,这一切都跟梦想中的田园生活一模一样。我从一位大嫂那里借了典型的湘西背篓和斗笠,对着黑乎乎的吊角楼照张相。大嫂难为情地对我说,这吊角楼多难看呀,你看我们那边新的农贸市场修好了,照那个吧。我哭笑不得。
  如今,我们的城市又何尝不是那样?我们的很多官员、规划师和开发商又何尝不像那位大嫂那样自豪地介绍新开发的景观?
  新的建筑多是商业性的、时髦的、没有精神内涵的。我们并不是简单地否定新的建筑,但新的城市肌体若与历史的肌体在文化基因即文脉上没有必然的联系,则肯定是一种失败的建筑。冯骥才先生说,一个城市的形象是它个性的外化,是一个城市精神气质可视的表现,是一个地域共性的审美,是一种文化,绝不只是一种景观。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地域多样,每个城市都有着独特和鲜明的城市形象。可惜,现在我们的六百六十个风情各异的城市形象基本上都消失了,即使有也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很难呈现出一个整体的城市形象。
  非物质的城市文化更多的是指一种文化符号,包含城市的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民俗习惯、生活方式、地域人的集体性格等,它们是城市内在的灵魂与本质。除了有形的建筑物,无形的文化也是区别城市形象特征的重要因素。中国城市与美国城市、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北方城市与南方城市,之所以有区别,就在于其内涵的差异。以大气著称的京派文化和以洋气见长的海派文化是区别北京和上海两种地域文化的最大特征。同样,代表着厚重朴实的黄土文化的西安与代表明快灵秀的岭南文化的广州,喊着川江号子有着码头文化特色的火爆的重庆和细致精巧玲珑剔透宁静含蓄的江南水乡苏州,都无不透露出含有各自的自然地理、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特征。
  但无形的文化也往往与有形的建筑物互为依存的。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的涵义已不仅仅是建筑物本身,而是与北京人的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密不可分的。很难想象,没有了四合院和胡同,还能有京韵大鼓的神韵和卖豆汁的吆喝声,也很难想象在一个现代化的广场上能够让天桥的杂耍和叫卖声真正重现、长盛不衰。没有了八百里秦川文武胜地、嵯峨的城墙、慷慨激越的晨钟暮鼓及气势恢弘的各类古迹,西安还能有喝西风、吃泡馍、吼秦腔的壮烈?没有了小桥流水黛瓦白墙,还能有不紧不慢的老人靠在大樟树下悠然自得地听着苏州评弹?北京的四合院没了,南京的六朝街区没了,上海的里弄也快没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象征城市形象的建筑物没了,城市的记忆就丧失了,城市文化的整体符号也就没了。“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的那种氛围怎么去体会呢?“烟花三月下扬州”、“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记忆又到哪里去找呢?
  城市文化应该如何传承与积淀?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脉发展过程,关键是如何去描述、整理、规范、重塑,来重新构建文化。有些城市是有其传统精神的,提炼城市文化基因有助于城市文化的建设。潍坊是一座不大的城市,但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它充分发掘风筝、剪纸字画、板桥故居等历史文化资源,将历史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特别是风筝文化完美结合,以风筝为主题的雕塑广场,令人耳目一新,并在每年九月举办潍坊国际风筝会。国际风筝会让潍坊走向了世界,也让世界走进了潍坊。杭州扩展了西湖。西湖是杭州的灵魂。沿着曲院风荷,北起灵隐路,南至虎跑路,开辟了一条新的杨公堤,因纪念明中叶杭州知府杨孟瑛主持开挖西湖而得名。杨公堤是与白堤、苏堤齐名的“西湖三堤”之一,串联起曲院风荷、金沙港、杭州花圃、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和花港观鱼等著名景点。一片林中湿地烟雨氤氲,茅乡水情在一片草荡后若隐若现,背后是烟雾飘渺的青山。一湾秀水,把我们带到了文化的积淀之中。这里有近代戏剧家盖叫天的故居,有元代文学家张雨的“黄篾楼”和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子久草堂”等二十三处历史文化景观。杨公堤营造出了一种亲水、亲山的环境氛围,形成独特的“堤在水中,水在堤中”的景致。人文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与整个西湖无缝相接。杭州的文化得到了梳理,文脉得到了延伸。
  我国的城市化正在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日新月异。每座城市都在拆旧建新,每座城市都在迅速扩大。在这过程中,旧城保护、城市规划、城市趋同、城市发展、城市生态等一系列问题,都与城市文化密切相关。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所有的文化遗产都有时间的跨度和历史的深度,对时间和历史保持敬畏和尊重,谨慎地对待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如果一定要在大拆大建毁灭古迹之后来证明我们的创造力,那不是真正的智慧,反而将会被历史证明:这是一代真正的蠢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