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塔是泉州古城的独特标志和象征,也是我国现今建筑最高、年代最古老的一对石塔。提到东西塔,就会由泉州的俗语“站着像东西塔,躺下像洛阳桥”使人联系到洛阳桥。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梁式海港大石桥,以造势宏大、技艺高超和独特的石构平梁、筏形基础的造桥技术被誉为“海内第一桥”、“天下第一桥”,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
东西塔的传说 据说这东西两塔是由师徒二人主事,师傅起东塔,徒弟起西塔,建到塔尾,却一时下不来,于是,师傅展开一把雨伞跳落下来,徒弟看见师傅这样做,也展开一把雨伞跳落下俩,结果徒弟却摔作肉饼。原来师傅用的是布雨伞,跳落下去就像降落伞,慢慢地着地,所以平安无事;徒弟用的是纸雨伞,一跳落下去,纸伞就破,结果徒弟摔死了。所以人们就说东塔神西塔鬼。这本是无稽之谈,没有根据,但它说明了一个道理,真工夫要真学到手,盲目模仿有时会走入死路。泉州有一个古话叫做:“跟师傅跳落去“,大概就是来源于这个传说,其实这只是一个寓言。 洛阳桥的传说 (一)、蔡端蔡端,本府为官 洛阳桥的的传说故事,比东西塔更加带有神话色彩。宋朝时候,泉州和惠安交界的所在,有一条洛阳江,江上没有桥,只有一个渡口,叫万安渡,要过洛阳江就要渡船,很不方便,这地方又靠近入海口,江面开阔,风大浪大,十分危险。传说当年真武大帝也就是泉州人供奉的玄天上帝公,在他得道成仙之时,曾将自己的肚肠扔入洛阳江,年久月深,上帝公的肠就变做蛇妖,腹肚就变成龟精,龟蛇二妖不时在洛阳江上兴风作浪,渡船常被狂风恶浪锨沉水中,过往人等无端死于非命,后来,蛇妖龟精被上帝公降伏,所以上帝公的形象为手举宝剑,脚踏龟蛇。 在龟蛇未被上帝公擒去之前,有一日,洛阳江万安渡一只渡船载着过渡的客人正摇到江中,突然间狂风大作,一时昏天暗地,原来是蛇妖龟精再次作怪,渡船随时都有翻船的危险。这时,一个人趴在船头磕头祷告:“天公祖,海龙王,有灵有怪,保庇一船商量百姓平安过江,年冬岁月,定会孝敬三牲果盒……”水仍涌来,将整条船托起又放落,正在这危急关头,突然天空一声霹雳,传来一个声音:“蔡大人过江,不得惊动,各路妖人休得阻拦,违者五雷驱除!”蔡大人是谁?一船人没一人姓蔡,惟见船舱内角头静静地坐着一个妇人,身怀六甲,将近顺月。妇人自己暗暗在想,我夫家姓蔡,果若我腹肚内怀的是男孩,日后会得出头做官,一定叫他在洛阳江造一条桥,让百姓平安过江以报天公祖相保庇之恩。 那妇人后来果然生下一个男孩,取名蔡襄,字君谟,号端,人就叫他蔡端。蔡端“十年寒窗苦读,一举成名天下知”,高中进士。 蔡端虽在朝为官,但他心中记挂着建造洛阳桥的愿望。有一日,蔡端陪同皇帝游赏御花园,看见一群蚂蚁在运骨头,想出了一条妙计。他暗中买通太监,用蜂蜜在芭蕉叶上写字,芭蕉叶上用蜂蜜写的字,被蚂蚁歇停得密匝匝。当皇帝走近芭蕉丛时,随口念出:“蔡端蔡端,本府为官。”蔡端一听皇帝念出声,急忙跪下磕头:“臣蔡端叩谢圣恩。”蔡端将当年老母怀孕过洛阳江遇险,下愿造桥之事,一一上禀。经过蔡端再三请求,皇帝便钦点蔡端为泉州府,即日起程,离京回乡,建造洛阳桥。 (二)、观音妈助桥钱 蔡端用计策使皇帝恩准他回家乡泉州做官,目的就是要建造洛阳桥,可是建桥,没钱不行。虽然士农工商都愿出工出力,各处乡里老大、地方绅士也踊跃捐钱捐物,但是造一座搭桥,工程浩大,所需钱粮是一笔很大的树木。 南海普陀山紫竹林观世音佛祖,一日慈驾路过泉州,得知蔡端造桥欠钱,没法动工,便按下云头请出土地。土地公即现身拜见佛祖。观世音问清详情后,便对土地公如此吩咐一番。隔日,洛阳江上便出现了一只小船,船头站立着一位美丽的上女。只听小船上艄公喝道:“列位过往客官听着,这位千娇百媚的小娘子千金许诺,谁人有办法用办法用银用钱掷着她,就是和她前生有约今生有缘,她就情愿嫁给他。没妻室的嫁他做妻,有妻室的嫁他做妾。”这消息传遍了整个泉州城。一连三日,洛阳江边人山人海,钱银花去几十车成百车,还是没人扔到船上的娘子。 观音妈把钱银从水里、船里收起来,是要统统移入泉州府,给蔡端造洛阳桥用的。钱收后,观音佛祖就要驾云回归南海,谁知节外生枝。吕洞宾是有名的散仙,那一日,正好云游来到泉州,见到观音妈化做凡女引人捐钱,他便化为算命先生,给一个叫韭菜成的担葱卖菜的小贩三文铜钱,让他去扔船上的娘子。韭菜成扔两次不中,第三次扔时,吕洞宾暗中喷了一口气,铜钱不偏不倚,正好扔到小娘子。观音妈灵指一动,知道是吕洞宾捣的鬼。此时韭菜成向江边跑去。观音妈拂尘往韭菜成身上一指,韭菜成一再倒退,最后退到石壁,后背就势粘在石壁上,变成一仙石佛,就是泗洲佛,有人叫泗洲公,永远嵌在石壁中,和观音相对望。而吕洞宾化作一阵清风,溜之大吉。 蔡端有神明扶持,有人出钱,有人出力,就开始动工造桥了。哪知江深水阔,水流湍急,大石小石填落去,老是填不满,江边的桥基一造,风浪一来,顿时推倒。 (三)、谁人下得海 蔡端没钱造桥,遇着观音妈相助,钱是有了,可是水深浪大,桥基纳不下,桥墩造不起来。蔡端想,水是龙王管的,我是朝廷命官,向龙王求助也是为民请命,上合天意,下恤民心,于是便动手写了一张“黄牒”。而这张牒文要派什么人送去呢?蔡端为此闷闷不乐,借酒浇愁,最后跌坐在公案桌后面。众衙役以为蔡大人要升堂,急忙站班,蔡端心里只想着向海龙王送公文的事,不觉脱口而出:“你们谁人下得海?”之间一衙役应声而出:“禀大人,小人夏德海。”蔡端以为这个衙役是自愿去送牒文的,所以命他前往。 夏德海此去九死一生,众人为他办酒菜送行,夏德海想到家中的老母妻儿,难以下咽,但盛情难却,夏德海举起酒杯,连续干了几大杯,见天色已不早,就拿着那粉“黄牒”,告别众人,一步三摇,向海边颠来……一到海边,夏德海酒性发作,头重脚轻,倒头便栽落下去,忽然听到大喊一声:“黄的换做红的。”夏德海醒过来。只见手里的“黄牒”有人给换作红纸了,便跑到衙门。蔡端见夏德海回来,接过红纸,看来看去,才发现上面隐约写着一“醋”字。蔡端想,我请海龙王退潮三日,助我一臂之力,他却回复一“醋”字,这到底是何意?此时,夏德海将自己去海边的情形一一说给蔡大人听。蔡端想了想才明白,这“醋”字是一个“酉”字边上“廿一”再加一个“日”字,这分明就是海龙王答应我在廿一日的酉时退潮!于是,就定在二十一日酉时动工。 中国古时节一日分十二个时辰,子时是半夜,午时是中午,酉时就是傍晚五点至七点这段时间。到廿一日酉时,只见洛阳江果然潮水退尽,露出海底,蔡端抓紧这个机会,指挥千军万马,挖土、扛石、纳基、打夯,连续打拼停人不停工,终于将所有的桥基纳好并且将桥墩一层一层的垒起来。 海龙王为帮助蔡端造桥,退潮三日。可是三日短暂很快就要到期,桥墩还没法全部造好,打好的石头用完了,一时石料紧缺,众人力气没处使,大家火烧眉毛。在这时,吕洞宾出现了,来助蔡端一臂之力。吕洞宾将拂尘一挥,洛阳江边山顶的石头顿时变做猪母,从山顶一只一只走下来,走到桥墩边就倒落下去,一只叠一只,又变做石头。其中有一只老猪母比较笨,半路跌一倒,走到最末尾,等它跑到江边,桥墩已经起好了。这时潮水也淹起来,它就顺势倒在江边,仍变做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叫做猪母石。泉州人有句俗话:“平平路跌死老猪母”,大概是说这回事。 泉州关于历史人物、名城名胜的传说故事,数不胜数,蕴涵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间理想,到处闪烁着闽南人民的智慧光彩,点亮了泉州历史的光辉灿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