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丸子出生后,从医院回到家的第一餐饭。奶奶坐在餐桌前,很郑重地跟我说:“我们不要打孩子一个指头,也不要骂她一句,好吗?”
我有点惊讶地看着奶奶,没想到一个农村老人会这样说,对能否做到也表示小小的怀疑。奶奶指着我先生说:“孩子的爸爸,就从来没有被动过一个指头,也没有跟他说一句重话。你感觉怎么样?”
先生工科出身,却投入传媒行业,25岁做编辑部主任,29岁做主编。我们结婚以来一直商商量量过日子,从来没有红过脸。
我立刻觉得很有信心,高兴地说:“那我们就来试试吧。”
转眼间,丸子7岁了,我们全家的确做到了没有动她一个手指头,没有说一句重话。而丸子也没有出现被溺爱过度的痕迹,她性格温和而活泼,专注力强,能一个人看两小时书、画3小时画也不觉枯燥。她很能交朋友,无论大人小孩,还是小狗小猫,都是她的好朋友。
回想起来,在丸子还是小婴儿的时候,我们最关心的不是她的智力发展,而是在吃饭、睡觉、拉屎和游戏这4件小事上,投入了源源不绝的爱和耐心。
丸子一直是母乳喂养。我没有要求她养成定时定量的习惯,只要她表示要吃,我就喂她。按需哺乳本是造物主给我们的礼物,但现在很多人把这种自然的法则给丢掉了。
我特别喜欢哺乳时那种血脉相连的感觉,心里常常希望她快点儿饿,好享受那甜蜜的时光。因此,她几乎没有因为要吃奶哭过。那些故意要小孩子饿一会儿才给满足的说法,我当时觉得道理似乎说得通,但太难做到。别说对小婴儿,就是大人,我也没有办法玩“延迟满足”这样的小心眼。
从丸子出生开始,我先生就负责哄她睡觉,那时我就可以很放松地洗个澡,看个书,看个碟,最多的时候还是睡觉;婴儿半夜醒来由我负责,因为她大多数时候需要的是母乳,而且男人的身体特点是刚强而脆弱,半夜骤起对心脏等器官不好。
这样分工之后,我和先生都对对方心存感激,对自己那半份照料工作都感觉比较轻松。所以,小丸子面对的,总是一个愉快的、反应迅速的照料者,她的所有要求都能及时得到满足,她无须用哭声、更尖厉的哭声来声明她的要求。
说到拉屎拉尿,我认为纸尿布真是全天下最伟大的发明。孩子可以减少多少次哭泣,增加多少酣眠?当妈妈的可以多睡多少安稳觉,并因此延长多少寿命?全世界可以少用多少洗涤剂?阳台上再也不出现万国旗,家里再也没有那个因为要洗无穷无尽尿布而万念俱灰、满脸怨念的人。
因为总是对丸子作出积极的应答,因为有很多时间与她游戏,给她讲故事,读书,到了两岁,已经可以明显看到一个获得爱的满足之后的孩子。她可以很专心地看书搭积木,因为从来不担心爸爸妈妈奶奶会离开她;她也不必用各种不当行为,比如故意弄坏一个东西,故意发出尖叫来引起你的注意,因为她抬起头来,眼睛总是接触到关爱的目光;她非常喜欢交朋友,从大人到孩子到小狗,都是她的好朋友,因为她获得的交流和相处的经验总是愉快的;她见到好朋友,会主动去问好和拥抱,她的礼貌发自内心。上幼儿园,她也没有什么分离焦虑;在所有的小朋友都哭着喊着要妈妈的时候,她开始找老师聊天。
很多人问我如何做到给孩子源源不绝的爱和耐心,答案其实很简单。父母在工作的时候聚焦工作,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心无旁骛;尽量采取让自己轻松和放松的育儿方式——比如用纸尿布,让孩子睡婴儿床,适当给孩子配方奶粉,购买一些可靠的辅食制品而不是自己辛苦去做——你的愉快状态就能给孩子最有能量的爱。
当然,还要学习,有4本书对我帮助很大。
松田道雄的《育儿百科》,详细地告诉你每一个月婴儿的变化和照料方式,潜移默化地告诉你正确地爱自己爱婴儿的方法,是每个东方妈妈都应该必备的育儿圣经。
王东华的《发现母亲》,告诉你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孩子乃至民族的未来,就在母亲手中。
孙瑞雪的《爱和自由》和《捕捉儿童敏感期》,告诉你儿童有个内在的精神胚胎,我们应该用爱和自由来呵护它;告诉你孩子为什么爱吃手,为什么总是把桶呀、瓢啊往头上套……孩子以上的行为其实都是在学习。
当然,最重要的是夫妻和谐、家庭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