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丰润趣文化----古城的寺庙

 汉沽老潘 2015-06-17
         丰润古城历史悠久,更是个被众多坛、祠、寺、庙拱卫着的县城。寺庙既能反应一个地方的文化和历史,也是这个地方的习俗、人文精神和民风展示。笔者曾与好友天昌认真的计算过,仅按清·光绪版的《丰润县志》上录入的坛、祠、庙、观,就有117处之多(按光绪年间丰润版图,丰润县境含现在的唐山路南、路北、丰南、开平、唐海及现丰润县全境之大)。括号版主已著文祥介,现只把丰润城周边和城内的一些坛、祠、寺、庙、观分外围、瓮城和内城三部分介绍,共计42座。


     一、外围的坛、祠、寺、庙以县城周边三里为计共22座:
     1、南极庙:在南关;2、药王庙:在南关;3、东岳庙:在南关外朱庄子;4、玉皇阁:在南关外;5、天宫寺:城西南三里;6、善心寺:在城西关;7、观音庙:在西关;8、雹神庙:在城西关;9、三义庙:在西关;10、灵官庙:在城北三里披霞山;11、真武庙:在城北三里披霞山;12、碧霞元君祠:在城西北河西路东;13、七圣祠2座:一座在南关、一座在北关;14、龙王庙2座:一座在西关、一座在北关;15、八蜡庙:在城东门外;16、马神庙:在城东南隅;17、社稷坛:在城北约一里处;18、风雨雷神坛:在城东南约一里处;19、先农坛(内设农神庙):在城东;20、邑历坛:在北门外。



    二、瓮城共有庙4座:
    1、忠武(岳飞)庙:在南瓮城内;2、火神庙:在西瓮城内;3、真武庙:在北瓮城内;4、观音庙:在东瓮城内。



   三、城内的寺庙共计16座:
    1、关帝庙:亦称关帝阁或老爷阁,在城正中心;2、文庙:亦称孔庙,在城内东南城县衙对面(即现今丰润宾馆所在地);3、文昌阁:开始建在文庙西侧,后建于东南隅城楼上;4、节孝祠:在文庙西;5、魁星楼:在文庙东侧;6、石佛寺:在城内西南丰盈仓,即大仓;7、马神庙:在城内西南丰盈仓;8、宏法寺:在城内西北后卫;9、城隍庙:在城西北后卫;10、财神庙:在城内西北后卫;11、娘娘庙:在城内西北后卫;12、三代庙:在城内西北;13、马神庙:在县衙署马号内。14、福神祠:在县衙东;15、土地祠:在县衙大门东侧;16、狱神庙:在县衙大门西侧。


    丰润古城方园不到半平方公里的地面上,竟然有着这么多的坛、祠、寺、庙拱卫着,也许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对这些寺庙早已不感什么兴趣了,总是习惯的认为是古人愚昧和无知,其实不然,它诠释的是润泽大地的历史和人文精神。

    一、它反应出了勤劳勇敢的丰润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殷切期盼和向往。为什么要供奉着诸多的神灵呢?中华民族是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民族,人民热切的期盼着生活富足和幸福,因此,把这种美好的愿望都寄希望于先祖和神灵的佑护上。如:丰盈仓(即现在的大仓),本来是存放粮食的库仓,取名“丰盈”寓意此地粮食多产丰盈富足,在此地建石佛寺,石与食同音,让佛保佑此地平安,颗料归仓。

    二、人们期盼着得到苍天、大地和神灵的佑护,过上太平、安定、吉祥、美好的生活。由于历史和发展的原因,古人对大自然和人生命本身的认知很有限,就是我们到了现今无比昌明的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和防范也还只停留在低级阶段,更不用说是古人了。人类要发展,社会要进步,除了人类自己要增强改造大自然征服大自然的能力之外,更需要在精神上有个寄托,需要有安全感,需要得到来自外界的佑护,自然的就把这种安全感都寄托在冥冥中那些具有神秘色彩的神灵了。

    三、是人类的一种感恩和回报精神的体现。时代总是在进步的,社会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也从愚昧逐步走向睿智,但人们没有忘记曾给予自己关爱和保护的大自然,感谢苍天和大地,感谢先祖和神灵,人灯的这种感恩与回报情结化作实际行动的突出表现就是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尊天敬地祭拜先祖和神灵。

    四、是对美好道德风范、优秀品德、传统和习俗的继承与发展。生活在现今时代的人都知道:凡是被后人们供奉的神灵和先祖,都是被人所赞颂的,都是为了后代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有的还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人们通过祭祀活动的形式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和追怀,是通过这种活动继承和发展他们的美德。丰润人自古崇文尚武,县城正中心的关帝阁,是丰润城内修建最早,建筑规模最为宏伟的建筑之一,它供奉的是我国历史上被历代帝王追封为“武圣大帝”的三国时期的蜀国大将关羽,人们敬重他的“仁勇”和“忠义”,而称关帝阁为“老爷阁”,这足以说明人们对他的敬仰;城东南的孔庙,其占地面积和规模比关帝阁还大,里面供奉的先贤、先儒、名宦、乡贤及忠义、孝悌之人士达300多位。人们就是要通过对他们的美好品德教育后代儿孙要向他们学习,要他们为道德楷模,继承他们的美德,传承他们的精神,建设好丰润---自己的家乡。

     五、是教化民众的需要。历朝的历代统治者都需要用一种让全体民众都认知的精神和信仰来规范民众的言行,教育民众奉行良好的操守,尊守法度,做好臣属,而中华民族都认同儒、佛、道教所提倡的忠、教、仁、义、礼、智、信,要求民众要品行端正、修身养性、积德行善等得到众多人的认同,正是这种上下都认同的道义,让丰润人自古文风昌盛,忠义风行,城内西街的“仁义胡同”、城外东关的“状元街”都是很好的道具,使得这里千百年来才俊之士层出不穷,栋梁之材不胜枚举。

    六、反应了丰润人尊重客观事物的良好品质和古老的精神风貌。生活在天地之间,面对着高山和流水,人是不能没有敬畏之心的。如果人们不敬天,不按天道行事,不遵循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苍天的惩罚;如果人不敬畏大地,反其道而行之,大自然更会灾害不断;如果人不知道敬重自己,那就是自绝其后。千百年来,人类在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而聪明智慧的丰润人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明白什么是天道与王道。文能安帮武能定国,建文庙用以兴文,建高阁供武圣倡导为武之道;县城西、北均在还乡河绕行而过,就在此处建龙王庙敬河水;按自然方位天四个瓮城建四座庙佑护县城;丰润背依燕山,多为平原,江山社稷为重,民以食为天,所以建社稷坛、风雨雷神坛、先农坛、邑历坛和雹神庙;人兴畜旺方能有富足生活,又建马神庙;还根据我国历史和民间的传说,修建寺庙供奉神驱灾避邪,如药王庙、真武庙、灵官庙、南极庙、宏法寺、财神庙和碧霞元君祠等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丰润古城才有了初一、十五隆重祭祀关老爷,每年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城隍爷巡城等重大的祭祀活动。这些活动就是教育人们要行善事,要心有敬畏,立地三尺有神灵,要想人不知,除非莫为,为人者绝对不能胡作非为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否则就要受到报应。

    七、是丰润经济经发展和人生生活水平的重要体现,更是勤劳智慧的丰润人聪明才智的体现。建设这么多的寺庙,没有能工巧匠是不行的,没有强大的经济作后盾也是不行的,

    而今,丰润古城的这些坛、寺、庙、祠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人为的拆除了,但我们作为丰润的人心中是不能忘记这些场所彰显的精神和教育意义的。



[ 本帖最后由 田雨HXH 于 2009-6-28 03:11 编辑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