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化处世篇

 西湖谐人 2015-06-19

 

像豪爽,等到醉时,胡言乱语,吐呕遍地,无礼冒犯,失态献丑,醒来就不胜懊悔。要明白中国人的劝酒灌醉,都是把被灌的人当成呆子看待,你又何必自以为海量而 气雄一时?

    安不将息,病时悔。人在疾病之中,都有很好的忏悔,只可惜病一好转,就全忘了。名利的计较,琐屑的操劳,不加节制,不稍安息,必须等到生病,才开始后悔。如果没有病时就想想生病之苦,许多尘心焦思,就减去了一大半。

    27、晏殊

    27、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几铭》出自《铭刻琐记》【原文】

    小饭防噎,硅行虞跌。

    巾有角垫,衣存衽缺。

    惟忠与孝,则罔摧折。

    【译文】

    吃零嘴要防止噎着,漫步行走要担心跌倒。

    头巾上有角垫,虽衣服尚在,袖口却残缺了。

    只有忠与孝,却没有受到摧折。

    28、欧阳修

    28、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家诫》

    在《 家诫》中真诚地表达了嵇康以儒家名教教子做人处世的思想。《 家诫》指出:“人无志,非人也”。不仅把“立志”看作做人的基本要求,而且把立志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 家诫》所指的“立志”是儒家所反复强调的“士志于道”,即做一有德君子。在为人处世方面,《 家诫》要求子弟要善处浊世,小心谨慎,“凡行事先自审其可,不差于宜”。凡遇到“心所不忍”之事,当“密为济之”,凡事要讲仁义、礼让、谦恭、廉耻、忠烈。以为教育子弟惜身爱命、 明哲保身是相当重要的。在外要少管别人闲事,尤其是不要打听他人的私事;要敬远长吏,不可与之交往过密;言语“不可不慎”,因为言多语失,祸多由此生;要注意交往中的礼节,不要强劝人酒,也不硬要人劝酒,拿起酒杯,表示出醉熏熏样子就够了,千万不能“ 困醉”,以免“不能 自裁”。《 家诫》中指出:“寿夭之来,生于用身;性命之遂,得于善求”。为了保全生命,必须学会保全性命的人生智慧,只有明智之士才能 明哲保身 。《 家诫》中的这些思想,大多是针对魏晋之际政治动乱不安、社会风气污浊,以致祸乱频仍,朝不保夕的现象而阐发的,其 明哲保身的家教思想后来在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中得以发挥。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译文】

    “玉不雕琢,不能成为器用;人不学习,不会通晓道理。”

    玉作为一种物质,有它不变的常性,虽然不把它雕琢成器用,

    它也不失为玉,人的习性是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而改变的,

    不学习就成不了君子,反而会成为小人,难道这不值得认真思考吗?

    29、蔡襄

    29、蔡襄(宋)

    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谟,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专家,权相蔡京的从兄。原籍福建仙游枫亭乡东垞村,后迁居莆田蔡垞村,1030年(天圣八年)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号忠惠。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福州五戒》

    嘉祐二年(1057年),蔡襄第二次知福州的时候颁发了《教民十六事》。其主要内容有:教民监督、告发官吏的不法行为;教民参与市场的管理,鼓励民众告发市场上的诈骗者以及伪劣产品等;官吏不得擅自带兵搜围人家,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