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 上周一,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落幕,这意味着又有一批学子要奔赴大学的校园了,考生和家长们除了焦急地等待分数之外,目前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无疑是孩子应该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心理解读: 大学专业的选择通常要兼顾各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必须综合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遵循自己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心理学的理论中,兴趣作为动机的一种,能够给行为提供巨大的能量和动力,激发求知欲、促进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毫无疑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大学四年会过得更加愉快! 第二,考虑自己将来想从事的职业。高考不是终点,大学才是人生的起点!大学的专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所以,高考生入学前就应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初步的规划!美国霍普金斯大学(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心理学教授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是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他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职业兴趣理论”。这一理论主要从职业兴趣的角度来探索职业选择的问题,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职业兴趣与人格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性。迄今,“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仍然是最具影响力的职业选择理论。 霍兰德教授将职业兴趣划分为6种基本类型:实践型(R型,喜欢动手操作类工作)、研究型(I型,喜欢研究类工作)、艺术型(A型,喜欢有想象力的、设计类工作)、社会型(S型,喜欢与人交往类工作)、管理型(E型,喜欢有影响力的、有挑战性的工作)和常规型(C型,喜欢遵循规章、有条理的工作);每一种类型都有相应的人格特征和典型职业,高考生可以通过相应的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或非正式测评工具)来测查自己的职业兴趣,从而指导自己的专业选择。 第三,结合社会的需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时期,社会亟需的专业人才无疑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另外,专业报考中的“冷门”和“热门”也应该理性对待。热门也许意味着就业前景好,但据媒体报道,法学、生物、计算机等高考报考“热门”专业却连年就业爆冷。冷门也许意味着工作机会少,但是同时一个萝卜一个坑,竞争相对缓和,你更有机会做到前列。高考生需要明白的是,再冷门的专业也有做到行业第一的成功者,再热门的专业也有找不到工作的待业者。所以选择专业切忌以冷热为指标,关键还是遵循自己的兴趣、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理性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