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忆事情【情感散文】

 三清书屋 2015-06-19

 

 


 端午忆事情


 文:清源

今晚的夜空还算静谧,从课堂出来,信步走上了书馆靠窗的位置。打开那扇白天紧扣的百叶窗,迎进习习凉风,迎进西边几点忽明忽灭的星光,倚着雪一样白的墙壁,听着夏夜里的虫鸣,我不由的想到了远方的亲人,心莫名的莫名的颤抖起来。或许是端午节将近的缘故吧。
  
  随手拿起桌上那杯未喝完的铁观音,茶的香味已经淡了,也凉了。
 
  喝在口里,润入心房,不由也起了一丝丝的凉意。在这安静的夜晚,回想起这些天莫名的烦躁,想找人倾诉,但终究还是没有去。于是就在一杯茶的陪伴下,在品一杯茶的时光中,让烦躁渐渐的平定。作为一个他乡之客,茶既是我物质的寄托,也是我精神的寄托。当然,有时苦闷难解,茶也无法起作用的时候,我心中最早想到的就是远方家里的亲人。不论我在外受了多大的委屈,在那一个温暖的港湾中,我那颗游离在外的心,总能获得最大的慰藉。尤其是在这个端午佳节来临之际,心中这颗远在异乡的心早已躁动不安矣。轻轻的摇着手中的茶,望着茫茫的夜色,虽然一度烦躁的心绪已经飞到九霄云外,但一想着今年的端午又是自己一人度过时,多少有种独在异乡的愁绪。自从远离故土求学异乡,我已经忘了自己有多少个端午没能与家人一起度过了。这些年来,我总是平平常常不以为然,但夜深之时,心又无故起了波澜,此情有谁知?
  
  我时常羡慕那些在离家很近读书的同学。他们能在端午或周末时,能感受到家中袅袅炊烟的气息,体会到家人看似啰嗦而又充满爱意的叮咛。当然,这对我来说,羡慕的同时,也只能努力的在脑海里翻找那些往年端午节与家人共度的画面,以此来安慰自己的思念之心罢了。
 
  端午节的缘来,我觉得不用多说了。但对于这个节日的各地大同小异的风俗,却很值得我回味,尤其是家乡的端午。
  
  记忆中每年端午前的一两天,村庄里的人都是忙碌的。奶奶总是在这期间拿着小镰刀外出采摘过节用的艾蒿和香茅。而我最喜欢提着个大的菜篮子蹦蹦跳跳尾随其后,并以最快的速度接过奶奶递过来的艾蒿和香茅。这两种植物在村子外的田埂或坡地上绿油油的一大片,所以并不难找到。前些天上街突然发现竟有卖这两种植物的,而且4-5元一小束不等,不由有点惊奇。我喜欢这两种植物,它们散发的香味让人闻之神清气爽。所以逢端午,家家户户都要在屋檐插上几小束的艾蒿香茅。据说这有清邪除讳的作用,能给人带来好运。至于是否真的如此,长大后的我没有考究过,但儿时的我对此却是深信不疑的。此外,我还时常见奶奶或村子的邻居们还把艾蒿和香茅晾干后,扎成小扫把用来打扫屋子或是用火点燃把屋前屋后都熏一遍。奶奶说艾蒿和香茅的气味还能驱蚊子哩。于是我便对这两种平凡而又神奇的植物充满了敬意。在我心中,我觉得他们朴实,不浮华,总是以最本质的东西来熏陶我们简单而又美好的生活。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似乎总和“吃”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在中国像端午这样的传统节日里。在端午节中国人最喜欢的食物定非粽子莫属了。现在一到端午,走上大街,随处都可以闻到粽子的香味,而且粽子的种类繁多。我这远离家乡且喜欢吃粽子的人也会经不起诱惑而买上几个解馋,但却感觉异乡的粽子没有奶奶制作的好吃,也没有我喜欢的那种味道。虽然它们的用料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奶奶包粽子的手艺在我们村里可是数一数二的。每年的端午,奶奶总是自豪的包揽裹粽子的任务。无论是从箬叶的采摘、清洗浸泡,还是糯米的精心淘洗,或是最后到粽子的包裹蒸煮等程序,她都做得一丝不苟。奶奶几十年的农田耕垦,手已经粗糙且结了厚厚的茧。我时常触摸过奶奶的这样一双手,就像山上饱经风霜的老松树皮一样硌人。但就是这样一双手,一个个精美的粽子在她的手上不到一会功夫就如一件件艺术品一样在我的眼前呈现。有如拱形的四角粽子,有三个棱角的,还有漏斗形的。粽子的味道也多样,有我最喜欢的红豆粽子,有用植物灰碱水泡糯米包的粮粽,还有纯净的糯粽等。看着这些小巧玲珑的粽子,我总忍不住拿起来一一细看,仿佛自己是在鉴赏古玩奇珍似的。有时我也会学着奶奶的样子学裹粽子,而奶奶也总是很耐心的教我。虽然最后我裹的粽子会很难看,但奶奶还是笑着说我做得不错。每当这时,我不经意间发现奶奶岁月镌刻在额上的皱纹都会笑出优美的弧线。粽子裹好后,在经过一段漫长的等待中,熬熟的粽子一出锅,香味四溢。我就会迫不及待的开吃,这时奶奶总说:“慢点,慢点,小心烫着了”。奶奶包的粽子糯米软而粘性十足,且还带有新鲜箬叶的清香,味道好极了,以致让我觉得这就是当时最美味的食物了。
  
  在尝过粽子的美味后,接下来就是去看村里人准备的赛龙舟了。由于我家处于库区地带,所以一出门几十步远就是水库了。所以每年的端午村里都会集体组织一次龙舟竞技。逢此时刻,岸边也早已站满了男女老少。五条龙舟上的青壮年早已准备就绪。只听一声锣鼓响,五条一字排开的龙舟在鼓声中如箭一般穿浪前行,如蛟龙一般腾游水面,其身后不断的翻滚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此时岸上也不甘示弱,众人都为他们认为可以取胜或落后的龙舟尽情的呐喊,声音一阵高过一阵……
 
  但是近几年的端午,家乡的龙舟竞技也渐渐的少了,原因是年轻的都外出打工或是求学外地。而作为后者,我虽在所处之地也看过几次龙舟竞技,但却总也找不出曾经的感觉,所以常常只是远远驻足一瞥就走开了。
  
  咚咚咚……..书馆子夜的钟声把我从遥远的回忆中唤醒。窗外原先的几颗星星已经睡去,昏黄的灯光下,唯有虫声依旧。此时我的心异常的平静,深深的夜里,吹着夜风,我仿佛闻到了空气中飘来了家乡粽子和艾蒿叶的味道,听到了耳边仍回响着龙舟竞技时的鼓声和呐喊声………
  
  我想不管是幻觉也好,现实也罢了。只要心中仍有对故土的眷恋,有对亲人的牵挂,走得再远,终究也走不出那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心。
  
  清源2015年6月17日
 

美人儿边框 - 萍水相依 - 萍水相依的博客美人儿边框 - 萍水相依 - 萍水相依的博客
欢迎你进入三清书屋的360个人图书馆

http://www.360doc.com/myindex.aspx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