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遇上黄梅天】有种虫竟然在你的食物里“撒野”?!

 haosunzhe 2015-06-20

端午,古代又称“卫生节”,家家户户扫庭院,挂艾草,悬菖蒲,驱魔辟邪。这究竟是风俗习惯还是真有科学道理呢?《名医大会诊》栏目用三组实验来验证:实验时,实验人员佩戴上测试用的手套,把手伸进养蚊笼中,观察10秒内裸露部分停留多少只蚊子,从而判断驱蚊是否有效。


结论如下:



可见,艾叶浓度越高,驱蚊效果越明显哦。农历五、六月份的艾叶富含的艾油最多,效果也更好哟。这个夏天不妨把艾叶悬挂到干燥后,煮水擦身吧:)




6月15日,上海正式入梅,天气湿热烦闷,但对于陆续复苏的昆虫却是繁衍生息的大好时节。因为昆虫最适宜的滋生环境就是现在这样:温度25-30℃,湿度70-80%。因此,这个时间里,更要注意保持干燥哦!



这家家户户都有的虫子究竟是什么呢?

给大家一个提示:它喜欢吃火腿、白糖、坚果、面粉、中药等等,也是个“吃货”。


《名医大会诊》节目来到两位嘉宾丁丁和伏玟晓的家里实地勘察、检测,果真找到了不少!吓得两位花容失色!那么对于这个虫子,我们该如何避免呢?锁定15:45上视新闻综合频道《名医大会诊》,节目里面见分晓!



丁丁家



伏玟晓家


此外,这会儿也正值杨梅上市,很多人惊恐杨梅中的小虫子,专家提醒,这种小虫子叫果蝇蛆,与苍蝇蛆并不划等号,果蝇蛆往往存在于水果中,比较干净,如果不小心吃进体内,不必过于担心,因为我们的胃酸(ph1.5左右)足以消化溶解,就当这些小虫子是蛋白质补充吧。尽管如此,吃进体内还是件挺恶心的事,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建议吃之前用盐水浸泡驱虫


胃酸真能消化昆虫吗?《名医大会诊》节目来到上海瑞金医院,再次用实验来说话。实验时,以PH1.5浓度的盐酸代替胃酸,同时注入有蓝色指示色的胃蛋白酶,模拟胃内环境,取同等大小的肉块,放进瓶中,分别记录24h小时、 48h小时、72小时后瓶内的变化。


结果如下:



究竟72个小时后,肉块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尽管胃酸可以溶解大部分的昆虫,但有时候寄生虫的虫卵却会成为漏网之鱼,在肠道破壳而出,从而寄生在人体内!而虫卵进入人体的主要方式就是食物!究竟哪些食物更易感染寄生虫虫卵,现场专家为您罗列三大危险食物!其中之一居然是这个季节大家都爱的小龙虾!小龙虾里有什么健康风险?怎么吃才安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