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夫子: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意境阔远、景色秾丽、感情深挚。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夫子:风荷吟唱,相思如梦来。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 《苏幕遮·露堤平》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相宜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计归期早。梨花落尽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夫子:梅尧臣在艺术上主张「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首词用「平」「烟」「萋萋」,状草之形;用「碧」「嫩」「翠」,状草之色;又用映衬手法传写出草之神与情,或实或虚,都鲜明如画,历历在目。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苏莫遮冒》修:「‘苏莫遮’西域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后用为词调。 曲辞原为七言绝句体(如张说的《苏摩遮》五首),以配合《浑脱舞》。近人考证,苏幕遮是波斯语的译音,原义为披在肩上的头巾(俞平伯《唐宋词选注释》) 《新唐书·宋务光传》载吕元泰上唐中宗书曰:「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为《苏莫遮》。」可见此曲流传中国尚在唐玄宗之前。后衍为长短句。敦煌曲子词中有《苏莫遮》,双调六十二字,宋人即沿用此体。 《词谱》卷十四谓「宋词盖因旧曲名另度新声」,误。此词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三作「别恨」。又名:《古调歌》、《鬓云松令》、《云雾敛》、《般涉调》等。 《苏幕遮》词牌,原本是指从古高昌传来的「浑脱」舞曲。「浑脱」是「囊袋」的意思。据说,跳舞时舞者用油囊装水,互相泼洒,唐人称之为「泼寒胡戏」。表演者为了不使冷水浇到头上、脸上,就戴上一种涂了油的帽子,高昌语叫「苏幕遮」,因而乐曲和后来依曲填出的词就被称为《苏幕遮》了
律 范词欣赏:标准体【苏幕遮】宋·范仲淹(62字八韵) 上阕 『仄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第一【意群】)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含烟翠。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第二【意群】)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下阕 『仄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第三【意群】)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第四【意群】)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 1.标准体【苏幕遮】的【主韵律】特征明显,统一是五字句的单仄入韵,句号结尾。[3] 2.【主格律】是三、七字句的双仄促韵,逗号结尾。 3.『』表示宜对仗或对偶;标准平仄谱的「中」表示「可平可仄」,其它平仄一字不可易。 比较原词谱: 仄平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平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表示可平可仄。(韵)前的字表示韵脚。前后阕无异,四仄韵。名字来自一种少数民族服饰。) 诸位诗友还觉得哪首《苏幕遮》更得你心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