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彩陶知识4_ 彩陶鉴赏行家为何少

 百眼通 2015-06-23

  彩陶出现虽已8000余年,但清代以前所有的古玩书籍里,根本没有彩陶的影子,因为仰韶文化的彩陶直到1921年才从泥土里被挖掘出来。所以,传统的古玩世家,没有彩陶鉴赏这一遗传。20世纪20年代以来,也仅只有考古学者,在挖掘时才研究彩陶。因彩陶的历史价值、文化密码没有被重视、被解密,所以,彩陶世人至今少见。
  新中国成立之后,彩陶的考古研究仍局限在专业人员之间。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彩陶的发掘逐渐增多,涌现出了一批年轻的学者。但彩陶研究谜语太多,依然没有出现权威学者。民间收藏家也少有真正收藏并研究彩陶者,故彩陶鉴赏行家极其稀少。
  博物馆彩陶仅是点缀
  从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来看,一些著名的大城市博物馆数量极少的彩陶展品,当年是靠文物部门的行政调拨,目的是充实中国古代陶瓷展品, 填补彩陶展品空间。由于数量少,没有引起大都市博物馆已功成名就的专家们的青睐,没有成为他们新的研究专题。不少年轻一代的陶瓷专家,因没有前辈专家的研究传授,不敢把一生学术的“赌注”全押在研究彩陶上。所以,各大城市博物馆少见有专门研究彩陶的专著问世。面对市场经济,彩陶这一蕴含着最多、最深、最广的古代文化气息的载体 ,依然没有通过经济价值来体现出它的文化价值。从而使得一些急功近利,围绕着权威走的古陶瓷专业研究人员,远离它、冷眼旁观它。此外,彩陶在古玩圈也没有得到它原应有的文化经济地位。
  彩陶出土其实并不多
  曾有古玩圈人士认定:彩陶由于甘肃等地近二十年来出土太多, 当地农民都不当一回事,故彩陶少有经济价值。事实上呢,真正见诸报端上的彩陶出土数字,也仅数万件。与宋青白瓷等宋民窑瓷,明清民国的民窑青花、粉彩瓷的存世量相比,彩陶出土的存世量少之又少。如今收藏陶瓷的收藏者,谁没有数件数十件清末民初的瓷器。假如全国各地的近百万古陶瓷收藏者,每人都想收藏一件彩陶的话:一是不可能,彩陶数量没有这么多;二是彩陶的身价绝对会飙升,肯定会成为稀罕之藏品。因为彩陶是中国陶瓷文化的源头,真正收藏研究历代古陶瓷的行家,假如家里的收藏橱里没有一件源头藏品———彩陶,那只能说明他缺少追踪历史文化源泉的修养与胆气,收藏的文化底子薄弱。
  新一代文化学者已介入研究
  值得欣喜的是:个别新一代的40岁上下的历史、文学、考古学者已介入彩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一套《中国彩陶文化解密丛书》,作者大部分是在西北地区工作的青年学者。彩陶研究由于彩陶缺乏文字记载,没有研究传统,对每一位介入者都是一门新学科。基于以上特点,彩陶研究更需要有否定传统的研究陶器的勇气,更需要有艺术想像力、文化创造力。故彩陶研究存在着极大的文化想像空间与施展才华的空间,这也是诱惑年轻一代文人学者的火苗。
  所以,不管是任何有陶瓷鉴定研究资历、声誉的专家, 假如他没有碰过彩陶,他就不是一个完美的古陶瓷学者,因为彩陶、商周青铜器、晋唐书画等,都是中国几千年来古文化的标志性器物之一。
  古玩圈少有彩陶行家
  古玩圈中,曾听到两则极其有趣的趣话: 有所谓的“懂行者”竟把彩陶分类于贵族使用的和平民使用的两大类。试问,新石器时代后期的母系社会,还属于原始社会,阶级还没有产生,哪有贵族与贫民之分?还有的不懂装懂者靠推理“大胆断定”:彩陶底部真品应有刻画记号。试问,当时文字还没有产生,个人还没有姓名,原始的“艺术家”还没有这种个人意识,哪来的个人化的刻画标记?
  中国真正的彩陶鉴赏专家少之又少,可能仅在大西北几个博物馆或大学里;其次就是在出土地区工作过的考古工作者。至少在大上海,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彩陶权威专家。仅有为数极少的收藏家和学习研究者而已。不过,他们的收藏研究也会渐渐露出醒目、惊人的成果。
  追寻历史的步履,寻觅远古的奥秘。最古老的彩陶,预计将会成为新世纪最新鲜的陶器研究话题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