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长江中游河道治理
2015-06-23 | 阅:  转:  |  分享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写本)





















建设单位:长江航道局

评价单位: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四月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录



目录

1.0建设项目概况...................................................................................1

1.1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1

1.2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已有工程回顾性评价............2

1.3建设内容......................................................3

1.3项目建设方案比选..............................................9

1.4与相关规划合理性分析.........................................11

2.0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21

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23

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24

3.1建设项目污染源分析...........................................25

3.2环境保护目标.................................................30

3.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36

3.4环境保护措施.................................................40

3.5事故风险分析.................................................45

3.6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49

3.7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49

4.0公众参与.........................................................................................51

4.1公众参与的实施...............................................51

4.2调查结果.....................................................55

4.3公众意见反馈和采纳...........................................59

5.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60

6.0联系方式.........................................................................................61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建设项目概况

1

1.0建设项目概况

1.1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

1.1.1项目建设地点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位于城陵矶至武汉河段内,全长约53km,工程地理位置

见图1.1-1。河段左岸属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右岸属于湖北省咸宁市。



图1.1-1工程地理位置图

1.1.2项目建设背景

长江干线航道是全国内河水运发展和建设的重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水

运的发展和建设。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

意见》(国发(2011)2号),意见提出要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

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2011年6月,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提出,

“十二五”期长江高等级航道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干线航道提前5年基本实现规划目

标。2012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十二五”长江干线航道建

设方案的批复(发改基础〔2012〕1526号)》,提出要加快长江水运发展,充分发挥长

江“黄金水道”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突出重点、分布实施“十二五”规划航道项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建设项目概况

2

目,稳步推进长江干线航道整治工程建设,航道通航条件明显改善。长江中游赤壁至潘

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已经列为“十二五”长江干线航道建设重点项目之一。

《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规划城陵矶至武汉河段的航道尺度3.7

(深)×150(宽)×1000(曲率半径)米,可通航由3500吨级油驳船组成的万吨级油运

船队,利用自然水深通航3000吨级海船。根据《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要求,

长江航道局2012年编制了《长江干线航道建设规划(2011~2015年)》,规划对城陵

矶至武汉段航道通过实施赤壁至潘家湾河段、界牌河段、赤壁至潘家湾河段等长河段系

统整治工程,巩固完善3.7×150×1000米航道尺度。

长江中游宜昌至湖口段,全长900km,属平原河流,航道蜿蜒曲折,演变频繁剧烈,

有近20处碍航浅滩制约着航道的通过能力。其中位于城陵矶至武汉航段的赤壁至潘家

湾河段内就有3处碍航浅水道,分别是陆溪口水道、嘉鱼水道、燕子窝水道。三峡蓄水

之后,这三个水道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利调整,为维持航道条件的稳定,这三个水道

先后均实施了航道整治工程,然而,由于三峡工程的影响程度加深,加上整治工程本身

力度偏弱,赤壁至潘家湾河段的航道条件仍不稳定,需实施后续工程措施完善已建工程,

巩固已取得的工程效果。长江航道局拟对赤壁至潘家湾河段实施航道整治工程。

1.2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已有工程回顾性评价

本河段的已有工程包括陆溪口水道整治工程和嘉鱼至燕子窝河段整治工程。

⑴陆溪口水道航道整治工程

陆溪口水道整治工程主要内容为:新洲筑坝工程、中洲护岸工程和直港进口挖槽工

程。

①在新洲右侧(靠直港)边缘修建一条鱼嘴坝,上端沿新洲边缘平顺上延,把头

位于挖槽区中上部;下端穿过窜沟,将窜沟出口封堵。

②在新洲脊部建一条洲脊坝,上端在距鱼嘴顺坝坝头766m处两顺坝相连接,下端

仍穿过窜沟,对窜沟中部进行封堵。

③格坝位于洲脊顺坝和鱼嘴顺坝中间,全长291.5m,其作用是连接两条顺坝,增

强坝体稳定性和促进新洲头部淤积。

④在窜沟上口部位建一条锁坝,坝长690m,顶高程16.2m。

⑤在中港凹岸的中洲上半段修建护岸工程,阻止中港凹岸的崩塌,以保持中洲岸

线稳定。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建设项目概况

3

长江中游陆溪口水道航道整治工程于2003年6月委托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

计院编制完成《长江中游陆溪口水道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并报湖北省环境保

护局审批;2010年5月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湖北省环境保护厅鄂环函[2010]294

号文对本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进行了批复。

⑵嘉鱼至燕子窝河段整治工程

嘉鱼至燕子窝河段整治工程主要内容为:复兴洲头及左边滩守护工程,复兴洲头及

左边滩采用护滩带、护岸、封堵窜沟的工程措施,防止洲头低滩的切割、后退,有利于

复兴洲头高滩部分岸坡的稳定,防止复兴洲左边滩鱼高滩之间残留窜沟继续向上游发

展,维持嘉鱼左汊和中夹的分流比,以维持嘉鱼水道左汊现有航槽的稳定;燕子窝新滩

守护工程,燕子窝新滩采用护滩带的工程措施,并在心滩头部前端设置300m防冲墙,

防止心滩头部的冲刷后退;燕子窝右槽进口护底工程,燕子窝右槽采用护底带的工程措

施,控制右槽的冲刷,以维持左槽的稳定。

《长江中游嘉鱼至燕子窝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由湖北省环境科

学研究院于2004年8月编制完成,湖北省环保局2004年10月25日以鄂环函[2004]

340号文予以批准,本项目于2010年元月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湖北省环境保护厅于

2010年2月对本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进行了批复,

1.3建设内容

1.3.1建设规模

整治目标:赤壁至潘家湾河段整治目标为:在已建工程的基础上,通过工程措施,

完善已建工程,并遏制航道不利变化趋势,改善航道条件。

⑴建设标准

航道等级:Ⅰ级航道。

航道尺度:3.7m×150m×1050m(水深×航宽×弯曲半径),水深保证率为98%。

通航代表船队:通航由3500吨油驳组成的万吨级油运船队;利用自然水深通航3000

吨级海船,并延长通航期。

⑵设计参数

设计水位:当地航行基面上1m,陆溪口水道为14.178m(黄海高程,下同),嘉鱼

水道为13.56m,燕子窝水道为13.21m。

施工水位:设计水位上3m。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建设项目概况

4

1.2.2工程建设方案

1.2.2.1航道整治方案

⑴方案一

①陆溪口水道

中港左岸高滩守护工程:在中港弯顶端已建守护工程的基础上下延对中洲未护高滩

岸线的守护,长度1007m。

左岸护岸加固工程:对左岸1936m长的已建中洲护岸进行加固。

②嘉鱼水道

护县洲左缘高滩守护工程:对护县洲左缘高滩进行守护,维持当前中夹进口宽度,

守护长度1696m。

复兴洲洲头低滩护滩带工程:在复兴洲洲头低滩修建一纵一横两道护滩带,适当恢

复低滩高程。

●JT#1护滩带轴线长1068m,轴线30米范围内抛石1.5m厚;

●JT#2护滩带轴线长240m,轴线30米范围内抛石1.5m厚。

●JT#3护滩带轴线长350m,轴线30米范围内抛石1.5m厚。

左岸护岸加固工程:对左岸蒋家墩至石家村一带1200m长的已建护岸进行加固。

③燕子窝水道

燕子窝心滩头部护滩带工程

在已建护滩带防冲墙前沿,修建一纵两横护滩带,通过轴线抛石适当抬高水下低滩

高程,加强对分流区宽浅断面形态的控制。

●YT#1护滩带轴线长1735m,轴线30米范围内抛石1.5m厚;

●YT#2护滩带轴线长271m,轴线30米范围内抛石1.5m厚;

●YT#3护滩带轴线长534m(包括200m的勾头段),轴线30米范围内抛石1.5m厚。

右槽已建护底带修复加固工程:对右槽进口水毁较严重的两道护底带进行修复加

固,恢复已建护底带的功能,维持其稳定,限制右槽的进一步发展。

●YD#1护底带加固工程轴线长531m,轴线抛石体顶宽3m,顶高程10.55m(黄海

高程);

●YD#2护底带加固工程轴线长420m,轴线抛石体顶宽3m,顶高程10.55m(黄海

高程);

右岸护岸工程:守护护底带根部岸线,守护工程长877m。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建设项目概况

5

左岸护岸加固工程:对左岸上河口至七家村一带2656m长的已建护岸进行加固。

平面布置图见图1.2-1。

⑵方案二

①陆溪口水道

●中港左岸高滩守护工程:同方案一。

●左岸护岸加固工程:同方案一。

②嘉鱼水道

护县洲左缘高滩守护工程:对护县洲左缘高滩进行守护,维持当前中夹进口宽度,

守护长度1461m。

护县洲护滩带工程:

●JT#1护滩带:轴线长713m(包括200m的勾头段),轴线30米范围内抛石1.5m

厚;

●JT#2护滩带:轴线长751m,轴线30米范围内抛石1.5m厚。

●JT#3护滩带:轴线长1030m,轴线30米范围内抛石1.5m厚。

左岸护岸加固工程:同方案一。

③燕子窝水道

燕子窝心滩头部护滩带工程:同方案一。

右槽护底带工程:

●YD#1护滩带:轴线长535m,轴线抛石体顶宽3m,顶高程11.21m(黄海高程);

●YD#2护滩带:轴线长562m,轴线抛石体顶宽3m,顶高程11.21m(黄海高程);

右岸护岸工程:守护工程长877m。

左岸护岸加固工程:同方案一。平面布置图见图1.2-2。

1.2.2.2配套工程

⑴航标工程

设置建筑物专用标19座,其中浮标12座,岸标7座,具体为:陆溪口水道段本期

工程为护岸及护岸加固,已建航道整治工程未设置专用标,本次统一考虑。鱼嘴区域设

置3座浮标,中港弯顶护岸段设置岸标警示牌两座;鱼水道段设置6座,即复兴洲洲头

JT#1护滩带头部及根部(靠右侧一定距离处)各设置1座,JT#2护滩带和JT#3护滩带

勾头拐点各设置1座;嘉鱼中夹护县洲左缘护岸工程首尾各设置1座岸标警示牌(标示

护岸区间);子窝水道段设置8座,即燕子窝心滩YT#1护滩带头部及根部(靠右侧一定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建设项目概况

6

距离)各设置1座,YT#2护滩带头部设置1座,YT#3护滩带头部(向下游一定距离处)

设置1座;右槽YD#1、YD#2护底带右岸侧根部各设置1座岸标(标示护底带位置),另

在YD#2护底带左根部设置1座;左岸护岸加固工程区设置岸标一座。

⑵临时工程

①施工期专用航标

本工程施工期应临时设置施工专用标志,明确施工水域和通航水域,保障施工正常

开展和船舶安全航行。设置施工专用标志24座,其中,锥形浮标17座,岸标3座,禁

航标4座。

②临时道路及码头

根据本航道整治工程方案及工程量计算,本工程使用了大量的预制混凝土块和框

架,考虑到工程区域鱼类保护区较密集,本工程不设置临时预制场,对于这些材料主要

采用购买的方式,因此在施工区附近应有临时道路供材料的转运。

施工期临时码头拟设置6座,具体为:陆溪口水道:设置1座,即中港左岸高滩守

护工程处设置1座;嘉鱼水道:设置3座,即复兴洲洲头低滩设置1座,护县洲左缘高

滩守护工程设置2座;燕子窝水道:设置2座,即燕子窝心滩头部设置1座,燕子窝水

道右槽YD#1护底带右根部设置1座。

1.2.3工程组成及主要工程量

推荐方案工程内容主要包括:

陆溪口水道:实施中洲已建护岸加固工程及未护高滩的守护工程,在中港左岸已建

护岸的基础上,加固其结构,并下延完成对中洲高滩的守护。

嘉鱼水道:主要实施:①护县洲左缘高滩守护工程:对护县洲左缘高滩进行守护,

遏制深泓逐渐偏向中夹,威胁左汊稳定的不利趋势,维持当前中夹进口宽度;②复兴洲

洲头低滩护滩带工程:在复兴洲洲头低滩修建一纵两横护滩带,适当恢复低滩高程。改

善目前左汊进口浅滩宽浅的不利形态。

燕子窝水道:具体实施:①燕子窝心滩头部护滩带工程:在已建护滩带防冲墙前沿,

修建一纵两横护滩带,通过轴线抛石适当抬高水下低滩高程,加强对分流区宽浅断面形

态的控制;②右槽已建护底带修复和加固工程:对右槽进口水毁较严重的两道护底带进

行修复加固,恢复已建护底带的功能,维持其稳定,限制右槽的进一步发展。

拟建项目由主体工程、配套工程、辅助工程和环保工程组成,详见表1.2-3。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建设项目概况

7

表1.2-3航道整治项目工程组成表

序号工程名称工程内容

1主体工程

一、陆溪口水道

护岸加固,长度1007m。

左岸护岸加固工程:对左岸1936m长的已建中洲护岸进行加固。

二、嘉鱼水道

对护县洲左缘高滩进行守护,守护长度1696m。

护滩带:JT#1护滩带轴线长1068m;JT#2护滩带轴线长240m;JT#3

护滩带轴线长350m。

对左岸蒋家墩至石家村一带1200m长的已建护岸进行加固。

三、燕子窝水道

护滩带工程:YT#1护滩带轴线长1735m;YT#2护滩带轴线长271m;

YT#3护滩带轴线长534m。护底带修复加固工程:YD#1护底带加

固工程轴线长531m,YD#2护底带加固工程轴线长420m。右岸护

岸工程:守护工程长877m。左岸护岸加固工程:护岸加固2656m。

2配套工程

航标工程:设置建筑物专用标19座,其中浮标12座,岸标7座。

临时工程:方案一共设置施工专用标志24座,其中,锥形浮标

17座,岸标3座,禁航标4座;设置6座施工期临时码头。

3环保工程

生态补偿包括生态修复及生态护岸、施工期污水收集处理、事故

应急设施、固废收集、增殖放流包括青鱼、草鱼、鲢、鳙、鳊、

黄颡鱼、胭脂鱼、中华鲟、南方鲇等总计80万尾。

本工程的主要工程量汇总见表1.2-4。

表1.2-4工程量明细表

工程量(方案一)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

整治建筑建设期维护

1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土m

3

2400350

2削整边坡(填方)m

2

1170540

3水上抛石(丁坝)m

3

691696917

4护岸无纺布m

2

1864870

5沉D10型排m

2

18917390

6排上抛石m

3

92812137125

7排边缘抛石m

3

075670

8水上抛护坡石m

3

2909040

9备填石m

3

1104170

10铺石m

3

100720

11浆砌块石m

3

62660

12铺黄砂(陆上)m

3

117050

13碎石反滤层m

3

152170

14钢丝网垫(23mm)m

3

1170540

15安装PVC管m1170540

16预制透水框架m

3

233911170

17抛设透水框架件64974032487

18预制沉排梁m

3

5360

19安装沉排梁根17010

20钢筋加工(透水框架)t2066103

21钢筋加工(沉排梁)t350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建设项目概况

8

1.2.4施工工艺

工程的施工主要包括沉D型排、抛石、抛透水框架等部分,其中沉排需采用专用施

工船舶进行施工,如下:

一、水上沉D型排

①定位

在沉排过程中采用GPS进行定位,确保排体按设计要求的位置入水,并保证符合排

体搭接要求。

②排体沉放

把预先加工好的排布卷入卷筒,排头固定:在沉放过程中每通条排头通过绑系系排

梁进行固定。排头固定后,排布通过卡排梁平铺于沉排船工作平台上,然后在平台上将

砼块系结于排布上。为了避免排布强度不够引起排体损坏,排垫上系结一定量的砼块后

即可松开卷筒和卡排梁,绞动铺排船,让排体沉入河底,当卷筒上排布剩下3m左右时,

卡紧卡排梁,将卷筒上的排布退出,卷入下一段排布,两排布进行对接缝合,然后,卷

紧排布,松开卡排梁,继续下一段排布沉放,如此反复进行排体沉放,直至达到设计的

排长为止。

二、水上抛石

本整治工程的水上抛石主要包括:抛石填槽、排上抛石(主要控制平整度和到位率)

和抛石护脚(主要控制边坡和到位率)。

①抛石精确定位

根据测定的漂距及网格的位置,计算定位船位置,将运石船开到抛石区停靠于定位

船上,然后利用GPS精确定位。对于护岸的抛石护脚时,在断面上应设置施工控制导标

辅助定位船定位。

②抛石

块石抛投采用机械,机械抛投时,每个工作面安排一台至两台反铲挖机,每台挖机

负责一艘运石船的抛投,一个工作面根据情况挂1~3艘运石船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

中根据两边网格抛投量大小对船位进行调整,抛石过程中应做好安全工作。

③移位

石驳船通过连接锚缆绞机移位,每次小移动1.5m,以保证块石抛投覆盖均匀,不留

空缺。施工中,对于浅水区域内大船无法抛投的部位,采用小船进行抛投和水位上涨后

再抛投两种方法解决。抛石应均匀,到率应大于90%。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建设项目概况

9

在水上抛石施工完后要及时安排水下地形测量,以检查抛石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三、抛投四面六边透水框架

框架抛投以[(2.5m~9.4m)×15m]分区进行,抛投两层,每层抛投量按每m

2

抛投1.5

架控制,其实际的抛投数按相对于设计要求的±5架来控制小网格内的抛投量施工。抛

投时要求将3~4架两两对角绑扎在一起,以尽量避免框架见相互嵌套,提高框架架空

率好抗冲能力,减小框架在水中的漂距。抛投时定位船垂直水流方向定位于设计抛投网

格的上游,抛投船顺水流方向挂靠于定位船上进行抛投。

四、陆上护坡

岸坡处理为陆上施工,施工顺序为:岸坡开挖、削整(夯实、平整)边坡,挖筑基平

台、铺设反滤层,最后铺砌砼六边块或钢丝网格护面。按设计要求削坡、夯实、平整边

坡,铺反滤层,并将削坡土清除坡外。护坡应从基平台开始,由低处向高处逐步铺砌,

要求嵌紧、整平,厚度达到设计要求。

1.2.5投资及工期

⑴工程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49671.83万元,环保设施投资为1675万元,占总投资的3.37%。

⑵建设工期

根据工程方案及相应工程量,主体工程施工工期约8个月,为满足施工准备、配套

设施建设、试运营等需要,工程建设期为三年,其中施工期为两年,试运行期为一年。

1.3项目建设方案比选

环境方案比选见1.3-1。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建设项目概况

10

表1.3-1赤壁至潘家湾水道工程两方案环境比选

项目方案一方案二

环境要素

比选

结果

工程范围均跨越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州区核心区、护县洲及复

兴洲缓冲区及试验区

自然保护



占用核心区水域面积0.276km

2

,缓冲区

0.533m

2

,试验区0.805m

2

,占用核心区

面积相当,缓冲区及试验区面积略小

占用核心区水域面积0.276km

2

,缓冲区

0.621km

2

,试验区0.8273km

2

,占用核心

区面积相当,缓冲区及试验区面积略大

方案一

优于方

案二

底栖生物

占用河床面积0.878km

2

,底栖生物损失

量略小

占用河床面积1.192km

2

,底栖生物损失量

略大

方案一

略优

水生植物

护滩工程均位于水下,不出露,对水生植物影响均有限。护岸及护岸加固工程对

水生植物的影响方式、程度相同。

两方案

相当

陆生植物

两方案施工场地布置方案相同,利用现有简易码头作为停泊基地,对陆生植物影

响有限。

两方案

相当

1









鱼类“三

场”及鱼类

洄游

对鱼类洄游通道影响较小对鱼类洄游通道影响较小

两方案

相当

饮用水源

保护区

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影响方式、程度

相当。

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影响方式、程度

相当。

两方案

相当

施工期

占用水域面积约1.614kkm

2

,对水环境

扰动影响范围较小。

占用水域面积约1.724kkm

2

,对水环境扰

动影响范围略大于方案一。

方案一

略优

2







营运期

两方案均达到了守护效果,与无工程相比,航道条件均有所改善,与水环境影响

不大

两方案

相当

3环境空气影响范围均为施工基地附近居民点,影响对象、程度相当

两方案

相当

4声环境影响范围均为施工基地附近居民点,影响对象、程度相当

两方案

相当

5社会环境均有利于河势稳定,改善航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两方案

相当



两个方案各具优点和不足之处。总体来看,两个方案对河势影响、分流比效果、

防洪、排涝及环境空气、声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基本相当。相对而言,方案一对

保护区的占用面积小于方案二;方案二对对已建工程的稳定不利。综合各方面比较,

推荐方案一。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建设项目概况

11

1.4与相关规划合理性分析

1.4.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为航道建设项目,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3月27日以第9号令公布、201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产

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第一类鼓励类”中“二十五水运”的“2、沿

海深水航道和内河高等级航道及通航建筑物建设”项目,工程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1.4.2与相关规划相符性分析

1.4.2.1与《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2000年~2020年)》相符性分析

根据交通部批复的《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交规划发[2003]2号),长江干线

航道发展的总体规划目标是通过系统建设、精心养护和科学管理,到2020年将长江干

线航道建设成为一条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现代化航道,更好地服务长江水系航运,

促进流域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长江干线航道规划范围从云南水富至上海长江口(50号灯船),全长2838公里。

根据各段航道的自然条件和特性,通过预测分析流域经济发展对航运的需求,结合合理

船型及船舶营运组织的论证,《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2000年~2020年)》关于本项

目所在的城陵矶至武汉河段的建设标准为:Ⅰ级航道标准,通航由3500吨级油驳组成

的万吨油运船队,可利用航道自然水深通航3000吨级海船。规划批复认为:长江干线

航道整治滩段点多、线长,部分河段仍处于变化和调整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认识和

掌握河道演变的规律,结合河道治理工程的进展,及时调整碍航水道的分类和近期建设

重点,优化航道建设方案。

本河段受地质天然节点、人工矶头、河势控制工程以及已建航道整治工程的联合控

制,近几十年来岸线基本稳定,河道格局变化不大,总体河势格局比较稳定,而且上游

河势稳定,为本河段实施整治工程奠定了前提及基础条件。

综上所述,实施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符合《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的

总体目标和建设规划要求。

1.4.2.2与《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相符性分析

《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关于本项目所在的长江中游(宜

昌至湖口)城陵矶至武汉河段的建设标准为:航道尺度3.7(深)×150(宽)×1000(曲

率半径)米,可通航由3000吨级驳组成的万吨级船队,利用航道自然水深通航3000吨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建设项目概况

12

级海船。该段航道治理的总体思路是:在加强原形观测、科学研究和模型试验的基础上,

准确把握航道演变规律,抓住河道治理的有利时机,采取维护管理和治理工程并重、河

势控制与航道整治结合等综合措施,近期以解决航道碍航和不畅为目标,通过系统治理

逐步改善中游航道的通航条件并达到规划标准。

赤壁至潘家湾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全面落实了《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中关于

长江中游宜昌至湖口段规划航道建设标准及整治思路,通过航道整治后,赤壁至潘家湾

水道达到航道规划尺度要求,符合《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

1.4.2.3与《长江干线航道建设规划(2011-2015年)》相符性分析

《长江干线航道建设规划(2011~2015年)》关于城陵矶至武汉段航道的规划建设

方案是:通过实施赤壁至潘家湾河段、界牌河段、赤壁至潘家湾河段等长河段系统整治

工程,巩固完善3.7×150×1000米航道尺度。其中“赤壁至潘家湾河段全长55km,规

划陆溪口左岸护滩,集中水流于航槽内,减少水流分散,改善直港水流条件,增加航道

水深。嘉鱼~燕子窝护滩加固是为稳定和巩固现有洲滩格局,维持航道现有水深条件,

保持两汊分汊格局,稳定主航道。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陆溪口左岸护滩;嘉鱼~燕子

窝护滩加固。”

本项目建设内容为:陆溪口左岸护滩;嘉鱼~燕子窝护滩加固及部分重点位置护岸

加固。

相对于《长江干线航道建设规划(2011~2015年)》规划建设方案,工程总体建设

方案基本与《长江干线航道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一致,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

整治期工程已经纳入长江航道“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中,本项目的建设符合长江

干线航道建设规划(2011-2015年)要求。

1.4.2.4与《长江干线航道建设规划(2011-2015年)》规划环评相符性分析

⑴《长江干线航道建设规划(2011~201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保措施及

执行情况

《长江干线航道建设规划(2011~201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对规划项目的环境影响

评价提出了总体要求,本项目环评中落实情况见表1.4-1。

本项目工程范围内涉及的重要敏感目标包括:长江新螺段白暨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航道跨越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嘉鱼四大家鱼产卵场等,针对《长江干线航道

建设规划(2011~201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项目环评要求及预防和减缓环境影响

的措施,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在项目环评中均有所体现,较好地落实了《长江干线航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建设项目概况

13

道建设规划(2011~201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对项目环评的要求。

表1.4-1规划环评对项目环评总体要求落实情况

序号

长江干线航道建设规划(2011~2015年)环境影响报告

书》对项目环评要求

执行情况



充分考虑环境敏感区因素,避免对生态敏感区和饮用水

源保护的影响,提出规划调整建议及控制要求。



1

涉及自然保护区的航道建设具体项目实施阶段,应进行

专题论证,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同意,落实补偿措施。

涉及缓冲区、核心区的,还应提请临时调整功能区划。

本项目涉及长江新螺段白暨豚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专题论证

2

涉及种质资源保护区、鱼类三场、重要湿地的建设内容,

实施前应进行充分论证,对种质资源保护区有影响的,

建设前应取得主管部门同意。采取生态的建设方式,降

低对生境的不利影响。

对于项目涉及的长江嘉鱼四大家鱼

产卵场进行了进行了专题论证。

3

涉及水源保护区的建设项目仅存在临时性的悬浮物影

响,实施前应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强化施工期

保护措施以保障供水安全。



二减缓环境影响的原则性措施

1

严格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相关要求。取水

口附近的水下作业应避开取水时段并缩短连续施工时

间,取水口周围设防污屏。

针对水厂取水口,提出了施工作业应

避开取水时段并缩短连续施工时间

的要求,同时布设防污屏。

2

合理制定施工场地位置,避开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

等。统筹安排施工时段,滩险整治、护岸工程和筑坝应

在枯水期完成。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不得随意排放。

主体工程安排在枯水期完成。

提出了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处理要求。

3

海事部门应加强船舶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无船舶污水偷

排现象发生;交通部门要针对船舶污染,加大防治力度,

切实解决船舶的垃圾、废水的污染问题。

已纳入环保措施。

三生态保护的原则性措施

1

提高生态设计理念,优化施工方案及施工方式,合理施

工时序和工法,避免单项航道同时施工,施工炸礁滩险

整治、护岸工程和补坝选择生物多样性破坏小的设计和

施工方案,考虑生态护坡,注重河流与岸坡的有机联系。

控制施工时段以避让鱼类产卵期。

本项目主体工程分别位于两岸,不会

造成施工叠加影响。护岸采取钢丝网

护垫结构。通过优化设计,工程取消

了原拟的炸礁方案,减小了生态影

响。提出了施工避让鱼类产卵期的要

求。

2

施工前驱鱼作业,开展生态监测,落实增殖放流计划,

人工营造适宜鱼类繁殖的生境,做好生态和渔业恢复及

补偿工作。

提出了生态监测计划及增殖放流方

案。

四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

严格执行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布的危险货物运输相关法

规。对运输危险品船只实行申报管理制度,检查制度。

严格落实长江段船舶定线制规定。加大对不规则的“超

大型”船舶的监督管理力度。充分发挥信息服务和交通

组织功能,落实安全管理监督责任制。

配备与航道等级相匹配的支持保障系统、应急管理体系,

包括导、助航设施,航道工程船舶及设施,航道生产配

套设施,数字航道系统、水上交通安全、救助系统、应

急材料库、应急预案等。

提出了本项目的事故应急预案、应急

设备配备要求等。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建设项目概况

14

针对《长江干线航道建设规划(2011~201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对项目环评提

出的预防和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在项目环评中均有所体现,较好地落实了《长江干线

航道建设规划(2011~201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对项目环评的要求。

⑵《长江干线航道建设规划(2011~2015年)》环评审查意见相关要求及落实情况

本项目环评工作过程中,针对《长江干线航道建设规划(2011~2015年)环境影响报

告书》审查意见中对规划优化调整和实施过程中的要求及《规划》包含的近期建设项目

环评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基本落实到位。

环境保护部环审[2011]153号《关于长江干线航道建设规划(2011-2015年)环境影

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提出的规划优化调整和实施过程中的要求,落实情况见表1.4-2。

表1.4-2规划优化调整和实施过程中的要求的落实情况

序号规划优化调整和实施过程中的要求执行情况

1

在《规划》中增加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补偿和建设总

体方案,落实重点工程和资金安排,结合具体航道工程

项目逐项落实。

本项目提出了具体的生态保护措施

及生态修复、补偿方案。

2

切实做好涉及沿江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施工工程的

水环境保护工作,强化污染控制措施的落实。

工程范围内取水口,已征求主管部门

意见,并提出了相应保护措施,确保

饮用水安全。

3

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限定施工时间,特别保护期、

禁渔期和鱼类产卵繁殖期严禁安排水下施工作业。优化

施工方案,采取生态友好的工艺及工程技术,加强工程

施工行为的监控和管理。

提出了施工时段要求,以避开敏感保

护时段。

4

进一步完善应急系统建设方案,加强施工、营运阶段的

环境风险管理。

提出了施工期、营运期环境风险应急

预案。



环境保护部环审[2011]153号《关于长江干线航道建设规划(2011-2015年)环境影

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对《规划》包含的近期建设项目环评的意见包括:《规划》中所

包含的近期建设项目,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加强水生生物资源现状调查,对项目

实施产生的水环境、水生生态等环境影响应重点评价,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

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水生生物生境等环境敏感区域,应对其影响方式、范围

和程度作出深入评价,强化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

为了调查本江段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资源等水生生物资源现状,

评价单位委托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了现状调查,

详细分析了本江段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情况,结合

历史资料和现状调查资料说明了本江段鱼类资源现状,鱼类生态、繁殖习性等,全面反

应了本江段水生生物资源现状情况。

施工期主要影响为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水环境影响主要为沉排施工造成的悬浮物SS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建设项目概况

15

浓度增大,采用类比和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分析施工期对取水口的影响。生态影响主要是

工程占用水域面积,造成底栖动物损失以及改变鱼类生境,通过水文情势条件及河床冲

淤变化分析鱼类生境变化,根据工程占用水域面积及底栖生物量计算了工程施工期造成

的生物量损失。本工程整治工点均不在水源保护区内,对于涉及的长江新螺段白暨豚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相关专题研究,与《长江干线航道建设规划(2011-2015年)》环

境影响报告审查意见对项目环评的要求基本相符。

1.4.3与河势控制规划相符性分析

2009年长江水利委员会修正编制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2009修订)》,

规划水富到长江口航道建设目标:水富至重庆河段402km达到Ⅲ级航道标准,重庆至长

江口2436km为I级航道标准。河道治理目标:控制和改善河势,稳定岸线,保障堤防安

全,扩大泄洪能力,改善航运条件,为沿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2020年前,

结合三峡工程投运后的水沙变化情况,对现有护岸段和重要节点段进行全面加固和守

护,继续发挥其对河势的控制作用,避免三峡工程投运后河势出现不利变化,全面控制

分汊河段的河势,对河势变化较大的河段进行全面治理,基本满足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

展的需要,并为进一步实施中下游干流河道全面治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规划提出该河段的治理方案为:河势控制规划主要指根据不同河型的演变特点及存

在的主要问题,以河道主流线为依据确定河道控导线—控制河道平面形态的两岸岸线和

江心洲的位置。陆溪口河段稳定主流在右汊,远期结合河势变化,研究调整河势的可行

性;嘉鱼河段近期维持现有主流走左汊的河势,远期研究封堵护县洲和复兴洲右汊,使

其逐渐转化为双分汊河道的可行性;

1997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完成的《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提出长江

干线:下游以提高航道通航水深为目标,通过实施南京至江阴河段、通州沙水道、福姜

沙水道、长江口深水航道等治理工程,适应长江口12.5m深水航道向上延伸和海船进江

运输需要;中游根据三峡水库清水下泄及河势演变情况,加强航道观测和演变规律研究,

适时对荆江河段、城陵矶至武汉河段等主要碍航河段进行治理。

对于赤壁至潘家湾河段,已建工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河道演变的复杂

性,已建守护工程范围及强度存在不足,在新水沙条件下,河道仍存在不利的演变趋势,

威胁航道条件的稳定。为了适应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保障长江航道的整体畅通,

应及时巩固较为优良的滩槽格局,控制滩槽不利变化,调整局部不利的滩槽形态,巩固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建设项目概况

16

已建工程效果,以提高武汉~安庆河段的整体航道尺度,增强船舶通过能力,充分发挥

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效益,与水利规划要求相符合。

1.4.4与港口规划的相符性

⑴《湖北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02-2020年)》

湖北省内河航运发展总体目标:航道重点建设“三主一网一江”,港口重点建设“四

主十九重”,形成干支联网、水陆联运、船舶先进、港站配套、结构合理湖北航运体系。

全省航道分为三个层次,即水运主通道、区域性重要航道和一般航道。其中水运主

通道是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全国航道体系的骨干,长江、汉江和两

沙运河已纳入全国内河水运主通道布局规划。水运主通道规划通航里程1983公里,其

中三级以上航道里程1733公里,四级航道里程250公里。

货运船舶以推(拖)轮驳船队为主要形式,大宗散货采用分节驳,在支干支,干支

直达运输和干线航道发展500~1000吨级以上的分节驳,主要支流发展300~500吨级

和1000吨级分节驳。

区间及短途运输主要发展机驳和机驳顶推船组,以300~500吨级为主力船型。

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船、江海直达货轮等船舶,积极开发石油、液化气、矿石及商

品汽车运输等专用船舶。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航道整治工程中航道等级建设与规划中的建设规模一致,本

项目的建设符合《湖北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02-2020年)》。

⑵《荆州港总体规划》

根据《荆州港总体规划》,规划范围岸线总长156720米,其中规划港口岸线48540

米,占30.97%。荆州港将形成学堂洲港区、荆州旅游客运港区、柳林港区、盐卡港区、

木沉渊港区、关沮港区、李埠港区、弥市港区、观音寺港区、郝穴港区、松滋口港区、

埠河港区、斗湖堤港区、绣林港区,容城新港区、新堤港区以及新滩港区等17个港区。

本航道整治工程位于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内,《荆州港总体规划》在此范围

内无规划港区及规划岸线,整治工程与规划港区有一定的距离,工程建设没有占用荆州

港规划港区岸线,航道整治实施后会对该河段河势的稳定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为荆州港

船舶进出港提供了便利,符合其岸线利用规划及水域规划。

⑶与《武汉新港嘉鱼港口总体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武汉新港空间发展涵盖范围广阔,总面积7925(约8000)平方公里,涉及武汉、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建设项目概况

17

鄂州、黄冈、咸宁四城市大部分区域,各等级城镇多达57个。长江岸线总长435.3公

里(咸宁段128公里),其中嘉鱼段长达109.3公里,全县辖长江港区5处,分别为陆

溪口港区、石矶头港区、鱼岳港区、潘家湾港区和牌洲港区,现有大小码头27座,泊

位37个。支流港区3处,分别为接里港区、蜜泉港区、渡普港区。港口由嘉鱼县交通

部门的公用码头及企业的专用码头和民间投资兴建的个体码头组成,为发展临港新城登

上武汉新港快速度通道奠定坚实基础。

①港口建设:长江航道的发展潜力,发展水运交通;重视水运和陆运交通的结合,

重点打造:

●陆溪口港区(岸线全长9公里,总面积20.1万平方米(水域8.79万平方米),

港区码头泊位9个、年客货综合通过能力16万吨,旅客吞吐量为26.56万人次,货物

吞吐量为47.53万吨);

●石矶头港区(岸线长6.5公里,水域面积2.75万平方米,陆域面积3.5万平方

米,现码头泊位5个,供1000~2000吨级船舶停靠);

●鱼岳港区:岸线全长11公里,水域面积17.35万平方米,陆域面积12.65万平

方米,可靠泊500~1000吨级船舶;

●潘家湾港区:岸线长10.5公里,水域面积95万平方米,陆域面积32万平方米。

枯水期码头前沿水深在5米以上,可靠泊1000~3000吨级船舶。拥有码头泊位14个,

建有3000吨级泊位一个年吞吐量100万吨。

●牌洲港区:岸线全长11公里,水域面积26.7万平方米,陆域面积4.9万平方

米。可供靠泊1000~2000吨级船舶。有码头泊位9个,装卸输送机械4台。

港口建设规划:新建陆溪水运码头;葛洲坝股分限公司水泥厂拟新建一座3000吨

级配套码头;启动潘家湾码头二期工程,配合新建通山核电专用码头,码头泊位增加到

20个;新建牌洲油气田配套码头;着手牌洲客货轮渡码头的更新改造升级。

②航道建设

航道分布为长江主航道、长江浃套水道、内河湖泊航道、支流河港航道等,加大基

础设施建设,发展行运交通。

本航道整治工程施工工点分别均位于长江以北,不涉及长江南岸,航道整治施工与

嘉鱼港港口码头建设基本不发生冲突,也不会占用嘉鱼港岸线资源,且航道整治实施后

会对该河段河势的稳定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维护现有深槽靠近江南一侧的格局,为嘉鱼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建设项目概况

18

港船舶进出港提供了便利,符合其岸线利用规划及水域规划。

1.4.5与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⑴与《湖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湖北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重点任务是:

①水环境保护

防治城市和农村集中式水源地的环境污染,保障群众的饮用水安全。

充分考虑水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区域分异性,综合权衡水生态需求功能与人类需求

功能,建立水生态保护目标、水质目标和最小水量目标相结合的近、远期多目标管理体

系,并以此为基础,优化调整全省水环境功能区划。落实“两库”(三峡库区、丹江口

库区)、“两江”(长江、汉江)、“两湖”(洪湖、梁子湖)、清江、四湖等重点流域水

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规划。开展《武汉市城市圈碧水工程规划》。开展工业固体废物、

垃圾填埋场地、矿产资源开发场地、石油化工行业生产(包括勘探开发、加工、储运和

销售)等重点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

编制全省性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完善水污染防治规划体系,加大跨界河流污染防治

力度,继续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继续强化总量控制,降低污染负荷。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质量。

②大气环境保护

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和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为切入点,以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为手

段,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为中心,以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和重点行业污染控制为重点,推

进多污染物综合控制。“十二五”大气污染物控制的重点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

物。防治的重点地区为一次污染严重的重点城市和区域性复合污染严重的重点区域。

③土壤污染防治

抓紧建立和完善土壤环境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

建立污染土壤风险评估和环境现场评估制度。在土壤污染调查的基础上,对土壤污染进

行全方位评价,建立优先修复污染土壤清单,提出土壤分区控制、利用和保护对策。初

步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机制,以高浓度、高风险、重金属污染为主,开展典型区域、

典型类型污染土壤修复试点,积极推动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建立技术路线体系。

④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加大淘汰落后危险废物利用、处理、处置设施力度,加强经营许可证准入管理和动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建设项目概况

19

态淘汰。制定和落实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利用、处理、处置的有关优惠政策。全面开征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加大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维护费支出或者财政支出最低比例保障,

有计划、有步骤的提高生活垃圾处置收费标准,实现2020年县县建设垃圾处理厂的基

本公共服务要求。

⑤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以生物多样性丰富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主要资

源开发区为重点,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生态保护,强化生物安全、物种资源利用、资源

开发的监管,构建生态监测网络,优化生态建设的资源配置,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自我

修复能力,切实提高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质量。

加强全省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建设,构建生态安全体系。城乡统筹,重点加强农村

饮用水源地的建设。控制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⑥分区保护管理

根据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等四大主体发展功能区要

求,系统评估我省现有的各类环境功能分区的执行效果,充分借鉴相关领域区划和规划

成果,在建立环境功能区划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的基础上,以武汉城市圈生态规划、

鄂西圈生态专项规划的生态功能分区为示范,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提出一套分

区管理、分类指导的环境保护目标指标和政策框架,明确各区域环保的重点,以规划环

评为抓手,为环保工作分区控制、分类指导奠定坚实基础,为引导国民经济科学、合理、

有序发展提供空间。

⑦生态文明建设

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实施《武汉城市圈生态环境规划》、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规划》和《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规划》,积极推进重要生态

功能区、重要资源开发区、生态良好区的分区保护战略。加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恢复生机”,彰显“千湖之省”的水资源环境优势,

构建入水和谐的水生态系统。积极推进以封山育林为重点的山区绿化,以农田水网为重

点的平原绿化,以绿色通道为重点的沿路、沿河、沿湖绿化美化,构建功能完备的森林

生态系统。以生态文明理念规划城市建设,强化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构建生态

宜居的城市环境。统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优美整洁的农村

环境。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建设项目概况

20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范围内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符合

《湖北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关于饮用水源的水质保护等内容。

⑵《荆州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

通过对“十二五”期间面临环境形势的判断,在继续完善、优化总量控制的同时,

强化环境质量约束性要求,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积极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实

施全防全控的新型污染防控体系,强化规划的分类指导和分区控制。

以重点流域污染防治为重点,推进水环境保护。规划到2015年,荆州市地表水环

境将完全达标;进一步改进荆州市工业企业的生产方式,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能源技术,

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促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以饮水安全和内河水系污染治理为重

点,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环境法制宣传教育,推动污染治理工作;监督和服务相结合,

促进限期治理任务的完成;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多方筹措水污染物总量控制骨干工程

项目所需资金;加强常规水质和工业废水污染源的监测,以及重点排污工业企业的在线

监控系统的建设,抓好对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的监控,为环境管理规范化提供科学的

理论依据;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

以污染减排为中心,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大气环境问

题,努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以功能区为向导,做好生态保护工作。推动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提高自然保

护区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范围内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工程本

身无污染源,不增加总量控制指标,符合《荆州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要求。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概况

21

2.0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2.1.1水环境现状质量评价

荆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2年6月19日~6月21日进行了水环境现状监测和底

质监测,并提供整治河段的上下游最近例行断面监测资料。

根据长江干流地表水监测结果,工程所在长江洪湖江段及咸宁赤壁、嘉鱼水质各监

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

整治河段上游最近例行监测断面为洪湖城区的陵园水厂和下游的洪湖新滩断面监

测数据显示整治河段上游的洪湖城区江段溶解氧(最大超标0.3倍)超标,整治河段下

游的新滩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最大超标0.4倍)、BOD

5

(最大超标0.2倍)存在超标现

象,水质超标与整治河段上、下游存在部分排污口有关。

2.1.2环境空气现状质量评价

分别在在长江北岸的彭家码头村和上河口村设置环境空气监测点两个,荆州市环境

监测中心站于2012年6月15日~2012年6月21日在监测点进行连续7天的大气现状

监测,SO

2

、NO

2

每天连续监测不少于18小时,TSP、PM

10

日均浓度值每天连续监测不少于

12小时,并同步进行气象观测。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域TSP、SO

2

、NO

2

日均值均满足《环

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

2.1.3声环境现状质量评价

在长江北岸老湾村、长江北岸大沙湖镇彭家码头附近、长江北岸上河口村设置3个

监测点位,荆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2年6月19日~20日进行连续2天监测,监测

结果表明各测点昼间、夜间噪声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

准。

2.1.4航道底泥现状质量评价

荆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2年6月21日对本工程底质环境现状进行了监测,在

新洲洲头和复兴洲洲头设2个监测点位。监测结果表明2个航道监测点pH、铜、镉、汞、

砷、铅、铬、镍和锌共9项个监测因子。根据监测结果,航道整治工程中新洲及复兴洲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概况

22

监测点所在江段底泥中镉(最大超标2.42倍)和砷(最大超标0.39倍)的含量不能满足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要求,其余监测因子均满足《土壤环境质

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

Cd、Hg超标的原因是上游河段存在工业企业排污的影响,除长江上游外,湖南所在的

湘江沿线分布有较多的重金属生产及加工企业,其污水排放进入长江后对下游河段也会形

成长期累积影响,造成长江中游干流底泥重金属本底浓度范围较高。根据《长江中游典型

段水体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研究成果,于2005年7月和12月分别对长江干流的金口、

汉江等江段进行了采样监测,在长江干支流采集了表层沉积物样品36个,对其中8种重金

属含量进行了分析,沉积物中的8种重金属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其中Cd(镉)的浓

度达到了土壤重金属背景值的3-8倍,与东部河流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调查值相比,长江

水系中游段沉积物中重金属也具有明显的富集,表明人类活动已经造成了该区域的重金属

污染。

2.1.5生态现状质量

⑴水生生态

根据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对项目所在水域进行的水生生态现状调

查。

调查共采集浮游植物47属111种,其中硅藻门69种、绿藻门23种、蓝藻门12种、

甲藻门2种、裸藻门2种、金藻门1种、黄藻门1种、红藻门1种,浮游植物生物量平

均0.6410mg./L。浮游动物66属106种,其中原生动物22属51种、轮虫20属32种、

枝角类8属13种、桡足类7属10种。共采集到底栖生物32种。

调查江段分布有鱼类105种,分别隶属于11目25科73属,鲤形目鱼类是本江段

的主要构成类群,共有37属57种,占鱼类种数的61.9%;其次为鲇形目8属15种,占

鱼类种数14.3%;鲈形目9属11种列第三,占鱼类种数10.5%。在组成该江段鱼类的25

个科中,鲤科鱼类57种占鱼类种数的54.3%;鲿科次之,有9种,占8.6%;鳅科6种,

占5.7%。

通过燕窝断面的四大家鱼鱼卵总径流量为6.56亿粒,占鱼卵总径流量的0.45%,鱼

类种类主要有银飘鱼、鳊、银鮈,蒙古鲌、翘嘴鲌、铜鱼、寡鳞飘等,四大家鱼种类组

成上,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为鲢、草鱼、青鱼、鳙,分别占家鱼卵总径流量的49.7%、

36.8%、9.4%、4.1%。

⑵陆生生态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概况

23

调查区域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项目区植被比较简单,基本以意杨林、苍耳、

狗牙根灌草丛、芦苇林植被为主。

评价区野生动物资源基本是常见鸟类和一些小型兽类,评价区没有发现国家级重点

陆生保护动物。

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根据《内河航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227-2001)中评价范围的划分原

则和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图2.2-1)如下:

⑴水环境:长江赤壁至潘家湾约53km河段,重点为航道施工河段。

⑵生态:水域生态评价范围为长江赤壁至潘家湾约53km河段;陆域生态环境评价

范围为施工河段最高洪水位线及施工期临时场地外100m以内陆域范围。

⑶环境空气:施工河段最高洪水位线及施工期临时场地外200m以内范围。

⑷声环境:施工河段最高洪水位线及施工期临时场地外200m以内范围。

⑸环境风险:长江赤壁至潘家湾约53km河段。

⑹社会环境:本项目直接影响区湖北省荆州洪湖市和咸宁赤壁市及嘉鱼县。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概况



24





图例



工程河段范围

水环境、生态及环境风险评价范围

拟建工程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25

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

措施与效果

3.1建设项目污染源分析

3.1.1水环境

3.1.1.1施工期

护岸(加固)和护底带工程均为涉水作业,上述施工作业均会扰动作业区域水体,

造成工程局部区域悬浮物浓度增高;水上抛石、沉排等部分作业需采用船舶施工,施工

船舶作业过程中还会排放污水(主要是含油污水);施工机械停放场内的施工机械机修保

养时,将产生少量的含油废水;建设期内工程建设人员集中在施工营地内,施工营地内

生活污水也是影响水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

⑴施工作业对水环境的污染影响

航道治理作业过程中水下沉排、抛石及护岸过程中都将导致施工区域局部水体SS

浓度增加,对施工江段水质有影响。其中工程所在江段长江左岸有6处集中的乡镇水厂

取水口,施工作业可能对其取水水质会造成一定影响,主要影响的有嘉鱼水道和燕窝水

道重点部位护岸加固下游的大沙湖镇水厂取水口。引起施工区域局部水体SS浓度增加,

对施工点下游150m范围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⑵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工程仅涉及长江左岸,根据工程布置特点(工程跨度大且工点分散),不单独设置

施工营地,拟在3个工点后方租用临江边现有村民住房作为施工营地。

本工程主体工程施工期约8个月,施工主要依靠船舶水上施工,实际作业天数约240

天。因此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发生总量为5760t,COD、BOD

5

、NH

3

-N发生总量

分别为1.728t、1.152t、0.172t,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靠现有农田排灌设施排放,不会

影响长江水质。

⑶含油废水

工程拟安排施工船只10艘,主要为4艘沉排船,2艘机动艇,2艘机驳船,2艘定

位驳等。同期施工船只数量按总数的50%估算。每艘施工船作业时间按100天计,则施

工船舶舱底油污水发生总量为100t,石油类发生量为0.5t。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26

⑷施工期生产废水

本项目不设置施工场地,所有施工砼块预制件在预制工厂加工后由水路运送至施工

工点沉排船上绑扎后定位铺放,不需要施工场地的转运,因此不会产生施工生产废水。

⑸船舶污染事故

工程河段施工船舶发生搁浅、碰撞导致的燃油泄漏量按单舱载量估算,参考内河船

舶燃油舱配备情况,1000t船舶的最大单舱载量约为70m

3

,约合60t,确定施工船舶发

生燃油泄漏的事故源强为60t。

3.1.1.2营运期

营运期航道本身不排放任何水污染物,但是整治建筑的阻水作业会改变工程局部水

文情势变化;间接水环境污染主要为航行船舶的舱底油污水、生活污水,评价因子为石

油类和COD。

⑴船舶污水

工程实施后,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建设标准为3.7m×150m×1050m,保证率98%,

通航由3500吨油驳组成的万吨级油运船队,利用自然水深通航3000吨级海船,并延长

通航期。各吨级船舶的舱底油污水发生量统计资料见表3.1-1,平均含油浓度为

5000mg/L。

表3.1-1各吨级船舶舱底油污水发生量

序号船舶吨级DWT(t)舱底油污水产生量(t/d·艘)备注

15000.14

2500~10000.14~0.27

31000~3000O.27~0.8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规则》,3000吨船舶安全航速可达到12

节,船上定员10人左右。按每人每天用水量150L/(人·天)、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取0.8,

估算船舶生活污水发生量,主要污染因子COD、BOD

5

、NH

3

-N的浓度按150mg/L、50mg/L、

15mg/L计。

根据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货运量预测结果,2020年长江干流工程水道预测货运量为

16209万吨。根据水平年货运量,以代表船型估算航行船舶数量、航行时间,2020年工

程水道内船舶舱底油污水、船舶生活污水发生量见表3.1-2。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27

表3.1-2营运期船舶污水发生量

污水类型统计项目2020年

污水发生量(t/a)810.38

船舶舱底油污水

含油量(t/a)4.05

污水发生量(t/a)972.45

COD(kg/a)145.87

BOD5(t/a)48.62

船舶生活污水

NH3-N(t/a)14.58

⑵营运船舶污染事故排放源强

营运期风险按照航道通航最大船舶等级3000吨级,最大单舱泄漏的事故源强约为

100吨。

3.1.2声环境

⑴施工期

施工期噪声污染源主要为运输船、施工船及陆域施工机械等产生,各类噪声测试值

按《内河航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确定,其噪声值见表3.1-3。

表3.1-3主要施工机械噪声值单位:dB(A)

序号机械类型型号测点至施工机械距离(m)最大声级[dB(A)]

1轮式装载车ZL50590

2推土机T80586

3轮胎式液压挖掘机W4-60C584

4铲土机195

电动发动1558

5施工船舶

柴油发动1565



⑵营运期

营运期噪声污染源主要为航行船舶的交通噪声,各类型船舶的平均辐射声级按《港

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推荐噪声值确定,见表3.1-4。

表3.1-4各类型船舶暴露平均声级值(距船15m处)

船舶类型1000吨级2000吨级5000吨级

暴露平均声级值[dB(A)]737476



3.1.3大气污染

⑴施工期

陆域施工对环境空气产生污染影响,材料的运输和堆放等作业过程,在受风力的作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28

用下将会对施工现场产生TSP污染影响,且风力越大污染越严重。根据有关监测资料,

施工作业场所TSP浓度约为1.5mg/m

3

~30mg/m

3



施工船舶主机、运输车辆及其它施工机械运行过程中排放少量燃油废气,主要污染

因子为SO

2

、NO

X

和烃类等。

⑵营运期

营运期航道本身不排放任何大气污染物,间接环境空气影响主要为航道内通航船舶

产生的船舶废气,主要污染因子为TSP、CO、SO

2

、NO

X

和烃类等。各水平年进出航道内

航行船舶的废气排放量,见表3.1-5。

表3.1-5各水平年船舶废气发生量

船舶废气发生量(t)

水平年货运量(亿t)燃油量(万t)

NO2SO2

2020年1.6210.6345.5063.40



3.1.4固体废物

3.1.4.1施工期

⑴护滩带及护底带所用的砼块由厂家预制,护岸和护岸加固工程所需砂石料均为

商业购买,根据各工点需要购买,废弃砂石料数量较少。

⑵施工期建筑垃圾,总量约为100t。

⑶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发生总量为60t。

3.1.4.2营运期

根据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货运量预测结果,以3000吨级船舶为代表船型,船员生活

垃圾发生量1.0kg/(d·人),估算2020水平年河段内船舶生活垃圾发生量8~10t。

3.1.5生态影响

⑴水文情势变化

方案实施以后,陆溪口中港弯顶端高滩稳定性得到增强;嘉鱼水道复兴洲洲头低滩

有所上延,中夹得到了控制,左汊进口航道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燕子窝水道右槽

持续发展的态势得到抑制,左槽航道条件有所改善。从整个河道的航道条件及地形变化

情况来看,系列年内全河段航道条件能够满足规划目标尺度,工程方案对局部浅滩处的

地形变化有影响,对河道整体的冲淤影响不大。

⑵水生生态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29

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主要通过对护滩带、护底带及局部实施护岸工程措

施,达到稳定滩槽形态,抑制不利发展趋势,提高航道尺度,改善航道条件的效果。工

程占用长江新螺白鱀豚新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跨越保护区的复兴洲、护县洲区及中

洲区三个核心区、缓冲区及试验区,水下部分建设将造成局部水域的微生境结构的简单

化,并导致局部流场改变,影响水生生物的分布与资源数量。

①护滩带、护底带及护岸工程实施后,原有的自然岸线特别是局部崩塌、不稳定

的岸线变成稳定的岸线。

②沉排、抛石工程建设将占用水体,造成水生生物,特别是底栖生物等生物量损

失。

③水工构筑物的建设,将导致水生生境发生变化或局部区域生境消失,特别是对

局部岸滩湿地生态的影响。

④施工作业产生的污染物,将对水生生物产生一定影响。

岸坡开挖使地表裸露,遇降雨时地表径流将携带土颗粒进入水体,造成水体SS浓

度增高,沉排、护岸(滩)工程将产生少量的生产废水影响施工水域的水生生态环境。

航道整治过程中船舶水上航行运输材料及水上抛石护岸施工产生的悬浮物和噪声

可能对江段中生存的珍稀鱼类造成干扰和意外伤害。施工船舶可能对白鱀豚、江豚声纳

系统造成干扰,影响其辨别方位的能力,容易撞上船舶螺旋桨受到伤害。

施工期水下施工作业对工程河段鱼类有驱赶作用,导致工程区域鱼类数量的减少,

还有可能对过往水生动物产生误伤。

⑤工程建设将对整治河段内的渔业资源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水下作业对鱼类活

动、进食及繁殖等方面,尤其是鱼类产卵期进行水下作业将对鱼类繁殖的影响。

⑶对白鳍豚保护区的影响

赤壁至潘家湾河段处于长江新螺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范围内,工程跨越了复兴

洲、护县洲区及中洲区三个核心区和缓冲区。由于工程所处的敏感位置,建设单位委托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编制了《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

对新螺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报告》并通过了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

护办公室审查。

①施工期间,工程船舶航行产生大量噪声,此外,水上抛石,船上沉预制砼块系

接排等噪声等都将干扰施工区内白鱀豚和江豚的声纳系统,影响其正常的通讯、识别能

力,可能造成意外伤害。此外,机动船螺旋桨导致意外死亡的事件也可以增加。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0

②施工期间,作业船只产生的废气、废水污染空气和水质。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排放也会影响水质,从而影响到鱼类资源。

③工程建成后,应当监测洲滩及河势等是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影响鱼类资源

和白鱀豚、江豚的分布与活动,并视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⑷陆域生态环境

块石护岸使得长江水与地下水产生一定的阻隔作用,对河流与地下水之间的交换带

来一定影响。

岸坡开挖将破坏滩地现有地表植被,造成生物量损失,工程施工期在枯水期进行,

此时植被较少,植被损失量少。随着护岸工程的实施及洲滩植被恢复,航道两岸的陆域

生态将得到有效恢复。

新建护滩带及边滩守护工程将改变现有岸线现状,工程建设对自然景观存在一定影

响。

本项目施工营地、停泊基地利用现有设施,不需另外单独征地。由于工程地处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及本江段水功能区划均在Ⅱ类水域,因此施工期不设临时施工场地,所有

预制件均在洪湖市的预制场做好后由水路运抵施工工点,并在铺排船上绑扎后抛投至水

中,工程不产生临时占地所造成的生物损失。

本项目各工程内容水域的占用面积及生态类型见表3.1-6。

表3.1-6工程方案占压水域面积及生态类型

水道占用河床面积(m

2

)备注生态类型

255380永久占用

陆溪口水道

30150临时占用

566600永久占用

嘉鱼水道

50880临时占用

718380永久占用

燕子窝水道

52310临时占用

底栖及鱼类生境

合计1673700





3.2环境保护目标

3.2.1水环境保护目标

⑴饮用水源保护区

湖北省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1

根据《湖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2000.1.31)和《荆州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中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长江干流湖北赤壁市、嘉鱼县、洪湖市主要适用功能是集中式

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执行Ⅱ类标准。

同时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鄂政办发[2011]130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

于印发湖北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的通知》中将江南段的咸宁市

长江潘家湾水源地、嘉鱼县石矶头水源地列为湖北省县级以上集中式水源保护区,工程

所涉及的江北段无已划分的集中式饮用水取水口水源保护区。各取水口分布情况及其与

拟建工程相对关系见表3.2-1及图3.2-1。工程与一、二级水源保护区的位置关系见图

3.2-2。

表3.2-1工程河段取水口分布及其与工程的位置关系

序号名称

航道整治工程

位置关系

基本情况照片

长江北岸(洪湖市)

1叶家墩村取水口

取水口位于中港左岸高

滩守护工程上游端部

5km。

取水700t/d,服务人口2000人,

取水方式为浮船式。

2

龙口镇水厂取水



取水口位于中港左岸高

滩守护工程下游端部

6.5km。

取水量3000t/d,服务人口6万

人,取水方式为浮船式。

3

大沙湖镇水厂取

水口

取水口位于复兴洲洲头

护滩带右侧1.1km的长

江左岸,距离左岸护岸

加固工程下游230m。

取水量4000t/d,服务人口2万

人,取水方式为浮船式。

4叶家边村取水口

取水口位于嘉鱼水道左

岸护岸加固工程下游

5.7km。

取水量600t/d,服务人口2500

人,取水方式为浮船式。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2

5友爱村取水口

取水口位于燕子窝水道

燕窝新滩头部护滩带工

程上游6.2km。

取水量1000t/d,服务人口7000

人,取水方式为浮船式。

6

燕窝镇中心水厂

取水口

取水口位于燕子窝水道

左岸护岸加固工程上游

1km。

取水量5000t/d,服务人口1.3

万人,取水方式为浮船式。

长江南岸(咸宁市)

1

陆溪口镇取水口

其水源地保护区

取水口位于长江右岸,

与中港左岸高滩守护工

程隔江相望,取水口上

下游均无整治工程。

采用斜坡铁轨缆车式取水方式

将水取出,通过暗管输送到自

来水厂进行沉淀、过滤、消毒,

再通过输水管网将水供出。目

前陆溪水厂取水主要供给镇区

及两个乡村人口用水,服务人

口1.1万人。

2邱湾水厂取水口

取水口位于长江右岸,

取水口上下游5km均无

整治工程。

邱湾水厂取水主要供给两个乡

村及蛇屋山金矿矿内职工人口

用水,服务人口4000人,饮用

水源地服务人口总计1.5万人。

3

石矶头取水口及

其水源地保护区

取水口位于长江右岸护

县洲洲头上游1km,取

水口与最近的整治工点

距离在5km以上。

固定式取水房将水取出通过架

设明管输送到自来水厂进行沉

淀、过滤、消毒,再通过输水

管网将水供出。目前该取水点

取水主要供给鱼岳镇城区人中

使用,服务人口总计9.2万人,

日取水量6万吨。

4

潘家湾水厂取水

口及其水源地保

护区

取水口位于长江右岸燕

窝新滩护滩工程工点下

游5.4km。

由浮船式采水方式将水取出输

送到自来水厂进行沉淀、过滤、

消毒,再通过输水管网将水输

出。目前该取水点取水主要供

给潘家湾镇区及其九个村使

用,服务人口总计3.6万人。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3



图3.2-1水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



叶家墩水厂水厂取水口

龙口镇水厂取水口

石矶头及水源地保护区

燕窝镇中心水厂取水口

友爱村水厂取水口

叶家边水厂取水

大沙湖镇水厂取水口

陆溪口镇水厂取水口

邱家湾水厂取水口

潘家湾水厂取水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4



图3.2-2工程与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位置关系图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5

3.2.2生态保护目标

⑴长江新螺白鱀豚新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赤壁至潘家湾河段位于长江新螺白鱀豚新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该保护区是我国

现已建立的3个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该保护区始建于1987年,1992年批准

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中游螺山至新滩口江段,地理位置在湖北省中南部,江

汉平原东南部,地跨湖南、湖北两省四县市,上游起自洪湖市螺山韩家铺,下游止于新

滩口胡家洲向新潭,其地理坐标分别为N29°38′12.5″,E113°17′48.4″和

N30°12′03.1″,E113°51′39.7″。江段全长135.5km,江面约320km

2

,北岸属洪湖

市,南岸分属湖南省临湘市(所辖江段长33.3km)、湖北省赤壁市(所辖江段长17.7km)

和嘉鱼县(所辖江段长84.5km)。

由于本工程位于长江新螺白鱀豚新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跨越保护区的复兴洲、

护县洲区及中洲区三个核心区、缓冲区及实验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

例》的管理要求,建设单位委托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编制了《长江中游

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对新螺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报告》,

该报告已经通过农业部审查,正在报批。

长江新螺白鱀豚新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本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工程与长江新

螺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系见图3.2-3。

⑵整个工程河段是中华鲟、胭脂鱼、白鲟、四大家鱼等洄游鱼类的必经通道,也

是很多重要经济鱼类的生存场所。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6



图3.2-3工程与长江新螺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对关系



3.2.3环境空气、声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现场调查,各工点附近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如下:

⑴根据现场调查情况,整治洲滩除了护县洲江南侧靠近嘉鱼县一侧有人居住,其

余洲滩均无人居住。

⑵本工程整治河段江面宽约1.1~6km,两岸分布的城镇、居民点距两岸大堤约在

60~100m范围外,居民区距离岸边(长江副堤)均在350m以外,距离航道边线更远,

不在本项目评价范围内。

⑶根据初步施工规划,根据本航道整治工程方案及工程量计算,本工程使用了大

量的预制混凝土块和框架,考虑到工程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长江水体为

Ⅱ类,工程不设置施工场地,对于这些材料主要采用购买的方式,水路运输,不涉及声

环境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3.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

3.3.1水环境影响分析

3.3.1.1施工期

工程河段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7

护滩带、边滩守护工程采用的材料主要是石料、水泥、钢筋、无纺布和聚丙烯编织

布,黄沙、碎石、水泥是制作砼块的重要材料,砼块主要用于软体排上压载;工程采用

聚丙烯编织布,具有隔离、反滤、加筋等功效,将其缝制成软体排垫,再在其上施加压

载,用于河床守护;工程采用的这些材料在水下不会老化腐烂,而且在汉江航道整治工

程、长江界牌一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情况表明,对水质总体污染影响较小。

本工程悬浮物主要来源两个方面:一为水上抛石、沉排等扰动河床,使河床底泥再

悬浮,引起岸边水体悬浮物浓度增大;二是土方开挖扰动地貌,遇降雨引起水土流失,

进入长江造成近岸水域悬浮泥沙浓度增高,其影响范围均在施工点下游100m以内。

涉水施工对取水口及水源保护区的影响分析

⑴施工对取水口水质的影响

整治河段附近主要涉及长江北岸取水口6处,均为提供沿线乡镇的生活用水。

工程施工对取水口的影响主要涉及的施工内容是护滩带和边滩守护工程。护滩带和

边滩守护工程的主要施工工艺是水下沉排、抛石及护岸,施工过程对水质的主要影响是

导致施工点下游水体SS浓度增高,其影响范围均在施工点下游150m以内,由于施工工

点距离各取水口距离均在1100m以外,航道整治涉水施工不对取水口水质产生悬浮物污

染影响。

施工江段底质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区底质重金属Cd、As存在超标的现象。本项目不

进行疏浚,水下施工主要是沉排、抛石及抛投透水框架,施工过程对底质的扰动较疏浚小

得多,因此施工过程中颗粒物释放出的重金属也小得多。工程施工不会对施工点下游水厂

取水口造成重金属污染影响。

⑵对水源地保护区的影响

根据湖北省相关水环境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划以及饮用水源地划分的相关文件,对

乡镇级别的饮用水源取水口尚未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同时评价单位了解到荆州市各乡

镇水厂均交由地方乡镇府管理。

工程所涉及江段的村镇取水口均参加了公众参与调查,本河段部分取水口河段没有

进行护岸,每年河岸岸线都会发生崩塌,其中在对燕窝镇中心水厂进行调查时了解到该

取水口岸线在7年时间内岸线崩塌了数10米远,对取水设施和水质的保护相当不利,

因此各水厂都非常支持本项目的修建。除了大沙湖镇水厂取水口外其余各取水口距离施

工工点较远,同时本工程在施工期间不向河道排放污水及垃圾,因此工程的建设不会对

各村镇饮用水产生污染影响。大沙湖镇水厂岸线已经进行了护岸,护滩带工程距离取水

口最近位置1074米,因此护滩带的施工对该取水口影响不大。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8

⑶施工人员陆域生活污水影响分析

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的发生量约24t/d,污水中主要污染因子COD、BOD

5

、NH

3

-N

的浓度分别达到300mg/L、200mg/L、30mg/L,发生量分别为7.2kg/d、4.8kg/d、0.72kg/d,

整个施工期COD、BOD

5

、NH

3

-N发生总量分别为1.728t、1.152t、0.172t。

施工人员根据施工工点分散在3个村,采用临时租用岸上临近农宅的方式,其生活

污水经旱厕沉淀后作农家肥利用,不排入长江,对江段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不产生污染影

响。

⑷施工船舶舱底油污水影响分析

施工船舶舱满负荷工作时,参照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S149-1-2007),

舱底油污水发生量约0.14~0.27t/天·艘,平均含油浓度为5000mg/L。

工程拟安排施工船只10艘,主要为4艘沉排船,2艘机动艇,2艘机驳船,2艘定

位驳等。同期施工船只数量按总数的50%估算。每艘施工船作业时间按100天计,则施

工船舶舱底油污水发生总量为100t,石油类发生量为0.5t。

施工船舶舱底油污水应遵守交通部2005年11号令《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

理规定》,由船舶自带的油水分离器处理或申请武汉海事局咸宁海事处认可的有资质的

单位接收处理。本工程到港船舶舱底油污水和船舶生活污水按海事部门的要求进行接收

处理,在正常作业情况下对江段水环境基本不会造成污染影响。

3.3.1.2营运期

根据交通部2005年11号令《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大型船舶的

生活污水全部由船舶自带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同时根据船舶污染物排放相关规定,

船舶生活污水和舱底油污水必须到港后由海事局认可的有资质的船舶污水接收点接收

处理,不得在航道内随意排放未经处理的船舶舱底油污水和船舶生活污水。

营运期辖区海事部门(咸宁海事处)应加强对航道内船舶污水的管理,只要管理到

位,船舶污水基本不会对航道内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3.3.2生态影响分析

3.3.2.1水生生态影响分析

本工程施工期间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占用损害和悬浮物扩散损害两

方面,损坏部分鱼虾栖息地,拟建项目工程主要包括陆溪口水道高滩守护工程,嘉鱼水

道护县洲守护、复兴洲护滩带、护底带及护岸加固、燕窝水道护滩带、左岸守护及护岸

加固工程。施工方式主要包括沉D型排、铺X型排、抛透水框架及岸坡施工。以上施工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9

作业合计占用河床面积为167.37万m

2

。项目建设造成的底栖生物损失量约为89吨。

整治工程修建后引起的河道水文情势变化不大,仍将维持现有河道的槽滩格局以及

水文情势条件,工程实施后,有利于维护现有鱼类洄游通道及产卵场生境的稳定。

工程在施工期对江豚、白鱀豚栖息活动以及中华鲟、胭脂鱼的洄游会产生一定的干

扰影响,包括误伤和噪声影响等,为保护珍稀水生生物资源,在施工期间应采取相应的

防范措施如加强监测等,避免对白鱀豚、江豚产生意外伤害。

赤壁至潘家湾工程河段位于长江“四大家鱼”陆溪口-嘉鱼产卵场水域内,根据余

志堂等1986年的调查,嘉鱼产卵场自陆溪口至嘉鱼,绵延23km,产卵规模占长江总量

的1.4%,本项目2011年和2012年调查表明该产卵场依旧存在,四大家鱼产卵产卵期主

要在每年的5~7月份。赤壁至潘家湾护岸和护滩以及护底等工程,改变了江水流态和

近岸带生态环境,对鲿科、鲇科、吻鮈属、鲤鱼、鲫鱼等产粘沉卵鱼类的产卵生境环境

有一定破坏作用,影响鱼类繁殖。

(2)陆生生态系统

工程占用陆生动物生境较少,且为常见生境,对陆生动物和鸟类的影响较小。工程

施工占地将造成一定的陆域植被损失,主要为意杨林和芦苇。

(3)生态关注区

工程在保护区内进行高滩守护工程、左缘守护控制工程、护滩带工程、夹护底工程、

左岸护岸加固工程、护底带修复和加固工程、右岸护岸工程等,于核心区、缓冲区和实

验区内实施。施工改变河道部分物理结构,在核心区施工面积为0.276km

2

,占工程所在

区(中洲区)核心区面积0.76%;缓冲区施工面积0.533km

2

,占工程所在区缓冲区面积

7.8%;试验区施工面积0.805km

2

,主要工程在缓冲区和实验区。对核心区、缓冲区、

实验区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工程对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结构和功能

产生一定影响。保护区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白鳍豚、江豚等珍稀保护水生动物及其生境,

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对保护区的空间结构、物种结构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总体上讲,也

会影响保护区的功能的发挥,但这种影响是局部的,强度相对也较低,工程完工后,大

部分的功能会得到恢复。

3.3.3声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整治施工江段河段平均河宽约3km,两岸分布的基本上是农村居民点,距工程

施工工点均在400m以外,水上施工不会对航道两侧村镇造成噪声扰民影响。

航道整治后,航行船舶噪声影响范围主要是在长江上,航道边线距离两岸居民最近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40

距离约220m,因此营运期航行船舶噪声影响范围主要是在长江江面上,不会对航道沿线

居民造成噪声超标影响。

3.3.4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⑴施工期

施工船舶主机、运输车辆及其它施工机械产生的燃油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影响很小,

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是陆域临时施工场地内材料的运输和堆放作业过程中产生

的粉尘污染。根据现场调查,长江南岸江边临时预制场地布置在居民500m外,施工作

业粉尘不会对其产生污染影响。

⑵营运期

航道整治后,在其运行发挥效益期间,本身并不排放任何污染物,不会对环境产生

不利影响。

3.3.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⑴施工期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陆域施工区域少量废弃砂石料、施工营地内施工人员生活

垃圾和建筑垃圾,主要成分为沙石、混凝土块、水泥块、砖头瓦块、泡沫塑料、玻璃陶

瓷碎片、菜叶、菜梗等,主要位于施工营地、施工场地附近。

护滩带低滩守护、边滩守护和工程所需砂石料均为商业购买,根据各工点需要购买,

废弃砂石料数量很少。

本工程需不设置临时施工营地,拟租用3处集中民房作为施工营地。施工期施工人

员生活垃圾发生总量为60t。施工期建筑垃圾,总量约为100t。

3.4环境保护措施

3.4.1水环境保护措施

⑴施工期

①施工船舶严格执行交通部2005年第11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

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

施工期间禁止排放施工船舶舱底油污水,施工船舶舱底油污水须经武汉海事局咸宁

海事处接收处理。其中4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应当将船舶舱底油污水接收情况记载在

由海事管理机构签发的《油类记录簿》中;400总吨以下的船舶应当将船舶舱底油污水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41

接收情况记载在《轮机日志》中。《油类记录簿》、《轮机日志》应当随时可供检查。

本航道所在长江荆州水域水功能区划为II类水体,同时本项目位于长江新螺段白

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根据相关管理要求,施工期间不得向所在江段排放任何

污水。施工船舶应设置与生活污水产生量相适应的处理装置及储存容器,由武汉海事局

咸宁海事处接收处理。任何船舶不得向施工水域排放舱底油污水或生活污水。

施工船舶应配备有盖、不渗漏、不外溢的垃圾储存容器或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和生

产废物,由有资质的单位收集后送岸上处理,严禁将船舶垃圾投入航道中。

②船舶运输施工材料过程中应采取遮盖措施,加强管理,避免施工材料坠入航道

中,造成水环境污染。

③本工程不设置临时施工营地,3处集中的施工营地全部租用临江边现有村民住宅

作为本项目施工营地,不需另外单独征地。

④取水口及水源地保护措施

●一般要求

◆施工期间不得在工程江段设置排污口;

◆施工船舶不得在施工江段内排放船舶污水(包括船舶生活污水及船舶舱底油污

水);

◆本工程不设置施工临时场地,所有抛石及预制件均由船舶运输至施工工点,施工

人员的生活污水全部上岸至后方村民民房,严禁在该水域内排放;

◆禁止向施工水域倾倒施工废渣、垃圾、粪便及其它废弃物;

●施工作业时的取水口及水源地保护措施

建设单位对于项目所涉及的取水口及饮用水源地保护非常重视,在环评开展阶段分

别致函相关主管部门咨询其对工程建设的态度及水源保护的意见,沿线的村镇水厂均对

工程进行了回复(见公参调查表)。

各乡镇人民政府对拟建航道整治工程表示大力支持,同时就取水口保护措施提出意

见:确保长江枯水期取水水源不受影响;确保现有取水泵船、管道(包括地下管道)、

配套设施等取水不受影响;设立拦护栅及水源保护标志。

根据航道整治施工方案和各取水口的位置关系,水下沉排、抛石及护岸施工造成的

悬浮物基本不会对各水厂取水口及水源地保护区造成污染影响。但从环保角度出发,航

道整治施工期间,仍应该严格按照取水口主管部门的要求采取保护措施。

项目所涉及的大沙湖镇水厂距离本项目护岸加固工程230m,项目实施不会对其枯水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42

期取水及取水设施等造成影响,抛石施工时应该严格控制施工水域面积,减小抛石、沉

排作业扰动产生的影响,必要时在取水口周围设一圈防污屏以及水源保护标志。

防污屏的作用是阻滤水中漂浮物、悬浮物,控制其扩散、沉降范围。防污屏由包布

和裙体组成,包布为PVC双面涂覆增强塑料布,浮体为聚苯乙烯泡沫加耐油塑料模密封,

浮子间的间距形成柔性段保证防污帘的可折叠性和乘波性,防污屏漂在水中,浮子及包

布的上中部形成水面以上部分;裙体由插在航道中的竹竿或配重链等保持垂直稳定性,

形成水下部分,脊绳、加强带和配重链为纵向受力件;防污屏一般每节长20m,节间用

接头连接。防污屏用小船投放、展开及回收,在水上施工作业中被广泛使用,可使防污

屏以内水域SS浓度增加值不超过10mg/L。

⑵营运期

①船舶舱底油污水严格执行交通部2005年第11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

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船舶舱底油污水不得在本河段水域排放,舱底油污水送船

舶污水接收船或岸上的油污水接收单位接收处理。

②根据交通部2005年第11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

规定》,船舶生活污水不得在本河段水域排放,生活污水收集后送芜湖海事局马鞍山海

事处认可的接收船只接受后处理。

3.4.2声环境保护措施

⑴施工期

①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保持施工设备低噪声运行状态。

②尽量避免夜间作业,减少噪声干扰。施工点距村庄、集镇等人群集中区的距离

不足200m时,在夜间22∶00至次日凌晨06∶00之间应禁止高噪声施工。

⑵营运期

航道管理部门应加强船舶的管理,以尽量减少船舶交通噪声对航道沿线居民正常生

产、生活的影响。

3.4.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对水生态的影响主要在施工阶段,为减少

工程的影响,应加强施工期管理。

①在进场施工前,聘请当地水产部门鱼类专家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有关国家法律和

法规,对施工人员进行保护区及珍稀保护水生动物的科普宣传工作,加强对白鱀豚、江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43

豚、中华鲟及家鱼产卵场保护宣传力度,树立和提高全民保护意识,使施工人员了解保

护水生态环境的意义,提高施工人员保护水环境意识。施工期禁止施工人员进行捕捞活

动。以上行为应由水产和环保部门联合监督和管理。由此产生的费用应由业主单位承担。

②为减少工程施工作业对鱼类的伤害,施工前必须征得当地水产部门的同意,并

聘请有关专家或当地有经验的渔民作现场指导;进场前,可采用电赶拦鱼机器等超声波

驱鱼等技术手段,对施工区及其邻近水域尤其鱼类产卵场和鱼类分布较密集的深潭、回

水区进行驱鱼作业,将鱼类驱离施工区。

③施工阶段聘请当地环保部门或渔政部门担任环境监理工作,并设置专职环保人

员负责环境保护工作。工程施工,尤其是水下施工现场作业必须有渔政执法人员参与。

安排专门的船舶对施工水域进行巡航,如发现中华鲟、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在附近应暂

停施工,或者采用鸣笛善意驱赶,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④建设单位应合理进行施工组织,避免全河段各施工作业点同时施工带来的累积

影响。

⑤建设单位应优化施工时序,确保涉水施工不在四大家鱼产卵期(5-7月)之间进

行。

⑥建设单位应优化施工时序,确保在复兴洲洲头护滩带工程、燕窝心滩头部护滩

带工程涉水施工不在产沉性卵鱼类的产卵时间(4-6月)进行。

⑵生态护坡

根据长江航道已实施生态护坡工程的经验及跟踪观测效果,结合工程特点,确定本

工程生态护坡实施方案。本工程主要工程组成包括复兴洲护滩带、陆溪口水道左岸守护

及燕窝水道边滩守护等。其中复兴洲洲头守护采用鱼骨型护滩建筑物,其施工方案主要

为沉D型排,铺X型排、抛石等,工程位置在洲头沙滩上,且抛石护滩等位置在施工水

位以下,该部分的水文及土壤地质条件不太适合植物的生长,因此本次主要考虑对陆溪

口水道1007米的守护区以及蒋家墩至石家村1200米的边滩守护区采取生态护坡的形

式。

⑶生态补偿措施

①增殖放流

本工程列入增殖放流费用为38万元/年,连续放流5年,合计190万元。根据《水

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的要求,结合渔业现状调查结果和参照湖北省水产局增殖放

流活动经验,拟放流品种见表3.4-1。同时对增殖放流的结果进行跟踪监测。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44

表3.4-1工程生态补偿增殖放流计划

规格与数量

种类

4~6cm(万尾)1龄鱼(万尾)合计(万尾)

经费预算

(万元)

青鱼151163

草鱼8192

鲢205256

鳙102124

鳊8193

黄颡鱼333

胭脂鱼333

中华鲟0.20.214

总计710.281.238



②人工鱼礁

对于产粘性卵鱼类,通过建设人工鱼巢,改善粘性卵鱼类的繁殖产卵条件。人工鱼

巢投放地点选择在浅水区等水流较缓区域,如复兴洲、燕窝心滩一带。人工鱼巢材料选

用棕榈皮、棕树枝和人造纤维等。鱼巢布设:可捆扎成束状,系在浮在水上的竹制框架

下面,每个框架单独设置,并用单个锚固定在水中,以保证框架在水中随水位涨落而一

直漂浮在水中。鱼巢布设按20×20m面积布设2处,复兴洲、燕窝心滩各布设1处,在

施工期布设3年,每年经费预算为30万元,共计90万元。

③低滩修复

赤壁至潘家湾复兴洲、燕窝心滩头部心滩守护工程护滩(底)整治水位线以上(X

型排抛石面),采用客土植生植物恢复。恢复面积75000m

2

,投资35万元。

④高滩修复

高滩守护岸坡守护面采用钢丝网护垫生态护坡结构,为工程后续恢复提供了良好的

条件,针对工程区中洲、复兴洲工程全线高滩守护岸坡守护面进行了覆土绿化措施。

⑷工程时间避让

工程岸坡守护面及X型排抛石面恢复后将为产卵鱼类提供产卵和育肥场所。

合理进行施工组织,工程水上施工应尽量避开鱼类产卵繁殖期及鱼苗摄食育肥期(4

月~6月),以及珍稀保护水生动物的活动高峰期(5月~8月),选择1月~2月的枯水

季节进行,避开珍稀保护水生动物的洄游高峰期。

由于江豚的主要活动时间在第一年的11月至第二年的7月,因此施工安排在枯水

期很难与江豚活动时间避开,对江豚的保护主要采取施工期加密监测的措施来保护;只

能在作业时间上进行调度:由于水下工程安排在枯水期,因此在边滩和水下沙洲进行护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45

滩时,江面作业船舶与石料运输船,在下列两种情况下船舶密度不宜太多并且要注意回

避:①冬季中午气温回升时,注意江豚在浅水沙滩觅食;②初春涨水期间,警戒江豚来

浅水沙滩或缓水边滩觅食与交配活动。

3.4.4固体废物处置

⑴施工期陆域施工人员居住场地附近设置临时垃圾集中堆放场地,定期清运至附

近垃圾处理场处置。施工结束后,施工场地应及时平整,清场要彻底,建筑垃圾用于场

地回填或统一收集送附近垃圾处理场处置。施工机械、运输车辆船舶含油废水处理后的

含油废渣经收集后送危废处理资质单位处理。

⑵船舶垃圾严格按照交通部2005年第11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

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执行。生活垃圾和生产废物由有资质的单位收集后送岸上处理,

严禁将船舶垃圾投入航道中。

3.5事故风险分析

3.5.1风险预测结果

⑴施工期

施工期复兴洲洲头护滩带工程附近发生溢油事故时,油膜沿左汊航道主流方向漂

移,5min后油膜到达大沙湖水厂取水口水域,油膜厚度2.35mm,对取水口水质产生污

染影响,持续污染影响10min后油膜离开该取水口,此时油膜厚度为1.85mm;1h40min

后油膜到达燕窝镇水厂取水口水域,油膜厚度0.045mm,持续污染2h45min后该取水口

处油膜厚度小于0.01mm,基本对其不再产生污染影响;油膜在水流作用下,继续往下游

漂移,在燕子窝水道心滩处分成两汊,大部分油膜沿左汊漂移,5h10min后左汊油膜先

到潘家湾镇水厂,此时水中油膜厚度小于0.01mm,基本不会对该取水口产生污染影响。

发生事故溢油时,油膜不会对工程上游的叶家边村水厂取水口水质产生污染。

营运期枯水期嘉鱼水道长江左岸一矶头附近航道发生溢油事故时,油膜沿左汊航道

主流方向漂移,5min后油膜到达大沙湖水厂取水口水域,油膜厚度5.1mm,对取水口水

质产生污染影响,持续污染影响40min后油膜离开该取水口,此时油膜厚度为0.16mm;

1h40min后油膜到达燕窝镇水厂取水口水域,油膜厚度0.06mm,持续污染3h20min后该

取水口处油膜厚度小于0.01mm,基本对其不再产生污染影响;油膜在水流作用下,继续

往下游漂移,在燕子窝水道心滩处分成两汊,大部分油膜沿左汊漂移,5h10min后左汊

油膜先到潘家湾镇水厂,此时水中油膜厚度小于0.01mm,基本不会对该取水口产生污染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46

影响。

丰水期嘉鱼水道长江左岸一矶头附近航道发生溢油事故时,油膜沿左汊航道主流方

向漂移,4min后油膜到达大沙湖水厂取水口水域,油膜厚度3.5mm,对取水口水质产生

污染影响,持续污染影响25min后油膜离开该取水口,此时油膜厚度为0.48mm;1h15min

后油膜到达燕窝镇水厂取水口水域,油膜厚度0.08mm,持续污染1h40min后该取水口处

油膜厚度小于0.01mm,基本对其不再产生污染影响;油膜在水流作用下,继续往下游漂

移,油膜基本只沿燕子窝水道心滩左汊漂移,3h15min后油膜到潘家湾镇水厂,油膜厚

度0.03mm,持续污染10min后该取水口处油膜厚度小于0.01mm,基本不会对该取水口

产生污染影响。

本河段非感潮河段,营运期发生溢油事故,油膜均不会对护滩带上游的叶家边村取

水口水质产生污染影响。

3.5.2风险防范措施

⑴施工期

①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加强内部管理,严格将施工船舶限制在划定的施工水

域内,不得随意穿越航道,在主航道内抛锚应做好标记。

②在施工区域设置专用标志,警示通往船舶已进入施工区域,以便加强注意力。

必要时在距离施工区域外3km左右设置临时信号台,控制船舶的通航秩序。

③严禁施工船舶在施工水域排放船舶舱底油污水和生活污水,船舶舱底油污水和

生活污水经收集后送有资质单位接受处理。

④施工期遇到江豚、中华鲟等珍稀水生动物靠近施工区域时,要停止施工或采取

善意驱赶方式,防止对江豚、中华鲟等伤害。

⑤施工水域一旦发生险情及时通知下游各级水厂、水务部门及环保部门。

⑵营运期

①对航道两侧生活用水取水口位置进行标示,提醒过往船舶加强安全意识,避免船

舶溢液事故对取水口的污染。

②在集中式生活用水取水口附近水域,禁止通航船舶锚泊、过驳或排放污染物。

3.5.3事故应急预案

⑴应急组织及联络机构

应急组织及联络机构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47

由武汉海事局咸宁海事处牵头,组织工程江段两岸的地方环保局、环境监测站、水

利部门等相关部门,分别在各地成立事故应急机构并形成有效联合机制,制定船舶污染

事故应急预案。发生在湖南、湖北境内的船舶污染事故由各地政府各自的应急组织机构

负责事故的处理;若事故影响范围两地均有涉及,由武汉海事局咸宁海事处统一协调组

织管理。

在地方海事处设置应急中心,配备事故急救设备和器材,设专门的应急电话号码,

专人负责24小时接听,一旦发生情况立即通知应急中心,参照应急计划启动事故应急

程序联络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并由其通知有关用水单位和地区,组织调动人员、车辆、设

备,联合采取应急行动,将船舶污染事故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应急组织及联络机构见图3.5-1。

















图3.5-1应急组织及联络机构

⑵事故应急队伍

事故应急队伍由港航管理局内部人员和外部协作支持队伍组成,其中外部协作支持

队伍由各地方海事局视事故影响程度就近调配。应急反应队伍包括指挥和控制人员、应

急服务部门、工程承包商及其它可能的受影响方,如沿途从本航道段取水的各水厂等。

⑶船舶污染事故应急设施

航道沿线的航道管理站、港口配备围油栏、吸油毡、吸油机,对船舶事故溢油进行

吸附拦截,同时预留部分资金,以保证事故应急设施配备齐全。

利用海事、港口部门应急设施,对船舶事故溢油进行吸附拦截。船舶溢油事故发生

后,最快到达的区域应急资源基本能够满足截污和清污的要求。考虑到工程区域有6处

取水口,一旦发生事故污染影响严重。长江海事石矶头巡航救助基地距离复兴洲洲头守

护工程对岸3000m,发生事故后可及时向咸宁海事处报告,取得海事处的支援,海事处

应急资源到达施工污染事故水域时间约为25min。

船舶污染事故应急指挥中心

环境保护局



环境监测站



水利部门



水源保护区



航道站值班室



事故应急人员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48

考虑到溢油事故的突发性,本工程应自备必要的应急设施和应急行动计划工作人

员,以便在突发事故的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将事故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降低到最小。事故

发生时,采取区域溢油应急计划联动机制,立即与咸宁海事局马鞍山海事处联系,启动

溢油应急预案。

本项目施工期风险事故应急考虑一定的应急设施,主要存放在施工船舶上,应对施

工期的突发风险事故是非常必要的。建议本项目配置以下设备,以满足本项目事故应急

需求,同时配备报警系统及必要的通信器材,以便及时与武汉海事局咸宁事处溢油应急

指挥中心及水厂建立联系,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表3.5-2本项目施工期溢油应急设备

编号设备名称数量

1吸油毡2吨

2纤维式吸油材料1吨

3围油栏400米

4收油机1台(1m

3

/h)



⑷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反应

船舶发生污染水域事故,应当立即向最近海事管理机构如实报告,同时按照污染事

故应急计划的程序和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在初始报告以后,船舶还应当根据事故的进

展情况进一步作出补充报告。海事管理机构接到船舶污染事故的报告后,预计溢油漂移

趋势及对长江水质可能造成的影响,由其确认核实后按照污染事故应急计划的程序作出

反应。

溢油事故发生时,立即通知工程附近江段各水厂,组织有关监测单位人员对取水口

水域水质进行密集监测,一旦发现污染超标现象,立即停止取水。

事故处理完毕后,肇事单位或船主应将事故原因、溢油量、污染清除处理过程、污

染范围和影响程度,书面报告地方海事局、环保局,由海事局、环保局等部门组织调查,

按实际情况确定由事故溢液造成受损失的赔偿费用,经法院最终裁决后,给予经济赔偿。

⑸人员培训

应急反应管理人员、设施操作人员、应急清污人员应参加相关业务培训,逐步实现

应急反应人员持证上岗,使应急人员具备应急反应理论和溢油控制及清污的实践经验。

⑹定期检查

每年进行一次计划检查,及时对应急组织指挥机构成员及其联系方式进行修改。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49

3.6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⑴护滩、护岸将造成局部水域悬浮物浓度增加,对水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影响。

⑵施工船舶舱底油污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船舶废气、施工机械噪声、施

工产生的固体废物都将对施工区域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影响。

⑶工程建设共占用水域面积167万m

2

,损坏部分鱼虾产卵场和栖息地,工程施工

造成的水生生物(底栖生物)损失量为89t。

本项目的建设在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经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后,能

够将工程带来的环境损失降到很低程度。

3.7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3.7.1环境管理计划

评价建议的环境管理计划见表3.7-1。

表3.7-1项目环境管理计划

环境单元管理目标实施机构

水环境

⑴施工期间产生的各类废水禁止排入长江。不得在施工江段内新增排污口。

⑵施工船舶安装油水分离器,处理后的船舶舱底油污水、废油储存在专门

的油污桶内,定期交海事部门认可的有资质的接收单位接收处理;施工船

舶设置储存容器收集生活污水,定期交海事部门认可的有资质的接收单位

接收处理。

⑶施工船舶应配备垃圾储存容器或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和生产废物,由武

汉海事局咸宁海事处管辖水域内经长江海事局备案的接收单位接收处理,

严禁将船舶垃圾投入航道中。

⑷船舶运输施工材料过程中应加强管理,避免施工材料坠入航道中。

⑸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场,建筑垃圾不得弃至航道中。

⑹施工人员就近租用居民房屋,通过农舍中现有化粪池进行处理后用作

农肥。

生态环境

⑴护滩、边滩守护等水下施工作业应尽量避开鱼类产卵期及珍稀保护水生

动物的活动高峰期,施工时采用相应的干扰措施驱赶鱼类,以避免对鱼类

的伤害。

⑵禁止随意在长江河道内滩地上设置临时施工营地、施工场地。不得随意

破坏洲滩和岸坡上的植被,陆域施工时严禁随意砍伐工程附近区域的树木

或破坏植被;工程所需石料应采用商购形式。

⑶严禁占用或破坏工程附近的芦苇滩。

⑷实施水生生态补偿,开展渔业增殖放流。

声环境

⑴做好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保持施工设备低噪声运行状态;

⑵应尽量避免夜间作业,减少噪声污染影响。

环境空气

⑴施工场地定期洒水和清扫,减少二次扬尘。

⑵料堆和贮料场遮盖或洒水以防止尘污染。装车时应控制装载高度,减

少运输途中粉尘撒落。

⑶加强对施工机械、车辆及船舶的维修保养。







固体废物

⑴不得随意抛弃建筑垃圾,部分建筑垃圾用于回填,施工结束后进行场

地清理,集中清运至附近垃圾处理场填埋处理。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建设指挥部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50

⑵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环卫部门运至垃圾处理场填埋处理。

水环境

⑴大型施工船舶设置与生活污水产生量相适应的处理装置,污水处理达标

后在允许水域排放;小型船舶设置储存容器收集生活污水,由武汉海事局

咸宁海事处管辖水域内经长江海事局备案的接收单位接收处理。

⑵船舶舱底油污水由武汉海事局咸宁海事处管辖水域内经长江海事局备案

的接收单位接收处理。

⑶海事部门加强对船舶的监督检查,确保没有偷排现象的发生。

声环境加强船舶管理,禁止船机设备噪声达不到船检要求的船舶进入航道。

环境空气禁止船机设备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不良的船舶进入航道。







固体废物

船舶应配备垃圾储存容器或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和生产废物,由武汉海事

局咸宁海事处管辖水域内经长江海事局备案的接收单位接收处理,严禁将

船舶垃圾投入航道中。

船舶、航道

管理部门

3.7.2环境监测计划

采取定时和不定时抽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点和流动监测,监测重点为生态、水、

声环境,监测计划见表3.7-2。

监测计划由符合国家环境质量监测认证资质的单位承担。

表3.7-2环境监测计划

时段类别测点位置监测项目监测频次及历时

长江左岸大沙湖水厂

取水口







水环境

长江左岸燕窝镇取水



COD、SS、石油类、重

金属(Cd、As等)

施工期间1次/月,每次监测1天。

随施工进度调整。









根据工程环保验收要求制定环境监测方案。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0公众参与



51

4.0公众参与

4.1公众参与的实施

本次公众参与调查采用网上公示和公众填表抽样调查、函件请示主管部门等多种调

查方式。

4.1.1公开信息

⑴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在接受委托开展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

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后,长江航道局(建设单位)在其公开网站

(http://www.cjhdj.com.cn)上对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进行了第一次网上公示。

公示内容包括:①建设项目地点;②工程概况;③工程建设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④建设单位及其联系方式;⑤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及其联系方式;⑥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

程序及主要工作内容;⑦征询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⑧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及时限。

第一次网上公示页面为:

http://www.cjhdj.com.cn/main.do?method=item&id=31160

上网公示时间为2011年8月10日,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见图4.1-1)。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0公众参与



52



图4.1.1第一次网上公示页面



⑵在评价单位基本完成《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书》后,长江航道局在其公开网站上(http://www.cjhdj.com.cn)对本项目环境影响评

价信息进行了第二次网上公示。

公示内容主要包括:①建设项目情况简述;②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0公众参与



53

③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④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

评价结论的要点;⑤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⑥以及公众认为必要

时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⑦征求公众

意见的范围、主要事项、具体形式及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第二次网上公示页面为:

http://www.cjhdj.com.cn/main.do?method=item&id=44299上网公示时间为2012

年8月27日,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见图4.2-2)。





图4.2-2第二次网上公示页面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0公众参与



54

4.1.2公众填表调查

⑴调查对象

公众参与本着公开、公正、客观、真实的基本原则,选择项目所在地区主要相关单

位和工程河段长江两岸的居民、渔民等,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①公众对当地环境质量现状的认识;

②沿线群众对拟建航道整治工程建设的了解程度、态度和积极性;

③识别本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哪些(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声环

境、社会环境、土地资源或其他);

④对项目建设、营运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要求和建议;

⑤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是否支持本工程的建设。

在受项目建设影响的区域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的方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同时对航

道沿线各级政府机构、单位进行访谈、填写公众参与调查表。调查组人员首先向被调查

对象介绍拟建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工程规模、工程建设对当地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和

不利影响及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等,再由被调查人填写公众意见征询表或口述意见由

调查人记录,同时注明被调查者的所在单位或家庭住址、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

职业等内容,最后由环评单位对收集上来的公众参与调查表进行整理、汇总、分析。

⑵随机问卷调查

评价单价在项目建设单位的积极支持配合下,在项目直接影响区以公众意见问卷调

查的形式开展了公众参与。

本次调查走访了洪湖市龙口镇人民政府、洪湖市大沙湖管理区委员会、洪湖市燕窝

镇人民政府、洪湖市龙口镇高街水厂、大沙湖自来水厂、洪湖市水务集团燕窝中心水厂、

叶家边村委会及洪湖市燕窝镇友爱村村民委员会等部分企事业单位,各单位代表在听取

项目的介绍后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并填写调查表,共发放单位公众调查表8份,

收回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同时调查组还在航道整治工程沿线区域随机选择部分居民填写公众意见调查表,共

发放个人公众参与调查表123份,收回12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0公众参与



55



公众参与问卷调查

4.2调查结果

4.2.1问卷调查统计

4.2.1.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参与公众问卷调查的8个单位情况见表4.2-1。

表4.2-1公众意见调查对象一览表(单位)





单位名称联系电话性质单位地址对项目建设态度

1洪湖市龙口镇人民政府13507269290事业单位东风大道特一号支持

2洪湖市大沙湖管理区委员会0716-2632210事业单位人民路支持

3洪湖市燕窝镇人民政府13872367808事业单位燕窝镇街道支持

4洪湖市龙口镇高街水厂15027008456镇办企业龙口镇街道支持

5燕窝镇友爱村13872259856友爱村支持

6洪湖市水务集团燕窝中心水厂07162654684镇办企业燕窝镇支持

7大沙湖自来水公司07162632290镇办企业大沙湖管理区团结巷支持

8叶家边村委会13227652388叶家边村支持



4.2.1.2个人调查对象组成

本次公众参与调查收回有效调查表51份。

根据统计情况,参与本次调查的人员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涵盖了多种职业,具有

一定的社会和职业代表性,对所调查的内容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以30-50

岁的社会中坚力量为主,基本能代表项目直接影响区公众关于本工程建设的意见。

综上所述,本次公众参与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调查结果可信。

单位、个人调查表的统计结果汇总分别见表4.2-2、表4.2-3。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0公众参与



56

表4.2-2单位意见调查结果汇总

调查内容作答单位数选项各选项作答人数比例(%)备注

不了解00

了解一些8100

您是否了解本工程的

建设?

8

了解00



环境空气225

水337.5

噪声225

环境良好562.5

您居住的地方主要环

境问题是什么?

8

其它00

可选择多项

不知道00

项目建设区域是否存

在珍稀、保护野生动

物?

8

知道8100



废气00

废水562.5

噪声225

固体废物00

您认为本项目建设可

能会带来的主要环境

问题为?

8

生态破坏675

可选择多项

不会337.5

会,但很小562.5

施工活动是否影响到

您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8

会,很大00



合理安排施工期225

采用先进施工工艺8100

加强管理8100

采取补偿恢复措施562.5

您建议采取以下哪种

环保措施?

8

其它00

可选择多项

支持8100

有条件支持00

从环保角度出发,您对

该项目持何种态度

8

反对00





⑴单位访谈调查结果

根据上述8家单位的调查结果,统计汇总如下:

①3家单位的工作人员均对本项目建设情况有所了解或了解。

②3家单位的工作人员认为工程区域存在空气污染和噪声问题,3家认为存在水污

染问题,5家认为工程区域环境良好;8家单位知道项目建设区域存在珍稀、野生保护

动物(白鱀豚等)。

③参与调查的大部分单位均认为航道整治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废水(5家)、

噪声(2家),生态(5家);工程建设对他们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5家单位认为影响

会很小,3家认为无影响。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0公众参与



57

④关于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认为应通过采用先进施工工艺的有8家,加

强施工管理的有8家,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期和采取补偿恢复措施的各有5家。

⑤参与调查的单位中,8家支持本项目建设。

对项目环保方面的建议和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尽量避开鱼类产卵繁殖期,保护长江中华鲟的正常洄游;

②加强环保管理,施工期间尽量避免水质污染。

表4.2-3个人意见调查结果汇总

调查内容作答人数选项各选项作答人数比例(%)备注

不了解4839

了解一些7561

您是否了解本项目的建

设?

123

了解00



环境空气4839

水5948

噪声2016.2

其它3125.2

您居住的地方主要环境

问题是什么?

123

环境良好5040.7

可选择多项

不知道6855.3

项目建设区域是否存在

珍稀、保护野生动物?

123

知道5544.7



废气3024.4

废水8770.7

噪声2419.5

固体废物1310.6

您认为本项目建设可能

会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为?

123

生态破坏9879.7

可选择多项

不会5645.4

会,但很小6754.5

施工活动是否影响到您

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123

会,很大00



合理安排施工期5040.65

采用先进施工工艺8770.7

加强管理3931.7

采取补偿恢复措施9476.4

您建议采取以下哪种环

保措施?

51

其它00

可选择多项

支持123100

有条件赞成00

从环保角度出发,您对该

项目持何种态度?

51

反对00





⑵个人随机问卷调查结果

根据123份个人随机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汇总如下:

①参与本次调查的人员中,61%的人对该航道整治工程建设情况有所了解或了解,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0公众参与



58

还有38%的人不了解,说明项目还不为公众所广泛了解。但经现场调查人员的讲解后,

被调查对象对项目建设情况均表示了解。

②有40.7%的人认为项目区域环境良好;对工程区域环境表示不太满意的人认为存

在的环境问题是水污染(占48%)、大气污染(占39%)和噪声(占16.2%)。部分公众(占

44.7%)知道项目建设区域存在白鱀豚、江豚等珍稀野生保护动物,还有55.3%的人不清

楚或未见过项目区域的珍稀、野生保护动物。

③参与调查的人中,认为项目建设主要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废水(占70.7%)、噪

声(占19.5%)、生态破坏(占79.7%)。部分人(占54.5%)认为本工程建设会对其正常生产

生活产生很小影响,45.4%的人认为工程建设不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产生活。

④关于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较多的人认为应从合理安排施工期、采用先

进施工工艺和加强管理的角度改善环境,分别占40.65%、70.7%和31.7%,另外76.4%

的人认为应该采取补偿恢复措施。

⑤对于航道整治工程建设的态度,100%的人表示支持项目建设(个人123份,单位

8份)没有人反对。

⑶对项目环保方面的建议和要求

①施工期着重保护水环境,适时进行现场检查、监督。

②采用先进的环保设备和技术手段,确保长江水质不被污染。

③科学文明施工,尽量缩短工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④垃圾定期上岸处理,污油不排江中。

⑷对环保部门项目审批的建议和要求

①实事求是,科学决策。

②重视环保管理的审查。

③尽快审批,有利于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建设利用。

4.2.1.4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单位调查结果与个人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⑴参与调查的公众都非常支持项目建设,说明项目建设符合项目影响区公众意愿。

⑵参与调查的公众普遍认为项目区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大气污染、水污染,

总体对当地环境普遍比较满意。

⑶大多数参与调查的公众认为项目建设对稳定河势、改善航道条件、促进地区经

济发展作用很大,项目区公众都非常支持项目的发展和建设。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0公众参与



59

4.2.2网上公示反馈情况

两次网上公示期间,建设单位及评价单位均未收到公众反馈意见。

4.3公众意见反馈和采纳

根据公众参与调查结果,评价单位将公众对项目实施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反馈给项目

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对以上意见表示能够接受。

⑴建设单位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对本项目和有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使项

目附近的群众充分了解该项目和自身的密切关系,从而更加支持本项目的建设。

⑵考虑到施工期间的机械噪声、施工扬尘、施工垃圾等将会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

和工作,施工单位在签订合同时签订文明施工合同,做到文明施工,尽量减轻对周围环

境的影响,并特别注意保护饮用水源的水质。

⑶施工尽可能采用目前国内比较先进的施工工艺,减少施工期对珍稀保护动物的

伤害,同时加强施工期间的环境管理工作,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资源。

⑷合理安排水域施工作业,尽量避免夜间施工作业,减少施工噪声干扰。

⑸合理安排施工船舶通行,加强管理和监控,减少对现有通行船舶的干扰,防止

事故风险。

⑹建设单位承诺,加强施工管理,文明施工,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

管理部门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

⑺对保护区严格按照环评报告的要求落实,补偿措施到位。

⑻在施工期间对取水设施进行保护,如有破坏将进行恢复和补偿

综上所述,本次评价严格按照国家及湖北省有关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要求,在

项目所在区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公众意见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单位及部门走访、网上

公示等。调查结果表明,公众普遍支持项目建设,同时提出施工、营运期的应采取措施

减缓污染。建设单位、评价单位对于公众意见基本予以采纳。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5.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60

5.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工程实施后,工程所在江段通航条件将得到一定的改善,航行安全将显著提高,对

促进区域水运事业的发展、区域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作用具有现实而深

远的意义。

工程施工期对环境有短暂的污染影响,但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强管理,是可以减缓

的,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污染也随之消失。

公众参与调查表明,航道沿线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普通群众、受影

响渔民均支持本项目建设。

本工程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及符合《长江干线航道建设规划(2011-2015年)》、

《湖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湖北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02-2020年)》及

区域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工程实施不会造成水文情势重大变化,生态影响有限,通过合

理的生态恢复、补偿措施减缓生态影响,可使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并能够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在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执行环

保“三同时”制度,认真落实本报告书中有关措施和建议的前提下,项目对周围环境的

影响是可以承受的,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航道整治工程在环境上是可行的。











长江中游赤壁至潘家湾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6.0联系方式



61

6.0联系方式

6.1建设单位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长江航道局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解放公园路16号邮编:430010

联系人:何虎联系电话:027-82766776

E-mail:zhghk@vip.163.com

6.2环评机构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民主路555号邮编:430071

联系人:方建章、姜昱联系电话:027-87317449

传真:027-87811626

E-mail:jeyhbs@163.com



献花(0)
+1
(本文系酒仙农家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