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将踩在尸骨上修炼,战神白起是如何横空出世的?

 火天大有_元_享 2015-06-26

(这是一部奇书,一部前无古人的书,左图右史,500副春秋战国地图...)

风长眼量保证,发表在文章中的所有地图和图片均为自制,绝对原创!

白起,一生共斩首敌军一百六十余万,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他的绰号很多,战神,屠夫...白起是如何从战国之势脱颖而出的呢,一场斩首二十四万的战争,给了我们答案。

一、白起进入军队高层

白起生在一个好时代,一个连年战乱的时代,年纪轻轻便颇有大将风范,得到秦国相国魏冉重视。

相国魏冉,是秦昭襄王的舅舅,前几年帮助秦昭襄王夺位成功,自然位高权重。但是魏冉的军功不多,这在以军功为尊的秦国,魏冉要服众特别是要在军队树立威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公元前298年,秦军隆隆开动,由相国魏冉亲自统兵十五万,从武关入楚,攻打楚国南阳重镇淅。

魏冉本身是个颇具军事才华的将领,而他在军事上最独到的地方,就是慧眼识将才,他一手提拔的白起、胡阳等人,日后都将成为秦国的栋梁。

这一战,秦军大败楚军,攻克包括淅城在内的十五座城邑,斩首楚军五万。

魏冉因功封为穰侯(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第二十级),他帐下第一大将白起,也因功封为左庶长(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第十级)。

这一战,白起进入了秦军高层,也赢得到魏冉的信任。

二、必争之地武遂

就在秦国上下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坏消息传来,齐、魏、韩三国的大军,已经气势汹汹开过来,兵临函谷关。

三国大军正是由他们首屈一指的大将统领,齐国名将匡章,魏国名将公孙喜,韩国名将暴鸢,他们各自统领十万大军,足足三十万,开到函谷关之下。

其实函谷关这种地方,是绝对不容易攻克的,而且齐军路途那么遥远,秦国其实没必要开关迎敌,只要闭关而守,联军迟早会撤兵。

秦昭襄王是这么想的,相国魏冉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联军这边,想法大不一样,韩国为了夺回武遂,魏国为了夺回蒲阪,免费供应齐军在前线的粮草辎重,三国联军此次决心很大。

冬去春又来,联军忍受着严寒,硬是让这场战争变成了跨年度大战。

谁也不曾料到,三国联军在前线度过了两个春节,一直到公元前296年,联军奋力攻打函谷关,最终攻破了函谷关。

秦昭襄王,即位近十年,秦国到了最尴尬的时刻,该有人出来负责了。

相国魏冉难辞其咎,从相位上下来,只是他还不得不带罪立功,去与三国谈判。

谈判的结果还算可以,秦国用韩国的武遂,以及魏国的蒲阪,换回了函谷关。

现在重点看看韩国武遂这个地方,在“2轵关陉”以西,秦国如果占据这里,那么魏国的河东郡与韩国三川郡之间将失去联系,反之韩国取回这座城邑,严重影响了秦国的东进战略。

武遂,成了一个秦韩之间的必争之地。

图-武遂的位置

名将踩在尸骨上修炼,战神白起是如何横空出世的?

三、白起稳步发展

公元前294年,在函谷关大战两年后,秦昭襄王令镇守宜阳的大将向寿出兵,开启重夺武遂的战争。

向寿自秦武王时代攻打宜阳和武遂的时候就参与了战争,后来宜阳攻克了,他就一直镇守宜阳,十五年过去,虽然短暂地担任过秦国相国,但他的为将生涯,大多数时间都是担任宜阳军区的守将。

向寿对这一地带非常熟悉,自然是攻打武遂主将的极佳人选。

此时魏冉也重新当上相国之位,他派帐下第一猛将白起,领一支偏师,到韩国境内,以防韩国人救援武遂。

武遂的数千守军,自然不是数万秦军的对手,向寿顺利夺取武遂。

韩军派一支军队前来增援,被白起军埋伏,大败而归。

在重夺武遂的战争中立功后,白起的爵位又升了两级,为左更(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第十二级),与宿将司马错爵位等同。

四、韩魏发难

韩国方面只好暂时放弃武遂,但是他们仍然在等待机会,重新夺取武遂。

由于武遂旁边的“2轵关陉”,关系到魏国河东郡与中原的交通,魏国人也非常关注武遂的得失。

魏国的河东郡,在太行山以西,与魏国大梁地区的联系,所依仗的几条道路,全部都要经过韩国。在这些道路当中,南部的这条“2轵关陉”,是路途最短,最坦荡的一条路,其他道路无不要翻越太行山。

如果武遂不在韩国手上,从魏国的河东郡通往魏国本土,就只能翻越太行山,河东郡有什么重大军情,魏国根本无法实施援救。

韩国人则意识到,武遂若不夺回来,整个黄河以北都将敞开在秦国的锋芒中

魏国人更意识到,如果不帮助韩国兄弟收复武遂,魏国河东也将成为秦国的口中肉。

武遂之于韩魏,就像人的咽喉一样重要。就在秦军拿下武遂不久,韩国魏国各发兵十五万,总兵力达到三十万之巨,在韩国的伊阙集结,准备与秦军大战一场,重夺武遂。

对秦国来说,要想守住武遂,恶战难免,问题在于派谁出战?

简单的看,向寿或许是个最佳人选,本身韩国区域的防务,都是由他来负责的。

但是此番韩魏联军多达三十万,强弓劲弩外加武卒材士,向寿能否与之匹敌,秦国朝堂上下心中没底。

秦人犹豫不决,不止因为韩魏联军人数众多,更要命的是他们的统帅,是名将公孙喜和暴鸢。

魏国大将公孙喜、韩国大将暴鸢,这两人可不是无名之辈,他们当时的战绩和名声,除了齐国的匡章,再无人可极。

七年前,齐、魏、韩三国联军进逼楚国,当时魏国和韩国的领兵将军就是,公孙喜和暴鸢。那一战,联军攻入楚国方城,大破楚军于垂沙,并杀楚将唐昧。

公孙喜和暴鸢因此名声大噪,成为魏国和韩国首屈一指的大将军。

五年前,齐、魏、韩三国联军陈兵秦国函谷关外,其中魏国和韩国领兵大将又是公孙喜和暴鸢这对搭档。

联军整整封锁秦国近三年之久,最后还攻破了函谷关。

五、白起临危受命

秦国自名将樗里疾去世已几年之内,再也没有出过名震天下的战将,以秦国眼下的实力,很难与公孙喜和暴鸢统领的三十万魏韩联军较量。

另一位宿将司马错,正统领十几万秦军南下巴蜀平乱,巴蜀的叛乱规模大,时间长,一是半会司马错不可能抽身。

但是秦昭襄王和相国魏冉都不甘心,难道任由魏韩撒野?

既然不甘心,那么就出兵,问题在于,派谁去抵挡魏韩联军。

相国魏冉亲自出马吗?非也,魏冉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人,他有军事才华,却不足以战胜公孙喜和暴鸢。

秦昭襄王的态度,是继续任用向寿,毕竟向寿熟悉韩国的方方面面,不求大败敌军,只要顶住对手的进攻,迫使其退兵即可。

相国魏冉的想法却不同,他引谏了一个人选,白起。

在重夺武遂的战争中立功后,白起的爵位又升了两级,为左更(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第十二级),与宿将司马错爵位等同。

白起只有三十多岁,他的问题在于太年轻,与老江湖向寿相比,不仅仅是作战经历欠缺的问题。向寿是楚国人,与魏冉一起,提着脑袋帮助秦昭襄王夺位。后来向寿一直镇守宜阳军区,拥兵六万左右,是一位边防大将,而且对韩国方方面面非常了解。

不过,经过一番商议之后,秦昭襄王放弃了自己的主张,他相信自己舅舅的眼光,启用年轻将军白起,将秦国生死一战的指挥权交给白起!

也许一个好的国君,并不需要自己有多么雄才大略,最重要是眼光要准,要会看人。秦昭襄王这次的慧眼识人才,不但成全了白起,更成就了自己,也造就了一个崭新的秦国。

那么秦国有有多少兵力,供白起调动呢?

战国时代,秦军曾几次发兵六十万,但是这时候,秦国还没有这么多兵力。由于司马错平乱带走了十几万大军,秦军的兵力又大幅减少。前几年秦国囚禁楚怀王,导致楚怀王客死秦国,楚国方面在南阳布置重兵,秦国不得不在武关方向增补几万兵力,以防楚国再发动一次蓝田之战。

秦国可调动的兵力,只有区区十五万,这其中还包含临时从咸阳禁卫军中抽调的精锐。

白起临危受命,统领十五万秦国子弟兵,出函谷关,到伊阙迎战魏韩联军。

六、战场伊阙

现在来看看伊阙这个地方。

洛阳盆地有两条最重要的河流,洛水和伊水,洛水的河道更宽,水流也更大一些,以至于洛阳盆地,洛邑,都被冠以洛字。

另一条河伊水,则更富有传奇色彩。

伊水在上古时代并没有流入黄河,而是在洛邑以南,遇到了山脉阻挡,形成了一个湖泊。当雨水充足的时候,这个湖的水就蔓延到整个洛阳盆地,给农耕文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因此,在上古时代,洛阳盆地并不适合人类居住,直到一个伟大人物到来。

这个伟大人物,就是以治水闻名天下并且得到天下的大禹。

大禹治水,最著名的一个案例,就是在伊水治水。

大禹的治伊水的思维一阵见血,既然河道被山脉阻挡,那就在山里挖出一个巨大的缺口,修筑一条人工河道,将伊水之水引向母亲河黄河。

缺口在古代叫阙,因此伊水这个有缺口的地方,就叫伊阙。

通常我们难以理解,舜帝禅让,为何不禅让给一个会统兵作战的大将,而禅让给会治水的大禹。

了解大禹对伊水的治理,我们大概能够揣摩到,洛阳盆地从此之后成为绝佳的农耕区,大禹在这里肯定是万民敬仰,奉若神明。而大禹治水的足迹,踏遍了华夏大地,他即位成为帝王,是民心所向。

在伊阙,魏韩的两位名将丝毫不敢托大,他们就地修筑营垒,以逸待劳等待秦军。

白起站在高耸云天的望楼上,远眺伊阙附近伊水沿岸。

只见松柏成林、郁郁葱葱之间,魏韩两军依山势而建的垒城层岚叠嶂,连绵起伏,三十万魏韩联军就隐藏在这片秀丽的风景之中,若不到近处细看,都难以发现有人迹。

即使没有多少军事经验的新兵,亦能看出这种布阵有名将的风范,几乎毫无破绽,白起皱了皱眉,在云端陷入沉思。

经过几天的仔细观察,白起根据秦军的斥候的汇报,基本弄清楚了魏韩两军的分布,他们两军各自扎营修垒,分开驻扎,这样是方便两位统帅指挥调度。

以十五万兵力,去攻打三十万修筑完好的营垒,如果不是白起,恐怕可以撤兵了。

但是白起之所以成为了白起,因为他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七、白起发起进攻

一日黄昏时分,天上的云层缓缓下降,河中的水气则渐渐升起,两下相遇,在地面行成凝聚的浓雾,视野一片朦胧。

入夜,燃烧着牛油灯的秦军中军大帐中,白起右手掌猛然劈下,两万秦军先锋便轻装疾进,其余人马分成四组,紧随其后杀将过去。

秦军的目标是魏军营垒,两万先锋到达魏军营垒之前突然原地待命,剩下十二万则在四个方向同时进击。

白起的战术是:在大雾中只攻魏军,韩军一时摸不清秦军动向,不敢弃垒前来支援。这样秦军就能在数量上与魏军等同,难度骤然下降一倍。

魏军主帅公孙喜,那可是赫赫有名的宿将,区区一个大雾,怎能难倒他。各处营垒传来的暗号,表明秦军从四面围攻而来,在公孙喜看来,这是自杀式袭击。

公孙喜胸有成竹,稳坐中军大帐,笑令鼓手击鼓,各营垒坚守不出,只等秦军以卵击石。

秦军也确实在“猛攻”,征鼓喧天,呐喊震地,十二万人制造了二十万人的声势,但是真正去攻打营垒的秦军,少之又少。

小半个时辰,秦军一个营垒都未攻克,倒是秦军后方传来喊杀声,冒死在山岭中穿梭的魏军斥候,立即向各营垒报告:韩军支援魏军了!

公孙喜端坐中军大帐,不慌不忙对众将道:“此地乃韩国,就让暴鸢这老小子抢点战功吧。”公孙喜言外之意,对暴鸢这个老搭档不请自来,并不太介意。在得知韩军约只有数千,公孙喜和众将都放下心来,公孙喜令击鼓,向韩军传递信号,不必派人支援,以免秦军偷袭韩营。

然数千韩军,却在此刻与秦军展开胶着战,一度杀进了魏军满山的阵地当中。

魏军各营垒,弓弩早已就绪,可是大雾弥漫之中,能见度极低,三尺开外便看不清东西,魏军发现了部分突进的秦军,亦摸不清秦军的具体人数,只发暗号给中军大帐发现敌情,并无魏军出营垒阻击。秦人和韩人厮杀在一起,魏军也不敢施射。

这个时候的局势,大致是秦军四面围攻,两万秦军精锐与数千韩军,混战到了魏军的营地之中。

公孙喜大致掌握了情况,仍然按兵不动,如果说魏军有什么弱点,那就是这浓雾天气所造成的天时,让魏军各处所探情报,总是比实际战况要晚了半拍。

待到公孙喜略觉不妥,韩军怎会冲进魏军营地?这数千韩军和两万秦军,已经毫无伤亡通过了魏军营垒的重重封锁,到达中军大帐所在营垒之前。

庶长胡阳,统领这两万精锐,以及那假扮韩军的数千精锐,两万多人将随身背负的二十斤沙袋垒起,瞬间便直达垒城之上。

魏军中军大帐营垒,也不过五千余人,兵力上秦军占了绝对优势。

当魏军中军大帐响起集结的鼓声,秦军前部已经登城,接下来只是一场多打少的屠杀,公孙喜的几个得力干将,无一幸免,公孙喜本人也被俘。

若说这假扮韩军的秦军,白起上一年与韩军有过一战,白起获胜,因此获取了数千破碎的韩军军服,他令人秘密修复保存,此刻发挥了大用。

魏军中军既失,余者也并未望风披靡,毕竟魏武卒的底蕴犹在。

只是各营垒将校,失去了中军大帐的指挥,意见却并不统一,有的开始出城迎战,有的抱定与垒城共存亡的决心。

时间却并不会停止,两万秦军精锐,此刻部分人假扮成魏军,一边与秦军交战,一边向周边营垒呼救。

见同伴孤军奋战,有些营垒的将校忍不住出营垒施救,此时秦军十二万大军也已经杀入魏军的营垒之间,魏军陷入了秦军与“自己人"的围攻之中。

秦军伪装的魏军,背后都有一条黑带,魏军一时不能识别,秦军却认得自己人,可以想象魏武卒遭遇了怎样的困局。

大雾的天气延续了两天,这两天中喊杀声和兵器交接声不断,到第三日午时,战场逐渐安静了下来,韩军那边一直按兵不动,暴鸢将军知道魏军在与秦军交战,他对公孙喜和魏军充满信心,他正在等待一个渔翁得利的好时机。

此时大雾逐渐散去,漫山遍野弥漫着血腥味,魏军与秦军的大决战,肯定有一方损失惨重,或者双方都损失惨重,暴鸢以为,主攻的秦军,损失会更大一些。

果然如暴鸢所料,据斥候来报,能见到零星的战斗,都是魏军在追击少数秦人,而秦军的中军大帐,肯定是非常空虚。

韩军的斥候,观察得很仔细,他们看到魏军追杀秦军,确实是真的追杀,因为白起下令,部分穿着魏军军服的秦军,正在追杀穿着秦军军服的魏军俘虏。

有些韩军斥候,冒着生命危险,借着大雾的掩护,到秦军中军大帐附近观察敌情,虽然有的被发现而没有回来,但还是有机智勇敢的斥候回来,十分肯定,秦军中军大帐最多不过五千人!

事到如今,暴鸢几乎可以断定,公孙喜不通知自己攻秦,是想独吞功劳,若此时再不攻,那就不是暴鸢了。

十五万韩军,派出五万,全力攻往秦军中军大帐。

暴鸢将军不愧是名将,这个时候还非常谨慎,保留十万大军按兵不动。

图-伊阙之战

名将踩在尸骨上修炼,战神白起是如何横空出世的?

五万韩军分五路,互相策应,攻入秦军中军大帐。

数千秦军奋力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大多数人牺牲了,余者保护一位貌似主将的统帅,仓皇逃往宜阳方向。

白起这场戏演的真,就在于他舍得牺牲,他真的安排了五千死士,在秦军中军大帐接受被歼灭的命运。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战场是残酷的,如果存在一丝恻隐之心,是当不了名将的。

韩军端了秦军的中军大帐,这是事实,暴鸢将军下令,十五万大军,出动十四万,全力追击残余秦军。

这个时候的暴鸢,怎能让大功给魏国人抢占,他大有一举收复宜阳的雄心壮志。

八、白起扬名伊阙之战

暴鸢的军令下达后两个时辰,秦军各部已经完成休整,十余万秦军包围韩军中军营垒。

如梦方醒的暴鸢,终于知道自己遇到了什么样的杀神,率领一万韩军突围,经过韩军将士的死战,暴鸢带领三百余骑逃回韩国新郑。

韩军后方失去统帅,前方追击又屡屡扑空,各路韩军纷纷撤退,但是在撤退途中,大多数都遭到了伏击,损失何其惨重。

伊阙之战的结果是,秦军生擒魏军主帅公孙喜,斩首联军达二十四万,相当于每个秦军要砍近两个对方的人头,真不知道白起是怎么做到的!

秦军在统一的过程中,不断刷新着斩首的记录:

名将踩在尸骨上修炼,战神白起是如何横空出世的?

当数量处于劣势的秦军与庞大的魏韩联军遭遇在伊阙,此前无比强大的魏、韩联军似乎一夜之间便成了乌合之众,名将公孙喜和暴鸢似乎也犯下莫名其妙的低级错误。

公孙喜和暴鸢至少合作有八年了,按理说配合应该相当娴熟,他们居然还像首次合作一样生疏。

暴鸢虽然逃了回去,但是从此没有了名将的精气神,后来屡屡在秦军面前吃败仗,一世英名,成就了另一位名将,一位堪称战神的名将白起。

伊阙之战后,白起升为大良造(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第十六级),一代战神就此诞生。

作者简介

风长眼量(王昱祺),美籍华裔。不照本宣科翻译史书,主张历史地理不分家,以历史为经地图为纬,制作地图还原当时历史大势,美式思维新颖解构春秋战国史。历经十多年,制作500余幅春秋战国地形图、路线图、形势图、疆域图,遂成《地图里的兴亡》系列图书。

名将踩在尸骨上修炼,战神白起是如何横空出世的?

作品简介

本书以历史与地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制作500副精美地图来重写中国春秋战国史,打破读史无图的遗憾,回归左图右史的传统。国家认证,中图社权威发布。

地形图,展现山川河流地貌。

路线图,复盘真实历史事件。

形势图,解说兵戈铁马烽烟。

疆域图,呈现合纵连横进程。

名将踩在尸骨上修炼,战神白起是如何横空出世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